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3840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 24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丫 杈 (ch) 归 泊 (b) 炽 痛 (ch) 窸 窣 作响 (s) B.佝 偻 (gu) 肆 虐 (n) 地 窖 (jio) 巧妙 绝 伦 (ju) C.憬 悟 (jng) 瞰 望 (kn) 招 徕 (li) 吹毛求 疵 (c) D.嗔 视 (chng) 沉 湎 (min) 桑 梓 (z) 嫣 红姹紫 (yn) 解析: 考查同学们对常用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 答案: D 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三个错别字 并依次改正 。( 3 分

2、) 异国它乡 矫健 心会神凝 博弈 颓唐 再劫难逃 气宇轩昂 抽噎 _改为 _、 _改为 _、 _改为 _ 解析: 考查同学们对常用字字形的识记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 答案: 它 他;再 在;气 器 3.根据提示 , 用古诗文填空。( 8 分) _,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王山半落青天外 , 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过尽千帆皆不是 , _。(温庭筠望江南) _, 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_, 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曲径通幽处 , 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3、浣溪沙) 解析: 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注意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答案: 烟笼寒水月笼沙 二水中分白鹭洲 斜晖脉脉水悠悠 水是眼波横 花近高楼伤客心 禅房花木深 乱花渐入迷人眼 无可奈何花落去 4.在德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中 , 老师讲述了三个爱国故事。请根据下列描述 , 将篇名补充完整。( 2 分) (1)“少年横卧在草地上 , 露出苍白的笑脸 , 好像是听到许多人的称赞 , 很满足于自己为国牺牲!”(少年 _) (2)“见少年跑了一会儿 , 忽而把脚步放缓 , 只是跛着走 , 及再重新起跑 , 力就渐渐减弱 ,坐下休息了好几次。” (少年 _ ) 解析:

4、考查对德亚米契斯 中重要人物及其相关情节的了解。 答案: (1)侦探 (2)鼓手 5.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可学学生正处在身心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 , 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被培育的关键时期。 B.中国传统道德要求必须将“善”在现实生活中全面推进 , 以实现人道之本。 C. 4 月 29 日 , 威海在全社会拉开了以“排除上下车”、“礼让斑马线”、“不能乱扔杂物”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市民培育工程。 D.著名教育技术专家认为 , 翻转课堂面临着实施翻转的学做能否向高低两域扩展的挑战。 解析: C 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句。在最后加“的序幕”。 答案: C 6.下列

5、有关语法的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心情愉快”是主谓短语。 B.“弯腰不是屈辱 , 而是一种人格精神”是选择关系的复句。 C.“创建文明校园 , 争做文明学子的活动已列入每一天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一句中“管理”是名词。 D.“ 对别人的话 , 不经过思考 , 都不打折扣地承认 , 是思想上的懒惰”一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成分是主语。 解析: B 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B 7.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 让国人引以为豪。请你写一段文字 , 使时期来威海参加夏令营的外国中学生朋友 , 既能简单了解中国的书法、戏曲、诗词(任选一种) ,更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

6、魅力。(限 80 字以内)( 4 分) _ _ 解析: 从书法、戏曲、诗词三种传统文化中任选一种阐述自己的认识即可。 答案: 示例: (1)戏曲史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它 将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凭借演员虚拟的表演,不需要实物,即可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 (2)书法是

7、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 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如颜体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3)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诗歌、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它既是中华民族人文精髓的凝聚,又是五千年情感的传递。其描写往往简明扼要,留有余味,从而营造含蓄委婉的意境美,其丰富的内涵,清丽的神韵,优美的语言,铿锵的节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二、文言文阅读( 12 分) (一

8、)阅读下面的语段 , 完成 8-11 小题。 庆历四年春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 政通人和 , 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 增其旧制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 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 吞长江 , 浩浩汤汤 ,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 南极潇湘 , 迁客骚人 , 多会于此 , 览物之情 , 得无异乎?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或异二者之为 , 何哉?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

