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3894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5 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历史 (考试时间: 6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形式:开卷) 一、选择题 (40 分 ) 1.制度创新是政台文明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阅读分析能力。“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意思是西周将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受封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效忠于周天子。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实施的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西周有实行世袭制,但该材料并没有体现世袭制,郡县制秦朝才开始实行。故答案选 B。 答案: B 2.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

2、晋江。说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 ) A.西晋、东晋 B.隋朝、唐朝 C.北宋、南宋 D.元朝、明朝 解析: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 江流域的是在西晋末年至东晋时期,唐朝末年至两宋时期,北方汉人为躲避战乱,再次南迁,元朝以后,因为人口増长,许多人迁居国外。故答案先 A。 答案: A 3.下图所示泉州古建筑始建于唐朝,它是( ) A.摩尼寺 B.清真寺 C.开元寺 D.天后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泉州的古建筑。从图片中的建筑特点看,很明显的带有佛教寺院的特征,而摩尼寺、 凊真寺、天后宫分别是摩尼教、伊斯兰教、民间信仰的活动场所。故答案选 C。 答案: C 4.余光中在泉州参观我国现存最早

3、的跨海石桥后,写下诗句:一脚踏上北宋年间 /想必蔡公,造桥人自已 /当年曾领先走过此桥。“此桥”指( ) A.洛阳桥 B.赵州挢 C.卢沟桥 D.安平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泉州的桥梁建筑。泉州洛阳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福建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祐五年( 1053 年)兴建,嘉祐四年( 1059 年)建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而赵州桥和卢沟桥都不是跨海石桥,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 5 华里,俗

4、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 (1138),历 时十四年告成。 答案: A 5.下图所示塑像中的人物是泉州籍民族英雄 .他面向祖国宝岛台湾,所骑战左前蹄踩着殖民侵略者的头盔。“殖民侵略者”来自( ) “马上成功”雕塑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日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知识迁移能力。图中的人物塑像面向祖国宝岛台湾,人们这样雕塑是为了纪念其打败荷兰殖民都,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因此,塑像中的人物是郑成功,当时的“殖民侵略者”来自荷兰, 而葡萄牙并没有侵占过台湾,它于 1553 年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西班牙曾经占领台湾 ,但很快被荷兰殖民者赶出台湾,日

5、本于 1895 年占领台湾,此时郑成功已经逝世几百年了。故答案选 C。 答案: C 6. 1880 年,他让士兵抬着棺材同行,表明誓死抗击俄国入侵、收复新疆伊犁的决心。“他”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严复 D.左宗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阅读分析能力。看到题中“誓死抗击俄国入侵、收复新疆伊犁”,就应该知道题中的“他”是左宗棠,因为当时左宗棠已经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所有新疆地区,中俄两国正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犁问题,而左宗棠让士兵抬着棺材同行,是为了给沙俄施加压力,为曾纪泽增加谈判筹码。林则徐主要是领导虎门销烟,邓世昌是甲午中曰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以译著

6、天演论最著名。故答案选 D。 答案: D 7.诗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下列毛泽东诗句中,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下图所示地点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C.更喜岷山千里雪 D.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图片中 所示的地方是泸定桥, 1935 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上演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好戏,与之相关的诗句是“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水拍云崖暖”反映的是巧渡金沙江的史实,“更喜岷山千里雪”反映的是红军翻越岷山的史实,“三军过后尽开颜”反映的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答案: B 8.下图所示臂章再现了国

7、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历史。其佩戴时间转换为公元纪年,应该是( ) A.1938 年 B.1939 年 C.1940 年 D.1941 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图中所示的物件是新四军臂章,标有时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民国纪年转换为公元纪年公式为:民国目标年 +1911=公元纪年,民国二十九年就是: 29+1911=1940(年)。故答案选 C。 答案: C 9. 1951 年 1 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8、题目中的山东某农民在 1951 年 1 月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主要是因为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跟土地改革没有直接联系。故答案选 B。 答案: B 10.1954-1956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 ( 见 下 图 ) 的主要原因(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社的推动 C.“大跃进”的发动 D.人民公社化的掀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阅读分析能力。图片中的数据反映了 1953-1956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迅速增长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一

9、时期,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成立农业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土地改革实行于 1950-1952 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 1958 年,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故答案选 B。 答案: B 11. 60 年前的万 隆会议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下列对该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会址在印度尼西亚 B.主要讨论保卫和平等问题 C.美国与会代表挑起争端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1955 年万隆会议的史实。 1955 年,战后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代表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等问题

