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课)2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分数:1.00)A.偷税罪B.骗取出口退税罪C.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两罪D.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想象竞合犯2.甲开办一间小汽修店,因修理一进口轿车缺零配件,便于晚间在一停车场将一同型号小轿车备用轮胎一个(价值 1 200 元)和发动机(价值 50 000 元)拆下盗走,甲的行为(分数:1.00)A.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数罪并罚B.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属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
2、即破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C.只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D.只构成盗窃罪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间接正犯C.甲、丙构成共同过失犯罪D.丙单独构成犯罪4.按照刑法的规定,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是( )(分数:1.00)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违法行为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5.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的关键是(分数:1.00)A.是否涉及巨额资金B.是否涉及众多被害人C.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D
3、.是否由单位组织实施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分数:1.00)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7.非法拘禁罪属于(分数:1.00)A.继续犯B.牵连犯C.结合犯D.连续犯8.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分数:1.00)A.缓刑B.管制C.假释D.减刑9.依照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分数:1.00)A.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B.具有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C.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D.具有谋取利益的目的10.
4、甲于 2003 年 6 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 30000 元,甲乙平分各得 15000 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 1997 年 3 月间诈骗张某 4000 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分数:1.00)A.34000 元B.30000 元C.19000 元D.15000 元11.下列情形中,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是( )(分数:1.00)A.民警甲,捏造犯罪事实诬告陷害丁B.工人乙指使其 10 岁的侄儿盗窃他人 5 000 元C.副县长丙利用职权打击报复吴某D.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换取假币12.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分数:1.00)A
5、.应当免除处罚B.应当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3.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分数:1.00)A.牵连犯B.想象竟合犯C.继续犯D.连续犯14.下列属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的是( )(分数:1.00)A.甲受人胁迫加入某盗窃集团,为集团提供作案工具及进行销赃B.乙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参与者,没有组织、策划、指挥该犯罪C.丙为抢劫集团的军师”,集团的每次犯罪均由其组织策划,但其从未亲自参与行动D.丁受“大哥”约请与另外四人一起参与殴斗廖某,打了两拳即离开,其他人竟将廖某殴打致死15.
6、根据刑法原理,下列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是( )(分数:1.00)A.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B.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C.出于数个故意,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不同罪名的犯罪D.以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16.以下关于主刑规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1.00)A.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 1 日折抵刑期 2 日的刑种包括管制、拘役B.有期徒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都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算C.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间因故意犯罪需执行死刑的,一律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管制和拘役的执行机关一律为公安机关17.甲意图杀害乙,
7、一日晚藏于乙家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对象错误B.打击错误C.事实错误D.客体错误18.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根据是(分数:1.00)A.犯罪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直接客体19.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分数:1.00)A.并罚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折中原则20.一日,甲翻窗进入乙家欲窃取贵重财物,但进入屋内后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财物,正欲返回,突然瞅见了正在卧室熟睡的乙不足 1 个月的儿子,于是将乙的儿子抱走。第二天,甲以交换
8、儿子为条件,打电话给乙让其筹集 10 万元赎回其子。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绑架罪D.盗窃罪(未遂)与绑架罪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处断的一罪包括(分数:2.00)A.结果加重犯B.吸收犯C.牵连犯D.连续犯22.甲武装掩护走私毒品,法院判决其构成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的下列哪些财产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分数:2.00)A.甲在走私毒品中使用的枪支B.甲被查获的毒品和贩毒资金C.甲在银行账户上的 500 万元存款D.甲所有的 2 辆豪华轿车23.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
9、0)A.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B.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行为即将发生或者正在进行。特殊情况下,对已经结束的侵害也可正当防卫C.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D.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4.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 )(分数:2.00)A.必要共犯B.任意共犯C.简单共犯D.复杂共犯25.减刑的对象包括(分数:2.00)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三、简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0)26.论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分数:20.00)_四、分析题(