9、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 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 也 “姑俟异日 观 ”云尔 B.予观夫巴陵 胜 状 臣不 胜 受恩感激 C. 微 斯人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但 微 颔之 D.南 极 潇湘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 而尝 极 东方 解析: A.景观;看。 B.伟大的,雄伟的;承受。 C.没有;微微的。 D.到达。 答案: D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 于 其上 骈死 于 槽枥之间 B.此 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比吾乡邻之死 则 已后矣

10、 C.前人 之 述备矣 不知口体 之 奉不若人也 D.然则何时 而 乐耶 旦旦 而 学之 解析: A.在。 B.就是,不可译。 C.的。 D.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答案: B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 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或异二者之为 , 何哉? 译文: _ 解析: 翻译句子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 答案: 我曾经探求古时高尚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11.写出你对文中“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的理解 , 并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 2分) 解析: 首先结合原文意思翻译,然后结合现实分析。 答案: 不因外物(好

11、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现实生活中必须要有坚定的主观意志。 (二)阅读下面 语段 , 完成 12-13 题。( 4 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 , 衣轻裘 , 与朋友共 , 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 , 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 朋友信之 , 少者怀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 分) 盍各言尔志? 解析: 翻译句子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 注意“ 盍 、 尔 、 志 ”的语气的翻译。 答案: 何不(为什么不)各人说说你们的志向是什么?(尔译为你不得分) 13.请从文中任选一

12、人 , 谈谈你对其“志”的理解。( 2 分) 解析: 首先能够大致翻译全文,根据文章人物对“志”的理解,结合自己的认识阐述即可。 答案: 示例 (1)子路: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可看出他希望朋友之间重义气,轻财务。(立足朋友层面,限于“个人”的狭义) 示例 (2)颜回:不夸耀优点,不把辛苦的事儿推给别人。可看出他希望每人加强自我修养。(立足于自我修养,上升到任我互动的层面) 示例 (3)孔子:老者得以安养,朋友互相信任,青少年得到照顾。可看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得到关照。(兼济天下,最高境界) 三、现代文阅读( 29 分) (一)阅读下文 , 完成 14-18 题

13、。( 17 分) 草记 贾平凹 1982 年 10 月 , 我去银川 , 过三边 , 一漠沙地; 天地全然都空白了 , 几十里没有一座房 , 也没有一棵树 , 远远的地平线上 , 遥远的地平线 , 乡阳欲浮欲沉 , 像是妊娠 , 已经粘胶得成一个椭圆形。 我默默走着。先是并不留意 , 后来就发现眼前倏忽飘过一朵两朵白绒团儿 ,温温柔柔的 , 泛着银光 , 再往前走 , 白绒团儿竟多起来 , 一动脚 , 就绕着身子乱飞。疑心是柳絮 , 抬头搜素去 , 四周依旧空旷;急用手去捉 , 手一抬 , 那白绒团儿却顺手而上 , 才抓住一团要看时 , 一出气 , 又飞了。一时又起了风 , 沙尘并没有动 ,

14、但白绒团儿越发纷纷 , 如千万只白色蝴蝶 , 升升浮浮 , 翩翩不能安静。定睛看去 , 那白绒团儿却原来都是从一棵一棵什么草中起身的:草高不盈尺 , 条细 , 半绿半枯 , 结一串串果实 , 如豆荚 , 尽都干裂 , 有的已空壳 , 在风中铮铮颤着细音 , 有的半合半开 , 形如织布木梭 , 里边两排荚籽 , 每籽小如鸡眼 ,四周生满白绒 , 风吹绒毛如足如翅 , 就悠悠而去了。 我不知此草为何名 , 站在那里 , 一直等远远的一队骆驼走来 , 问起驼峰间的牧人 , 回答说:这草叫佛手肿。草古怪 , 名字也古怪。我在问 , 回答是:“他怎么不长绒毛呢?要不 ,它怎么繁衍后代啊?” 我不禁喟然长

