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74 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体系是指一国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因此一国的所有法律渊源就构成了该国的法律体系B.法律体系就是一国的部门法体系C.法律体系实际上就是一国的立法体系D.一国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该国的法律体系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 246 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不动产
2、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作出规定前,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作出规定。这一规则属于( )。(分数:2.00)A.强制性规则B.任意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有的国家意志都表现为法B.所有的“国法”意义上的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C.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D.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其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国家强制性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力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实
3、施的唯一力量D.任何情况下法的实施都必须借助于国家强制力6.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因此,法律原则都是抽象的B.法律原则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因此在法律适用中,不能作为判案的依据C.同一案件可以同时适用的法律原则有可能是两个以上;对于具体个案来说,某一法律规则要么适用,要么不适用D.法律规则是任何法律必不可缺少的,有些法律中可能不存在法律原则7.下列关于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分数:2.00)A.就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律渊源而言
4、,可以概括为以宪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主的法律渊源B.在我国,作为法律渊源之一的“法律”一词是在广义上使用的,除了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外,还包括其他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C.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必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后才能生效D.国际法不构成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但是我国签订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8.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B.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
5、范围广泛D.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9.关于法律关系的演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如果没有相应法律规范的存在,法律关系就不可能发生演变B.没有法律事实就不会形成法律关系,法律也就无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C.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法律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法律化,因此法律事实也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与人的意志无关D.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后果都是确定的10.关于法治与民主的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治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B.法治用程序保障了民主的正常运行,法治为民主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C.在法治社会中,民主
6、是法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治支持民主,民主也兼容法治D.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11.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因为法治要求法律至上,其他任何社会规范都不能否定法的效力或与法相冲突,因此,人类社会和文明要求法律与道德不可能并举并重B.法律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不因道德理论、理念、观点、学说的变化而改变C.道德是衡量良法与恶法的标准,是引导人们进行法律制度、法律秩序建设和改革的指针D.法律对道德的作用表现在: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
7、念以法律的强制力。因此,如果道德规范不上升为法律规范,将不可能得到遵守12.某市政府建新办公大楼,工程由某建筑公司承包。工程按期竣工并验收合格后,市政府由于财政困难,部分工程款一直未按期付给建筑公司,致该公司陷入严重经济困难。建筑公司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遂诉至法院。本案中,市政府应负( )。(分数:2.00)A.侵权责任B.违约责任C.行政责任D.经济责任13.法律实施的最主要的保证是( )。(分数:2.00)A.社会舆论B.传统力量C.人们的自觉维护D.国家强制力14.从法律的部门进行分类,法学可分为( )。(分数:2.00)A.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B.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C.法学本
8、科和法学边缘学科D.国内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15.对于把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其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对象B.其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方法C.这种划分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相对稳定原则D.这种划分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合目的性原则16.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分数:2.00)A.法体现了一种意志B.法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C.法体现了统治阶级整体意志D.所有的法律都不可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某些利益和愿望17.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
9、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分数:2.00)A.扩充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8.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9.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所有的法律关系都是合法的社会关系B.所有的法律关系都体现了国家意志C.所有的法律关系都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D.法律关系具有意志性,因此,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20.法律解释既
