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高考十模试卷 化学 一、选择题 1.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引发了人们对有关人民币中化学知识的关注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制造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用于人民币票面文字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 Fe3O4 是一种磁性物质 C.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连接料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 解析: A.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 A 正确; B.Fe3O4 是磁性物质,有磁性,故 B 正确; C.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2、故 C 正确; D.葡萄糖遇碘不变蓝,故 D 错误 。 答案: D 2.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冶炼锌的工艺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 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 ,冷淀,毁罐取出, ,即倭铅也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 )( ) A.该冶炼锌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C C.冶炼 Zn 的反应方程式为: ZnCO3+2C Zn+3CO D.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 解析: 碳酸锌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锌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ZnCO3+2CZn+3CO, A.该冶炼锌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 A 正确
3、; B.反应中 C 作还原剂,则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C,故 B 正确; C.冶炼 Zn 的反应方程式为: ZnCO3+2C Zn+3CO,故 C 正确; D.由题意可知,倭铅是指金属锌,故 D 错误 。 答案: D 3.X、 Y、 Z、 W 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 X 与 Z 位于同一主族, Y 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Y、Z、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 Z W B.Y 的阳离子半径比 W 的阴离子半径小 C.X、 Z、 W 氧化物对应
4、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顺序为 Z X W D.室温下,含 Y 元素的盐形成的水溶液其 pH 7 解析: X、 Y、 Z、 W 是分别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 Y 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Y 为 Al 元素;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Z 为 Si 元素, X 与 Z 位于同一主族,则 X 为 C 元素; Y、 Z、 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4,则 W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4 3 4=7,且原子序数最大, W 为 Cl 元素, A.元素的非金属性: Si C 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5、Z X W,故 A 错误; B.Y 为 Al 元素,对应的离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 W 为 Cl 元素,对应的离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氯离子半径较大,故 B 正确; C.非金属性为 Cl C S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酸性越强,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为 Si C Cl,故 C 正确; D.NaAlO2 溶液呈碱性,故 D 错误 。 答案: BC 4.纸电池是一种有广泛应用的软电池,如图这种碱性纸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传导体,纸的两面分别附着锌和二氧化锰 。 下列有关该纸电池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Zn 为负极,进行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 MnO2
