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市B卷中考真题历史.docx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3819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重庆市B卷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年重庆市B卷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年重庆市B卷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年重庆市B卷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年重庆市B卷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6 年重庆市 B 卷中考真题历史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 15 分。在 备选 答案中只有 一 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按答 题 卡的要求 作 答。 1.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举制度 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从隋朝 隋炀帝时 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

2、举制度为止 。所以答案选 B。 答案: B 2.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 2 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解析: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注意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成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所以答案选 A。 答案: A 3.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 图文物见证了 金奔巴瓶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 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 C.清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 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解析 :本

3、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奔巴瓶即金瓶,珍藏于西藏拉萨大昭寺;为清代乾隆五十七年( 1792)所赐,通高 34 厘米,通体以莲瓣纹、如意头纹、缠枝纹等图案组成。 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所以答案选 D。 答案: D 4.历史上艰险的川江是中国西部的天然屏障,近代西方殖民者千方百计开拓川江航运以打开中国西部市场。最早强迫重庆开埠以打开中国西部市场的国家是 A.日本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解析: 1895 年 4 月 17 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湃列岛;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 个通商

4、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BCD 都不符合题干。所以答案选 A。 答案: A 5.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 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反应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的维新派的主张,他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维新。 其

5、余选项不是维新拍的主张。 所以答案选 B。 答案: B 6.“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 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 ,1937年南京大屠杀刚好符合这个要求 。所以答案选 B。 答案: B 7.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

6、统治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是 A. B. C. D. 解析: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所办的唯一公开出版的大型机关报。它从1938 年 1 月 11 日起在武汉创刊, 1938 年 10 月 25 日武汉沦陷,新华日报迁至重庆, 1947年 2 月底,国民党关死了和谈之门,强制封闭了新华日报。故选 D。 答案: D 8.下 图人物曾被毛泽东列为不应忘记的四位近代实业界人士之一,他创办的民生公司为抗战 运输立下了卓著功勋。他是 A.宋育仁 B.李耀庭 C.卢作孚 D.张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 图人物是 卢作孚 ,他是 中国著名爱国实业 家、教育家、 社会

7、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卢作孚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 1925 年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建国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 4 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骞;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卢作孚跨越了 “革命敉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 并且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所以答案选 C。 答案: C 9.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 年和 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

8、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 C.苏联的经济援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义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 1952年,集体经济和国营经济所占比重不高;到 1956 年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三大改造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所以答案选 A。 答案: A 1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

9、思想路线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 这次全会彻底否定 “ 两个凡是 ” 的方针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所以答案选 B。 答案: B 11.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在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解析: 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同意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步法

10、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所以答案选 A。 答案: A 12.学者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是由于 A.罗马共和国崛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殖民扩张活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艺复兴是指 14 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 16 17 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核心:人文主义精神。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

11、 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所以答案选 C。 答案: C 13.下列对 下 图漫画的解读,错误的是 A.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漫画作者站在反法西斯的正义立场 D.世界进步力量联合打击法西斯势力 解析: 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 20 世纪 30 年代前,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所以答案选 A。

12、答案: A 14.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并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B.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C.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 灭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史实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事件,观点是个人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B.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C.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是史实。 D.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是观点。所以答案选 D。 答案: D 15.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面貌。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13、 A.改良蒸汽机的出现 “电气时代”的到来 B.发电机、电动机问世 工业社会的开始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铁路时代”的开启 D.计算机网络技术诞生 信息社会的到来 解析: A 改良蒸汽机的出现一一“电气时代”的到来,这个不正确,应该是蒸汽时代; B 发电机、电动机问世 工业社会的开始,这个应该是第二次科技革命; C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铁路时代”的开启,这个不是铁路是汽车。所以答案选 D。 答案: D 二 、判断题 : 本大 题共 5 小 题, 每 小题 1 分,共 5 分 。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

14、成果。 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宋代中国商船在波斯湾一带都极为活 跃。阿拉伯人不久就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使用指南针指导航向,并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在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术大约 14 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 15 世纪传到欧洲。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当时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之际,中国古代科技却因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扼制而发展缓慢,逐渐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