15、叹:哦 , 大凡尘世 , 任何地方都有生命的存在 , 漠漠边关沙地 , 也是如此;而万事万物既有存在的生命 , 又有它赖以生存的手段 , 环境不同 , 手段也相异呀!要想树林中的蛇可以是青色 , 湖水里的鹅可以毛隔水 , 岸上的树可以叶子圆阔 , 高山的树可以叶子尖针 , 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 , 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 , 它也开花 ,它也结籽 , 虽然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 , 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 , 生活给了它瘠贫 , 也同时给了它的奋斗 , 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 , 自己去谋生路了。也正是环境太不好了 ,它并不去以色香诱蜂儿鸟儿 , 它 靠的是自己生的欲望

16、, 靠的是飞的力量 , 自然这样可能落地而生 , 也可能落地而亡 , 要不 ,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绒儿各自在找寻自己的归 宿呢? “这草很多吗?”我问牧人。 “当然很多 , 你再往北走 , 沙地上全是这种草呢。” “那走过的草坝子上怎么没这种草?” “它是苦命的 , 一旦绿了一片沙地 , 什么花草都来长了 , 有了蜂儿 , 有了鸟儿 , 它却就长不成了。” “它只能在沙地上长?” “要不怎么说是苦命的呢?”牧人赶着骆驼走远了 , 缓缓的步伐 , 摇奏着沉沉的铃声。几朵白绒团儿飘在骆驼的身上 , 落在牧人的帽子上 , 那深深的骆驼脚窝里 , 也满满地落下了一堆了。 啊 , 荒凉的沙地上 , 有多

17、少人来过 , 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这草呢?知道的只有骆驼 , 只有牧人;但骆驼不懂人语 , 不能言语 , 牧人能言 , 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草可悲 , 草亦可幸也。 (选自西安晚报) 14.结合上下文 , 说说第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3 分) 解析: 考查同学们的赏析能力,首先明白这句话是景物描写,然后结合本文具体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 通过描写沙地荒凉的景象,交待了佛手肿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为后文表现佛手肿的顽强的生命力作了铺垫。 15.作者认为“万事万物既有存在的生命 , 又有它赖以生存的手段 , 环境不同 , 手段也相异” ,请概括佛手肿生活的自然环境及生存的手段。(

18、3 分) 解析: 根据需要回答的内容“自然环境和生存的手段”,从文章找出相关句子即可。 答案: 自然环境:生长在漠漠沙地上 。 生存手段: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自己去谋生路了 16.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草可悲 , 草亦可幸也”。( 4 分) 解析: 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中,然后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做出具体分析。 答案: 佛手肿只能在贫瘠的 沙地上生长,不被很多人了解,“草可悲”;它有独特的生存手段,能遇到“我”,将其写出以示天下,“亦可幸”。 17.为“草”作记 , 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解析: 考查对文

19、章情感的理解,从生命的角度来赞美 佛手肿 。 答案: 对佛手肿生存欲望、生存手段的敬重,对执着、顽强生命的赞美 。 18.面对佛手肿 , “牧人能言 , 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 , “只有我记下此草” , 请谈谈这一现象对你写作方面的启示。( 4 分) 解析: 从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具有丰富情感等角度进行阐释。 答案: 略 (二)阅读下文 , 完成 19-22 题。( 12 分) 读书 怎样读书 , 在这里 , 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 , 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 , 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 , 买着什么 , 遇着什么 , 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 , 使我糊涂的放下 , 没趣味的放下 , 不客气。我

20、不能叫书 管着我。 第二 , 读得很快 , 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 , 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 ,最讨厌的发问是: “ 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 ”“ 那句书是怎么来着? ” 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 ,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 , 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 , 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 , 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 ,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 , 我先看最后的几页 , 省事。 第三 , 读完一本书 , 没有批评 , 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 , 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 , 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