6、流向 Zn C.正极反应: MnO2+e +H2OMnO(OH)+OH D.电池总反应: Zn+2MnO2+2H2OZn(OH)2+2MnO(OH) 解析: A、锌作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 A 正确; B、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 Zn 流向 MnO2,故 B 错误; C、 MnO2 被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 MnO2+H2O+e =MnO(OH)+OH ,故 C 正确; D、碱性条件下,锌和二氧化锰构成原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故 D 正确 。 答案: B 5.一定条件下,反应: 6H2+2CO2C2H5OH+3H
7、2O 的数据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 H 0 B.达平衡时, v(H2)正 =v(CO2)逆 C.b 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K 值大于 c 点 D.a 点对应的 H2 的平衡转化率为 90% 解析: A、根据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下降,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H 0,故 A 错误; B、根据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知,达平衡时, v(H2)正 =3v(CO2)逆 ,故 B 错误; C、 b 点温度高于 c 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 b 点的平衡常数小于 c 点,故 C 错误; D、利用三段式计算,设起始 H2 为 2
8、mol,则 CO2 为 1mol, 6H2 +2CO2C2H5OH+3H2O 起始 (mol) 2 1 0 0 转化 (mol)1.8 0.6 平衡 (mol)0.2 0.4 H2 的平衡转化率为 100%=90%,故 D 正确 。 答案: D 6.现有常温下水电离出的 c(H+)均为 110 11mol/L 的 4 种溶液: HCl 溶液; CH3COOH溶液; NaOH 溶液; 氨水 。 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向等体积溶液中分别加水稀释 100 倍后,溶液的 pH: B.等体积的 、 、 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 H2 的量 最小 C.、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
9、碱性 D.、 溶液混合若 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 解析: 常温下水电离出的 c(H+)均为 110 11mol/L,则溶质抑制了水的电离,该溶液为酸溶液或碱溶液, 为一元强酸或强碱,则二者浓度为 0.001mol/L; 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则其浓度大于 0.001mol/L, A.由于加水稀释 100 倍后,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增大,溶液中弱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弱碱的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强电解质溶液的 pH 变化为 2,弱电解质溶液的 pH变化小于 2,故稀释后溶液的 pH 大小为: ,故 A 错误; B.铝足量时, 2mol 氯化氢生成 1mol 氢气, 2m
10、ol 氢氧化钠生成 3mol 氢气, 的浓度相等,所以 生成的氢气大于 ; 的浓度大于 ,所以生成的氢气大于 ,即:等体积、铝足量时 生成的氢气最少,故 B 正确; C.、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由于醋酸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混合液中醋酸过量,反应后的溶液显示酸性,故 C 错误; D.、 溶液混合若 pH=7,由于氨水的浓度大于氯化氢溶液,则消耗氯化氢溶液的体积应该加大,即:消耗溶液的体积: ,故 D 错误 。 答案: B 7.取一定质量的均匀固体混合物 Cu、 CuO 和 Cu2O,将其分成两等份,取其中一份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测得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3.20g,另一份中加入 500mL 稀硝
11、酸 (其还原产物为 NO),固体恰好完全溶解,且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 NO 气体 4.48L,则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2.4mol/L B.1.4mol/L C.1.2mol/L D.0.7mol/L 解析: 将 Cu2O 拆分为 Cu、 CuO,原混合物看做 Cu、 CuO 的混合物,其中一份用足量的氢气还原,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6.40g 为拆分后 Cu、 CuO 的混合物中 O 元素的质量, O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2mol,根据 Cu 元素守恒可知 n(CuO)=n(O)=0.2mol;另一份中加入 500mL 稀硝酸,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溶液中溶质为 Cu(NO3)