10、总题数:2,分数:30.00)27.案例分析(要求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甲某,男,26 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 6 个月,1999 年 12 月刑满释放。 乙某,男,18 岁。 2000 年 4 月底,甲某与乙某多次密谋共同实施抢劫,并为此准备了凶器。2000 年 5 月上旬。甲某、乙某携带凶器多次于夜间在偏僻小路旁守候,欲抢劫行人财物,但均未遇见行人。2000 年 6 月,甲某和乙某在公安机关例行检查中,因没有身份证和暂住证而受到盘问。经公安人员教育,两人将上述情况如实供述。 试析对甲某、乙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分数:15.00)_刑法第 270 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
11、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试分析:(分数:15.00)(1).该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类型。(分数:5.00)_(2).“代为保管”的含义。(分数:5.00)_(3).“遗忘物”的含义。(分数:5.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姜某意图抢劫,尾随一妇女身后。当该妇女回家打开房门后准备关门时,姜某以为其家中无人,强行挤进房内,并随手锁上门,该妇女被吓得惊叫一声。她的丈夫闻声起床,拉开电灯,见姜某站
12、在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姜某答不上来,该妇女的丈夫上前打了姜某几个耳光。在邻居的帮助下,姜某被扭送到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姜某供认他到该妇女家的目的是为了抢钱。 试分析: (分数:20.00)(1).姜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说明理由。(分数:10.00)_(2).姜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说明理由。(分数:10.00)_法律硕士(专业课)2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分数:1.00)A.偷税罪B.骗取出口退税罪 C.偷税罪与
13、骗取出口退税罪两罪D.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想象竞合犯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概念及其与偷税罪的界限。刑法第 204 条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
14、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是刑法对骗取出口退税罪及其与偷税罪界限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但是,如果行为人缴纳税款后,又骗取出口退税的,以偷税罪定罪处罚;如果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仍然按照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罚。从本题的题目“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看,本题并未提到行为人先缴纳税款,所以,本题中行为人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2.甲开办一间小汽修店,因修理一进口轿车缺零配件,便于晚间在一停车场将一同型号小轿车备用轮胎一个(价值 1 200 元)和发
15、动机(价值 50 000 元)拆下盗走,甲的行为(分数:1.00)A.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数罪并罚B.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属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即破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C.只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D.只构成盗窃罪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盗窃罪的区别。只有破坏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才能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以盗窃的方法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性质是盗窃罪还是破坏交通工具罪,关键在于是否危害了公共安全,如果危害了公共安全,使交通工具足以倾覆、毁坏的,其行为性质为破坏交通工具罪,否则则为盗窃罪。本题中,甲盗用备用轮胎
16、和发动机的行为,只能构成盗窃罪,不能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因为甲盗窃发动机致使该车无法使用,也就无法危害公共安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间接正犯 C.甲、丙构成共同过失犯罪D.丙单独构成犯罪解析:4.按照刑法的规定,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是( )(分数:1.00)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违法行为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解析:5.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的
17、关键是(分数:1.00)A.是否涉及巨额资金B.是否涉及众多被害人C.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D.是否由单位组织实施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根据刑法第 176 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关键区别就在于主观目的,集资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占有集资款,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分数:1.00)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
18、认识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处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总原则是: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依法判定,不因主观上的认识错误而发生变化。所以,选项 A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不可能排除犯罪故意。如果行为人只是对犯罪对象认识的错误,但是对犯罪客体认识没有错误,则不能排除犯罪故意,对刑事责任也不能发生任何影响,所以,选项 B 对象认识错误也不能排除犯罪故意。手段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罪过成立,但是可能影响犯罪停止形态,即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行为人只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所以,选项 C 手段认识错误也不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客体认识
19、错误,即行为人意图侵犯一种客体,而实际上侵犯了另一种客体。对于客体认识错误的案件,一般认为应当按照行为人意图侵犯的客体定罪,即依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客体种类定罪。在客体认识错误的情况下,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7.非法拘禁罪属于(分数:1.00)A.继续犯 B.牵连犯C.结合犯D.连续犯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继续犯的特征。继续犯属于实质的一罪,其最本质的特征为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之中。非法拘禁罪就是最典型的继续犯,在非法拘禁罪中,非法拘禁的行为以及由非法拘禁行为所引发的被害人的人身自由被剥夺或者被限制的不法状态自犯罪着手时起,就同时
20、不问断地处于持续过程之中,所以,非法拘禁罪是继续犯。而本题的选项中所给出的牵连犯、连续犯属于处断的一罪,结合犯属于法定的一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只能是 A。8.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分数:1.00)A.缓刑B.管制C.假释 D.减刑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假释的本质。本题题干中要求“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即意味着该犯罪分子已经被剥夺人身自由,因此,应当排除选项 A、B。选项 D 减刑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因为减刑后罪犯一般仍应服刑,也谈不上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
