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3850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广东省 茂名市 中考真题语文 一、听力 I。本大题 4 小题,共 8 分。 1.听读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 A.秀颀 讪笑 浮想联翩 B.晨曦 繁衍 温文尔雅 C.斟酌 琐屑 耿耿于怀 D.腼腆 拘谨 苦心孤诣 解析:此题考查 同学们 的听力,要求同学们在课下多读文章养成熟练地语感,这样才能做此类型的题时,感觉正确。 答案: B 2.下面在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词或谦语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 2 分) A.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你可以说:“我在家里恭候您的到来。” B.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可以说“请您留步”。 C.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

2、“您老人家高寿?” D.老朋友两人分别十多年相遇,见面时都说:“久仰久仰。” 解析:“久仰久仰”一词应该用在两人初次见面时。老朋友,不是初次见面,故 D 项不恰当。 答案: D 听读一则说明性文字,回答 3-4 题。 新建的深茂高铁东起深圳北站,途经深圳、东莞、广州(南沙)、中山、江门、阳江、茂名等 7 个市,终点在茂名东站。深茂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综合运输网络和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茂高铁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茂名市通而不畅,通而不快的交通现状,并进一步提升茂名区位优势。 据介绍深茂高铁为双线设计,全长 390.1 公里,估算投资达 593.4 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建设江门至茂名

3、段,长 265 公里,总投资 290.4 亿元;深茂高铁江门至茂名段已于去年 6 月底动工建设,计划 2018 年建成通车 。 茂名段从阳江市阳西县新圩镇进入茂名市电白区望夫镇,途经望夫、马踏、观珠、霞洞、林兴、坡心、羊角以及茂南开发区 8 个镇(开发区),终点为茂名东站,全长 54.86 公里,投资约 54.5 亿元。沿途设有茂名港北、电白东、电白站三个站。 深茂高铁原设计时速为 200 公里,现更改设计,将时速调整为 250 公里,连接的终点站茂名东站要进行改建。据深茂高铁最新消息透露,未来三至四年,广东将形成以广州南站为中心,辐射覆盖整个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快速铁路网络,从粤东西北到珠

4、三角,将可建成一个 3 小时通达的经济圈。据时速与距离估算, 深茂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深圳到茂名将由现在约 6 至 9 小时减少至不到 3 小时。交通现状 的改变,特会促进茂名全方位的发展。 3.下列选项与所读材料 不相符 的一项是 ( ) ( 2 分) A.材料主要介绍了深茂高铁的起点站和终点站以及估算投资等内容。 B.深茂高铁为双线设计分两期建设,首期建设已于去年 6 月底动工建设。 C.深茂高铁更改设计后,时速调整为 250 公里,终点站茂名东站要进行搬迁。 D.深茂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深圳到茂名将减少至不到 3 小时。 解析: 此题考查同学们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

5、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连接的终点站茂名东站要进行改建。”故选 A。 答案: C 4.对所读材料理解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 2 分) A.所读材料的说明对象是深茂高铁。 B.材料介绍了深茂高铁的建设对茂名发展的作用。 C.材料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人们对深茂高铁有具体的了解。 D.所读材料的说明结构是递进式结构。 解析: 此题考查同学们对说明文结构认识的掌握。本文作文听力题,有难题。说明文的结构方式有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故 D 项错误。 答案: D 二、语文基础。本大题 2 小题,共 4 分。 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惘然”的“惘”按音序查

6、字法查应查“ M”;“尴尬”的“尴”按音序查字法应查“ G”,笔画共有 12 画。 B.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句末“。”应改为“?”)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期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D.中国军团在 2010 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 199 枚,位居金牌榜首位。(句中的“囊括”使用不当) 解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同学们的理解识记能力。 A“惘然”的“惘”读音是 wng。“尴尬”的“尴”按音序查字法应查“ G”,笔画共有 13 画。 B 项:不需要修改标点符号。 C 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未用排比。 答案: D 6.下列对病句

7、的修改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2 分) A.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措配不当,应将“枪声”改为“猎枪”) B.用这个办法烧开水,由十分钟烧开一锅,变为五分钟烧开一锅,时间缩短了一倍。 (“缩短了一倍”应改为“缩短了二分之一”) C.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把“感受”改为“体会”) D.考试有三忌:一忌考前不能过度紧张;二忌考中不能心浮气躁;三忌考后不可置之不理。(删去句中的“不能”,“不可”)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或修改病句。 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把“由于”或“使”去掉一个。 答案: C 三、文言立阅读。本大题 4

