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3812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题数学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 . 1. -3的相反数是 ( ) A.3 B.-3 C.-13D.13解析:由相反数的定义容易得出结果 . 答案: A. 2.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为圆的是 ( ) A. B. C. D. 解析:因为圆柱的左视图是矩形,圆锥的左视图是等腰三角形,球的左视图是圆,正方体的左视图是正方形, 所以,左视图是圆的几何体是球 . 答案: C.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a2+a2=a4 B.a6 a2=a4 C.(a2)3=a5 D.(a-b)2=a

2、2-b2 解析: A、 a2+a2=2a2,故本选项错误; B、 a6 a2=a4,故本选项正确; C、 (a2)3=a6,故本选项错误; D、 (a-b)2=a2-2ab+b2,故本选项错误 . 答案: B. 4.把不等式组 102 4 0xx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解不等式 x+1 0得: x -1, 解不等式 2x-4 0得: x 2,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1 x 2. 在数轴上表示为: 答案: B. 5.下列方程中,没有实数根的是 ( ) A.2x+3=0 B.x2-1=0 C. 21x=1 D.x2+x+1=0 解析: A、 2x+3=

3、0,解得: x=-32, A中方程有一个实数根; B、在 x2-1=0中, =02-4 1 (-1)=4 0, B中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21x=1,即 x+1=2, 解得: x=1, 经检验 x=1是分式方程 21x=1的解, C中方程有一个实数根; D、在 x2+x+1=0中, =12-4 1 1=-3 0, D中方程没有实数根 . 答案: D. 6.下列图案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能找出一条对称轴,故 A是轴对称图形; B、不能找出对称轴,故 B不是轴对称图形; C、不能找出对称轴,故 B不是轴对称图形; D、不能找出对称轴,故 B不是

4、轴对称图形 . 答案: A. 7.上体育课时,小明 5 次投掷实心球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 A.8.2, 8.2 B.8.0, 8.2 C.8.2, 7.8 D.8.2, 8.0 解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小明 5次投球的成绩: 7.5, 7.8, 8.0, 8.2, 8.2. 其中 8.2出现 2次,出现次数最多, 8.0排在第三,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8.2, 8.0. 答案: D. 8.下列尺规作图,能判断 AD是 ABC边上的高是 ( ) A. B. C. D. 解析:过点 A作 BC的垂线,垂足为 D. 答案: B. 9.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

5、币 10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 2次必有 1次正面向上 B.必有 5次正面向上 C.可能有 7次正面向上 D.不可能有 10次正面向上 解析:因为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只有正反两面, 所以不管抛多少次,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都是 12, 所以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 10次, 可能有 7次正面向上 . 答案: C. 10.如图,在 ABC 中, AB=AC=5, BC=8, D 是线段 BC 上的动点 (不含端点 B、 C).若线段 AD长为正整数,则点 D的个数共有 (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解析:过 A作 AE BC, AB=AC, EC=BE=12BC=4, AE

6、= 2254 =3, D是线段 BC上的动点 (不含端点 B、 C). 3 AD 5, AD=3或 4, 线段 AD长为正整数, 点 D的个数共有 3个 . 答案: C. 二、填空题:共 6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4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 11.今年我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人数约为 28500人,该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 解析: 28500=2.85 104. 答案: 2.85 104. 12.如图,若 a b, 1=60,则 2的度数为 _度 . 解析:如图, 1=60, 3= 1=60, 又 a b, 2+ 3=180, 2=120 . 答案: 120. 13.一次数学考

7、试中,九年 (1)班和 (2)班的学生数和平均分如表所示,则这两班平均成绩为_分 . 解析:根据题意得: 5252 48 85+ 4852 48 80=44.2+38.4=82.6(分 ), 则这两班平均成绩为 82.6分 . 答案: 82.6. 14.一个矩形的面积为 a2+2a,若一边长为 a,则另一边长为 _. 解析: (a2+2a) a=a+2, 另一边长为 a+2. 答案: a+2. 15.如图,点 A、 B是双曲线 y=6x上的点,分别过点 A、 B作 x轴和 y轴的垂线段,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则两个空白矩形面积的和为 _. 解析: 如图所示: 点 A、 B是双曲线 y=6

8、x上的点, S 矩形 ACOG=S 矩形 BEOF=6, S 阴影 DGOF=2, S 矩形 ACDF+S 矩形 BDGE=6+6-2-2=8. 答案: 8. 16.如图,正方形 ABCO的顶点 C、 A分别在 x轴、 y轴上, BC是菱形 BDCE的对角线,若 D=60,BC=2,则点 D的坐标是 _. 解析:过点 D作 DG BC于点 G, 四边形 BDCE是菱形, BD=CD. BC=2, D=60, BCD是等边三角形, BD=BC=CD=2, CG=1, GD=CD sin60 =2 32= 3 , D(2+ 3 , 1). 答案: (2+ 3 , 1). 三、解答题:共 9小题,共