12、2,且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 气体 4.48L, NO 的物质的量为 =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拆分后 Cu、CuO 的混合物中 2n(Cu)=3n(NO)=30.2mol, n(Cu)=0.3mol,由铜元素守恒可知nCu(NO3)2=n(CuO)+n(Cu)=0.2mol+0.3mol=0.5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n(HNO3)=n(NO)+2nCu(NO3)2=0.2mol+20.5mol=1.2mol,硝酸的浓度为 =2.4mol/L。 答案: A 二、解答题 8.KMnO4 常用作氧化剂、防腐剂、消毒剂、漂白剂和水处理剂等 。 (1)在 K2MnO4 溶液中通入 CO
13、2 可制得高锰酸钾,副产物是黑色沉淀 M。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 。 由锂离子有机高聚物、锂及 M 构成原电池,电池反应为 Li+M=LiM(s),消耗 8.7gM 时转移 0.1mol 电子 。 则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 解析: 反应物为 K2MnO4、 CO2、生成黑色固体 MnO2、 KMnO4,所以的化学方程式为: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由化学反应方程式: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分析得出, 3molK2MnO4 参加反应生成2molKMnO4、 1molMnO2,即 3mol 高锰酸钾参与反应
14、有 1mol 作氧化剂、 2mol 作还原剂,则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1: 2;锂离子有机高聚物、锂及 MnO2 构成原电池,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MnO2+e +Li+=LiMnO2。 答案: 1: 2 MnO2+e +Li+=LiMnO2 (2)实验室用 KMnO4 制备 O2 和 Cl2.取 0.4molKMnO4 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 amolO2,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又收集到 bmolCl2.设锰元素全部转化成 Mn2+存在于溶液中,当 a+b=0.8mol 时,在标准状况下生成 Cl2 的体积为 L。 解析: KMnO4 固
15、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 amol 氧气,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继续加热,收集到气体 bmol 氯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整个过程中, Mn 元素获得电子等于 O 元素、 Cl 元素获得的电子,则有: 0.4(7 2)=4a+2b=2mol, a+b=0.8mol,解得 a=0.2, b=0.6,在标准状况下生成 Cl2 的体积为 0.6mol22.4L/mol=13.44L。 答案: 13.44 (3)电解 K2MnO4 溶液加以制备 KMnO4.工业上,通常以软锰矿 (主要成分是 MnO2)与 KOH 的混合物在铁坩埚 (熔融池 )中混合均匀,小火加热至熔融,即可得到绿色的
16、 K2MnO4,化学方程式为 。 用镍片作阳极 (镍不参与反应 ),铁板为阴极,电解 K2MnO4 溶液可制备 KMnO4.上述过程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则 D 的化学式为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阳离子迁移方向是 。 解析: 根据信息:软锰矿 (主要成分是 MnO2)与 KOH 的混合物在铁坩埚 (熔融池 )中混合均匀,小火加热至熔融,即可得到绿色的 K2MnO4 来书写方程式为: 2MnO2+4KOH+O22K2MnO4+2H2O;电解锰酸钾溶液时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2H2O+2e H2+2OH , iD 是氢氧化钾溶液,阳极上锰酸根离子失电子生成高锰酸根离子,电极
17、反应式为 2MnO42 2e 2MnO4 , K+由阳离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答案: 2MnO2+4KOH+O2 2K2MnO4+2H2O KOH MnO42 e =MnO4 K+由阳离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4)高锰酸钾在酸性介质中还原产物为 Mn2+,废液中 c(Mn2+)浓度较大时会污染水体 。 实验室可以用过二硫酸铵 (NH4)2S2O8溶液检验废水中 Mn2+,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紫红色 (还原产物为 SO42 )。 过二硫酸可以看成是 H2O2 的衍生物,过二硫酸铵中含有过氧键 ( O O )。 写出检验 Mn2+的离子方程式 。 如果将这个反应设计成盐桥原电池,盐桥中溶液最好选
18、用 。 (选填:饱和 KCl 溶液、饱和 K2SO4 溶液或饱和 NH4Cl 溶液 ) 解析: 在酸性介质中,往 MnSO4 溶液里滴加 (NH4)2S2O8(连二硫酸铵 )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Mn2+5S2O82 +8H2O=2MnO4 +10SO42 +16H+, (NH4)2S2O8(连二硫酸铵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选择的盐桥中溶液不能被其氧化,可以选择:饱和 K2SO4 溶液 。 答案: 2Mn2+5S2O82 +8H2O=2MnO4 +10SO42 +16H+ 饱和 K2SO4 溶液 9.工业碳酸钠 (纯度约为 98%)中常含有 Ca2+、 Mg2+、 Fe3+、 Cl和 SO