10、是人们日常法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律实施的重要前提,与一般解释相比,法律解释具有特殊性。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解释的任务是通过研究法律规定及其附随情况,探求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法律意旨B.法律解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某一法律规定对某一特定的法律事实是否有意义,也就是对待裁判或处理的事实的法律规定加以解释C.法律解释的过程要避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影响,通过逻辑的三段论推理而达成一致结论D.法律解释者要理解法律的每个用语、条文和规定,需要以理解该用语、条文和规定所在的制度、法律整体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为条件21.甲与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甲向
11、律师丙咨询,丙认为根据合同法,乙的行为构成违约,如提起诉讼,有较大胜诉把握。丙的分析体现了法的( )。(分数:2.00)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C.强制作用D.预测作用22.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都对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宪法和法律有关规定并结合法学理论,以下关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论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司法权的专属性,即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利B.司法机关行使职权也必须合法,即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
12、,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C.法律适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法律职业人员从事,所以实行这项原则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D.根据这项原则,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中违法行使职权,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或财产权损害的,由司法机关独立承担赔偿责任23.在立法时,法律意识能够( )。(分数:2.00)A.产生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的要求B.形成完善法律制度的愿望C.提出进行法律调整的具体设想或方案D.帮助立法者正确认识客观实际24.在法的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分数:2.00)A.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B.法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13、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促进了法的产生D.为了处理日益增多和复杂的事务,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25.下列有关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在物化的层面,法律文化通常表现为关于法律的某种物质形式,如正义女神、法槌、法袍等B.在制度层面,法律文化表现为各种具体的与传统相关的法律制度C.在观念层面,法律文化表现为人们思想意识中关于法律的种种看法、感觉和知识D.观念层面的法律文化指的就是法律意识,这是法律文化最内在的深层次因素26.下列不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有( )。(分数:2.00)A.法律实施B.法律规范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客体27.下列
14、有关法的溯及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通过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B.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一般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C.法不溯及既往并非绝对。目前,各国通例是“从新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也称为“有利原则”D.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8.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9.简述法律责任的特点。(分数:2.00
15、)_30.简述法律规则的特点。(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1.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2.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往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公报中列举的典型案件作为审判的参考,在事实上已经作为一种“样本”来使用,因此有人认为在现代中国判例的作用已与英美法系国家无本质上的区分。 试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观点。(分数:2.00)_33.在谈到我国的法律时,有下列不同的观点:(1)认为法律应当具有稳定性,这是其固有的特点,否则朝改夕变就会让人难以适从;(2)认为当前
16、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关系变化极快,无论怎样加紧立法,也永远无法适应生活对法律的需求,因此还是要及时修改法律,有效的办法是先制定一些法规、规章,待将来时机成熟时再将其变成法律;(3)认为要使法律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发挥其他社会规范的效用,如道德、党的政策等,也可以加快法律解释的步伐。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分析。(分数:2.00)_34.对于宪法的归属,甲、乙、丙三个同学有不同看法。甲认为:宪法是一个法律部门它属于部门法。乙认为:宪法是法的渊源,它属于法的渊源之一。丙认为:宪法是一个规性法律文件,它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范围。 请运用法理学的知识对这
17、些观点加以分析。(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5.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6.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论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及基本原则。(分数:2.00)_37.从立法、执法、司法的角度,论述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 74 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
18、00)_解析:2.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体系是指一国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因此一国的所有法律渊源就构成了该国的法律体系B.法律体系就是一国的部门法体系 C.法律体系实际上就是一国的立法体系D.一国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该国的法律体系解析:解析:狭义的法律体系实指部门法体系,从范围上看,它只反映一国由本国制定实施的调整本国社会关系的法律状况,而不包括具有完整意义的国际法范畴。法律渊源还包括国际法范畴。在划分标准上,法律体系以部门法为单位,而法律渊源以创制主体、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确定效力层次。故 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法律体系不同于立法体系,立法体
19、系是指一国划分立法权限所构成的一个系统,其组成部分是各有权的立法机关。C 选项错误。尽管法律部门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法律规范都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出现,因此不能说一国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该国的法律体系。D 项表述错误。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 246 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作出规定前,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作出规定。这一规则属于( )。(分数:2.00)A.强制性规则B.任意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解析:解析:判断一个法律规则的类型,首先应当根据该规则是否能独立适用确定其是确定性规则还是