9、 86 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 17.计算: |-2|-( 12016)0+ 4 . 解析:分别进行绝对值的化简、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的化简等运算,然后合并 . 答案:原式 =2-1+2=3. 18.先化简 (a+1)(a-1)+a(1-a)-a,再根据化简结果,你发现该代数式的值与 a的取值有什么关系? (不必说理 ). 解析:分别进行平方差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然后合并得出结果 . 答案:原式 =a2-1+a-a2-a=-1. 该代数式与 a的取值没有关系 . 19.如图, BD 是 ABCD的对角线,过点 A作 AE BD,垂足为 E,过点 C作 CF BD,垂足为 F

10、. (1)补全图形,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2)求证: AE=CF. 解析: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 (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 ABD 的面积 = BCD 的面积,得出 12BD AE=12BD CF,即可得出结论 . 答案: (1)解:如图所示: (2)证明: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的面积 = BCD 的面积, 12BD AE=12BD CF, AE=CF. 20.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 1小时,为了解这项政策的落实情况,有关部门就“你某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是多少”的问题,在某校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再根据活动时间 t(小时 )进行分组 (A组: t

11、0.5, B组: 0.5 t 1, C组: 1 t 1.5, D组: t 1.5),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此次抽查的学生数为 _人;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从抽查的学生中随机询问一名学生,该生当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低于 1 小时的概率是_; (4)若当天在校学生数为 1200 人,请估计在当天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学生有 _人 . 解析: (1)根据题意即可得到结论; (2)求出 C组的人数, A组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 (3)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4)用总人数乘以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百分比即可得到结论 . 答案: (1)60

12、20%=300(人 ) 答:此次抽查的学生数为 300人 ; (2)C组的人数 =300 40%=120 人, A组的人数 =300-100-120-60=20人,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3)该生当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低于 1小时的概率是 120300=40%; (4)当天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学生有 1200 180300=720人 . 21.如图是将一正方体货物沿坡面 AB装进汽车货厢的平面示意图 .已知长方体货厢的高度 BC为 5 米, tanA=13,现把图中的货物继续往前平移,当货物顶点 D 与 C 重合时,仍可把货物放平装进货厢,求 BD的长 .(结果保留根号 ) 解析:点

13、 D与点 C重合时, B C=BD, B CB= CBD= A,利用 tanA=13得到 tan BCB = 13BBBC ,然后设 B B=x,则 B C=3x,在 Rt B C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答案即可 . 答案:如图,点 D与点 C重合时, B C=BD, B CB= CBD= A, tanA=13, tan BCB = 13BBBC , 设 B B=x,则 B C=3x, 在 Rt B CB中, B B2+B C2=BC2, 即: x2+(3x)2=( 5 )2, x= 52(负值舍去 ), BD=B C=352. 22.某校准备组织师生共 60 人,从南靖乘动车前往厦门参加夏令营

14、活动,动车票价格如表所示: (教师按成人票价购买,学生按学生票价购买 ). 若师生均购买二等座票,则共需 1020元 . (1)参加活动的教师有 _人,学生有 _人; (2)由于部分教师需提早前往做准备工作,这部分教师均购买一等座票,而后续前往的教师和学生均购买二等座票 .设提早前往的教师有 x人,购买一、二等座票全部费用为 y元 . 求 y关于 x的函数关系式; 若购买一、二等座票全部费用不多于 1032元,则提早前往的教师最多只能多少人? 解析: (1)设参加活动的教师有 a人,学生有 b人,根据等量关系:师生共 60 人;若师生均购买二等座票,则共需 1020元;列出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

15、解即可; (2)根据购买一、二等座票全部费用 =购买一等座票钱数 +教师购买二等座票钱数 +学生购买二等座票钱数,依此可得解析式; 根据不等关系:购买一、二等座票全部费用不多于 1032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 答案: (1)设参加活动的教师有 a人,学生有 b人,依题意有 602 2 1 6 1 0 2 0abab, 解得 1050ab. 故参加活动的教师有 10人,学生有 50 人; (2)依题意有: y=26x+22(10-x)+16 50=4x+1020. 故 y关于 x的函数关系式是 y=4x+1020; 依题意有 4x+1020 1032, 解得 x 3. 故提早前往的教师最多只能

16、 3人 . 23.如图, AB为 O的直径,点 E在 O上, C为 BE 的中点,过点 C作直线 CD AE于 D,连接 AC、 BC. (1)试判断直线 CD与 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 AD=2, AC= 6 ,求 AB的长 . 解析: (1)连接 OC,由 C为 BE 的中点,得到 1= 2,等量代换得到 2= ACO,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OC CD,即可得到结论; (2)连接 CE,由勾股定理得到 CD= 22 2A C A D,根据切割线定理得到 CD2=AD DE,根据勾股定理得到 CE= 22 3C D D E,由圆周角定理得到 ACB=90,即可得到结论 . 答案