19、42等杂质 。 为了提纯工业碳酸钠,并获得试剂级碳酸钠,采取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下图所示: .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 物质 CaCO3 MgCO3 Ca(OH)2 Mg(OH)2 Fe(OH)3 Ksp 4.9610 9 6.8210 6 4.6810 6 5.6110 12 2.6410 39 (1)加入 NaOH 溶液主要为了除去 (填离子符号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沉淀的主要成份有 (填化学式 ); 向含有 Mg2+、 Fe3+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 pH=8 时, c(Mg2+):c(Fe3+)= 。
20、 解析: 碳酸钠中含有 Mg2+, Fe3+, Ca2+,所以除杂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可生成 Mg(OH)2、Fe(OH)3、 CaCO3 沉淀,主要是除去镁离子,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Mg(OH)2、 Fe(OH)3、 CaCO3,发生的发应有: Fe3+3OH =Fe(OH)3, MgCO3+2OH =Mg (OH) 2+CO32 , Mg2+2OH =Mg (OH) 2,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 pH=8 时, c(OH )= =10 6mol/L; c(Mg2+): c(Fe3+)= : = :=2.1251021。 答案: Mg2+ MgCO3+2OH =Mg(OH )2+CO3
21、2 Mg2+2OH =Mg (OH) 2 Mg(OH)2、Fe(OH)3、 CaCO3 2.1251021 (2)热的 Na2CO3 溶液有较强的去油污能力,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加以解释 ) 。 解析: 热的 Na2CO3 溶液有较强的去油污能力,是由于 Na2CO3 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O32 +H2OHCO3 +OH ,溶液呈碱性,当温度升高时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溶液碱性增强,故去油污能力增强。 答案: Na2CO3 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O32 +H2OHCO3 +OH ,溶液呈碱性,当温度升高时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溶液碱性增强,故去油污能力增强 (3)趁热过滤时的
22、温度应控制在 。 解析: 趁热过滤的原因是使析出的晶体为 Na2CO3H2O,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Na2CO310H2O 晶体或 Na2CO37H2O 晶体,所以温度高于 36 。 答案: 高于 36 (4)已知: 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H=+532.36kJmol 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H=+473.63kJmol 1 写出 Na2CO3H2O 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解析: 通过观察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可将两式相减得到Na2CO3H2O(S)Na2CO3(s)+H2O(g),
23、 即 Na2CO3H2O(S)Na2CO3(s)+H2O(g) H=+58.73kJ/mol。 答案: Na2CO3H2O(S)Na2CO3(s)+H2O(g) H=+58.73kJ/mol (5)有人从绿色化学角度设想将母液沿流程图中虚线所示进行循环使用 。 请你分析实际生产中是否可行 ,其理由是 。 解析: 若母液循环使用,则溶液 c(Cl )和 c(SO42 )增大,最后所得产物 Na2CO3 中混有杂质,这样不符合该提纯工艺 。 答案: 不可行 若母液循环使用,则溶液 c(Cl )和 c(SO42 )增大,最后所得产物 Na2CO3中混有杂质 1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 CuSO4
24、 溶液与 K2CO3 溶液混合会产生蓝绿色沉淀 。 他们对沉淀的组成很感兴趣,决定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 【提出假设】假设 1:所得沉淀为 Cu(OH)2; 假设 2:所得沉淀为 ; (填化学式 ) 假设 3:所得沉淀为碱式碳酸铜 化学式可表示为 mCu(OH)2nCuCO3。 解析: 氢氧化铜和碳酸铜都是蓝色沉淀, CuSO4 溶液与 Na2CO3 溶液混合产生蓝绿色沉淀,可能是反应生成了碳酸铜沉淀,或双水解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或是碱式碳酸铜,假设 1中沉淀为 Cu(OH)2,假设 2 为 CuCO3。 答案: CuCO3 【查阅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 (假设均不含结晶水 )
25、。 【定性探究】 步骤 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风干; 步骤 2:甲同学取一定量固体,用气密性良好的如装置如图 (夹持仪器未画 )进行定性实验; 若反应后 A 中蓝绿色固体变黑, C 中无明显现象,证明假设 成立 。 乙同学认为只要将上图中 B 装置的试剂改用下列某试剂后,便可验证上述所有假设,该试剂是 (填代号 )。 A.浓硫酸 B.无水 CuSO4 C.碱石灰 D.P2O5 乙同学验证假设 3 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解析: 加热时,碳酸铜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黑色氧化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加热氢氧化铜时生成水蒸气和黑色氧化铜,若反应后 A 中蓝绿色
