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干冰升华 B.食物腐败 C.活性炭吸附色素 D.矿石粉碎 解析: 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B、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C、活性炭吸附色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答案: B 2.人体内缺少下列某种元素会造成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该元素是 ( ) A.碘 B.铁 C.钙 D.锌 解析: 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 答
2、案项 错误 。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 答案项 错误 。 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答案项 错误 。 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答案项 正确 。 答案: D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塑料 B.棉花 C.羊毛 D.蚕丝 解析: A、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答案项 正确 。 B、棉花属于天然材料, 答案项 错误 。C、羊毛属于天然材料, 答案项 错误 。 D、蚕丝属于天然材料, 答案项 错误 。 答案: A 4.关于分子、原子
3、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 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 A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 B正确; 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 C错误; 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 D正确 。 答案: C 5.钨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常用作灯泡里的灯丝 。 如图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4、.钨的原子序数是 74 B.钨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钨原子中的质子数是 74 D.钨的相对原 子质量是 183.8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7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74, 答案项 说法正确 。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钨,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项 说法错误 。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74,表示原子序数为 74;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为 74, 答案项 说法正确 。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3
5、.8, 答案项 说法正确 。 答案: B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点燃酒精灯 B. 放入锌粒 C. 稀释浓硫酸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解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 两查、两禁、一不可 ” ,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瓶底放水的为了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
6、裂瓶底,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答案: C 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解析: A、可燃物燃烧不但要达到着火点,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能改变,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故错误; D、氢气不含碳,但能够燃烧生成水,不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 答案: B 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7、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化肥硫酸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到瓶口处有白烟产生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项 说法错误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 答案项 说法错误 。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肥硫酸铵与熟石灰固体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答案项 说法正确 。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 到瓶口处有白雾生成,而不是白烟, 答案项 说法错误 。 答
8、案 : C 9.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 丙 乙 B.丙 乙 甲 C.甲 乙 丙 D.丙 甲 乙 解析: 由题意可知,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甲、丙在铜前,乙在铜后;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说明了甲在丙的前面 。 由以上分析可
9、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 丙 乙 。 所以, A正确, B、C、 D错误 。 答案: A 10.根据如图的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 、 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微粒 B. 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1价 C. 、 、 表示的是原子 D. 、 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 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 、 的质子数相同,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微粒,所以 A正确; B、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7,大于 4,在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1价,故 B说法正确; C、根据当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0、,为原子;当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可知 、 、 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故 C说法正确;D、 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化学性质不同,故 D说法不正确 。 答案: D 11.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 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物质与用途 B 化学与环境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生石灰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石墨可用于做电极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 C 物质与分类 D 日常物质的区别 盐酸和硫酸都属于酸 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 棉线和羊毛燃烧闻气味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观察现象 酱油和
11、醋闻气味 A.A B.B C.C D.D 解析: 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 干冰易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做电极; 。 故 A正确; B、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处理达标后排放;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大气污 染,所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污染,所以需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故正确; C、根据物质的分类,化合物分为酸、碱、盐,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错误;
12、 D、棉线 和羊毛可以燃烧闻气 味、硬水和软水可以加肥皂水并搅拌,酱油和醋可以闻气味鉴别,正确 。 答案: C 1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反应条件已省略 ),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丁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 8 解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4NH3+5O2 4NO+6H2O。 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 NO、 H2O两种氧化物,故 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
13、类发生变化,故 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乙中氧元素显 0价,生成物中氧元素显 2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 故 C错误; D、丙物质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16=7: 8;故 D正确 。 答案: D 13.除去以下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及方法 A CO2 HCl 通入足量的 NaOH溶液中 B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 CaCO3,过滤 C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 CaCl2溶液,过滤 D CuO Cu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解析: A、 CO2和 H
14、Cl气体均能与 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项 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B、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答案项 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C、 Na2CO3溶液能与适量的 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项 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D、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项 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答案: B 二、填空题 14.根据如图标签上
15、的信息填空 。 (1)写出物质中阴离子的符号 。 解析: 硝酸钠中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NO3 。 答案: NO3 (2)标出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解析: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 Na O3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 A、 B、 C、 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表: 反应后待测的
16、 B的质量是 克,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B物质中的待测数据为 6.4g+3.2g+4.0g+2.8g 5.2g 7.2g 2.0g=2.0g; A、 B、 D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 C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因此该反应的反应物有 3种,生成物有 1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答案 : 2.0 化合反应 1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 (1)1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选填 “ 大于 ” 、 “ 小于 ” 或 “ 等于 ” )乙物质的溶解度 。 解析: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 1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答案
