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3889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5 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20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光合作用 B.钢铁生锈 C.雕塑腐蚀 D.冰山融化 解析: A.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B.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C.雕塑腐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D.冰山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答案: D。 2.健康饮食均衡营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下列物质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 A.大豆和花生 B.瘦肉和鸡蛋

2、C.蔬菜和水果 D.米饭和馒头 解析: A.大豆和花生中富含油脂;故不选; B.瘦肉和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不选; C.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D.米饭和馒头中富含糖类;故不选 。 答案: C 3.下列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 ) A.纯碱 NaOH B.酒精 C2H5OH C.干冰 CO2 D.苏打 NaHCO3 解析: A、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2CO3,故错误; B、 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2H5OH,故正确; C、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化学式为 CO2,故正确; D、 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2CO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错误 。

3、答案: AD。 4.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是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氯化钠 解析: 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 。 答案: A。 5.下列物质敞口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的是 (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浓硫酸 解析: A.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故此选项错误 。 B.氯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无任何变化发生,质量不会变化,故此选项正确 。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

4、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少,溶液质量也减少,故此选项错误 。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故此选项错误 。 答案: B。 6.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CO2验满 B. 收集 O2 C. 加热液体 D. 过滤 解析: A.二氧化碳验满时要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集气瓶中,故错误; B.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收集时要 “ 短进长出 ” ,故正确; C.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容积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D.图中无玻璃棒引流,故错误 。 答案: B。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5、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2 倍 C.棉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说法错误 。 B.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 1: 2,说法错误 。 C.棉被在空气中燃烧,有烧纸的气味产生,不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说法错误 。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说法正确 。 答案: D。 8.某纯净物不含氧元素,它不可能是

6、( ) A.有机物 B.盐 C.碱 D.氧化物 解析: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有机物中可能 不含氧元素,如CH4,错误 。 B.盐是由金属离子 (或铵根离子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可能不含氧元素,如 NaCl,错误 。 C.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氢氧根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某纯净物不含氧元素,它不可能是碱,正确 。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某纯净物不含氧元素,它不可能是氧化物,正确 。 答案: CD。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每种溶液里只有

7、两种物质 B.硫酸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C.配 制 0.09%的生理盐水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和溶解 D.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 解析: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但溶质可以有多种,故错误; B.只有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才能导电,故正确; C.配置 0.09%的生理盐水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和溶解,故正确; D.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故正确 。 答案: A。 10. 2015 年 4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 8.1 级强震。震后灾区人民须将河水净化成生活用水, 常见的净水操作有过滤、加明矾吸附、蒸馏、消毒杀

8、菌。应选用的净化顺序为 ( ) A. B. C. D. 解析: 净化河水时,要先加明矾吸附沉降,使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再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最后通过消毒杀菌可以将河水净化成生活用水 。 将河水净化成生活用水时一般不用蒸馏的方法 。 所以 C 正确 。 答案: C。 1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CO 和 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支持燃烧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 CO 中毒 D.石墨可做电极 解析: A、 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错误; B、 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错误; C、 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故错误;

9、 D、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电极,故正确 。 答案: D。 12.古代 “ 银针验毒 ” 的原理是: 4Ag+2H2S+O2=2X+2H2O, X 的化学式是 ( ) A.AgS B.Ag2O C.Ag2S D.Ag2O2 解析: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g+2H2S+O22X+2H 2O 可判断反应前后 Ag、 H、 S、 O 四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反应前 反应后 Ag 原子 4 0 H 原子 4 4 S 原子 2 0 O 原子 2 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 X 的 2 个分子中含 4 个 Ag原子、 2个 S 原子,则每个 X 的分子由 2 个 Ag原子、

10、1 个 S 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 学式为 Ag2S;有以上推断可知: A.X 的化学式不是 AgS,故 A 错误; B.X 的化学式不是 Ag2O,故 B 错误; C.X 的化学式应是 Ag2S,故 C 正确; D.X 的化学式不是 Ag2O2,故 D 错误 。 答案: C。 13.氧化态的新纪录在铱的化合物中已经实现,今年,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紧密合作成功制 备了四氧化铱阳离子 (IrO4+),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铱的化合价为 ( ) A.+6 B.+7 C.+8 D.+9 解析: 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 。 四氧化铱阳离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其原

