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871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积累运用 ( 32 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踌 躇 (ch) 挑 衅 (pn) 自 诩 (x) 茅 塞 顿开 (si) B.颓 唐 (tu) 嫉 妒 (j) 呜 咽 (yn) 脍 炙人口 (kui) C.吮 吸 (yn) 惬 意 (qi) 地 壳 (k) 明眸善 睐 (li) D.恬 静 (tin) 豁 免 (hu) 愠 怒 (yn) 争 妍 斗艳 (yn) 解析: A 选项中“衅”应读作 xn,“塞”应读作 s; B 选项中“嫉”应读作 j,“咽”应读作 y; C 选项中“吮”应读作 shn,“壳”应读作

2、qio。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 峰回路转 ,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 忍辱负重 ,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 行云流水 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 喋喋不休 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解析: A 句中的“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路途曲折;形容道路曲折。 B 句中的“忍辱负重”,指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轻重不明。 C 句中的“行云流水”,比喻诗文自然流畅,无拘无束。用错对象。 D 句中的“喋喋不休

3、”指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多含贬义)。褒贬失当,且语义重复。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 分)( )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解析: A 句中“歌声”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歌声”; C 句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D 句歧义,可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 答案: B 4

4、.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 驻澳门特派员公署举办城市推介会。 B.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 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C.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的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是名城。 D.能够品尝到清香醇厚的龙井茶,对外国游客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龙井茶真是难得。 解析: A 句应提取为“我市举办城市推介会”; B 句应提取为“咏柳描绘姿态”; D 句应提取为“能 够品尝龙井茶是享受”。 答案: C 5.下列

5、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 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干练、智慧、仁爱于一身;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

6、的奴才嘴脸。 解析: 杜甫的春望侧重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答案: B。 6.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在曲折坎坷的生命 l 途中,在花花绿绿的喧 xio 光影下,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姿态,那就是优雅。优雅保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自若, ti 然处之,不至于狼狈不 kn ,更不会丑态百出。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注意把字写正确。 答案: 旅 嚣 泰 堪 7.默写。(每空 1 分,共 9 分) (1)今夜月明人尽望, 。(王建十五夜望月) 答案: 不知秋思落谁家 (2)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案: 忽如一夜春风来 (3)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

7、破山寺后禅院) 答案: 山光悦鸟性 (4)千里马常有, 。(韩愈马说) 答案: 而伯乐不常有 (5)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答案: 天涯若比邻 (6)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 柳暗花明又一村 (7)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答案: 为有源头活水来 (8)为纪念抗日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看到这则新闻,想到那些为正义捐躯的英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 ”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答案: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8.语文实践活动。( 8 分) (1)为

8、右图拟一个形象的标题,并结合画面内容阐述标题的含义。( 5 分) 标题: 含义: 解析: 仔细观察图画中的图案与文字,根据画中扬起风帆乘风破浪前进的航船,和远方天空中的星星, 两个主要事物来发挥想象,可从“向目标追求”这个角度来拟题。 答案: 示例一 : 标题:圆梦之旅;含义:画面中,父子俩(师生二人)乘坐以书籍为帆的飞船,向着梦想境界进发。 示例二 : 标题:学海无涯书作帆;含义:右图中两人驾着以书为帆的阅读之舟,向前方驶去。表明阅读给我们驶向成功的动力。 示例三 : 标题:导航;含义:画面中,孩子指着明星,大人掌舵,以书为帆,驶向前方。表明孩子的阅读需要师长的正确引导。 (2)根据情境,补

9、全对话,做到语意连贯,表达得体。( 3 分) 波波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妈妈走过来问:“明天几点开家长会?”波波不耐烦地答道:“我哪知道?难道你没看到老师发的短信通知吗?”意识到自己 口气不对,波波忙改口道:“ ”妈妈笑道:“哦!老妈这就看。” 解析: 根据波波开始用语生硬的问题,拟写向妈妈道歉和说明情况的语言即可。 答案: 示例一 : 我刚才正在看书。老师发短信通知了,你自己去看一下,好吗? 示例二 :妈,对不起。我也不清楚,你还是看一下老师发的短信通知吧。 二、阅读理解( 55 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 9 题。( 6 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

10、?夕阳千万峰。 9.(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2 分) 解析: 阅读全诗,大致理解诗的内容,抓住所示诗句中“十年”“一别”“征路”“相逢”几个词想像场景,即可体会到诗人的见到友人的心情。 答案: (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4 分) 解析: 抓住“情景交融”的提示,分析诗句中写了什么景,再联系古诗中一贯用“夕阳”来寄托的情感,抓住“何处”“千万峰”两词即可体会到诗人的心境。 答案: 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10 13 题。