21、 , 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 , 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 ,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 , 这是种享受 , 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 , 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 , 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 , 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 是全书的 , 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 , 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 , 我就感谢不尽。因此 , 设若我真去批评 , 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 , 我不读自己的书 , 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 , 我还不晓得 , 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

22、女儿 , 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 , 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 ,我也不敢加以拥护 , 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 , 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 ,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 , 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 , 和自己的运气 , 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第五 , 哼 , 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 2 分) 解析: 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 答案: 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20.关于怎样读书 , 作者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 4 分) 解析: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 答案: (1)读的内容(读

23、什么) (2)读的方法(怎么读) (3)读书心得 (4)对书的态度 。 21.作者为什么说“读完一本书 , 没有批评”?( 3 分) 解析: 找到问题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结合第段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 一批评就糟,不想惹气,不愿批评;没工夫去细细分析,不能批评由于个人喜好,批评高明不了,不便批评 。 22.谈谈最后一段中“哼 , 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 3 分) 解析: 首先看其位置,最后一段,有照应开头的作用,从内容上,与论点“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一致,并强调了论点。 答案: 读书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必全跟着“我”学。照应开头,再一次强调“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

24、问题”。 四、写作( 50 分) 23.题目:因为有根 要求:自选角 度 , 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解析: 这是命题作文,“根”是正能量的蓄积,是真情和真理的化身,选择正能量的角度立意。 答案: 范文: 因为有根 走过阳台,无意间瞥见那株苍翠欲滴的龙骨,已长有和我一般高的个头,猛然想起有些日子没有给 它浇过水了。提起水壶的一瞬间,眼前浮现的,却是那个送我龙骨的老人。 记忆中的那个老人,总是背光出现。阳光在他的身后轻柔地摇摆着,就像是从他身上弥散开来的光辉。他那黑红的脸庞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宛若云贵高原上的红土,简单、朴实、敦厚,却让人从中读懂了

25、什么叫“恢宏”。有时候,他会戴上一顶草帽,裸露的手臂青筋如同树根般盘踞。他喜欢赤着脚站在被太阳炙烤的水泥地上,宽厚的脚板也是大地的颜色。他说,这样做,接地气。 在我印象里,他总是一个人在阴凉处静静地摇着蒲扇。在大家伙的眼里,他是村里尽责的播音员、水电工,也是每个人心中最好的老大哥。他好像知道许多我不懂的东西,明白许多我所难以理解的道 理。小时候如此,现在我长大了,还是如此。尽管我确切地明白,他只是实实在在的种地人,但我还是会怀着虔诚与尊敬,听他讲那些大道理,听他讲那些跟着毛主席的旧时光。 太阳慵懒地挂在西山上,山风吹来了傍晚的第一缕凉爽。他在小院里捣弄着家畜们今天的晚餐,母鸡探头探脑地溜达到了

26、他身后,趁机偷吃了几口;猫儿趴在门后,怡然自得地摇着尾巴;鸽子扑棱棱地飞上了屋檐,家鸭一直扯着喉咙激情辩论或纵情演讲。而他,总是笑呵呵地看着他用双手所创造的这一切。曾经,我也陶醉于这种充满乡土味的恬淡意境,可现在生活在钢筋水泥之间的我,却再也无缘邂 逅这种独特的风景。 他教会我很多,从被蚊虫叮咬要涂马齿苋汁这种小事,到时刻要追随毛主席的话语这样崇高的信念。因血脉相连的缘故,我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继承的血液在我的胸膛里澎湃;从他那里学来的东西,是名副其实的真理,将在我前行的路上霍霍闪耀。 当初,他刚送的龙骨只有手掌长短。如今长到这般高矮,我又不禁想起了他 我最敬爱的爷爷。放下水壶,望着水沿着土壤 的轮廓缓缓渗入的弧线,仿佛能看见龙骨牢牢抓紧泥土的深根。我暗暗叮嘱自己,等放了暑假,一定立即背起行囊,马上回到那个乡下的村庄,回到那个热闹又祥和的小院 因为 ,那里有我的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