15、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以 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 题号 后涂 “ A” ;违背了以上 材料 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 “ B” ;是以上材料没有 涉及 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 “ C” 。 16.指南针的改进与传播促进了中外航海事业的发展。 17.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更能提高印刷的效率。 18.印刷术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进程。 19.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20.中国古代科技经历了从宋代的极盛到逐渐落后于西方的过程。 解析 : 1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南针的改进与传播促进了中外航海事业的发展,这个材

16、料里面有,有材料里的“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宋代中国商船在波斯湾一带都极为活跃。阿拉伯人不久就从中国人这里学会使用指南针指导航向,并将这一技术传到欧洲。”可以看出来。 1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更能提高印刷的效率,这个和材料哦了的说法不相符合;由“在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 次重要的技术革命。” 可 见是活字印刷术提高了效率 1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印刷术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进程。这个和材料是相符合的; 15 世纪

17、传到欧洲。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 刷品。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法是将图画或者文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然后印墨印刷 。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 868 年)印的金刚经残卷,卷首有图,刻印精美,现存于伦敦博物馆中。唐代发明的印刷术,以后逐渐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化做出了伟大贡献。但是材料里没有这个内容。 20.本题主要考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科技

18、经历了从宋代的极盛到逐渐落后于西方的过程。这个是和材料相符合的;但当时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之际, 中国古代科技却因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扼制而发展缓慢,逐渐落后于西方。有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答案: 16.A 17.B 18.A 19.C 20.A 三 、填图 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1 题 2 分, 第 22 题 3 分,共 5 分。 21.观察下图,请在答题卡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条绘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海上行军的大致路线。( 2 分) 解析: 考査学生的观察地图的能力,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海上行军的大致路线是:郑成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切断了荷兰殖民者的侵略的海上

19、路线; 先后保卫了赤嵌楼和台湾城。收复了台湾。 答案: 2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2 分) (2)据图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1 分) 解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 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是左框 A,新藏公路是新藏线之一(新藏西线,编号 G219,即219 国道,北起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的零公里石碑,在此与 315 国道交汇,南至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査务多的 2140 公里石碑附近,在此与 318 国道的中尼公路段交汇。它

20、又称 叶拉公路。它不是从乌鲁木齐市到拉萨市,但可去拉萨,是进藏路线之一。右框 B。青藏公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止西藏拉萨市。于 1950 年动工、 1954 年通车,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 (2)本题主要考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 分布的特点有;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的工业在民国就有发展,并且受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波及较少,工业基础好。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着优质的煤、铁资源。苏联对中国援助,由于苏 联离东北地区最近,便于交流的展开。 答案: (1)左框 A,右框

21、B。( 2 分) (2)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1 分) 四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3 题 6 分,第 24 题 7 分,共 13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当隋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时期,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自然会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更易看出日本的差距,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加速了大化改新局面的出现。 摘编自田久川古代中日关系史 材料二 1872 年清政府选派的第一批 30 名留美幼童从上海登船放洋。由于风气未开,广大 北方地区没有一人入选,学生都来自东南沿海的省份,特别是广东南海、新会一带。他们在国外

22、刻苦求学、勤勉自励,大多学有所成。归国后,在教育、外交、工会、军事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林文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评析 材料三 1919 年前后,出现了一场在近百年中国史上颇有影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留法学生一面工作,一面求学,同事认真观察和体验法国社会文化,有选择地吸纳和向国内传播西方文明,而且千方百计向法国和欧洲播撒典雅而迷人 的中国文化。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推动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改革对日本的影响。( 2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批留美学生来源的区域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 分) (3)根据

23、材料三,指出作者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评价。( 1 分) (4)综上,指出历史上留学生发挥的相同作用。( 1 分) 解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推动改革的目的是;学习中国隋唐先进的制度,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这场改革对日 本的影响是; 这次改革始于1868 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 “ 殖产兴业 ” ,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 “ 文明开化 ” 、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

24、的 重要转折点。 (2)第一批留美学生来源的区域特点是;都来自东南沿海省份。其原因是:这些地区社会最早接触西方的先进思想,因为他们曾经是通商口岸,风气相对开化,观念较为开放。 (3)作者对留法勤工俭学 运动的评价是:一场在近百年中国史上颇有影响的留学运动。有材料里的“ 1919 年前后,出现了一场在近百年中国史上颇有影响的留法勒工俭学运动。”这句话可以得出结论。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上留学生发挥的相同作用是;促进文明交流;推动本国社会发展。留学生在外国接受先进的教育之后,学满归国,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带动了本国的思想的解放。 答案: (1)