20、非确定性规则,由于该规则的内容是确定的,可以独立适用,因此是确定性规则,从而排除委任性规则与准用性规则。又由于该规则是授权性规则,因此,属于任意性规则。B 项正确。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有的国家意志都表现为法 B.所有的“国法”意义上的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C.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D.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其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国家强制性解析:解析: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可以表现为法,也可以在政治、伦理等领域得以体现。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并非所有的国家意志都体现为法。故 A 项错误。5.下列表述正确的
21、是( )。(分数:2.00)A.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力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实施的唯一力量D.任何情况下法的实施都必须借助于国家强制力解析:解析:法本身只具有国家强制性,不具有国家强制力。故 B 项错误。国家强制力是法的最后保证手段,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借助国家强制力。在一定程度上,法的实施还要依靠社会舆论、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等多种手段来保证。故 C、D 项错误。6.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因此,法律原则都是抽象的B.法律
22、原则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因此在法律适用中,不能作为判案的依据C.同一案件可以同时适用的法律原则有可能是两个以上;对于具体个案来说,某一法律规则要么适用,要么不适用 D.法律规则是任何法律必不可缺少的,有些法律中可能不存在法律原则解析:解析:法律原则可以是非常抽象的,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可以是具体的,如任何人不能作自己案件的审判者。A 选项错误。法律原则本身不是法律规则,它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但是在创制法律、理解或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法律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法律原则不仅可以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适用法律规则,而且在没有相应法律规则时,可以
23、代替规则来作出裁决。B 选项表述错误。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既定的,或者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而法律原则不是以“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C 选项表述正确。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规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们是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它们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与局限。D 选项表述错误。7.下列关于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分数:2.00)A.就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律渊源而
24、言,可以概括为以宪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主的法律渊源B.在我国,作为法律渊源之一的“法律”一词是在广义上使用的,除了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外,还包括其他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C.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必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后才能生效D.国际法不构成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但是我国签订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解析:解析:我国大陆地区的法律渊源以宪法为核心是正确的,但并非以行政法规为主,而是以法律为主,行政法规从属于法律。因此,选项 A 不成立。在我国,作为法律渊源之一的“法律”一词是在狭义上使用的,仅指全国
25、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因此,选项 B 不成立。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必须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并非“备案”后生效。因此,选项 C不成立。国际法与国内法相对,是根据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进行区分的;而法律部门是根据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进行区分的。因此,国际法不构成我国的部门法。因此,选项 D 正确。8.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B.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 D.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解析:解析
26、:法系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其存在不以法学体系为前提。法律体系反映的是一国现行的国内法,即各部门法的内容,而法学体系不仅要研究本国现行的部门法,还要研究古今中外的各国法学理论以及国际法等,其研究范围比法律体系要宽泛得多。法律体系的建立不以法学体系为基础。由于各阶级和派别的意识形态、研究角度以及认识程度的不同,在一国同一时期,可能会出现若干不同的法学体系,但法律体系却是单一的。故选 C 项。9.关于法律关系的演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如果没有相应法律规范的存在,法律关系就不可能发生演变B.没有法律事实就不会形成法律关系,法律也就无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
27、系C.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于法律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法律化,因此法律事实也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与人的意志无关D.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后果都是确定的 解析:解析:法律关系变动的条件包括:抽象的条件,即法律规范的存在,这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前提和依据;具体的条件,即法律事实的存在,它是法律规范中假定部分所规定的各种情况,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法律规范中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以及有关行为法律后果的规定就发挥作用,从而使一定的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故 A、B 选项表述正确。所谓规范性事实,其实是说法律事实不过是众多客观事实上升为法律规定的那一部分,即用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事实,它与未
28、上升为法律的事实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权利义务性、明确性、确定性和价值选择性。实质上是统治阶级按照客观物质生活条件和自己的利益对现实事实所作的法律拟制,从而使其具有统一性、确定性,更重要的是使其具有了明确的法律意义、法律后果,也就是说,这种拟制是把客观事实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事先作了规定,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指南,也为人们的预期提供了依据。因此,C 选项表述正确,D 选项表述错误。10.关于法治与民主的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治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B.法治用程序保障了民主的正常运行,法治为民主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C.在法治社会中,