8、小题,共 8 分。 7.下列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余 闻 之也久 村中 闻 有此人 B.臣 诚 知不如徐公美 此 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 C.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湖中人鸟声惧 绝 D.今齐地 方 千里 太行、王屋二山, 方 七百里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C 项的绝分别解释为:独一无二;消失。 答案: C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 8-10 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10、【注释】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所以:是为了。鸱枭( ch xi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8.下列加点词解释 错误 的一项是 ( )( 2 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 焉(参与) B.小信未孚,神弗 福 也(赐福,保佑) C.凌忽长者, 轻 慢同列(轻视) D.人 疾 之如仇敌(疾病)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D 项的人疾之如仇敌的“疾”解释为:怨恨。 答案: D 9.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乃入 见 见 人读数十卷书 B.恶 之如鸱枭 死亦我所 恶 C.小大 之 狱,虽不能察 人疾 之 如仇敌 D.虽不能察,必 以 情 如此 以

11、 学自损 解析: 此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掌握。 A 项的“见”分别解释为:拜见;看见。 B 项的“恶”分别解释为:厌恶。 C 项的“之”分别解释为:的;他。 D 项的“以”分别解释为:根据;用。 答案: B 10.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 错误 的一项是 ( )( 2 分) A.【甲】文第一段记述曹刿询问和批驳鲁庄公的看法,最后得出抓准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B.【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 C.【乙】文“如此以学自损”中“此”指代的内容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D.【甲】文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曹刿深谋与远见,【乙】文通过所谓读书人的行为

12、表现,写出其鄙陋与短见。 解析: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最后得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故 A 项错误。 答案: A 四、听力与积累运用。本文题 4 小题,共 15 分。 11.(1)听读词语,请用正楷或行楷书写在田字格里。( 2 分)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_ (2)听读下面一则小幽默,回答相关问题。( 3 分) 有一天,学校邀请家长到校观摩听课。一上课,学生们全体起立,齐声喊道:“老师好!” 老师认为学生也应向在场的家长问好,便提醒道:“还有家长呢?”学生们还没反应过来。家长们一齐站起来 ,大声说:“老师好!” “还有家长呢?”老师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1 分) 如果你是这垃老师

13、,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怎样说?( 2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答案: (1)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2)示例:老师想让学生也向家长问好。看来我的不够严密的表达让家长误解了, 现在就让我和同学们一起向家长问好吧! 12.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3 分) (1)描述画面内容( 2 分) 解析: 此题考查同学们对漫画的题意的认识,首先应该从漫画表象阐述,然后再写出漫画背后所揭露的社会现象。 答案:示例:一群专家学者围着一位管理者,带着期盼的神情望着管理者,并向他递上计划、方案、发明、建议,管理者拿着望远镜向远处望,不理睬身边围着的人。(或者:许多

14、专家、学者拿着计划、方案,建议、发明向管理者提交,而管理者不理不睬身边的人,只是拿着望远镜向远处望。) (2)揭示寓意( 1 分) 解析: 答案不唯一,围绕“管理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阐述即可。 答案: 示例:管理者不重视身边的人才:或讽刺管理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4 分) 汤姆到孔子学 院学习中国传 统文化。他在参与学习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耳顺 垂髫 而立 不惑 请你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1 分) 座位排序是(只写序号): 解析: 注意要求,从年

15、长到年幼。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六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故应该是: 答案: (2)作古诗获报酬。汤姆 创作一首五言律诗被南方论刊登载了,稿费是以每字 5 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请你核算一下他能获得多少稿费,用大写数字写出金 额总数。( 1 分) 汤姆的稿费金额总数是: 答案: 贰佰圆(元)或贰佰圆(元)整。 (3)读经书长知识。汤姆想读“四书五经”, 因没有借书证,今天就写借据向高凉图书馆借出“四书五经”中的四本来阅读一个月。但借据不够完整,请你帮他补充。( 2 分) 请从“四书五经”里面再选另外两部补写上去。( 1 分) 借据的格式

16、不完整,请指出并改正过来。( 1 分) 解析: 此题考查同学们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答案: 论语孟子大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或:诗书礼易) 没有日期(借据没写时间);改正:借书人下方要写上“ 2015 年 6 月 16 日”(其它答案不给分)。 14.根据下面文学名著的材料,完成填空。( 3 分) 【 A】 (人名)在【 B】 (地方)立了两件大功。一件是参加海战,把邻国的兵舰全拖过来了,那是很容易的 .那海,还不到他胸口深。一件是救火,王宫失火了,他撒了一泡尿、把火浇灭了。但皇后认为他报不恭,王宫也有尿味,从此再也不住进王宫。以后国王听信谗言,怀疑

17、他要夺王位,要把他处死,他逃离了这个国家。 这则材料出自英国作家 的作品,文中的【 A】是 ,【 B】是 。 解析: 此题考查同学们对名著格列夫游记中的重要任务及作者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和识记,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案: 乔纳森 斯威夫特(或:乔纳森;或:斯威夫特也可以) 【 A】格列佛 【 B】小人国 五、古诗交默写与翻译。本大题 2 小题,共 10 分。 15.古诗文默写。( 6 分,每个空格 1 分) 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大漠孤烟直, 。 ( 王维使至塞上) ?英雄末路当磨折。 ( 秋瑾满江红) 窈窕