11、子团的化合价为 +1 价 。 其中氧元素显 2 价,设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x+( 2)4=+1 ,解得 x=+9。 答案: D。 14.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H+、 K+、 Cl-、 X,其中 X 可能是 ( ) A.Mg2+ B.Fe3+ C.OH- D.CO32- 解析: A.Mg2+与 H+、 Cl 、 K+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正确; B.Fe3+的溶液是黄色的,错误; C.H+、 OH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H+、 CO32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 答案: A。 15.下列对应现象或事实的

12、解释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 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热胀冷缩 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因为人体中缺乏钙元素 D 用钢制作导线 利用金属的导电性 A.A B.B C.C D.D 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两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解释正确 。 B.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隙,受热时间隙增大,体积膨胀,受冷时间隙缩小,体积收缩,解释错误 。 C.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是人体中缺乏钙元素引起的,解释正确 。 D.用钢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解释正确 。 答案: B。 16.下列有关合金

1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青铜、黄铜的硬度大于铜 C.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其成分金属强 D.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高 解析: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 一定是混合物; 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 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强 。 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 B.青铜、黄铜都是铜的合金,其硬度都大于铜,故正确; C.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其成分金属强,故正确; D.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低,故 错误 。

14、 答案: D 17.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 代表碳原子, “” 代表氧原子 )。下 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1: 1 B.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C.过程 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过程 发生了物理变化 解析: 由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过程 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2CO2。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看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2: 1,错误; B.生成物紧密排列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过程 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正确; D.过程 是分子间隔发生

15、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 答案: A。 18.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混合,所得溶液与下列那种物质不反应 ( ) A.CuSO4 B.Fe C.BaCl2 D.SO2 解析: 根据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可以看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时硫酸需要量大,则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时氢氧化钠会有剩余,所以混合后的溶液中会有 NaOH 和 Na2SO4,在四个选项中,二氧化硫、硫酸铜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钡能与 Na2SO4反应,而铁不会与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反应 。 答案: B 19.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

16、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区分化肥 NH4Cl 和 CO(NH2)2 分别与熟石灰研磨 除去 CO2是的 HCl 气体 通入饱和 NaHCO3溶液 除去 NaCl 溶液是的 CaCl2 滴加适量 K2CO3溶液后过滤 鉴别 NaOH 和 Ca(OH)2溶液 加入适量 Na2CO3溶液 A.A B.B C.C D.D 解析: A.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混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尿素没有,故可以采用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 NH4Cl 和 CO(NH2)2,故方法正确; B.碳酸氢钠能够和氯化氢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能够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方法正确; C

17、.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会增加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方法错误; D.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混合产生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反应,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 。 答案 : C。 20.现在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向 100g 某种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该混合物,混合物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混合物为 Mg、 Al,则 m 可能是 0.2g B.若混合物为 Zn、 Fe,则 m 一定大于 0.2g C.若混合物为 Fe、 Al,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为 15% D.若混合物为 Zn、 Cu, m 为 0.1g,则该混合物中 Zn 的质

18、量 分数可能是 50% 解析: A.镁、铝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Mg+2HClMgCl 2+H2 , 2Al+6HCl2AlCl 3+3H2 , 24 2 54 6 由质量关系可知, 5.6g 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 0.2g, 5.6g 铝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 0.2g,因此若混合物为 Mg、 Al, m 大于 0.2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Fe+2HClFeCl 2+H2 , 56 2 5.6g 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等于 0.2g,由 A 中可知, 5.6g 锌和稀盐酸恰

19、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小于 0.2g,因此若混合物为 Fe、 Zn, m 小于 0.2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设 5.6g 铁消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为 y, 5.6g 镁消稀盐酸溶质的质量为 z, Fe+2HClFeCl 2+H2 , 2Al+6HCl2AlCl 3+3H2 , 56 73 54 219 5.6g y 5.6g z , y=7.3g, z=22.7g, 则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为 100%=7.3% ,最大为 100%=22.7% ,因此该选项说法正确 。 D.设锌的质量为 x, Zn+2HClZnCl 2+H2 , 65 2 x 0.1g , x=3.25g, 则