21、会自由生活。只有选项 C 假释符合题目的要求,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9.依照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分数:1.00)A.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B.具有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C.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D.具有谋取利益的目的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贿罪的法定目的。刑法第 389 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这是刑法对行贿罪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行贿罪的法定目的是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如果行为人为
22、谋取正当利益为目的而行贿,则不构成行贿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0.甲于 2003 年 6 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 30000 元,甲乙平分各得 15000 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 1997 年 3 月间诈骗张某 4000 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分数:1.00)A.34000 元B.30000 元 C.19000 元D.15000 元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承担及追诉时效。根据刑法第 87 条第1 项,犯罪法定最高刑为不满 5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5 年不再追诉。甲在 1997 年 3 月间诈骗张某 4000 元的
23、犯罪,法定最高刑为 3 年,因此对此行为的追诉时效为 5 年。该行为到 2003 年 6 月时,已经超过 5 年,因此对该 4 000 元的诈骗金额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甲与乙构成诈骗共犯,应当根据共同诈骗的财产数额认定犯罪金额,而非根据分赃数额认定犯罪金额。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1.下列情形中,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是( )(分数:1.00)A.民警甲,捏造犯罪事实诬告陷害丁 B.工人乙指使其 10 岁的侄儿盗窃他人 5 000 元C.副县长丙利用职权
24、打击报复吴某D.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换取假币解析:12.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分数:1.00)A.应当免除处罚B.应当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首并重大立功犯的刑事责任。刑法第 68 条第 2 款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这一规定,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3.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分数:1.00)A.牵连犯 B.想象竟合犯C.继续犯D
25、.连续犯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牵连犯的概念和特征。所谓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即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即他罪)的犯罪形态。根据牵连犯的概念,本题的题干显然构成牵连犯。选项 B 想象竞合犯和 C 继续犯都只有一个行为,而选项 D 连续犯是数行为触犯同一罪名,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14.下列属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的是( )(分数:1.00)A.甲受人胁迫加入某盗窃集团,为集团提供作案工具及进行销赃B.乙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参与者,没有组织、策划、指挥该犯罪C.丙为抢劫集团的军师”,集团的每次犯罪均由其组织策划,但其从未亲自参与行动 D.丁受“
26、大哥”约请与另外四人一起参与殴斗廖某,打了两拳即离开,其他人竟将廖某殴打致死解析:15.根据刑法原理,下列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是( )(分数:1.00)A.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B.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C.出于数个故意,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不同罪名的犯罪 D.以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解析:16.以下关于主刑规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1.00)A.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 1 日折抵刑期 2 日的刑种包括管制、拘役B.有期徒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都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算C.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间因故意犯
27、罪需执行死刑的,一律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管制和拘役的执行机关一律为公安机关解析:17.甲意图杀害乙,一日晚藏于乙家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对象错误 B.打击错误C.事实错误D.客体错误解析:18.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根据是(分数:1.00)A.犯罪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直接客体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刑法分则犯罪分类的依据。关于本题的具体分析,请参见 2005 年试题第 2题。依据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是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确立的基础,
28、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9.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分数:1.00)A.并罚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折中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罪并罚的原则。关于本题的具体分析,请参见 2004 年试题的第 13 题。20.一日,甲翻窗进入乙家欲窃取贵重财物,但进入屋内后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财物,正欲返回,突然瞅见了正在卧室熟睡的乙不足 1 个月的儿子,于是将乙的儿子抱走。第二天,甲以交换儿子为条件,打电话给乙让其筹集 10 万元赎回其子。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绑架罪 D.盗窃罪(未遂)与绑架罪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
29、10.00)21.处断的一罪包括(分数:2.00)A.结果加重犯B.吸收犯 C.牵连犯 D.连续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处断的一罪的具体形态。处断的一罪,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处断的一罪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三种,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22.甲武装掩护走私毒品,法院判决其构成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的下列哪些财产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分数:2.00)A.甲在走私毒品中使用的枪支B.甲被查获的毒品和贩毒资金C.甲在银行账户上的 500 万元存款 D.甲所有的 2 辆豪华轿车 解析:本题考查的
