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3797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积累运用( 2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 一项是 ( ) ( 2 分 ) A.蹒 跚 ( pn) 哂 笑 ( shn) 锲 而不舍 ( qi) 形貌 昳 丽 ( y) B.谰 语 ( ln) 颔 首 ( hn) 一 抔 黄土 ( pu) 恃 才放旷 ( sh) C.剽 悍 ( bio) 愧 怍 ( zu) 惟妙惟 肖 ( xio) 苫 蔽成丘 ( shn) D.啜 泣 ( chu) 喑 哑 ( yn) 鳞次 栉 比 ( ji) 引 弦 而战 ( xun) 解析: B 组中“颔”读作 hn;“抔”读作 pu; C 组中“剽”读作 pio;

2、“肖”读作 xio。 D组中“栉”读作 zh;“弦”读作 xin。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 一项是 ( ) ( 2 分) A.招徕 烦躁 冥思遐想 恪尽职守 B.荣膺 芳馨 吹毛求疵 红装素裹 C.斑斓 要决 叱咤风云 暗然失色 D.襁褓 狼藉 相形见绌 心无旁骛 解析: C 组中“决” “诀”,“暗” “黯”。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项是 ( ) ( 2 分 ) 被誉为楚国“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丝绸织物,这些织物轻薄细密、流光溢彩、柔软如梦。那 _的刺绣,构图既 _又艳丽繁复,有 _的灵动造型,也有 _的自然延伸,其作品

3、之精美、绣工之细腻,令人赞不绝口。虽历经二千余年的沧桑,颜色仍然鲜艳如新,令人叹为观止。 A.锦上添花 生动流畅 花草枝蔓 龙飞凤舞 B.生动流畅 锦上添花 花草枝蔓 龙飞凤舞 C.生动流畅 锦上添花 龙飞凤舞 花草枝蔓 D.锦上添花 生动流畅 龙飞凤舞 花草枝蔓 解析: 主要 考查同学们 在语言环境中对词语的正确运用。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2 分 ) A.今日,一组“学生为老师打伞”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在网上热议。 B.据报道,这名老师平时就与学生关系融洽,是为了表达敬意自愿为老师打伞。 C.学生给老师打伞,即使是发自内心的自愿,更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D.可

4、以有“老师背学生过河”的真情付出,也可以有“学生为老师打伞”的真心回报。 解析: A“在网上热议”应为“引发网上热议“; B”是为了表达敬意自愿为老师打伞”应为“学生是为了表达敬意自愿为老师打伞”; C“更”应为“也”。 答案: D 5.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4 分) 五个人行至浦边一条阔板桥,一座牌楼上,上有牌额,写着道“飞云浦”三字。( A)见了,假意问道:“这里地名唤做甚麽去处?”两个公人应道:“你又不眼瞎,须见桥边牌额上写道飞云浦! ”( A)站住道:“我要净手则个。”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 A)被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 A)右

5、脚早起,扑嗵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 A)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作两半个,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 A)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後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捞起朴刀来,赶上去,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搠几刀。 ( 1) 文段中的 A 是 _(人名),他大闹飞云浦的原因是 _。( 2 分) 答案: 武松 原因:武松帮施恩打跑了蒋门神,夺回了快活林;蒋门神心有不甘,设计杀害武松。 ( 2)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水浒中的梁山好汉们认为生命的意义是“忠”与“义”,而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则认为生命的意义是

6、 _。( 2 分) 答案: 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 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促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6.古诗文背诵默写( 6 分) ( 1) 春蚕到死丝方尽, _。(李商隐无题) ( 2) 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 3) 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 _”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 4) 夏天来了,这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描写“夏”的诗词也丰富多彩,请你从积累的诗词中,写出关于“夏”的连续两句: _, _。 答案: ( 1) 春蚕到死

7、丝方尽 ( 2) 无可奈何花落去 ( 3) 舍生而取义者也 ( 4) 示例: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解析:考查同学们 对经典诗文名著的识记。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7 分) 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 1) 【提信息】 以下是学生收集到的三则相关材料,请从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 2 分) 材料一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 : 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