29、民主是法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治支持民主,民主也兼容法治D.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解析:解析:A、B、C 三项是有关法治与民主的联系的三个重要方面,其表述都是正确的。尽管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但不能说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因为对于中国来说,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把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统一起来,逐步通过民主法制化和法治民主化的途径,促进民主和法治的同步发展。在增强民主参与意识的同时增强法治观念,逐步扩大自由、完善民主,让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中逐步实现
30、民主、法治。这样,民主与法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我国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得到最终保障。因此,D 选项是不正确的。11.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2.00)A.因为法治要求法律至上,其他任何社会规范都不能否定法的效力或与法相冲突,因此,人类社会和文明要求法律与道德不可能并举并重B.法律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不因道德理论、理念、观点、学说的变化而改变C.道德是衡量良法与恶法的标准,是引导人们进行法律制度、法律秩序建设和改革的指针 D.法律对道德的作用表现在: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
31、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法律的强制力。因此,如果道德规范不上升为法律规范,将不可能得到遵守解析:解析:虽然法治要求法律至上,其他任何社会规范都不能否定法的效力或与法相冲突,但并不意味着法律与道德不可能并举并重,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生存的两大支柱,人类社会和文明要求法律与道德并举并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只有法律与道德的互助共生,才能真正形成和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A选项表述错误。道德是法律的理论基础,道德理论、理念、观点、学说是法律理论、理念、观点、学说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法律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但整体上要随道德理论、理念、观点、学说的变化而改变。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基础,是判断、评价法律的价值尺
32、度。道德是衡量良法与恶法的标准,是引导人们进行法律制度、法律秩序建设和改革的指针。C 选项表述正确。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法律的强制力,进一步强化、维护、实现了道德规范。但是,不能得出不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道德就不可能得到遵守,实际上,虽然法律的强制性和强制力远比道德的强制性和强制力更为有力,它能够有效地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的信念、原则和要求,但是,由于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及其他局限性,通过法律的手段遵守道德只是其中的方式之一。D 选项表述错误。12.某市政府建新办公大楼,工程由某建筑公司承包。工程按期竣工并验收
33、合格后,市政府由于财政困难,部分工程款一直未按期付给建筑公司,致该公司陷入严重经济困难。建筑公司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遂诉至法院。本案中,市政府应负( )。(分数:2.00)A.侵权责任B.违约责任 C.行政责任D.经济责任解析:解析: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本题中,市政府依合同约定负有向建筑公司支付承包工程款的义务,却没有履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这里应注意的是,市政府在此关系中是以民事主体身份参加的,而不是以行政主体身份出现,因为这里不是行使行政权的过程。13.法律实施的最主要的保证是( )。(分数:2.00)A.社会舆论B.传统力量C.
34、人们的自觉维护D.国家强制力 解析:解析:法律实施的最主要保证是国家强制力,同时也依靠道德、社会舆论等的力量。14.从法律的部门进行分类,法学可分为( )。(分数:2.00)A.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B.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 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D.国内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解析:解析:从法律的部门进行分类,法学可分为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分的。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是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分的。国内法学、国际法学等是从各种类别的法律这一角度划分的。15.对于把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35、)。(分数:2.00)A.其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对象B.其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方法 C.这种划分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相对稳定原则D.这种划分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合目的性原则解析:解析: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因为其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对象,而不是其有独特的调整方法。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这种划分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相对稳定原则,因为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虽然没有多少法律和法规,但就其未来发展和外国的立法实践而言,应该把它们列为单独的两个法律部门,这样才能避免法律体系结构的频繁变动。C项正确。合目的性原则要求划
36、分法律部门要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现行法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特定调整对象,因此,这种划分也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现行法律,符合法律部门划分原则中的合目的性原则。D 项正确。16.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分数:2.00)A.法体现了一种意志B.法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C.法体现了统治阶级整体意志D.所有的法律都不可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某些利益和愿望 解析:解析:法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但有些情况下,统治阶级也会允许法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某些利益和愿望,当然,这也是统治阶级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故 D 项错误。17.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