10、,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因为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代表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美国根本没派代表参加会议,也就不存在美国与会代表挑起争端的问题。故答案选 C。 答案: C 12.下图漫画所示人物倍受人们喜爱。其主要原因是画中人物( ) A.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推动小麦产量的增长 C.解决了农作物病虫害问题 D.实现了人类“丰衣足食”的梦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识图能力。图片中所示的人物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

11、家袁隆平,他在世界上首次培 肓出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因此,本题可以先排除 B、 C 两项,虽然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但还没实现人类“丰衣足食”的梦想。故答案选 A。 答案: A 13.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人不 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有天才的创造。“天才的创造”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的构想 解析:题目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论的是香港问题,而我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依据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因此“天才的创造”是指“一国两制”的构想, 而民族区域自治制

12、度是解决国内少数民族问题的政策和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体制。故答案选 D。 答案: D 14. 1492 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这一历史事件采用世纪纪年,应是( ) A.13 世纪末 B.14 世纪 90 年代 C.15 世纪初 D.15 世纪 90 年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纪年问题。判断某年是哪一世纪什么年代,世纪看百位数,即百位跟其以上的数字组成一组数加 1,年代看十位,十位是几就是几十年代, 1492 年就是 15 世纪 90 年代,而 13 世纪末是指导1290-1299 年, 14 世纪 90 年

13、代是指 1390-1399 年, 15 世纪初是指 1400-1429 年。故答案选 D。 答案: D 15.下列国家的法律文献,在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是( )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美国的独立宣言 C.法国的人权宣言 D.法国的民法典 解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意思就是说使权力受到制度的制约,而最早使权力受到制度制约的是英国的权利法案,它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直至最后国王“统而不治”,而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法典都比英国的权利法案更迟颁布。故答案选 A。 答案: A 16.下图所示是吴波同学整理的笔记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

14、是俄国 1861 年改革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图片所示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因为它明确指出今后农奴的身份地位,并没有涉及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目的、影响。故答案选 C。 答案: C 17.林肯是美国历史杰出的总统。他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 A.领导独立战争 B.颁布宅地法 C.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D.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林肯 的历史功绩。林肯的历史功绩主要有领导北方参加南北战争,在战争过程中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并且维护了国家统一,而领导独立战争的是华盛顿。故答案选 A。

15、 答案: A 18.王晓涛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德国、物理学家、提出相对论。他研究的历史人物是( ) A.达芬奇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画家,牛顿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爱因斯坦 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故答案选 D。 答案: D 19. 1943 年 2 月,罗斯福就某战役的胜利致苏联斯大林贺信: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某战役”是:( ) A.中途岛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战役 解析:罗斯福的话中“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的意思就是说该战役成为第

16、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那这次战役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攻克柏林战役最后迫使德国投降。故答案选 B。 答案: B 20.漫画是一种形 象表达历史的方式。下图所示的“太阳”喻指( ) “西边的太阳升起来了”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图片中那人挥舞的欧盟盟旗,由旗中央围成一圈的 12 颗五角星可知。因此,“太阳”是指欧洲联盟。而欧洲共同体是欧洲联盟的前身,当时没用这旗帜,联合国的旗帜是五大洲和橄榄枝标志,亚太经合组织标志有“ APEC”。故答案选 B。 答案: B 二、辨析题( 18 分) 21

17、.秦始皇统治时期,建立中央集权,确立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秦始皇统治时期,建立中央集权,确立的统治思想。秦始皇统治时期,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学说(或秦始皇依据法家学说,建立中央集权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了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 答案:错误:秦始皇确立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 2 分) 理由:秦始皇统治时期,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学说(或秦始皇依据法家学说,建立中央集权);( 2 分)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了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 2 分) 22.下图所示中国近代化第一个钢铁厂,其创办人是李鸿章 。 汉阳铁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工

18、业。 图 片 所示是汉阳铁厂,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厂, 其创办人是 时任湖广总督的 张之洞;李鸿章创办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这些企业都是洋务运动的产物。 答案: 错误:图 片 所示工厂的创办人是李鸿章。( 2 分) 理由:图 片 所示是汉阳铁厂,其创办人是张之洞;( 2 分) 李鸿章创办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2 分) 23.小世对小界说:你若实地考察古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应到意大利。 解析:其实本题是考査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古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不是意大利而是古希腊雅典,诞生于意大利的古罗马文明比古希腊文明更迟。意大利是文

