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872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5 年 江苏省盐城市 中考 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只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2 分 )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盐城,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 ) A.扩大公共绿地,打造绿色家园 B.鼓励燃煤发电,保障电力供应 C.禁止秸杆燃烧,减轻雾霾影响 D.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 解析: A、扩大公共绿地,打造绿色家园,可以促进光合作用,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故 A 符合; B、用煤火力发电会产生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故 B 不符合。 C、秸秆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禁止

2、焚烧秸秆,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故 C 符合; D、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物的产生;故 D 符合 。 答案: B。 2.(2 分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 的是 ( ) A.冰块融化 B.水果榨汁 C.铁锅生锈 D.蔬菜洗涤 解析:冰块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蔬菜洗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C。 3.(2 分 )人们常说苹果中含有丰

3、富的 “ 铁 ” ,这里的铁指的是 (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解析:人们常说苹果中含有丰富的 “ 铁 ” ,这里的 “ 铁 ” 是指元素,而它存在于物质的化合物中,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 答案: A 4.(2 分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 熄灭酒精灯 B. 检查气密性 C. 滴加液体 D. 加热液体 解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 两查、两禁、一不可 ”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伸入烧杯内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

4、、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加热液体前预热时,用试管夹夹着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并不时移动试管,使其受热均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答案: C。 5.(2 分 )LED 是一种绿色节能光源。砷化镓 (GaAs)是制造该光源的一种材料。该物质中 As是 3 价,则 Ga 的化合价为 ( ) A.+3 B.+5 C. 3 D. 5 解析: As 是 3 价,设镓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 数和为零,可得:x+( 3)=0,则 x=+3 价。 答案: A。 6.

5、(2 分 )厨房中报警器检测到煤气泄漏,从分子性质角度解释,这是利用 (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解析:厨房中报警器检测到煤气泄漏,是因为煤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厨房中报警器报警。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厨房中报警器检测到煤气泄漏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厨房中报警器检测到煤气泄漏的主要原因,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厨房中报警器检测到煤气泄漏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厨房中报警器检测到煤气泄漏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错误。 答案:

6、 B。 7.(2 分 )近年来,有关 PX 毒性的争议源源不断,其化学式为 C8H10,名称为对二甲苯。下列有关 PX 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属于有机物 B.由两种元素组成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 5 D.一个 PX 分子含有 18 个原子 解析: A、 由对二甲苯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 由二甲苯的化学式 C8H10可知,它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 对二甲苯中 C、 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8) : (110)=48 : 5,故错误; D、 对二甲苯的化学式 C8H10可知,一个对二甲苯分子是由 8 个碳原子和 1

7、0 个氢原子,共 18个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答案: C。 8.(2 分 )结合如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 Al3+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5.85 解析: 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 8,其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则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C、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 3,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3 个电子而形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说法正确。

8、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5.85,说法正确。 答案: B。 9.(2 分 )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10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30 降温到 10 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10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

9、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因此无法比较甲、乙析出晶体的多少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D。 10.(2 分 )下列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化学常识 B.化学与健康 活性炭除异味是利用它的吸附性 合金、塑料、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人体缺乏维生素 C 易患坏血病 海鲜防腐可用甲醛溶液浸泡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环境 用汽油清洗油污属于乳化作用 用燃烧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 “ 白色污染 ” A.A B.B C.C D.D 解析: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合成材料

10、,塑料、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 B、人体缺乏维生素 C 易患坏血病,甲醛有毒,不能浸泡海鲜,故错误; C、用汽油清洗油污属于溶解,不是乳化;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用燃烧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故错误; D、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 “ 白色污染 ” ,故正确。 答案: D 11.(2 分 )X、 Y、 Z 三种金属中,只有 X 在自然界通常以单质形式存在, Y 放入 Z 的硫酸盐溶液中,有 Z 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Y Z X B.X Y Z C.Z Y X D.Y X Z 解析: X、 Y、 Z 三种金属,在自然界只有

11、 X 以单质形式存在, Y、 Z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说明X 是稳定的金属,即金属活动性 Y、 Z X;把 Y 放入 Z 的硫酸盐溶液中, Y 表面有 Z 析出,说明 Y 的金属活动性比 Z 强,即 Y Z,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Y Z X。 答案: A 12.(2 分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 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 C.参加反应的 X、 Y 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 3: 4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解析:由反应的微

12、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 3C+4NH3 2N2+3CH4。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 A 正确; B、由图示可知, W 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5%,故 B 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X、 Y 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 3: 4,故 C 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 D 错误。 答案: D。 13.(2 分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O C

13、O2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KCl 溶液 CuCl2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解析: A、 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 Fe 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 Cu 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CaO 和 CaCO3均能与稀盐

14、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CuCl2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 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答案: C。 14.(2 分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一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解析: A、生石灰和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应,因此会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则会析出部分溶质,因此溶质的质

15、量会减少,故坐标错误; B、横坐标代表稀盐酸,相等质量的酸提供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则产生的氢气相等,因 此是同一条斜率; 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则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 Fe+2HClFeCl 2+H2 56 2 Zn+2HClZnCl 2+H2 65 2 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铁生成的氢气大于锌,故坐标正确;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不会减少为 0,故坐标错误; D、硫酸应该和氯化钡立即产生硫酸钡沉淀,因此起点应该是 0,故坐标错误 。 答案 : B。 15.(2 分 )根据下面的实验过程

