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9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79377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9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9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9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9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29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 2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35,分数:85.00)1.简述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2.50)_2.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2.50)_3.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2.50)_4.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5.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分数:2.50)_6.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分数:2.50)_7.简述生产力的含义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分数:2.50)_8.简述生产关系

2、的内容,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基础的原因。 (分数:2.50)_9.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10.简述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 (分数:2.50)_11.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12.简述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分数:2.50)_13.简要说明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分数:2.50)_14.简要说明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中的进步。 (分数:2.50)_15.简述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 (分数:2.50)_16.简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2.

3、50)_17.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2.50)_18.简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 (分数:2.50)_19.简述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2.50)_20.简述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 (分数:2.50)_21.简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分数:2.50)_22.简要说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分数:2.50)_23.简要说明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分数:2.50)_24.简述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 (分数:2.50)_2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有哪些? (分数:2.50)_26.简述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坚持

4、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分数:2.50)_2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分数:2.50)_28.如何理解“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分数:2.50)_29.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分数:2.50)_30.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分数:2.50)_31.如何理解当前我国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分数:2.50)_32.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分数:2.50)_33.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分数:2.50)_34.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5、(分数:1.00)_35.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 (分数:1.50)_二、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5.00)36.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分数:2.50)_37.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分数:2.50)_38.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分数:2.50)_39.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分数:2.50)_40.结合我国当前改革的实际,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分数:

6、2.50)_41.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分数:2.50)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类模拟题 2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35,分数:85.00)1.简述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地理环境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2)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2.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

7、:2.50)_正确答案:()解析: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没有物质生产,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而人口是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 (2)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3.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

8、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4.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第二,落后的或错误的

9、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5.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辰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

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6.简要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它们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二者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7.简述生产力的含义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

11、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第一,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第二,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第三,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第四,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8.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基础的原因。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第三,产品的分配方式。 (2)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12、第一,它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第二,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三,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第四,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9.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促进与阻碍的程度,又依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10.简述政治上层

13、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11.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12.简述三种社

14、会形态划分法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这两种划分法,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二者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作用是互补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的依赖性社会或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物的依赖性社会或商品经济社会,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或产品经济社会,则指的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13.简要说明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

15、1)有了分工就必然有产品交换,而有了产品交换,就会加剧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从而促进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而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把社会成员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 (2)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与对立。由于这种分工,出现了只消费不生产、只享受不劳动的人。这些脱离生产劳动的人,专门从事生产的管理以及政务、司法等活动,成为剥削阶级的组成部分。 (3)阶级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生和存在的。14.简要说明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中的进步。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奴隶制保

16、存了大量的劳动力,把奴隶用于生产劳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奴隶制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奴隶本身也是一种进步,因为作为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是被杀掉,有时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 (3)社会有了阶级划分以后,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固定下来并不断强化和发展,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促进了古代科学文化的繁荣。15.简述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阶级斗争学说不是马克思最先提出来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揭示了阶级的本质。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有如下几点: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

17、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6.简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 (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17.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2)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18、3)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18.简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落后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社会势力、社会集团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社会改革则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

19、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19.简述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3)社会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的作用。20.简述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 (2)

2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21.简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

21、、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2.简要说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对人的本质的界定,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既包括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区别,又包括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区别。所以,它讲的不是一切人所共有的本质,而是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本质,即人的具体本质。 (2)由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它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所以它就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不变的,而是随

22、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的;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超阶级的,而是有阶级性的。23.简要说明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 (2)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 (3)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的基础是实践。 (4)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24.简述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历史唯心主义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的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 (2)历史唯心主义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不能以自

23、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有哪些?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是由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贡献。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自觉的努力和斗争,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向人民群

24、众负责的观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成员,要把向人民群众负责作为自己言行的最高准则,把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个人的才能和能力总是有限的。26.简述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这一领导方法要求一般号

25、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2)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真正让人民群众来评判我们的工作。2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邓小平总结了新的科技革命以来生产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它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当科学应用于生

26、产过程,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以及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和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时,科学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科学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引导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28.如何理解“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分数:2.50)_正确答案:

27、()解析:“社会经济形态”即经济社会形态。人类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社会形态的演变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正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形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_规律。 (1)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的水平,就是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发

28、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或称历史决定论。29.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这两对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因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30.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分数:2.50)_正确答案:()解析:(1)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2)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3)我国的改革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GOST R 22 0 04-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Biologist social emergencies Terms and defi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生物学家社会突发事件 术语和定义》.pdf GOST R 22 0 04-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Biologist social emergencies Terms and defi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生物学家社会突发事件 术语和定义》.pdf
  • GOST R 22 0 05-1994 Safety in emergencies Technogenic emergencies Terms and defi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技术突发事件 术语和定义》.pdf GOST R 22 0 05-1994 Safety in emergencies Technogenic emergencies Terms and defi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技术突发事件 术语和定义》.pdf
  • GOST R 22 0 06-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The sources of natural emergencies Injuring factors Nomenclature of parameters of injuring influence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自然突发事件的原因 损伤原因 损伤影响参数的名称》.pdf GOST R 22 0 06-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The sources of natural emergencies Injuring factors Nomenclature of parameters of injuring influence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自然突发事件的原因 损伤原因 损伤影响参数的名称》.pdf
  • GOST R 22 0 07-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The sources of technogenic emergencies Classification and enumeration of casualty factors and its parameter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技术突发事件原因 伤亡因素和其参数的分.pdf GOST R 22 0 07-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The sources of technogenic emergencies Classification and enumeration of casualty factors and its parameter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技术突发事件原因 伤亡因素和其参数的分.pdf
  • GOST R 22 0 08-1996 Safety in emergencies Technogenic emergencies Terms and defi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技术突发事件 术语和定义》.pdf GOST R 22 0 08-1996 Safety in emergencies Technogenic emergencies Terms and defi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技术突发事件 术语和定义》.pdf
  • GOST R 22 0 09-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Emergencies on the water surface Terms and defi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水面上的突发事件 术语和定义》.pdf GOST R 22 0 09-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Emergencies on the water surface Terms and defi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水面上的突发事件 术语和定义》.pdf
  • GOST R 22 0 11-1999 Safety in emergencies Forecasting of natural emergency situations Terms and defi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自然突发情况预测 术语和定义》.pdf GOST R 22 0 11-1999 Safety in emergencies Forecasting of natural emergency situations Terms and defi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自然突发情况预测 术语和定义》.pdf
  • GOST R 22 1 01-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Basic principle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监控和预测 基本原则》.pdf GOST R 22 1 01-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Basic principle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监控和预测 基本原则》.pdf
  • GOST R 22 1 02-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Terms and defe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监控和预测 术语和定义》.pdf GOST R 22 1 02-1995 Safety in emergencies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Terms and defenitions《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 监控和预测 术语和定义》.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