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语文 一 、 语言积累与运用( 23 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A.狼籍 斑斓 左右逢缘 睡眼新忪 B.镂空 唏嘘 张皇失措 妇嬬皆知 C.蕃篱 恻隐 苦心孤义 长吁短叹 D.蛰伏 招徕 长途跋涉 因地制宜 解析: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正误的辨识。 A 项中的“狼籍”应为“狼藉” , “左右逢缘”应为“左右逢源” , “ 睡眼新忪 ”应为“ 睡眼惺忪 ” ; B 项中的“妇嬬皆知”应为“妇孺皆知” ; C项中的“苦心孤义”应为“苦心孤诣”。 答案: D 2.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A
2、.拂 晓 ( f) 禀 告 ( bng) 气冲 斗 牛 ( du) B.涟 漪 ( y) 呐 喊 ( n) 随 声附 和 ( hu) C.胆 怯 ( qi) 逞 能 ( chng) 恪 尽职守 ( k) D.嶙 峋 ( ln) 发 窘 ( jing) 吹毛求 疵 ( c) 解析: B 项“随声附和”的“和”应读“ h”。 答案: B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2 分)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 , 他猝然长逝 , 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 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 , 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 , 原因是对地方文
3、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 , 旨在普及足球运动 , 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解析: A.扼腕叹息 wntnx: 扼:握住 , 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用在这里是恰当的。 B.缺少主语 , 去掉“通过”。 C.“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原因”。 D“培养水平”动宾搭配不当 , 可将“培养”改为“提高”。 答案: A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A.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及其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B.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 , 儒家经典之一。 C.庄周 ,
4、战国时宋国蒙人 , 哲学家 , 道家代表人物。 D.陈涉世家选自史记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共 130 篇 , 作者司马迁。 解析: 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 平时要注意积累。 A.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 的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 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B.孟子是孟子 及其 弟子所作 。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 通史 。 答案: C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 , 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中国文字 , 却是不然。 且如一个天字 , 本是苍苍的天 , 引申为最尊的称呼 , 再引申为自然的称呼。 所以有说文尔雅释名等书 , 说那转注、假借的道理。 若在他国 , 引申之
5、义 , 必有语尾变化 , 不得同是一字 , 含有数义。 三义不同 , 总只一个天字。 中国文字 , 与地球各国绝异 , 每一个字 , 有他的本义 , 又有引申之义。 A. B. C. D. 解析: 做此类题 , 重点要分析各句内部的逻辑关系 , 应按照 “ 瞻前顾后 , 上串下联 ” 的基本思想 , 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和逻辑顺序等方面去分析和思考。逻辑关系可能存在总分、照应、顺承、并列、因果等多种关系。 答案: B 6.名著填空 。 ( 4 分)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_, 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 , 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 _”、“ _”、“ _”
6、三个部分。 解析: 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答案: 诗经 风 雅 颂 7.默写。( 8 分每空 1 分) ( 1) 在出师表中 , 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利名禄的名句是: _, _。 (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苏轼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_, _。 ( 3) 云横秦岭家何在 , 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4) 溯洄从之 ,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 _。(诗经蒹葭) ( 5) 武陵春中 , 李清照吟咏出“ _, _”写出愁思之多 , 愁思之重 , 成就了千古传唱的名句。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答案: ( 1)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2) 持节云中 何
7、日遣冯唐 ( 3) 雪拥蓝关马不前 ( 4) 宛在水中坻 ( 5)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二 、 现代文阅读( 22 分)。 (一)阅读说明文 , 完成 8-11 题( 12 分) 鲸落 , 深海中的温柔孤岛 张博然 在地表之上 , 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哪怕最清澈的海水 , 在 200 米以下也几乎是漆黑一片。没有阳光 , 驱动生物界运行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断绝 , 但是并非没有其他途径。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学能合成和海面输送来的物质生存。热泉口是它们的城市 , 洋流是它们的道路 , 从海面缓慢飘下来的食物碎屑(“海洋雪”)是它们的天降甘霖 , 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躯 , 则是它们在大洋
8、荒漠之中的孤岛和绿洲。这些躯体是鲸鱼的尸体 , 被称为“鲸落”。 当一头鲸鱼死在大海中央时 , 它的庞大尸体会一直下沉到数千米的深海海底 , 然后在这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当鲸鱼的躯体抵达海底时 , 会很快被盲鳗、睡鲨、深海蟹等生物发现。鲸鱼 90%以上的软组织会被它们吃掉 , 这顿盛宴一般会持续 4-12 个月。 当这 40 多个物种的大号食腐者心满意足离去之后 , 轮到 20 余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入住 , 食物残渣可以维持它们两年的生存。 但是 , 这一切 仅仅是开始。鲸鱼只剩下骨架时 , 深海的独特生态系统才真正展现。深海并非没有氧气 , 但也谈不上多丰盛 , 因此会有大量的特
9、殊厌氧细菌。它们爬入鲸骨深处 ,分解其中的脂类。 一些生物可以靠共生从这些细菌获得能量 , 另一些则可以直接吃掉细菌聚集成的菌垫。鲸骨体型巨大 , 富含脂类 , 分解又十分缓慢 , 一头大型鲸鱼可以维持这样一个绿洲和里面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如今 , 鲸鱼越来越少了。全世界鲸目物种有 80 多个 , 但是只有达到 30 吨级别的大型鲸鱼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鲸落 这就只剩下不到十种 , 而其中一半是濒危的。过去两百年里 , 工业化捕鲸将大型鲸鱼推入了十分危急的境地。今天全球海洋里的鲸落数量 , 可能 不足以前的 1/6。 假如大型鲸类数量彻底崩塌 , 这对深海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10、? 没人确切知道。也许鲸鱼的消失会来得太快 , 不给生命留下足够的时间适应;也许生命依然能顽强地找到其他道路 , 重新学会绿洲之前的生存方式。但是无论如何 , 如果鲸鱼没有了 , 鲸落这一庞大而温柔的奇迹 , 也会随之而去。 8.请结合段内容给“鲸落”下定义 。 ( 3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答案: 鲸落是落入深海海底形成新的生态系统的鲸的庞大尸体。或:鲸落是鲸鱼的庞大尸体落入深海海底后所形成的新的生态系统。 9.第段中加点的“这一切”具体指什么? ( 2 分 ) 解析: 本题是对文章关键字词的考查。 答案: 指 40 多个物种的大号食腐者吃掉鲸鱼 90%以