16、和提供的数据,可知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 A.44% B.46% C.54% D.64% 解析:设碳的质量为 x,则铁的质量为 10g x,生产的氢气的质量为 a, Fe+H2SO4=FeSO4+H2 56 2 x a 解得: , x+ =50g+10g 55.4g 解得: x4.4g 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由以上计算可知。 A 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16.(7 分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请你按要求填空。 解析: (1)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 CH

17、4;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是由 N 元素组成的; (4)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 (5)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 (6)氢氧化钙的俗称为熟石灰、消石灰; (7)氯化钠属于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答案: (1)单质 (2)CH4 (3)N (4)可燃 (5)干燥 (6)熟石灰、消石灰 (7)离子 17.(13 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仪器 b 的名称是 。 答案: 酒精灯 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 。装置 E 中,铁

18、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 B;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催化作用;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 答案: 催化作用 3Fe+2O2 Fe3O4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 F 替代装置 B 的优点是 。 解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 2+H2O+CO2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

19、用 C装置收集 ;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故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 F 替代装置 B 的优点是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 。 答案: CaCO3+2HClCaCl 2+H2O+CO2 C 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 G J 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装置 I 中的现象是 , 装置 H 的作用是 , 根据氨气的性质, J 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 。 (填 “K” 、 “L” 或 “M”) 解析: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20、,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装置 H 的作用是干燥氨气;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为防止氨气跑到空气中去, J 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 L。 答案: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干燥氨气 L 18.(8 分 )盐城濒临黄海,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 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序号 )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解析: 研钵可以将大块的变成小颗粒的,所以操作 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研钵 。 答案 : A (2)操作 的名称是 ,操作 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 。 解析: 过滤可以

21、将不溶物和可溶物分离,所以操作 的名称是过滤,操作 是蒸发,要用到玻璃棒,作用为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 答案: 过滤 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3)用提纯得到的 “ 精盐 ” 配制 100g 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 氯化钠固体不纯 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解析: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氯化钠质量少了,也可能是水的质量多了, 氯化钠固体不纯,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 正确; 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氯化钠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2、,故 正确;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水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 错误;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质量分数不变,故 错误。 答案: (4)查阅资料得知 :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 (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 MgCl2一种 ),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 “ 精盐 ” 又作了如下处理: 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 。 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 NaCl 固体的质量将 (填 “ 大于 ” 、 “ 小于 ”或 “ 等于 ”) 原精盐中 NaCl 的质量。 解析: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白色沉

23、淀的化学式为 Mg(OH)2; 除去氯化镁加入的氢氧化 钠是过量的,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所以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会生成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也会生成氯化钠,所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 NaCl 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 NaCl 的质量。 答案: Mg(OH) 2 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 大于 19.(12 分 )实验室中有一瓶长期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NaOH 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 NaHCO3。 BaCl 2溶液呈中性, Ba

24、(OH)2是可溶性碱 CO 2在饱和的 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提出猜想】猜想 : NaOH 猜想 : Na2CO3 猜想 : NaOH 和 Na2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步骤 :样品全部溶解 步骤 :观察到现象 A 【收集证据】 (1)若现象 A 是有气泡产生,则 X 溶液为 ,则 (填 “ 猜想 ” 、“ 猜想 ” 或 “ 猜想 ”) 不成立。 解析: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现象 A 是有气泡产生,则 X 溶液为稀盐酸,则猜想 成立 。 答案: 稀盐酸 猜想 (2)若 X 溶液为 BaCl2溶液,现象 A 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取

25、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测定其 pH,当 pH 7(填 “ ” 、 “ ”或 “=”) ,则证明猜想 成立。 解析: 氯化钡和碳酸钠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 3+2NaCl ,猜想 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所以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测定其 pH 7。 答案: BaCl2+Na2CO3BaCO 3+2NaCl 【定量分析】确定部分变质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 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准确称取该样品 1.0g,放入烧瓶内; 打开活塞,滴加 30.0%的稀硫酸至过量,关闭活塞; 反应结束后,量

26、筒内液体的读数为55.0mL。 (已知:室温条件下, CO2的密度为 1.6gL 1) (1)B 装置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 “ 有 ” 或 “ 没有 ”) 影响。饱和 NaHCO3溶液如果用水代替,则所测 CO2体积 (填 “ 偏大 ” 、 “ 偏小 ” 或 “ 不变 ”) 。 解析: 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量很少,不会对结果产生大的 影响; 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易溶于水,所以饱和 NaHCO3溶液如果用水代替,则所测 CO2体积偏小;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是 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55mL1.6g/L = x=0.212g 所以该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21.2% 。 答案: 没有 偏小 21.2% (2)计算该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实验反思】有同学指出,上述三种猜想并不全面,请再提出一种猜想 。 解析: 通过分析题中的猜想可知,再提出的一种猜想是: NaOH、 Na2CO3、 NaHCO3。 答案: NaOH、 Na2CO3、 NaHC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