19、艺复兴的发源地。 答案: 错误:古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是意大利。( 2 分) 理由:古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是有古希腊雅典。( 2 分)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等等。( 2 分)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 求广开财源,注目 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1)据材料一,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 展的原因。( 3 分) 材料二: 明朝政府从维

20、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出发,在政权体制逐渐巩固健全之后,立即放弃宋元时期实行的重商主义开放政策、回到封建主义的传统老路上。 摘自泉州史迹研究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回到封建主义的传统老 路上”的含义。( 3 分) 材料三:见下图 。 摘自历史 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 10、图 11 所示内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共 4 分 )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査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审题,题目是要求依据材料一解答,就是说要通过仔细分析材料一来回答问题。从材料一看,宋朝时期,我国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主要有:工商业发达;谋求广开财源;中西陆路交通几乎

21、断绝。 (2)题目是要求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就是说既要依据材料二回答,又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明朝“回到封建主义的传统老路上”的意思就是放弃了开放政策,重新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本题主要考査读图能力。材料三的左图反映了清朝统治者虚骄自大,闭关自守,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有: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闭塞、停滞、落后,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右图反映现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积极同外界交流,其主要影响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0)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 (1)原因:工商业发达;谋求广开财源;中西陆

22、路交通几乎断绝。( 2 分) (2)含义: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 分) (3)图 10 主要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闭塞、停滞、落后,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 分) 图 11 主要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 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表 1 表 1: 1913 1925 年俄国 苏俄(联) 粮 食产 量 项目 年份 1913 年 1921 年 1923 年 1925 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 普特 16

23、.8 千克 摘自历史 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 1913 1921 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 分) (2)概括 1921 1925 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 4 分) 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摘自历史 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3)据材料二和所 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2 分)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空想

24、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 2 分) 解析: (1)题目是要求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就是说既要依据材料一回答,又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苏俄(联) 1913-1925 年粮食产量变化,其中 1921 年比 1913 减少非常多,主要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三年内战的破坏,以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本题主要考査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中,苏俄(联) 1921-1925 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步增加 (上升 )。其主要原因有:此时三年内战已经结束,社会相对安定

25、;列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本题主要考査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二讲述了列宁逝世后,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到 1936 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一个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苏联确立的“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4)本题主要考査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三描述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同时期的资本主义 世界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破坏,经济面临崩溃,由此可见,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是: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26、答案: (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 分) (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 2 分) 主要原因:社会相对安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 分) (3)“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 分) (4)作者的看法: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2 分) 四、综合题(第 26 小题 12 分,第 27 题 10分,共 22分) 26.泉州市各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救亡历史”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理解学习】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结合所学知识,理解

27、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含义。( 2 分) 【联系乡土 】 陈嘉庚 叶飞 郭志雄 抗日战争时期,侨乡泉州涌现了无数的抗日英豪。上图所示泉州籍历史人物,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你学习了上述三位泉州籍历史人物的抗战事迹 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 请简要说明理由。( 2 分) 【研究学习】 郑江、蔡洋同学以抗日救亡歌曲研究抗战历史,撰写历史小论文,收集了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大刀进行曲( 1937 年)、黄河大合唱( 1939 年)团结就是力量( 1943 年)。他们拟定的历史小论文 题目分别是:为抗战发出怒吼、聆听救亡歌曲、重温抗战历史。 (3)据上述歌曲

28、和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请你拟定一个历史小论文题目(不得照抄上述题目)。假如你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爱国的青年词曲作者,请分别从时代背景和音乐艺术方面,概括你创作歌曲的思路。( 4 分) 【学以致用】 2014 年 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伟大意义。( 2 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査阅读理解能力。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其创作背景是 20 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民英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歌词中中国人民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含义是全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 (2)本题主要考

29、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唯一答案,三个人物自主选项一个,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印象最深的是:陈嘉庚、叶飞、郭志雄。 (三位中任答一位,与理由对应) 理由: 陈嘉庚:华侨领袖,成立“南侨总会”并任主席,募款并组织大量司机和修理工回国,支援祖国抗日。 叶飞:爰国侨胞:回国参加新四军并任纵队司令,为祖国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郭志雄:国民党爱国官员,任国民党“第一装备团”副团长,在福建抗战首捷 大湖战役中壮烈牺牲。 (3)本题主要考查实践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历史小论文题目, 应把抗日救亡歌曲与抗战历史结合,形式与内容要符合设问要求,如:危亡关头发怒吼唱抗日救亡心声不朽的民族战歌

