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3880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5 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4 分 )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 。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 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 2 个中子,可知,氚原子核外有 1 个电子,故 A 正确 。 答案: A 2.(4 分 )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 20 毫升液体 (如图 ),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 A. B. C. D. 解析: 因为酒精挥发的速率比水蒸发的速率快,因此 D中的酒精挥发的比 C中的水蒸发的快,B 中的酒

2、精挥发的比 A 中的水蒸发的快; 因为 B 中的酒精的表面积比 D 中的酒精的表面积大,因此 B 中的酒精挥发的比 D 中的酒精挥发的快,因此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B 装置中的液体 。 答案 : B。 3.(4 分 )钛 (T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金属,工业上制钛的 化学方程式为: TiCl4+2Mg Ti+2MgCl2,该反应属于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 TiCl4+2Mg Ti+2MgCl2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 答案 : C。 4.(4 分 )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上,许

3、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 。 下列是普里斯特利在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气体及当时的名称,这些气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是 ( ) A.“ 亚硝蒸气 ” (NO2) B.“ 亚硝空气 ” (NO) C.“ 减缩的亚硝空气 ” (N2O) D.“ 燃素化空气 ” (N2) 解析: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则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气体应为单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A、 NO2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 0,错误 。 B、 NO 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 0,错误 。 C、 N2O 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氮

4、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 0,错误 。 D、 N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0,正确 。 答案 : D。 5.(4 分 )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 开展了多次报告 。 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 “ 对问题的回答 ” 属于 “ 设计实验方案 ” 的是 (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5、 A.A B.B C.C D.D 解析: 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属于结论; B、火焰为什么向上?属于解释原因; C、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分析; D、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 。 答案: D。 二、实验探究题: 6.(4 分 )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进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 (1)当 A 处的黑色固体变红时,可观察到 B 处的现象是 。 解析: 碳还原氧化铜产生铜和二氧化碳,因此会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查阅资料发现: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除了铜以外还可能含有氧化亚铜 (Cu2

6、O),氧化亚铜可以与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Cu2O+H2SO4 Cu+CuSO4+X,该反应中 X 的化学式为 。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根据方程式可以看到反应前后铜原子的个数都是 2 个,硫原子的个数都是 1 个,而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是 2 个,反应后缺少两个氢原子,反应前氧原子的个数是 5 个,反应后缺少一个氧原子,因此 X 的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因此是水 。 答案: H2O 7.(6 分 )苯甲酸钠 (C7H5O2Na)是一种常用食品防腐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 。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苯甲酸钠的一种物理性质: 。 解析: 物理

7、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所以苯甲酸钠的物理性质有: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 答案:白色固体 (2)苯甲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解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可得苯甲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7 ): 15=84 : 5。 答案为: 84: 5 (3)我国批准了 32 种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同时规定了这些食品防腐剂的安全使用量与使用范围 。 但少数厂家违规使用食品防腐剂,影响了食品安全 。 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待食品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 (可多选 ) 解析: 防腐剂是用以

8、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 。 由于目前使用的防腐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超标准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 。 所以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看食品成分中是否有防腐剂,尽量少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而在保存食品时应注意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等 。 注意出厂日期和保质期,可以了解食品是否过期,保证食用的安全 。 答案:甲丙 。 8.(4 分 )运用酸、碱、盐的性质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 。 (1)工业上常选用 来除去铁锈 。 (写出一种具体物质 ) 解析: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 。 答案:稀盐酸 (

9、2)某工厂向含有 AgNO3、 Cu(NO3)2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 (Zn)以回收金属,充分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组成可能由哪几种情况? 。 解析: 由题意可知,向 AgNO3和 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发生的反应有锌可置换硝酸银中的银、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生成的铜还可以置换硝酸银中的银 。 充分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组成可能由三种情况: Ag; Ag 和 Cu; Ag、 Cu 和 Zn。 答案: Ag; Ag 和 Cu; Ag、 Cu 和 Zn 9.(9 分 )小明在学习了 “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按图中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 取

10、 10 毫升溶质质量分 数为 3%的过氧化氢溶液 0.03 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 (如图乙 )。 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 分别用 0.06 克、 0.09 克和 0.12 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 (1)写出步骤 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 解析: 步骤 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是:用手捂住锥形瓶,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 答案 :用手捂住锥形瓶,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2)实验中,小明用 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

11、解析: 实验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越大,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压强越小,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少,因此小明是用容器内压强的大小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 答案 :容器内压强的大小 (3)本实验除了研究 “ 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 ” 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 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二氧化锰的质量大小能够影响反应的速率,但是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因此本实验除了研究 “ 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 ” 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答案 :二氧化锰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10.(7 分 )温州产盐历史悠久,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

12、泛用途 。 (1)用如图方法可进行粗盐提纯,其中操作 的名称为 。 答案: 过滤 (2)海水晒盐过程中,还能得到氯化镁 (MgCl2)。 工业上利用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分解,获得镁和氯气 (Cl2),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镁和氯气 (Cl2)。 答案: MgCl2 Mg+Cl2 (3)腌制咸鸭蛋需要合适溶质质量分解的食盐水 。 现有 1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食盐水,若将其稀释到 20%,需加水多少千克? 解析: 设需加水质量为 x, 10kg25%= (10kg+x)20% x=2.5kg 答案: 2.5kg 11.(10 分 )小明为了测定

13、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取研碎后的钙片 4 克,导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 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 整理相关数据如表所示,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反应前总质量 (克 )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 (克 ) 274.92 反应前后总质量差 (克 )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 (克 ) m (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 。 解析: 该实验中,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要干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应具备的性质是:能吸收水但不吸

14、收二氧化碳 。 答案: 能吸收水但不吸收二氧化碳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 (密度为 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 (密度为 2),则反应前后容器 (容积为 V)内的气体质量差为 m 为 。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 解析: 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 (密度为 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 (密度为 2),则反应前后容器 (容积为 V)内的气体质量差为 m 为: ( 2 1)V。 答案: ( 2 1)V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 m为 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CaCO3+2HCl=CaCl2+H2O+CO2 )。 钙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 解析: 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0.66g+0.22g=0.88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88g 解得: x=2g 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 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