11、上的软组织后 , 食物残渣可以维持 20 余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生存两年。 10.第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3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不能删去。“可能”表示推测、估计 , 删去后就变成肯定了 , 与实际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 科学 , 严谨特点。仅答不能删除不得分。 11.结合选文内容及你所了解的知识 , 说说人类应该怎样防止“鲸落”的消失? ( 4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 , 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 严禁捕杀濒危鲸种;控制工业化捕鲸:设立濒危鲸种保护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 (二)阅读下
12、面短文 , 完成 12 14 小题 ( 10 分 )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 , 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 , 齐上齐下 , 刀削的一般 , 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 , 极少有草 , 却不知在何年何月 , 就在那半崖上 , 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 , 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枣树生长在那儿 , 没有什么养料和水分 , 可它偏偏悖乎常理 , 长得健壮而蓬勃。 每到八九月间 , 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 , 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 , 像一片彩色瀑布 。 年年金秋到 , 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 , 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 , 扛锄的走过 , 都只能仰着
13、脖子 , 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 , 猛地看见了 , 也顿时兴奋起来 , 跃下车 , 结果呢 , 也只能仰着脖子 , 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 , 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 , 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 , 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 , 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 , 一个个生动可爱 , 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 ,如处近水楼台 , 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 , 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 , 臂力过人 , 他曾运足 了气 , 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 , 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
14、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 , 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 , 好像故意气他似的 , 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 , 爽了那么多人的眼 , 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 , 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 , 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 , 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 , 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 , 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 , 仰起了脖子。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 , 咱们哪天有了空儿 , 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 , 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 , 也许是枣子的映照 , 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
15、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 , 阳光也很充足 , 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 , 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 , 因而果实又大又艳 , 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 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 , 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 , 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 , 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 , 终于不再悻悻了 , 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 蒹葭: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央。 古老民歌所创造的情境 , 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 , 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 ,
16、 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你看 , 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 , 那么诱人 , 却总是难以触到 , 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 , 召唤着你 , 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 , 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 , 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 ,令人久久回味 。 12.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 , 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 ,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 , 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 , 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 , 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 , 概括主要内
17、容。 答案: 路过的人们 , 对枣兴叹;民间艺术家们想要摘枣 , 年轻后生扔石打枣;我们攀崖摘枣 , 结果悻悻离开。 13.品味语言 , 回答下面问题。( 4 分) ( 1) 从修辞角度 , 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2 分) 每到八九月间 , 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 , 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 ,像一片彩色瀑布。 ( 2) 结合语境 , 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2 分) 想到这一层 , 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 颤栗 起来 , 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解析: 本题是对文章关键词句理解的考查。 答案: ( 1)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枣儿的色
18、彩和数量之多 , 突出了枣树健壮而蓬勃(或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 2) 颤栗本义是战抖 , 在这里是心灵受到震撼的意思 , 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多年后读诗经蒹葭突然省悟时心灵的强烈震撼 ,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以前俗气的思想情感的顿悟反省。 14.文章第段写人们看见枣子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分)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 故事 情节。情节在小说中 , 在结构和表现人物及主题方面的作用 , 概括而言 , 就是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 主要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含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 , 引人入胜 , 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前后照应;推