30、知识点是:没收财产的范围。刑法第 59 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根据刑法这一规定,没收财产的范围仅限于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刑法第 64 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根据这一规定,选项 AB 属于犯罪所得和犯罪工具,不属于没收财产刑的范围,而应当予以没收
31、或者追缴。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23.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B.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行为即将发生或者正在进行。特殊情况下,对已经结束的侵害也可正当防卫C.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D.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为:(1)具有防卫意图,即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2)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不法侵害的发生和存在。(3)正当防卫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
32、。(4)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阶段。法律基于正当防卫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防止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故对防卫时间加以严格限定。(5)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根据正当防卫的条件,选项。ACD 都是正确的,只有选项 B 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D。24.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 )(分数:2.00)A.必要共犯B.任意共犯 C.简单共犯D.复杂共犯 解析:25.减刑的对象包括(分数:2.00)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 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 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 D.被
33、判处管制的罪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减刑的刑种。本题的具体分析请参见 2006 年试题第 11 题。可以减刑的刑种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四种,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三、简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0)26.论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分数:20.00)_正确答案:(答案要点: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是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具体物。(1 分)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一般不能决定。同一对象表现不同客体。(1 分) (2)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特殊要件,犯罪对象则是选择要件。(拐卖妇女、
34、儿童罪;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虐待罪)。(1 分) (3)犯罪客体必然因犯罪行为而受到侵犯,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如盗窃行为、拐卖妇女行为等。(1 分) (4)犯罪客体是对犯罪进行分类的根据,犯罪对象对犯罪分类则没有影响。(1 分) (5)犯罪客体是犯罪的内在本质,犯罪对象体现了犯罪的外在特征。(1 分) )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30.00)27.案例分析(要求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甲某,男,26 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 6 个月,1999 年 12 月刑满释放。 乙某,男,18 岁。 2000 年 4 月底,甲某与乙某多次密谋共同实施抢劫,并为此准备了凶器。2000 年
35、 5 月上旬。甲某、乙某携带凶器多次于夜间在偏僻小路旁守候,欲抢劫行人财物,但均未遇见行人。2000 年 6 月,甲某和乙某在公安机关例行检查中,因没有身份证和暂住证而受到盘问。经公安人员教育,两人将上述情况如实供述。 试析对甲某、乙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分数:15.00)_正确答案:(甲某、乙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预备)的共同犯罪。甲某、乙某为了实施抢劫犯罪,多次密谋,并且准备了犯罪工具,还多次于夜间在偏僻的小路旁守候,欲对经过的行人实施抢劫犯罪。甲某、乙某上述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应当定抢劫罪。同时,甲某和乙某两人合谋,在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共同故意,在客观上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36、,成立共同犯罪。甲某、乙某的抢劫罪处于犯罪预备形态。甲某和乙某为了实行抢劫,实施了犯罪密谋、准备犯罪工具等犯罪预备行为,但甲某和乙某的犯罪行为在着手实行抢劫前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遇到行人)而停止下来,所以,甲某、乙某的抢劫罪是犯罪预备形态。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甲某和乙某是在公安人员的例行检查中,主动如实供述了自己的抢劫犯罪预备行为,根据刑法第 67 条的规定,成立自首。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于自首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解析:刑法第 270 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
37、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试分析:(分数:15.00)(1).该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类型。(分数:5.00)_正确答案:(侵占罪。叙明罪状。(3 分))解析:(2).“代为保管”的含义。(分数:5.00)_正确答案:(“代为保管”主要指行为人对他人财物处于一种事实上的控制状态。行为人对财物占有一般是基于财物所有人和保管人之间的委托关系而成立。有时这种保管关系也可以不因委托关系而成立,比如基于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的原因而对他人财物形成事实上的占有。(
38、4 分))解析:(3).“遗忘物”的含义。(分数:5.00)_正确答案:(“遗忘物”指财物所有人因疏忽而忘记携带,暂时失去了所占有的财物。其特点是:财物所有人暂时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和占有;财物被遗忘于特定场所;财物所有人 可以回忆起财务遗忘的具体场所和时间。(3 分))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姜某意图抢劫,尾随一妇女身后。当该妇女回家打开房门后准备关门时,姜某以为其家中无人,强行挤进房内,并随手锁上门,该妇女被吓得惊叫一声。她的丈夫闻声起床,拉开电灯,见姜某站在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姜某答不上来,该妇女的丈夫上前打了姜某几个耳光。在邻居的帮助下,姜某被扭送到公安机
39、关。在公安机关,姜某供认他到该妇女家的目的是为了抢钱。 试分析: (分数:20.00)(1).姜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说明理由。(分数:10.00)_正确答案:(姜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3 分)解析:(2).姜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说明理由。(分数:10.00)_正确答案:(姜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的未遂。(3 分) 本案中,姜某虽然还没有直接实施抢劫行为,但已经进入被害人家中,对被害人的人身和财产已经造成现实性的危险,因此可以认为其抢劫行为已经进入到着手阶段。由于被害人丈夫及时阻止,姜某不得不放弃犯罪行为,这是姜某犯罪意志以外的原因。因此,姜某犯罪未得逞的状态可以认定为犯罪未遂。(9 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