18、淑女, 。 ( 关雎)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意在彼言在此的名句是“ , ”。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答案: 独怆然而涕下 长河落日圆 俗子胸襟谁识我 君子好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 4 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解析: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答案: (1)那些吃肉的大官们(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习。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 7 小题,共 25 分。 ( 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 10 分) 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 去年教师节

19、,习近平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它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规范。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波折。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 ,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

20、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从个体的品质修 养入手,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为实现这个目的,还得从学习入手。在 儒家传统文化体系里,许多学说都落脚于道德问题上,都以“修己”即个体道德修养为核心,为落脚点。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只有社会的个体即每小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才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再如,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提倡“慈爱、俭啬”。这样的告诫与

21、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流传几千年的经典之中,经史子集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把古代经典转变为 民族 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准确领会和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学习古代经典,应把握精髓,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人文精神的回归,弘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不是仅仅穿上汉服,戴着方巾,吟诵几篇古文就可以毕其功。现在,多种古籍整理的大工程都在进行中,学习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热潮仍方兴未艾,学习古代经典,把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转变力人们的

22、文化基因,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任重而道远。 ( 选自人民日报,选 文有改动)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3 分) 解析: 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论点是: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 答案: 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回答“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也可) 18.第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 ( 4 分) 解析: 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 及其 作用。 答案: 事例论证(或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列举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建设优秀传

23、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采用“总 -分 -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句中加点词“嵌”字形象而深刻地表明学好古代经典的重要性。 C.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学好道德经。 D.文章结尾,提醒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好其精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解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答案: C ( 二) 阅读短文,

24、回答问题。 ( 15 分) 陪着母亲坐火车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 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 依了母亲。 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 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 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

25、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 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 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 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

26、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 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 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 窸窸窣窣 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 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 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 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

27、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 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 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 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 男人长叹 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 男人的话引来车厢 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 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 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

28、。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 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 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 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

29、诚信和良知。 ( 选自小说选刊 作者:张玉兰) 20.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 3 分) 陪乘火车 【 A】 中年男子偷吃 【 B】 掏钱资助 【 C】 母亲欣慰。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答案: 【 A】偶遇中年男子(车上遇到中年男子、与中年男子交谈);【 B】中年男子诉说(遭遇);【 C】结清工钱(结清拖欠款) 21.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 4 分) 解析: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答案: 与文章开头“想坐一次火车”“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照应,有首尾呼应之妙;最后点明母亲坐车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知,画龙点睛

30、,篇末揭示小说的主旨;突出文章的主题,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塑造了一个用心良苦,教育巧妙,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 象。 22.结合文本 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 ( 4 分) 解析: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答案: 依顺母亲,陪乘火车表现有孝心:想帮男子卖盒饭,掏钱资助表现有动人之心,同情心(写爱心也可);结清拖欠工钱打发红包表现能幡然醒悟,知错就改,有良知;有了火车上的一段经历遭遇后才结清拖欠工钱说明陆总也曾经是个不守诚信的人。 23.对本文的理解分析表述 不恰当 的两项是 ( )( 4 分) A.小说中的母亲“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

31、”中的“执意”,写出母亲坚持己见,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性格。 B.文章运用 伏笔与照应的写法,如叫卖声中断男人的说话与下文的诉说遭遇,这样使小说行文自然,结构严谨。 C.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描述中年男子故意编造了“一路好得很”的谎言,表现他对父母的孝心。 D.小说描述中年男子的道歉和诉说,意在引出中年男子是为了博得陆总的同情与资助, 更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E.这篇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依顺父母、不让父母担心是有孝心,做人守诫信有良知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尽孝。 解析: 筛选文章中的信息。 A母亲坐火车的目的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D陆总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男人一再推辞不要,说

32、明男子并非为获得资助。 答案: A D 七、作文。本大题 1 小题,共 5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活在世上要学会享受快乐。富有富的快感,穷有穷的乐趣,快乐处处有。品美味佳肴快乐,博览群书也快乐;觥筹交错快乐,月下独酌也快乐;霓虹灯下,唱歌跳舞是一种快乐,漫步山野,感受自然也是一种快乐。帮助别人,解他人之困是可贵的快乐;攻克难题,战胜自我得到难以言喻的快乐;“乐其乐”更是闪耀人性光芒的快乐。回味 生活点滴,快乐与人分享,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请以“这样很快乐”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卷面整洁,书写清楚;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和校名。 解析:本题是命题作文,“这样”是关键词。悬着正能量的角度立意行文即可。 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