11、( 15 分)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 悦不迎,岂有恙乎 ?”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刊 落:削除,删去。衔:怨恨。渎:轻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 分)

12、 (1)监司大骇, 延 之校书( ) (2)益 两使促之 ( ) (3)使者 恚 ,欲收悦 ( ) (4)使者下阶谢,乃 已 ( ) 解析: “ 延 ”“ 益 ” “ 已 ”属于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注意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答案: (1)延:请; (2)益:增加; (3)恚:恼怒; (4)已:停止 1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例句:预刊落 以 试悦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 分人(曹刿论战) B.策之不 以 其道(马说) C.诚宜开张圣听, 以 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扶苏 以 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解析: 原句和 C 项均是连词,表目的,

13、相当于“来”“用来”。 A 项,介词,把; B 项,介词,按照; D 项,介词,因为。 答案: C 12.翻译下列句子。( 6 分) (1)悦不迎,岂有恙乎?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解析: 本句考查句子的翻译。注意 “恙” “自非”“亭午”“曦”“孰”“甚” 需翻译到位。 答案: (1)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2)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3)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结合注释梳理文字,读懂内

14、容,抓住中心事件,根据文中人物 桑悦 的言行表现,从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品质方面来概括其形象特点。 答案: 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 14 17 题。( 17 分)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对于汉字的批评, 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

15、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 往往 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 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

16、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 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 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 潜在的优 势 。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 2015

17、年 2 月 27 日文汇报,有改动) 14.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4 分) 解析: 扣住“复杂难学”“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作答即可。 答案: 汉字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适用于发展科学”或“逻辑不分明”)。 15.指出第 四 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及特征,应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 答案: 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具体数据的比较,更鲜明地突出汉字具有高信息熵(或“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或“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具有优势”)的特点。 16.推

18、敲词句,回答问题。( 5 分) (1)第 三 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3 分) (2)细读第 五 段,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根据前后文意,比较辨析有无此加点词语语意的变化。 答案: 不能去掉。“往往”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去掉就表示国人写论文都有“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与事实不符,语言不严密。 17.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4 分)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 砼( tng)。现砼字已

19、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百度百科 解析:可以从此词的以形象表达事物意义的这一方面来说明汉字有形象性的特点和汉字发展的灵活性。 答案: 砼”字读写方便,输入计算机的速度快;由“砼”的字形可以揣摩出“人工合成的石头”的意思,可见汉字直观 ,信息量大;“砼”这一新字由三个简单的字合成,可见汉字构造新词的信息熵高。 (四)阅读下文,完成 18 21 题。( 17 分) 木刻猴子 林文义 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 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

20、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 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

21、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 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时间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 说,这是有道理的,独

22、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 撕裂 中。 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

23、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 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选自 2015 年第 6 期读者,有改动) 18.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5 分) 人物 对待“木刻猴子”的 来源 :学科网 ZXXK 行为 情感 观念 “祖父” 顺从传统 “父亲” 摆上神案 纠结 “我” 不满 解析: 本题属于信息筛选题,根据提示阅读全文, 梳理内容。 答案: 人物 对待“木刻猴子”的 来源 :学科网 ZXXK 行为 情感 观念 “祖父” 常常把玩 钟爱 顺从传统 “父亲” 摆上神案 纠结 屈从传统 “我” 烧成灰烬 不满 否定传统 19.第 八 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

24、心理?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 阅读所示文段,找到描写“父亲”的内容,点明描写方法,根据具体的情节仔细体会。 答案: 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既想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儿子谨言慎行,又不愿强行扭曲儿子的矛盾心理。 20.细读第 九 段,分析加点的“撕裂”一词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抓住句子中“向世俗妥协”一词,体会我困难的心情,评价 “撕裂” 一词的表达作用。 答案: 内涵:是向世俗妥协,还是保持纯真的自我?表达效果:强烈表现出“我”内心的痛苦,形象有力。 2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有耳无嘴”这一说法的认识。( 80 100 字

25、 , 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主观感受,应对作品进行 个性化阅读和创意的解读。 答案: 示例一:“有耳无嘴”的弊端,在于国人对任何不合理现象保持沉默和妥协的习惯,使得人与人之间不能有开诚布公的交流。大街上围观暴行、会议中不分是非地鼓掌通过都是实例。它理应遭到抛弃。 示例二:在特定的场合下,“有耳无嘴”也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日常交往中,家人朋友难免会说出一些不得当的话,无关原则,就可以一笑了之。不必句句在意,事事耿耿于怀。适时沉默,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三、作文( 60+3 分) 22.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比如,苦涩的“柳叶儿”为作者宋学孟的童年抹上了 一丝亮色,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风雪苦读让宋濂体验到求知的兴味 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以“苦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 3 分,请认真书写。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