26、固体变黑, C 中无明显现象证明一定不含有碳酸铜,现象的产生为氢氧化铜,假设 1 正确; 实验验证碳酸铜或氢氧化铜是利用受热分解生成的产物性质验证,加热时,碳酸铜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黑色氧化铜,加热氢氧化铜时生成水蒸气和黑色氧化铜,所以需要验证水的存在和二氧化碳的存在就可以证明产生的物质成分,装置 A 中加热是否变化为黑色固体,装置 B选择无水硫酸铜验证是否生成水,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证明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假设 3:所得沉淀为碱式碳酸铜 化学式可表示为 mCu(OH)2nCuCO3,无论氢氧化铜、碳酸铜分解,装置 A 中加热都会变化为黑色固体,装置 B 选择无水硫酸铜,根据是否变蓝色验证是否生
27、成水,根据装置 C 中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证明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证明假设是否正确的现象为: A 中蓝绿色固体变黑色说明氢氧化铜、碳酸铜分解, B 中无水 CuSO4固体变蓝说明存在 Cu(OH)2, C 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存在 CuCO3,即能验证假设 3 成立。 答案: 1 B A 中蓝绿色固体变黑色, B 中无水 CuSO4 固体变蓝, C 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定量探究】 乙同学进一步探究假设 3 中固体的组成: 乙同学查得一些物质在常温时的数据 (如下表 )后,将 C 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 Ba(OH)2 溶液,其原因是 (填代号 )。 溶解度 (S)/p 溶度积 (Ksp) 摩尔质
28、量 (M)/gmol 1 Ca(OH)2 Ba(OH)2 CaCO3 BaCO3 CaCO3 BaCO3 0.16 3.89 2.910 9 2.610 9 100 197 A.Ba(OH)2 溶解度大于 Ca(OH)2,能充分吸收 CO2 B.Ba(OH)2 为强碱, Ca(OH)2 为弱碱 C.吸收等量 CO2 生成的 BaCO3 的质量大于 CaCO3,测量误差小 D.相同条件下, CaCO3 的溶解度明显大于 BaCO3 若所取蓝绿色固体质量为 27.1g,实验结束后,装置 B 的质量增加 2.7g, C 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19.7g。 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 A 中发生反应的
29、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Ba(OH)2 溶解度大于 Ca(OH)2,充分吸收 CO2, BaCO3 的摩尔质量大于 CaCO3,测量误差小;氢氧化钙为强碱, CaCO3 的溶解度和 BaCO3 溶解度相差不大; B 中吸收的是水,水的物质的量 n= =0.15mol, C 中吸收的是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根据碳原子守恒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 =0.1mol,氧化铜的物质的量= =0.25mol,则铜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0.25mol: 0.3mol: 0.1mol=5: 6: 2,所以其化学式为: 2CuCO33Cu(OH)2 或3Cu(OH)22CuCO3
30、 或 Cu5(OH)6(CO3)2, CuCO33Cu(OH)2 受热分解 生成 CuO、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方程为: 2CuCO33Cu(OH)2 5CuO+3H2O+2CO2。 答案: AC 2CuCO33Cu(OH)2 或 3Cu(OH)22CuCO3 或 Cu5(OH)6(CO3)2 2CuCO33Cu(OH)25CuO+3H2O+2CO2 11.胆矾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工业上它也是一种制取其它含铜化合物的原料,现有废铜 (主要杂质为 Fe)来制备胆矾 。 有人设计了如下流程: pH 值控制可参考下列数据 物质 开始沉淀时的 pH 值 完全沉淀时的 pH 值 氢氧化铁 2.7 3.7
31、 氢氧化亚铁 7.6 9.6 氢氧化铜 5.2 6.4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A 可选用 (填字母 ) A.稀 H2SO4 B.浓 H2SO4、加热 C.浓 FeCl3 溶液 D.浓 HNO3 解析:废铜 (主要杂质为 Fe)来制备胆矾的流程:将金属全部溶解,再将存在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结合 Cu2+开始沉淀时的 pH 值,可以 Fe 最终转化为 Fe(OH)3 更容易除去,保证铜离子不会沉淀,不能引进杂质离子,加入 H2O2,目的是将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在 III中调节溶液 pH 值,在这个过程中加了 Cu2(OH)2CO3,目的应是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所以这里加 Cu2(