8、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材料三 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 8 个工匠 ,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 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9、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信息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对信息观点的提炼能力。 答案: 与国外相比,中国制造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优质产品)。 (或:从目前我国缺乏优质产品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还缺少技术人才。) “优质制造”需要大批技术人才。(或:国家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工匠精神,只有传承工匠精神,才能缔造工匠神话。 ( 2) 【品对联】 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请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答出两点即可)( 2 分)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答案: 化用古诗“宝剑锋从磨砺出

10、,梅花香自苦寒来”。 巧妙将工匠的名字“剑锋”和他所创作的国礼的名称“和美”嵌入(写入)对联。 蕴含着对孟剑锋大国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赞美。 ( 3) 【言心声】 听了孟剑锋的演讲后,李文同学产生了学一门技艺的想法,但他的父母极力反对。假如你支持李文,你会如何劝说他的父母?请写出你要说的话。( 3 分) 解析: 考查同学们 结合文本内容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答案: 示例:叔叔、阿姨:我觉得李文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学习技艺也有前途,如果你们能让他去学技艺,也许他将来就是一名出色的技师呢。 二、阅读理解( 45 分) 赏析下列古诗 。 ( 3 分) 水调歌头

11、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 _。( 1 分) 答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指希望兄弟团圆,仕途平顺。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2 分) 答案: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 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暗示时间推移,同时借

12、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在遭贬之后难以入睡的思亲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诗词语言和内容的理解能力。 阅读下面的两段选文,完成 10 13 题( 12 分) 【甲】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13、,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白 : 使露 出白木。烛:照亮。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 ) ( 2 分) A.庞滑自知智穷兵败, 乃 自刭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 入见 B.皆以美 于 徐公 庞涓死 于 此树之下 C.肉食者谋 之 遂成竖子 之 名 D.读 其 书未毕

14、 其 真无马邪?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文言实(虚)词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答案: A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 3 分) A.甲文段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B.乙文段孙膑取得战斗的胜利,得益于选择有利的地形对敌军进行伏击。 C.甲乙两文段中,曹刿、孙膑都对战事进行了准确的预判和周密的部署。 D.甲文段曹刿认为鲁庄公在处理案件上尽了职分;乙文段孙膑因马陵之战,一战成名。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浅易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答案: C 1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2)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

15、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浅易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答案: ( 1)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 2) (庞涓)还未能完全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 , 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因突然的变故)乱了阵脚,眼看着周围的士兵一个个毙命(死伤无数)。 13.两篇选文都描述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和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选取某一方面作简要分析。( 3 分)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浅易文言文语言的鉴赏能力。 答案: 示例一:都描写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即使有千军万马,也需要有谋略的将帅进行指挥。 示例二:都刻画了鲜明的人物

16、形象。曹刿和孙膑在战争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善用谋略领导军队取得胜利。鲁庄公是一个平庸的君王,但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庞涓心生嫉妒,骄傲自大,致使战争失利。 阅读下面的奶奶的粽子,完成 1418 题( 15 分)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 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

17、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 ,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

18、。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 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 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

19、,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 的 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 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

20、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4.本文的线索是 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 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 _。( 2 分)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文章基本线索的解读,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 答案: 奶奶的粽子 ( 或粽子 ) ;我对奶奶的思念。 15.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分)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文章基本结构的解读能力。 答案: 文章开头先

21、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 ;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 16.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 1) 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 分) 我轻轻 捧 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 2)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 分)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文章语言的赏析与解读,包括文章情节、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 答案: ( 1) 一个“捧”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

22、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 2) 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 17.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3 分)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理解句子在全文中重要含义。 答案: 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 ; 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 ; 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 18.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

23、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 40 字)( 3 分)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答案: 示例一:故乡是妈妈手中那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每一根都是我长长的思念,无论走到哪里,那种芳香都会让我沉醉留恋。 示例二:故乡是春雨中静默沉睡的小村庄,青瓦窄巷,是一串柔美的音符,一个倾城的绮梦,一抹浅笑的时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922 题。( 9 分)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阳光动力 2 号”正在进行为期 5 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 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

24、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 72 米宽的翼展,比波音 747 飞机多出了近 4 米,重量只有 2.3 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 1.7 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 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 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 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 2 号”昼 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 300 年历史。 1974 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 首次 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

25、动力的梦想。此后 40 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 2 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 之一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 2 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 大约 在 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阳光动力 2 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

