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考模拟生物.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3791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考模拟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考模拟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考模拟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考模拟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考模拟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考模拟生物 一、选择题 (每小题 6 分 )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状腺细胞膜表面含有 MHC分子和乙酰胆碱受体等膜蛋白 B.生物膜上载体蛋白的特异性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的基础 C.在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D.每个效应器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只有一种神经递质的受体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细胞膜的功能 。 A、每个细胞膜表面含有特异性的 MHC分子,甲状腺受神经调节,其细胞表面有乙酰胆碱受体膜蛋白, A正确; B、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和特定物质的运输有关,是生物膜具有选择性的基础,B正确;

2、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内质网初步加工,进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有生物膜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C正确; D、一个神经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神经递质,而不同的神经递质与靶细胞膜上不同的受体结合,D错误 。 答案: D 2.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垂体通过对下丘脑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B.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 C.乙烯具有对抗生长素的作用,所以不能促进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 D.胰岛 细胞可接受血糖浓度的直接刺激,也可受到垂体分泌的促激素的调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植物激素的

3、作用 。 A、下丘脑通过对下级腺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A错误; B、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B正确; C、乙烯的作用因物种而异,促进或抑制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乙烯可以促进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C错误; D、胰岛 B细胞可接受血糖浓度的直接刺激,也可受到下丘脑发出的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的调控, D错误 。 答案: B 3.真核细胞细胞核 DNA 分子中既含有编码氨基酸的外显子,又有不编码氨基酸的内含子,而且外显子与内含子都被转录,通常将这样的新合成的 RNA分子称为前体信使 RNA(Pre-mRNA)。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4、( ) A.Pre-mRNA的序列与作为模板的非编码链序列完全互补 B.Pre-mRNA的内含子转录部分被切除,外显子转录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 mRNA C.Pre-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经加工形成 mRNA D.Pre-m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 A、 Pre-mRNA是以 DNA 的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得来的, A正确; B、看图可知: Pre-mRNA 的内含子转录部分被切除,外显子转录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 mRNA,B正确; C、从图中看不出 Pre-mRNA的加工发生在细胞核还是细胞质, C错误; D、 Pre-mRNA是没有

5、经过加工的 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 D正确 。 答案: C 4.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 。 如图是突触 2抑制突触 1兴奋传导的过程,以及突触 1和突触 2兴奋传导时的电位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突触 2中的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包括被突触后膜吸收 B.ab过程 (不包括 a点和 b点 )中,离子通道甲处于开放状态 C.B处膜电位一直为 -65mV,可以确定 Gly使后膜上的阳离子通道打开 D.突触 1处产生的局部电流可以双向传导,传到 B点的时间比 A点长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6、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A、突触 2中的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兴奋抵达时,突触小泡将储存的递质即 Gly释放出来,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 Gly受体结合,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导致阴离子内流,导致兴奋不能传导,起到抑制的作用, A错误; B、 ab 段产生动作电位,电位变化的原因是 Na+内流,说明离子通道甲处于开放状态, B正确; C、 B处膜电位无变化,能确定 Gly属于抑制性递质,说明 Gly使后膜上的阴离子通道打开,C错误; D、突触 1处产生的局部电流可以双向传导,但由于突触 2抑制突触 1兴奋传导的过程,所以不能传到 B点, D错误 。 答案: B 5.小儿

7、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 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六个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该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正常 C.该病可以通过注射减毒疫苗的方式进行治疗 D.患病原因可能是 B细胞分化受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儿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A正确; B、小儿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 B 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而 T细胞产生正常,所以细胞免疫正常, B正确; C、根据

8、题意可知该病 B细胞受损,即使注射抗原也不能产生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C错误; D、小儿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 B 细胞成熟过程受阻, D正确 。 答案: C 6.某学生进行探究 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 乙图是 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内酵母菌数目清晰,无需加水稀释 B.乙图中第 4-7天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 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探

9、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 A、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内酵母菌数目清晰,无需加水稀释, A正确; B、乙图中第 4 7d酵母菌的数量基本不变,说明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B错误; C、环境条件不变,则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即 K值基本不变, C正确; D、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 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D正确 。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共 3小题,满分 44 分 ) 7.(14分 )如图为某科研小组对寒富苹果叶片发育状况的研究成果,其中图为一定温度、最适 CO2浓度下的测定结果,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 (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在光下裂解为 _。为探究叶片发育过程中的光合生产能力

10、,选择晴好天气,可根据单位时间 O2的释放量来测定。若在正午 12: 00左右测定,则净光合速率可能会降低,此时叶绿体中三碳糖含量与 10: 30 左右相比会 _。 (2)图 1显示,萌发后的叶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这主要是细胞 _的结果。在叶片发育的过程中,其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光合结构逐渐完善,_逐渐增强;二是随着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 _增加较少。 (3)光补偿点是指当整株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由图 2可 知,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与 _(因素 )有关。若升高温度,则 A点的变化是_。 (升高、降低、无法确定 ) 解析:本