20、该混合物中 Zn 的质量分数 = 100%=58%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 答案: C。 二、填空题 (本题包括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 21.请从 磷酸氢铵 小苏打 干冰 氢气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 (1)被称作 “ 清洁能源 ” 的气体单质是 ; 解析: 氢气是被称作 “ 清洁能源 ” 的气体单质 。 答案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解析: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可以直接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使水蒸气液化,可用于人工降雨 。 答案 : (3)可做复合肥料的是 ; 解析: 碳铵中含有氮元素,是重要的氮肥,可做复合肥料 。 答案 : (4)制作糕点所用发

21、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 解析: 小苏打可用于制作糕点所用发酵粉 。 答案 : 22.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铅原子 ; 答案: 2Pb (2)3 个氧气分子 ; 答案: 3O2 (3)4 个硫酸根离子 ; 答案: 4SO42 (4)氧化钙中钙元素显 +2 价 。 答案: 2CaO 解析:本题考查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 . 23. 2015 年 3 月 22 日是第二十三届 “ 世界水日 ” ,我国纪念 “ 世界水日 ” 活动的宣传主题为 “ 节约水能源,保障水安全 ” 。 地下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 (1)生活中可用 来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采用 的方法,即降低水

22、的硬度,又杀菌消毒 。 解析: 硬水加入肥皂水后生成的泡沫较少,软水加入肥皂水后生成的泡沫较多,所以可以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 答案: 肥皂水 煮沸 (2)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其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待测液在试纸上, 。 解析: 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其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待测液在试纸上,对照比色卡,读出数值 。 答案:对照比色卡,读出数值 24.如图是 A、 B、 C、 D、 E 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

23、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与代号 ),它表示的元素属于 (填 “ 金属 ”或 “ 非金属 ” )元素 。 解析: 最外层电子数是 8(氦是 2)属于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C, C 元素是氖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答案: C 非金属 (2)写出上述粒子中阴离子的符号 。 解析: B 微粒质子数是 1,所以该元素是氢元素,得到 1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2,形成稳定结构,所以上述粒子中阴离子的符号 H 。 答案: H (3)由 A.E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解析: 通过分析可知, A 元素是氢元素, E 元素是镁元素,镁容易失去 2 个电子,所以形成的化合物是: MgH

24、2。 答案: MgH2 25. 2014年 5月 9日,以绿色环保的醋酸纤维素为新材料制成的乒乓球已在全球公开发售,这意味着过去一直被用以制造乒乓球的易燃材料赛璐珞退出历史舞台, 。 醋酸纤维素的化学式 (C12H16O8)n。 填写下列空白 。 (1)醋酸纤维素属于 (填 “ 无机化合物 ” 或 “ 有机化合物 ” ),由 种元素组成 。 解析: 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 答案 :有机化合物 3 (2)醋酸纤维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解析: 醋酸纤维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6

25、n ): (168n )=1: 8; 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0% ,故填: 50%。 答案 : 1: 8 50% 2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且它们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均无明显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为 (填 “ 增大 ” 或 “ 减小 ” )。 答案: 减少 (2)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 答案: 丙乙甲 (3)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 乙 (填“ ” 、 “ ” 或 “=” )。 答案: (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丙物质,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 答案: 降温结晶 (5)

26、若要将组成 N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 M 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 加甲物质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t2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大于乙,因为在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若要将组成 N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 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甲物质 。 三、问答题 (本题包括 1 小题,每空 1 分,共 8

27、分 ) 27. A、 B、 C、 D、 E、 F、 G、 Y 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 C、 E、 G 属于单质, Y 是一种有毒气体,反应 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D 物质的化学式是 , E 物质的化学式是 ; 答案: CuO H2 (2)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 答案: Fe2O3+3CO 2Fe+3CO2 CO (3)X 是 和 (均写化学式 )的混合溶液,当 的情况下将没有 E 生成 。 答案: HCl CuCl2 无 HCl 时 (4)反应 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Fe+CuCl2=Fe