25、目的:学习中国隋唐先进的制度,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 1 分)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 分) (2)特点:都来自东南沿海省份。( 1 分)原因:这些地区社会风气相对开化,观念较为开放。( 1 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得分,但总分不超过 1 分。) (3)一场在近百年中国史上颇有影响的留学运动。( 1 分) (4)促进文明交流;推动本国社会发展。( 1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嘉庆年间( 1736 年 1820 年),南京城绸、绒各类织机多达三万台左右,至道光年间( 1821 年 1850 年),城内仅缎机就达三万台以上,纱、绸、绒、绫织机不在此数。此类手

26、工业基本是以个体家庭或小作坊为主,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商业走 向繁荣。 摘编自陈忠平明清时期南京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水力和蒸汽力的应用,工厂制度的确立,大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1786 年时 曼彻斯特只耸立一个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但在十五年后,却有 50 个纱厂了。 1760 年时,曼彻斯特人口不足 10 万, 1851 年时人口超过 30 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 摘编自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时期南京丝织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 18 世纪中后期以来曼彻斯特迅速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7、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 分) (3)综上,比较 18 世纪中后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英国的差距。( 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中国逐渐落后的政策因素。( 1 分) 解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朝时期南京丝织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以个体家庭或小作坊为单位进行生产。从材料里的“,南京城绸、绒各类织机多达三万台左右,至道光年间( 1821 年 1850 年),城内仅缎机就达三万台以上,纱、绸、绒、绫 织机不 在此数。”可以得出结论。 (2)18 世纪中后期以来曼彻斯特迅速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工厂迅速增加,城市人口增多。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始进

28、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 (3)18 世纪中后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英国的差距是; 中国仍处于个体手工生产,实行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政策,英国已开始向工厂制的大机器生产发展。结合造成中国逐渐落后的政策因素是;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 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 答案: (1)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以个体家庭或小作坊为单位进行生产。( 2 分) (

29、2)表现:工厂迅速增加,城市人口增多。( 1 分)原因: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1 分) (3)差距:中国仍处于个体手工生产,英国已开始向工厂制的大机器生产发展。( 2 分)因素:闭关锁国政策。( 1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分,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5.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多元的政治文明异彩纷呈,影响至深。结合所学回答: (1)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请写出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执政者以及他执政时期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 2 分) (2)唐太宗常用“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警醒自己和大臣,这蕴含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请举出在

30、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影响。( 2 分) (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建设共享社会的政治理论。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发表庶民的胜利,在 中国率先扛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是谁?( 2 分) 解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执政者是;伯里克利他执政时期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通过选举担任国家各级官职。 (2)唐太宗常用“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警醒自己和大臣,这蕴含了他“以人为本”

31、的治国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的经济政策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其影响是: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农 业的发展,有利于贞观治世社会的出现。 (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建设共享社会的政治理论。它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发表庶民的胜利,在中国率先扛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是李大钊。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2、。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答案: (1)执政者:伯里克利(伯利克里)。( 1 分)公民权利: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通过选举担任国家 各级官职。( 1 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

33、,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1 分)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贞观治世社会的出现。( 1 分) (3)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 分)人物:李大钊。( 1 分) 26.创新贯穿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努力和奋斗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结合所学回答: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是我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之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并肩作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对赢得抗战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2 分)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工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创新。 1953 年,中国在外交方面

34、提出了什么具有创新性的主张?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 1984 年,国庆 35 周年庆典的游行彩车打出“联产承包好”的标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好”在哪里?( 2 分) 解析 :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是我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之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并肩作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对赢得抗战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分别是: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 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

35、气,改变 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 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 1940 年 8 月至 1941 年 1 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参加作战的中国军队包括八路军 120 师、 129 师和晋察冀军区与当地民兵。也是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之后参与较具规模的战役。 (2)

3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工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创新。 1953 年,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了什么具有创新性的主张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产生的影响 是;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 1984 年,国氏 35 周年庆典的游行彩车打出“联产承包好”的标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好”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 (1)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 2 分) (2)主张: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1 分)影响: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1 分 ) (3)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得分,但总分不超过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