11、题考查的是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水光解的产物有 H+、 O2、电子 (e-)。 根据单位时间 O2的释放量来测定净光合速率,若在正午 12: 00左右测定,则净光合速率可能会降低,此时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叶片减少,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但是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照常进行,叶绿体中三碳酸含量与 10: 30左右相比会减少 。 (2)图 1显示,萌芽后叶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这是细胞分裂与分化的结果,在叶片发育的过程,随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细胞呼吸逐渐减弱,而随着光合结构逐渐完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植株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

12、。 (3)根据图 2的横坐标可知,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和叶片萌芽后时间因素有关; A点是萌芽后 15天的光补偿点,升高温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但是从图中看不出对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哪个影响更大,则 A点的变化是无法确定 。 答案: (1)H+、 O2、电子 (e-) 减少 (2)分裂分 化 光合 细胞呼吸 (3)叶片萌芽后的时间 (叶龄 ) 无法确定 8.(12分 )肥胖可能导致糖尿病,为了研究新药 T对糖尿病的疗效,需要创建糖尿病动物模型 。 科学研究中常用药物 S创建糖尿病动物模型 。 给甲、乙、丙、丁 4组大鼠注射药物 S,如图显示各组大鼠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变化,虚线

13、表示基础血糖值 。 (1)如图中 _组鼠能用于研究新药 T疗效。 (2)分别让糖尿病大鼠服用新药 T或另外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P后,测定空腹血糖浓度、肝糖原含量、血液总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量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存在于组织细胞表面,可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参与血脂调节 )。数据见下表。 测定项目 组别 空腹血糖浓度(mmol/L) 肝糖原含量(mg/g) 总胆固醇浓度(mmol/L)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量 (相对值 ) N 2.5 8 1.9 1 M 18 4.5 14 0.3 T 11 7.8 2 0.8 P 10 7 3 0.8 已知表中 T表示新药 T 处理的糖尿病大鼠、 P

14、表示药物 P处理的糖尿病大鼠,则据表推断 M表示 _大鼠。 (3)利用表中的数据,针对新药 T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机制分别做出分析如下:新药 T可通过 _的方式降低血糖水平,可通过 _的方式降低血脂水平。 (4)将表中各组空腹血糖浓度和肝糖原含量数据,在新建立的同一个坐标系里,用柱状图表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 (1)图 2显示,各组大鼠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变化依次为:甲组先升后降最终稳 定在基础值;乙组先降后升最终稳定在基础值;丙组围绕基础血糖值上下波动;丁组一直高于基础血糖值 。综上分析,丁组为用药物 S创建的较为理想的糖尿病动物模型,能用于研究新药 T

15、疗效 。 (2)据表中信息可知, N 血糖浓度正常,故推断 N表示正常大鼠, M血糖浓度过高,表示为无药物处理的糖尿病大鼠 。 (3)据表中数据可知,新药 T处理后,肝糖原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增加,故说明新药 T可通过的将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方式降低血糖水平,可通过增加组织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的方式降低血脂水平 。 (4)据表中数据绘出相应的柱状图 。 答案: (1)丁 (2)无药物处理的糖尿病 (3)将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 增加组织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 (4) 9.(18分 )在某 XY 型植物 (核型 2n)中,控制抗病 (A)与易感病 (a)、高茎 (B)与矮茎 (b)

16、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 (1)两株植物杂交, F1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 ,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_。 (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 F1, F1随机交配,若含 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 F2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_。与 F1相比, F2中 B基因的基因频率_(填 “ 变大 ” 、 “ 变小 ” 或 “ 不变 ”) ,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填 “ 是 ” 或 “ 否 ”) (3)为判定 (2)中 F2中某一抗病矮茎植株的基因型,请在不用其他植株,不用基因测序的情况下,设计实验研究。请以杂合子为例,用遗传图解配以文字说明判定过程。 (4)用 X射线照射纯种高茎

17、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在不改变种植环境的条件下,得 F1共 1812株,其中出现了一株矮茎个体,这说明人工诱变可以提高。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 能有: _、 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基因频率的变化 。 (1)F1中抗病矮茎 (A_bb)出现的概率为 ( ),则后代 A_的概率为 , bb 的概率为 ,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 AabB。 (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 F1, F1自交时,产生 AB、 Ab、 aB、 ab4种比例相等的雌雄配子 。 若含 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

18、死亡,则雄配子的比例为 AB: Ab: aB:ab=2: 2: 1: 1。 因此, 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抗病高茎:抗病矮茎:易感病高茎:易感病矮茎 =15: 5: 3: 1,即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 与 F1代相比, F2代中, B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变,但由于 A、 a基因的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 (3)第 (2)题中 F2中某一抗病矮茎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或 Aabb,可以用花药离体培养分确定其基因型: 若是杂合子,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易感病矮茎植株,反之为纯合子 。 (4)纯种高茎的基因型为 BB,与矮茎 bb 杂交,后代应该全部是 Bb高茎,其中出现了一株矮茎个体 bb,可能是高茎基因 B突变为矮茎基因 b,也可能是含高茎基因 B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频率 (或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 )。 答案: (1)AaBb、 Aabb (2) 不变 是 (3) 比例 1: 1 说明:可用单倍体育种方法检测,若后代出现易感病矮茎植株,则基因型为 Aabb,反之,则为 AabB。 (4)突变频率 (或基因的突变率和染色体的畸变率 )高茎基因 B突变为矮茎基因 b 含高茎基因 B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