32、OH)2CO3 中和过量的硫酸,控制好溶液的 pH 值为 3.7,刚好此时溶液中三价铁正全转化为 Fe(OH)3.当三价铁沉淀完全后,再进行过滤,滤液中剩余的阳离子主要有 Cu2+,阴离子有 SO42 ,再加硫酸,调节溶液 pH 值 =1,目的是抑制 Cu2+的水解,再分别进行蒸发、冷却、结晶后,最终得到产品胆矾。可选用浓 H2SO4、加热,稀硫酸不能溶解 Cu,而浓 FeCl3溶液、浓 HNO3 会引入杂质。答案: B (2) 中加 H2O2 的目的 。 解析: H2O2 与 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2+被氧化为 Fe3+后,调节 pH,更容易除去,所以 中加 H2O2 的目的将亚铁
33、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答案:将 Fe2+氧化为 Fe3+ (3) 中加 Cu2(OH)2CO3 的目的是 ,其优点是 。 解析:在 III 中调节溶液 pH 值,在这个过程中加了 Cu2(OH)2CO3,这里加 Cu2(OH)2CO3 中和过量的硫酸,控制好溶液的 pH 值为 3.7,刚好此时溶液中三价铁正全转化为 Fe(OH)3,并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答案:除去过量的硫酸 不引入新的杂质 (4) 加热煮沸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 加热煮沸时,促进铁离子水解,可以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 Fe(OH)3+3H+。 答案: Fe3+3H2
34、O Fe(OH)3+3H+ (5)V 中加 H2SO4 调节 pH=1 是为了 ,某工程师认为上述流程中所加的 A物质并不理想,需作改进,其理由是 ,若你是工程师,将对所加的 A 物质作何改进?请提出建议 。 解析: V 中加 H2SO4 调节 pH=1 是为了抑制 Cu2+的水解,但是 Cu 与浓硫酸反应过程中会产生 SO2,会对污染环境,这样会使硫酸的利用率低,所以可以向稀硫酸中不断通氧气 (或者加 H2O2)并加热 。 答案: 抑制 Cu2+的水解 会产生 SO2,会对污染环境,硫酸的利用率低 可以向稀硫酸中不断通氧气 (或者加 H2O2)并加热 12.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很多
35、重要用途 。 .卤素化学丰富多彩,能形成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多卤化物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 。 拟卤素如 (CN)2、 (SCN)2、 (OCN)2 等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 。 已知 (CN)2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则其分子中 键与 键数目之比为 。 (SCN)2 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硫氰酸 (H S CN)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 (H N=C=S)的沸点,其原因是 。 卤化物 RbICl2 在加热时会分解为晶格能相对较大的卤化物 A 和卤素互化物或卤素单质, A的化学式 。 解析:拟卤素如 (CN)2、 (SCN)2、 (OCN)2 等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已知
36、 (CN)2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C 原子形成四个共用电子对、 N 原子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 (CN)2 结构式为 NC CN,每个分子中含有 4 个 键, 3 个 键,则其分子中 键与 键数目之比为 3: 4;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异硫氰酸熔沸点高于硫氰酸。 RbICl2 加热时会分解为晶格能相对大的卤化物 A 和卤素互化物或卤素单质,氯离子的半径小于碘离子的半径,则 RbCl 的离子键长小于 RbI 的离子键长,则 RbCl 的晶格能较大,则A 为 RbCl。 答案: 3: 4 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
37、氢键,而硫氰酸不能 RbCl .SiC、 GaN、 GaP、 GaAs 等是人工合成半导体的材料,具有高温、高频、大功率和抗辐射的应用性能而成为半导体领域研究热点 。 试回答下列问题: 碳的基态原子 L 层电子轨道表达式为 ,砷属于 区元素 。 N 与氢元素可形成一种原子个数比为 1: 1 的粒子,其式量为 60,经测定该粒子中有一正四面体构型,判断该粒子中存在的化学键 A.配位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氢键 CaC2 晶体的晶胞结构与 NaCl 晶体的相似 (如图 1 所示 ),但 CaC2 晶体中含有的哑铃形 C22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 。 CaC2 晶体中 1 个
38、 Ca2+周围距离最近的 C22 数目为 。 解析:碳原子的 L 层有 4 个电子, 2 个在 2S 上, 2 个在 2P 上,且自旋相同,碳的基态原子L 层电子轨道表达式为 ,砷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 ns2npx。 氮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氢原子和氮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 根据图知,以最中心钙离子为例, CaC2 晶体中 1 个 Ca2+周围距离最近的 C22 数目为 4。 答案: p ABC 4 .A、 B、 C 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四周期的元素, A 的第一电离能介于镁和硫两元素之间, A 单质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 2 所示 。 B 的价电子排布为 (n+1)