26、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 12 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 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 3.5 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 一小步 ,“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19.“阳光动力 2 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概括三点即可) ( 3 分 )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说明文基本对象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答案: 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能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向世人传

27、播了“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 20.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2 分 )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 答案: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电池板具体的厚度,将电池板的厚度与人类发丝的宽度做了比较,准确说明了电池板的厚度,强调了电池板之薄。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 一项是 ( ) ( 2 分 ) A.首次 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 B.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 之一 。 C.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 大约 在 30%。 D.这场长达 3.5 万公里的环球之旅

28、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 一小步 。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鉴赏能力。 答案: D 22.从“阳光动力 2 号”的环球之旅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 2 分 ) 解析: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案: 示例:一切不可能的事情正有待实现,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美好(具有无限潜能)。 命题说明: 考查同学们 对说明文基本文本的感悟与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2325 题。( 6 分) 印度的养象人有个习俗:在象幼年时期,用绳子将它拴在柱子上,象年幼体弱,无法挣脱。待象成年,有能力挣脱木柱时,它的脑海中却早已烙印下了“木柱不可能挣断”的想法,养象人便能轻而易举

29、地对象群进行管理。 束缚住象的不是木柱,而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我们在感叹养象人聪明智慧之时,也不免为大象唏嘘:环顾身旁,有多少人深深陷在思维定势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人们一提到空谷便想到悬崖峭壁,一提到春天就想到百花争艳 因此,唯有摆脱思维定势,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桥梁。 思维定势,是经过岁月淘洗、沉淀的产物,是人们世代相传的“金科玉律”,人们往往因循守旧,不曾探寻过这些“不假思索”背后那片广阔的天地。 看到苹果,你往往会想到其甜美的肉质。而牛顿却用苹果作为钥匙,打开了思维殿堂的大门,触碰到数千年来无人“染指”的真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地基。同样一个苹果,乔布斯以它的模板设计出

30、简约大气的新一代“苹果”产品,渡边淳一以它为引子创作出了失乐园。每天有无数人吃苹果,但只有少数挣脱思维定势束缚的人能看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并以此为桥梁。走向成功的彼岸,实现人生 价值。 数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祖祖辈辈在天地中耕耘,“任劳任怨”,有多少人想到如何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又有多少人持之以恒地去钻研呢?袁隆平着手水稻研究后不久,一位高级教授曾鄙夷地说:“水稻极难优化杂交,放弃吧!”袁隆平却毫不气馁,数十年如一日地埋头于实验田中,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东方魔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只需勇敢地撕开一直穿着的“紧身上衣”,就会轻松向前奔跑。 一路脚踏实地,不顾流言蜚语,即使最后山

31、穷水尽,也不过是无害的尝试,大可拍拍身上的尘土,从头再来。如果柳暗花明,那么历史就会记住你 的名字。 不要以为摆脱思维定势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身娇体弱无法闯出新路。李德斯,一名普通工人,见妻子长期被厨房油烟所困扰,便决心打破“煮菜必油烟”的定势,苦心钻研,发明了冷花生油,不但大大改善了自家厨房环境,还受到鲁花集团青睐,开启了财富源泉。只要留心生活,勇于创新,摆脱思维定势并非难事。 大象拴在柱上不能挣脱,而人却能斩断捆绑思维的绳索,开拓新的领域,走向成功。 (改自犬牙参差开蜀道一文) 23.文章阐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的? ( 2 分)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分析能力。

32、 答案: 唯有摆脱思维定势,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桥梁。(答“我们要摆脱思维定势”得 1 分)它是对印度人拴象的故事进行分析后提出的。 24.第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 分)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与解读。 答案: 运用了比喻论证。把传统观念和权威思想比喻成“紧身上衣”,形象地阐述了打破传统观念和权威思想对人束缚的重要性,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25.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定势思维的束缚?( 2 分) 解析: 考查同学们 对议论文作品进行有个性化阅读和创意性解读。 答案: 首先我们要摒弃常规思维,常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其次要敢于冲破传统

33、观念,挑战专家权威(大胆质疑);第三要留心身边的生活,勇于打破常规。 三、写作表达( 50 分) 26.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50 分) 文题一: 请以“幸福的 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 1) 根据自己所写文章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 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3)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 4) 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文题二: 请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能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解析:考查同学们 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文题一 是半命题作文的考查, 文题二 是材料作文的考查。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