17、: (1)相切,连接 OC, C为 BE 的中点, 1= 2, OA=OC, 1= ACO, 2= ACO, AD OC, CD AD, OC CD, 直线 CD与 O相切; (2)方法 1:连接 CE, AD=2, AC= 6 , ADC=90, CD= 22 2A C A D, CD是 O的切线, CD2=AD DE, DE=1, CE= 22 3C D D E, C为 BE 的中点, BC=CE= 3 , AB为 O的直径, ACB=90, AB= 22AC BC =3. 方法 2: DCA= B, 易得 ADC ACB, AD ACAC AB, AB=3. 24.如图,抛物线 y=x2

18、+bx+c与 x轴交于点 A和点 B(3, 0),与 y轴交于点 C(0, 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 M 是抛物线在 x 轴下方上的动点,过点 M 作 MN y 轴交直线 BC 于点 N,求线段 MN的最大值; (3)在 (2)的条件下,当 MN 取得最大值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 l 上是否存在点 P,使 PBN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点 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析: (1)由点 B、 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出点 M的坐标以及直线 BC 的解析式,由点 B、 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结合点

19、M 的坐标即可得出点 N的坐标,由此即可得出线段 MN 的长度关于 m的函数关系式,再结合点 M在 x轴下方可找出 m的取值范围,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最值问题; (3)假设存在,设出点 P 的坐标为 (2, n),结合 (2)的结论可求出点 N 的坐标,结合点 N、 B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线段 PN、 PB、 BN 的长度,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即可求出 n值,从而得出点 P的坐标 . 答案: (1)将点 B(3, 0)、 C(0, 3)代入抛物线 y=x2+bx+c中, 得: 0 9 33bcc ,解得: 43b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4x+3. (2)设点

20、M的坐标为 (m, m2-4m+3),设直线 BC的解析式为 y=kx+3, 把点点 B(3, 0)代入 y=kx+3 中, 得: 0=3k+3,解得: k=-1, 直线 BC的解析式为 y=-x+3. MN y轴, 点 N的坐标为 (m, -m+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4x+3=(x-2)2-1,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2, 点 (1, 0)在抛物线的图象上, 1 m 3. 线段 MN=-m+3-(m2-4m+3)=-m2+3m=-(m-32)2+94, 当 m=32时,线段 MN取最大值,最大值为 94. (3)假设存在 .设点 P的坐标为 (2, n). 当 m=32时,点

21、N的坐标为 (32, 32), PB= 22 22 3 0 1nn , PN= 2233( 2 ) ( )n , BN= 223 3 3 2( 3 ) ( 0 )2 2 2 . PBN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 当 PB=PN时,即 2 2 2331 ( 2 ) ( )22nn , 解得: n=12, 此时点 P的坐标为 (2, 12); 当 PB=BN时,即 2 3212n, 解得: n= 142, 此时点 P的坐标为 (2, - 142)或 (2, 142); 当 PN=BN时,即 223 3 3 2( 2 ) ( )2 2 2n , 解得: n=372, 此时点 P的坐标为 (2, 372

22、)或 (2, 372). 综上可知:在抛物线的对称轴 l上存在点 P,使 PBN 是等腰三角形,点的坐标为 (2, 12)、(2, - 142)、 (2, 142)、 (2, 372)或 (2, 372). 25.现有正方形 ABCD和一个以 O为直角顶点的三角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两直角边所在直线分别与直线 BC、 CD交于点 M、 N. (1)如图 1,若点 O与点 A重合,则 OM 与 ON的数量关系 _; (2)如图 2,若点 O在正方形的中心 (即两对角线交点 ),则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 3,若点 O 在正方形的内部 (含边界 ),当 OM=ON

23、时,请探究点 O 在移动过程中可形成什么图形? (4)如图 4,是点 O在正方形外部的一种情况 .当 OM=ON 时,请你就“点 O的位置在各种情况下 (含外部 )移动所形成的图形”提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不必说明 ) 解析: (1)根据 OBM与 ODN全等,可以得出 OM与 ON相等的数量关系; (2)连接 AC、 BD,则通过判定 BOM CON,可以得到 OM=ON; (3)过点 O作 OE BC,作 OF CD,可以通过判定 MOE NOF,得出 OE=OF,进而发现点 O在 C的平分线上; (4)可以运用 (3)中作辅助线的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并得出结论 . 答案: (1)若点 O

24、与点 A重合,则 OM与 ON的数量关系是: OM=ON; (2)仍成立 . 证明:如图 2,连接 AC、 BD, 则由正方形 ABCD可得, BOC=90, BO=CO, OBM= OCN=45 MON=90 BOM= CON 在 BOM和 CON中 O B M O C NB O C OB O M C O N BOM CON(ASA) OM=ON (3)如图 3,过点 O作 OE BC,作 OF CD,垂足分别为 E、 F,则 OEM= OFN=90 又 C=90 EOF=90 = MON MOE= NOF 在 MOE和 NOF中 O E M O F NM O E N O FO M O N MOE NOF(AAS) OE=OF 又 OE BC, OF CD 点 O在 C的平分线上 O在移动过程中可形成线段 AC (4)O在移动过程中可形成直线 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