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题模拟 23及答案解析(总分:11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_(分数:2.00)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_(分数:2.00)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人类学笔记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分数:2.00)A.广延性B.持续性C.客观实在
2、性D.可知性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_(分数:2.00)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_(分数:2.00)A.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6.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_(分数:2.00)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地显著变动中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7.感性认识的形式是_(分数:2.00)A.概念、判断、推理B.感
3、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8.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_(分数:2.00)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9.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_(分数:2.00)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C.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D.被逻辑证明证实或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10.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_(分数:2.00)A.生产方式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资料11.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
4、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_(分数:2.00)A.运输设备B.动力系统C.传动装置D.生产工具12.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_(分数:2.00)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B.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C.它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它的发展是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的13.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_(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1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在流通中购买到_(分数:2.00)A.生产资料B.劳动力C.劳
5、动资料D.劳动对象15.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_(分数:2.00)A.不会有根本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6.以厂房、设备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_(分数:2.00)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流通资本D.流动资本17.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_(分数:2.00)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18.其他各种形式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基础是_(分数:2.00)A.生产价格B.平均利润C.生产成本D.利润19.
6、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实现手段主要是_(分数:2.00)A.个人联合B.参与制C.控制新闻出版等宣传工具D.设立如政策研究咨询机构等“民间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20.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_(分数:2.00)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2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_(分数:2.00)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_ A完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内在要求 B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
7、 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对社会经济发展起负作用 (分数:2.00)A.B.C.D.23.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_(分数:2.00)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C.巴黎公社的原则D.生产力决定论24.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_(分数:2.00)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D.完成剥夺剥削者权利的任务25.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物质条件是_(分数:2.00)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二
8、、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26.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分数:6.00)_27.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分数:6.00)_28.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分数:6.00)_29.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分数:6.00)_30.简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 (分数:6.00)_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30.00)3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分数:10.00)_32.试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分数:10.00)_33.试述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分数:10.
9、00)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题模拟 23答案解析(总分:11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_(分数:2.00)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0、做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_(分数:2.00)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人类学笔记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C、D 两项则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分数:2.00
11、)A.广延性B.持续性C.客观实在性 D.可知性解析: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_(分数:2.00)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解析: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_(分数:2.00)A.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解析:6.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_(分数:2.00)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地显著变动中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解析:
12、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事物的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二者始终存在着矛盾。在事物发展的初期,形式与内容基本适合;随着内容的发展,原有的形式落后于内容,变为基本不适合;通过变革旧形式,代替以新形式,形式与内容又基本适合。这就是二者的矛盾运动过程。7.感性认识的形式是_(分数:2.00)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解析:8.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_(分数:2.00)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D.真理是对事物
13、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和谬误的含义。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均来源于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9.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_(分数:2.00)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C.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D.被逻辑证明证实或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逻辑证明的含义及性质。逻辑证明是指用已有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前提
14、,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去证实(或证伪)另一种认识。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这种作用并不表明它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能用逻辑证明取代实践标准,它不具有最终性。被逻辑证明证实或证伪了的东西,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实践才具有最后的权威。10.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_(分数:2.00)A.生产方式 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资料解析:11.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_(分数:2.00)A.运输设备B.动力系统C.传动装置D.生产工具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性因素。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生产工具
15、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12.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_(分数:2.00)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B.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C.它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它的发展是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的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这不仅不违背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反而是以这个规律的存在为前提的。题干所举例子即属这种情况。13.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_(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16、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形式。故选 A。1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在流通中购买到_(分数:2.00)A.生产资料B.劳动力 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货币并非从来就是资本,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其间必须发生价值增殖,产生出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
17、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5.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_(分数:2.00)A.不会有根本变化B.会不断扩大 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力价值决定的特点。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雇佣劳动者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约。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加,质量和结构会发生变化,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16.以厂房
18、、设备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_(分数:2.00)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C.流通资本D.流动资本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存在。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称为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称为可变资本。厂房、设备均属生产资料,故选 A。17.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_(分数:2.00)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
19、值周转方式不同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资本的构成。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两部分:(1)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生产资本,依据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具有多次转移、多次收回的特点,故称为固定资本;(2)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生产资本,依据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具有一次投入、一次收回的特点,故称为流动资本。18.其他各种形式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基础是_(分数:2.00)A.生产价格B.平均利润C.生产成本D.利润 解析:19.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实现手段主要是_(分数:2.00)A.个人联合B.参与制
20、C.控制新闻出版等宣传工具D.设立如政策研究咨询机构等“民间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融寡头实现经济统治的手段。金融寡头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故选B。A、C、D 三项均属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统治的实现手段和方式。20.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_(分数:2.00)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垄断利
21、润的出现与价值规律的关系。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垄断本身不能创造一个价值原子,垄断的形成不能增加价值总量;归根到底,垄断利润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因此,垄断利润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而正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故排除 A、B、C 三项,本题选 D。2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_(分数:2.00)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D.其社会发生
22、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其经济基础依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工人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其作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的地位没有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只是说明其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_ A完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内在要求 B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 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对社会经济发展起负作用 (分数:2.00)A.B.C. D.解析:23.社
23、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立足于_(分数:2.00)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C.巴黎公社的原则D.生产力决定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19 世纪末 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新情况、新特征,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并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故题干所说理论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本题选 B。24.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_(分数:2.00)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4、,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D.完成剥夺剥削者权利的任务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中,这个时期无产阶级的首要任务是在夺取政权后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政权,从而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复辟,并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等等。25.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物质条件是_(分数:2.00)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
25、社会制度取代所准备的主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社会比以往的社会有所进步、发展和解放,但人类尚未获得真正的解放。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了主客观条件,即物质条件社会化大生产,社会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精神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0.00)26.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
26、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7.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8.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2)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 (3)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
27、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相互比较。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29.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其基本的、主要的形式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这些国有经济都是为垄断资本的根本利
28、益服务的。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其仍然是为了解决单纯的私人资本所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30.简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 (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
29、义在世界上的扩张。 (3)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 (4)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三、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30.00)3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界定,即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1)劳动是人的本质。所谓劳动是人的本质,是指劳动是一切人所共有的一般本质。劳动之所以是人的一般本质,是因为劳动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和特征,是能制造和使用
30、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取自己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所讲的不是一切人所有的共同本质,而是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本质,即人的具体本质。由于人的具体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它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所以它是后天的,具体的,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的,是有阶级性的。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里所讲的是人的需要是人的具体本质。个人的具体本质的形成,与个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因为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事社会活动,积极地实现自己的存在;每个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去与其他人发生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而每个个人具体的社会联系即具体本质的形成
31、,是由他们特定的需要决定的所以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32.试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实现,要求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这种比例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既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需求,又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在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规模中对追加的生产资料的需求。这就表明,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同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二是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既要能够补偿两大部类的劳动者和资
32、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又要补偿两大部类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对追加的消费资料的需求。这就表明,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同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 (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其他一系列内在矛盾,经常导致这种比例关系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破坏,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经常发生困难,甚至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致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不可能持续顺利地进行。33.试述社会主义实践中人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
3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根本的一条。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消费者,要为社会做出各自的劳动贡献,并经过一定的社会扣除,才能按劳动贡献获得相应的产品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决定的。 (4)社会主义事业要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5)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 (6)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