30、唱抗日心声,踏救亡征程等。思路应该从时代背景和音乐艺术入手,具体如下: 时代背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作品要揭露日本侵华的罪行,反映民族危亡,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抗战意志,号召中华儿女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斗争。 音乐艺术:气势宏伟的旋律,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万众一心的感召力。 (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能力。其实本题要回答的是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或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或牢记抗日战争的历史,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答案: (1)含义:全民族团结抗击日

31、本侵略。( 2 分) (2)印象最深的是:陈嘉庚、叶飞、郭志雄。(三位中任答一位,与理由对应) 理由: 陈嘉庚:华侨领袖,成立“南侨总会”并任主席,募款并组织大量司机和修理工回国,支援祖国抗日。( 2分) 叶飞:爱国侨胞:回国参加新四军并任纵队司令,为祖国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2 分) 郭志雄:国民党爱国官员,任 国民党“第一装备团”副团长,在福建抗战首捷 大湖战役中壮烈牺牲。( 2分) (3)历史小论文题目:如:危亡关头发怒吼唱抗日救亡心声不朽的民族战歌唱抗日心声,踏救亡征程等。( 2 分) 评分说明:学生拟定的历史小论文题目,应把抗日救亡歌曲与抗战历史结合,形式与内容要符合设问要求,可得

32、 2 分。 时代背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作品要揭露日本侵华的罪行,反映民族危亡,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抗战意志,号召中华儿女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斗争。( 2 分) 音乐艺术:气势宏伟的旋律,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万众 一心的感召力。( 2 分) (4)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或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或牢记抗日战争的历史,以史为鉴,振兴中华。( 2 分) 说明: (3)(4)问为开放性问题,若学生回答不在上述范围内,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7.某校九年级

33、1 班开展“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比较学习】 表 2:“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有关内 容 项目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成果 珍妮机、蒸汽机、 汽船、火车 电灯(爱迪生) (卡尔本茨) 飞机(莱特兄弟) 原子能、计算机 航天技术、生物技术 进入时代 时代 时代 (1) 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 2 中处的内容。( 3 分) 【论从史出】 表 3: 英、德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 %) 国家 年份 1870 年 1914 年 英国 31.8%

34、14% 德国 13.2% 14.3% (2)据表 3 的史实,推理得出结论: 。( 3 分) 【学法运用】 下 图所示内容是王明、李建、张红同学对“三次工业革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评价。 (3)写出图 片 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 4 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査三次科技革命相关史实。表格内容涉及了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时间、主要成果和进入时代。处应填蒸汽,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处应填汽车或者内燃机,因为卡尔本茨主要成就发明了内燃机和以内燃机做动力机器的汽车; 处应填信息,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35、为主要核心,把人类带入信息化的时代。 (2)本题主要考査阅读分析能力。表格中数据显示: 1914 年和 1870 年相比,英国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下降,德国却上升,并且超过英国,这说明了 德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超过英国。本题分层次评分,具体如下: 第一层次: 1914 年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国。( 3 分) 第二层次:英国工业发展较慢,德国工业发展较快。( 2 分) 第三层次:仅作表象叙述。( 1 分) (3)本题主要考查判断能力。三位同学中,王明、李建评价方法明显不正确,王明、李建没有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一分为二地评价,存在片面性。而张红的评价非常全面、辩证,

36、既看到工业革命积极的一面,又看到工业革命消极的一面。本题也是分层评分,具体如下: 第一层次:判断准确,理由充分。(判断、理由各 2 分,共 4 分) 第二层次:仅判断出一人错误,或判断结果一对一错,理由充分。或判断正确,理由不全面。( 3 分) 第三层次:仅有判断,没有说理,根据判断的准确度给分。(最高分 2 分) 第四层次:判断错误或没有判断,仅答理由,不得分。 答案: (1)蒸汽;汽车;信息。( 3 分) (2)结论:分层评分。 第一层次: 1914 年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国。( 3 分) 第二层次:英国工业发展较慢,德国工业发展较快。( 2 分) 第三层次:仅作表象叙述。( 1 分) (3)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王明、李建。 理由:王明、李建没有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一分为二地评价,存在片面性。( 4 分) 分层评分: 第一层次:判断准确,理由充分。(判断、理由各 2 分,共 4 分) 第二层次:仅判断出一人错误,或判断结果一对一错,理由充分。或判断正确,理由不全面。( 3 分) 第三层次:仅有判断,没有说理,根据判断的准确度给分。(最高分 2 分) 第四层次:判断错误或没有判断,仅答理由,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