39、sn(n+1)pn+2, C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ds 区,其基态原子不存在不成对电子 。 B 与 C 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 3 所示 。 A 单质晶体属于 晶体 (填晶体类型 ) B 与 C 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化学式 。 解析: A、 B、 C 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四周期的元素, A 的第一电离能介于镁和硫两元素之间, A 单质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 2 所示分析可知, A 为硅形成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 B 的价电子排布为 (n+1)sn(n+1)pn+2,有三个电子层,外层为 6 个电子, B 为 S 原子, C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ds 区,其基态原子不存在不成对电子,判断为 Zn
40、原子, B 与 C 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化学式为: ZnS。 答案:原子 ZnS 13.有机物分子中与 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活性较大,可以与甲醛或卤代烃等发生反应 。 已知: HCHO+ 有机物 J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略 ): (1)A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解析: A 的分子式为 C2H4O,与 HCHO 发生反应信息 的反应,则 A 含有 CHO,故 A为 CH3CHO, A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B 为 CH3CH2OH, B 与 Na 反应生成 C 为CH3CH2ONA。 G 俗称缩苹果酸,与乙醇以物质的量之比 1: 2 反应,则 G 为二元酸,故
41、 G 为 HOOCCH2COOH,则 H 为 C2H5OOCCH2COOC2H5。 由转化关系可知, F、 H 发生信息反应 中的第一步反应生成 I, I 发生信息反应 中的第二步反应生成 J,则 F 为溴代物,故 D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生成 E, E 再与 HBr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F, E 中只有一种官能团,则 E 中含有官能团为 OH,且 E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由反应信息 可知会产生基团 CH2OH,该基团含有2 种不同 H 原子,且 CHO 还原变为 CH2OH,故 E 为 C(CH2OH)4, F 为 C(CH2Br)4, 3 分子 HCHO 与 1
42、 分子 CH3CHO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D, D 为 (HOCH2)3CCHO。 F、 H 发生信息反应 中的第一步反应生成 I, I 为 , I 发生信息反应 中的第二步反应 生成 J, J 为 。 A 为 CH3CHO,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 答案:醛基 (2)AB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 。 BC的反应方程式 。 解析: AB是 CH3CHO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H3CH2OH, BC的反应方程式: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答案:加成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3)G 俗称缩苹果酸,与 B 以物质的量之比 1: 2 反
43、应, 则 G+BH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G 俗称缩苹果酸,与 B 以物质的量之比 1: 2 反应, G+BH的化学方程式是:HOOCCH2COOH+2C2H5OH C2H5OOCCH2COOC2H5+2H2O。 答案: HOOCCH2COOH+2C2H5OH C2H5OOCCH2COOC2H5+2H2O (4)D 的分子式为 C5H10O4,若一次取样检验 D 的含氧官能团,按顺序写出所用试剂 。 解析: D 为 (HOCH2)3CCHO,若一次取样检验 D 的含氧官能团,先用 Na 检验羟基,再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 答案: Na、银氨溶液 (5)已知 E 中只有一种官能团,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E 与 B 互为同系物 B.E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醚键 C.F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 E D.F 中也有两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