19、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起线索作用。解答时 , 根据这个基本知识 , 分析本题设问的意图 , 先将该情节和上述作用中相关的作用分析出来 , 再找出该情节在文本中特有的作用 , 分析概括出来 , 就能正确而全面了。 答案: 第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的相同的表现 , 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为下文年轻后生扔石打枣和我们攀崖摘枣作铺垫 。 三 、 古诗文阅读( 17 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 完成 15 18 题。( 12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 , 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 臣之妾畏臣 ,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
20、地方千里 , 百二十城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 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 闻寡人之耳者 , 受下赏。”令初下 , 群臣进谏 ,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 虽欲言 ,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 ,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 ,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公怒 , 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 , 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 !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是罪一也
21、;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 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 , 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 , 请杀之。”公曰:“勿杀 , 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5.查古汉语词典 , “树”有三种读音 , 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 sh”义项有:作动词 , 计算。作动词 , 列举。二读“ sh” , 义项有:表事物的数目。作名词 , 规律 , 气数。三读“ shu” , 义项有:多次。根据以上义项 , 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2 分) 读音: _ 词义: _ 解析: 本题是对文言文常用字词的考查。 答案: sh 列举 16.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
22、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 2 分) A.( 1) 时时而 间 进 ( 2) 中 间 力拉崩倒之声 B.( 1) 臣 诚 知不如徐公美 ( 2) 此 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 C.( 1) 皆以美 于 徐公 ( 2) 骈死 于 槽枥之间 D.( 1) 使烛邹主鸟而亡 之 ( 2) 吾欲 之 南海 解析: 本题是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考查。 答案: B 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受上赏。 ( 2) 使诸侯闻之 , 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 答案: ( 1) 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百姓 ,
23、可得上等奖赏。 ( 2) 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 , 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18.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 , 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_,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_,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 , 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_的方法 , 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4 分) 解析: 考查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答案: 广开言路(纳谏)不杀烛邹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 , 均可)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 , 皆可) ( 二 )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4、之一词 , 完成 19-21 题。( 5 分) 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9.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 , 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1分) 解析: 本题是对诗歌中字词品味能力的考查。 答案: “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 , 统一国家。 20.辛弃疾尽管“白发生” , 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 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 分) 解析: 本题是对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答案: 醉里挑
25、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或“挑灯看剑 , 梦回连营) 2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 分) 解析: 本题是对诗歌中字词品味能力的考查。 答案: 既点明了季节 , 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四 、 综合性学习。( 8 分) 22.“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 , 加大学时比重。以扶持特色带动普及。对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中小学重点扶持 , 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 5000 多所基础上 , 2020 年达到 2 万所 , 2025 年达到 5 万所 , 其中开展女子足球的学校占一定比例” 摘自 2015 年 3 月 16 日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
26、发展总体方案 ( 1) 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2 分) 答案: 推进校园足球普及 ( 2) 巩昌中学将举行以“足球梦 , 梦起航”为主题的校园足球文化节 , 请你为校园足球文化节设计三项活动。( 3 分) _ _ _ 答案: 示例:举办校园足球赛;举办以足球文化为主题的晚会(演讲会、朗诵会);组织足球梦绘画大赛;聘请足球裁判或运动员进行足球知识讲座。 ( 3) 小强是班级足球队的一员。在为期一个月的校园足球文化节里 , 小强参加了不下 10场比赛 , 慢慢地 , 妈妈不支持小强踢足球了 , 说每天弄得脏兮兮的 , 像个野孩子 , 还影响了学习。假如你是小强 , 怎么说服妈妈支持你继续踢足
27、球?( 3 分) _ 答案: 示例:妈妈 , 踢球能锻炼身体 , 培养坚强的意志与团队精神 , 有利于我的成长;再说 ,身体好了 , 更能搞好学习。请您同意我继续踢足球吧。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 、 写作( 5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 , 然后按要求作文。( 50 分) 缺月变圆 , 让人明了什么是坚持之后的希望;东归大海的流水 , 因一往无前 , 便无可阻挡!回报让乌鸦懂得反哺 , 感恩会让人想起跪母的羔羊。师长的期待 , 为青春的生命注入无线的可能;同学的帮助 , 让少年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小小蚁穴 , 竟让河堤崩塌;无谓的纷争 ,多由于缺少谦逊礼让 生活事事包含哲理 , 生活处处都是老师。 请以“生活告诉我”为题 , 写一篇文章。要求:读懂文意 , 找准角度 , 立意自定 ; 600 字以上 ; 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学校名称。 解析: 这是对材料作文的考查。 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