17、: 小于 (2)40 时,把 40g甲物质放入 100g水中,所得的是 (选填 “ 饱和 ” 或 “ 不饱和 ” )溶液 。 解析: 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对于 40g,所以把 40g甲物质放入 100g水中,所得的是不饱和溶液 。 答案: 不饱和 (3)20 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 A.20% B.25% C.26.5% D.30% 解析: 20 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所以不可能是 30% 答案: D 17.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
18、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 工人师傅在焊接钢铁制品时,通常先用稀盐酸清洗铁制品除锈,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解析: 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盐酸能与钢铁制品表面的锈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答案 :氧气和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18.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 (1)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知道水是由 组成 。 解析: 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答案: 氢、氧元素 (2)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 在实验室里可用 测定水的酸碱度;可通过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 解析: 测定水的酸碱度最简单
19、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也可以用 pH 计, pH 试纸只能测整数,pH计可测到小数比较精确;硬水软化的方法是蒸馏或煮沸,生活中常用的是煮沸 。 答案: pH试纸 (或 pH 计 ) 煮沸 (3)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 消毒杀菌 过滤 蒸馏 活性炭吸附 加明矾吸附沉降 。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 (填序号 )。 解析: 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加明矾吸附沉降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不溶性小颗粒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炭吸附,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投药消毒杀菌可以除去细菌微生物;故要将
20、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加明矾吸附沉降 过滤 活性炭吸附 消毒杀菌,而没有蒸馏操作,故填: 。 答案: 三、简答题 19.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甲、乙为两种化合物且含有相同的元素,丙为气体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们之 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 “”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请推断并回答: (1)乙物质的名称是 。 解析: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甲、乙为两种化合物且含有相 同的元素,丙为气体单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丙是氧气,甲 生成氧气和乙,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乙是水,经过验证,
21、推导正确,所以乙物质是水 。 答案: 水 (2)写出甲 乙 +丙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甲 乙 +丙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 答案: 2H2O2 2H2O+O2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 。 (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 。 解析: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 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答案: 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2)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
22、化碳, 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 2NaCl+H2O+CO2 。 答案: Na2CO3+2HCl 2NaCl+H2O+CO2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 B、 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 (如图二所示 ),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 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有 NaCl 乙同学猜想:有 NaCl、 CaCl2 丙同学猜想:有 NaCl、 CaCl2、 HCl 你的猜想:有 。 解析: B、 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 (如图二所示 ),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
23、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盐酸消耗完,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上述分析可知,当碳酸钠与盐酸、氯化钙恰好反应时,滤液中只含有氯化钠;当氯化钙有剩余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当碳酸钠剩余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所以我的猜想是: NaCl、 Na2CO3. 答案: NaCl、 Na2CO3 【交流讨论】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 解析: 由于 Na2CO3先和 HCl反应,当 HCl过量时, Na2CO3被完全反应,不可能再与 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丙同学猜想不成立。 答案: Na2CO3先和 HCl 反应,
24、当 HCl过量时, Na2CO3被完全反应,不可能再与 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 解析: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存在碳酸钠,说明我的猜想成立。 (或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滴加稀盐酸等稀酸,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滴加 CaCl2溶液、 BaCl2溶液、 Ca(NO3)2溶液、 Ba(NO3)2溶液、 Ca(OH)2溶液、 Ba(OH)2溶液,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等合理即可,但要注意所加试剂与实验现象相对应 )。 答案: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
25、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解析: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生成物有关,还与反应物是否剩余有关,故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表述合理即可 )。 答案: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四、实验题 2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 (1)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的原因是 。 解析: 倾倒液体时标签向手心,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防止细口瓶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使药品难以辨别。 答案: 防止残留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2)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 。 解析: 根据 C
26、O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受热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应先通 CO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再加热。 答案: 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 解析: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 一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原因: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读数 。 答案: 红磷的量不足 (4)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发现过滤 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 解析: 过滤操作时要注意 “ 一贴、二低、三靠 ” 的原则,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 (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
27、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 )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答案: 滤纸破损 (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 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的名称是 。 解析: 仪器 a是集气瓶 。 答案: 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 解析: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属于 “ 固体加热型 ” 制气体;氧气不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
28、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答案: 2KMnO4 K2MnO4+MnO2+O2 AC或 AE (3)小明同学用 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 中产生的现象是 ;试管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解析: 小明同学用 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 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产生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试管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 CaCO3 +H2
29、O。 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了说明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2+Ca(OH)2=CaCO3 +H2O 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五、计算题 23.某同学在实验室作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 将稀硫酸滴入到 8克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稀硫酸 10克,请计算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解析: 设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x H2SO4+2NaOH Na2SO4+2H2O 98 80 x 8g 10% 98 80= 8g 10%x x=0.98g 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0.98g 100%10g =9.8% 答 案 :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