28、Cl2+Cu 解析: 根据图框中 G 是红色固体单质,则 G 是铜,铜和氧气加热生成的 D 是氧化铜, D 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的 X 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铜和剩余的盐酸;反应 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根据 “Y 是一种有毒气体 ” ,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C 能与 X溶液反应生成 E 和浅绿色溶液 F,则 C 是铁, B 是二氧化碳, F 是氯化亚铁, E 是氢气,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 四、实验题 (本题包括 2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 28.如图是实验是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 I 的名称 。 答案:长颈漏斗 (2

29、)用 A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锥形瓶内的液体应加至 (填 “a” 或 “b” 处 )。 解析: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浸入液面以下,故锥形瓶内的液体应加至 a 处 。 答案: CaCO3+2HCl=CaCl2+H2O+CO2 a (3)小华同学用装置 B 和 E 制取并收集氧气,加入药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他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胶皮管将 B、 E 的导管连接,先 ,再 ,观察导管口

30、是否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内是否形成一段液注;放入某药品后加热,发观导管被粉末堵塞,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解析: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用胶皮管将 B、 E 的导管连接,先 将导管口放入水中,再 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内是否形成一段液注,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放入某药品后加热,发观导管被粉末堵塞,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 答案: 将导管口放入水中 用手紧握试管 没有在试管口塞棉花 (4)若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需用 B 装置外,还需连接 装置,连接该装置的目的是 。 解析: 由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

31、会生成铜与二氧化碳,为了能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还需要连接盛有石灰水的 F 装置,当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 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 答案: F 检验生成的 CO2气体 。 29.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 。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 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 ,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 。 解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结合白磷的可燃性 (即白磷是可燃物 )、着火点 (即 40 )和沸水的温度 (即 100 )等相关知识;可以推得 “ 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 ” 只满足了燃烧的两个条件(即可燃物、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但是沸水中没有氧气,致使燃烧的三个条件

32、不能同时满足。因此,此时的白磷不能燃烧。故答案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 答案: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没有与氧气接触; (2)改进后的装置 (如图二 )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 解析: 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从水中取出的试管外壁沾有水,直接进行加热易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 答案: 产生 P2O5不污染环境 抹干外壁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 (如图三所示 ),结果观察到了 “ 水火相容 ” 的奇观,则大试管所

33、装气体可能是 。 解析: 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 答案:氧气 (4)“ 水火不相容 ” 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 “ 生火 ” 。 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 (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 “ 滴水生火 ” 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 O2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 (填 “ 吸热 ” 或“ 放热 ” )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 。 解析: “ 水火不相容 ” 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 “ 生火 ” 。 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 (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 “ 滴水生火

34、 ” 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 O2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答案: 2Na2O2+2H2O=4NaOH+O2 放热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 下 五、综合题 (本题包括 1 小题, 每空 1 分, (5) (6)6 分,共 12 分 ) 30.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甲同学实验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的反应; Na2CO3溶液显碱性 。 答案:

35、 Ca(OH)2+2HCl=CaCl2+H2O+CO2 【查阅资料】 CaCl2、 NaCl 的溶液呈中性, Na2CO3溶液呈 (填 “ 酸 ” 或 “ 碱 ” )性 。 答案: 碱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 解析: 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所以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CaCl2 和 HCl。 答案: CaCl2和 HCl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 解

36、析: 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NaCl 和 Na2CO3。 答案: NaCl 和 Na2CO3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 )。 解析: 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 Na2CO3+CaCl2=CaCO3+2NaCl ,所以白色沉淀是 CaCO3。 答案: CaCO3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

37、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 NaCl,可能含有 CaCl2、盐酸和 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 (写化学式 )。 解析: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钠,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答案: Na2CO3 【探索与拓展】有一份由 Na2SO4、 NaCl 两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样品 。 为确定其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将样品全部溶于蒸馏水中制成 119.3g 溶液,再往其中加入 104gBaCl2溶液,两者

38、恰好完全反应 。 过滤,得到 23.3g 白色沉淀和一定质量的滤液 。 经测定,该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9%。 试计算: (均需计算过程 ) (5)所用 B2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解析: 设所用 Ba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x,设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 z,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y。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 208 233 117 z x 23.3g y x=20.8g y=11.7g z=14.2g 答案: 所用 Ba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 (6)所用样品的质量 。 解析: 假设样品的质量为 W,则 100%=9% 所以 W=18.25g。 答案: 18.2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