37、。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分数:2.00)A.扩充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 D.历史解释解析:解析:扩充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文法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正是“禁止攀枝摘花”的目的所在。故选 C 项。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8.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38、,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9.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所有的法律关系都是合法的社会关系B.所有的法律关系都体现了国家意志C.所有的法律关系都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 D.法律关系具有意志性,因此,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解析:解析: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体现国家的意志。有些法律关系要通过当事人的意志一致才能产生,但有很多法律关系的产生并不需要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意志,如行政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并反映经济关系的要求,同时也受到其他社会
39、关系的制约,并且其本身也会对一定社会关系产生影响,具有客观性。20.法律解释既是人们日常法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律实施的重要前提,与一般解释相比,法律解释具有特殊性。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律解释的任务是通过研究法律规定及其附随情况,探求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法律意旨 B.法律解释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某一法律规定对某一特定的法律事实是否有意义,也就是对待裁判或处理的事实的法律规定加以解释 C.法律解释的过程要避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影响,通过逻辑的三段论推理而达成一致结论D.法律解释者要理解法律的每个用语、条文和规定,需要以理解该用语、条文和规定所在的制度、法律整体乃
40、至整个法律体系为条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解释的特点。法律解释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及其附随情况。法律解释的任务是通过研究法律规定及其附随情况,探求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法律意旨。(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法律解释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过程。因此 C 项是错误的。(4)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解释学循环是解释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它是指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因此,法律解释者要理解法律的每个用语、条文和规定,需要以理解该用语、条文和规定所在的制度、法律整体乃至
41、整个法律体系为条件。21.甲与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甲向律师丙咨询,丙认为根据合同法,乙的行为构成违约,如提起诉讼,有较大胜诉把握。丙的分析体现了法的( )。(分数:2.00)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C.强制作用D.预测作用 解析:解析: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作用;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为。22.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都对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宪法和法律有关规定并结合法学理论,以下关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
42、行使职权论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司法权的专属性,即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利 B.司法机关行使职权也必须合法,即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 C.法律适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法律职业人员从事,所以实行这项原则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 D.根据这项原则,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中违法行使职权,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或财产权损害的,由司法机关独立承担赔偿责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司法独立的基本原则。对于 D 项,结合国家赔偿法
43、需要注意的是,国家赔偿的主体是国家,对于由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造成的冤假错案,承担赔偿责任的是国家,而不是司法机关。所以D 项错误。23.在立法时,法律意识能够( )。(分数:2.00)A.产生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的要求 B.形成完善法律制度的愿望 C.提出进行法律调整的具体设想或方案 D.帮助立法者正确认识客观实际 解析:解析:法律意识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表现在:法律意识能够产生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的要求,形成完善法律制度的愿望,提出进行法律调整的具体设想或方案,帮助立法者正确认识客观实际。24.在法的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分数:2.00)A.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 B.
44、法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促进了法的产生 D.为了处理日益增多和复杂的事务,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 解析:解析:A、B、D 项明显可以成立,C 项也正确的理由在于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这是促进法产生的重要原因。25.下列有关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在物化的层面,法律文化通常表现为关于法律的某种物质形式,如正义女神、法槌、法袍等 B.在制度层面,法律文化表现为各种具体的与传统相关的法律制度 C.在观念层面,法律文化表现为人们思想意识中关于法律的种种看法、感觉和知识 D.观念层面的法律文化指的就是法律意识,这是
45、法律文化最内在的深层次因素 解析:解析:法律文化的表现实际上是多层面的,即在物化方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都有不同形式的表现,但反映着共同的特征,即法律文化的内涵。A、B、C、D 四项都反映了这一内涵。26.下列不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有( )。(分数:2.00)A.法律实施 B.法律规范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客体 解析:解析: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有两个: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因此,法律实施和法律关系客体不是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条件。27.下列有关法的溯及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通过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B.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一般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原则 C.法不溯及既往并非绝对。目前,各国通例是“从新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也称为“有利原则”D.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解析:解析:法的溯及力,也称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