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5 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真题历史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填涂所选答案的字母 ) 1.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早在春秋晚期,孔子就已经提出了“仁”的学说,他认为“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而老子强调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墨子强调“兼爱”“非攻”,韩非子强调法治,即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故答案选 A。
2、 答案: A 2.“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杭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大致为从长安通过河西走 廊、今新疆地区,再到西亚,最后到达欧洲。因此它的起点是长安。故答案选 A。 答案: A 3.图 1 所示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这一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 1 所示的工程像个“人”字,而且是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它是隋朝大运河。故答案选 C。 答案: C 2 4.开创了“开元盛
3、世”,把国家的繁荣推到顶峰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玄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国家的繁荣推到了顶峰的是皇帝。“开元”是唐玄宗同志前期的年号,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故答案选 D。 答案: D 5.我国古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A.秦朝 B.汉朝 C. 唐朝 D.明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丞相废除的时间。丞相制度创立于秦朝,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明朝建立后了,明太祖为加强君主集权,在中央废除丞相,撤 销中书省。故答案选 D。 答案: D 6.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A.西域都护 B.军机处 C.驻藏大臣 D
4、.伊犁将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官员。 1727 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设置的,管辖今新疆地区,军机处是清朝在中央设置的机构,是清朝军权空前强化的标志,伊犁将军是清朝在新疆设置的机构,管辖西北地区。故答案选 C。 答案: C 7.“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 2000 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结束了 2000 年的帝制”说明了这个事件是辛亥革命,
5、因为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答案选 B。 答案: B 8.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文艺复兴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目中“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因此 ,这场运动应该是 3 指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帜,五四爱国运动打着“外正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文艺复兴提出了“人文主义”的口号。故答案选 B。 答案: B 9.适合填写在图 2 所示“ ?”处的内容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
6、战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图 2 反映的史实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包含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而图中缺少淮海战役。故答案选 C。 答案: C 10.1949 年 10 月 1 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大家知道 10月 1 日是国庆节,而 1949 年 10 月 1 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答案选 A。 答案: A 11.1956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7、命的开始 B.“一五计 划”的开始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文化大革命”结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1919 年五四运动,“一五计划”开始实施于 1953 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1976 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故答案选 C。 答案: C 12.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大幕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4 D.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 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本题其实是换一个角度提问“作出改革
8、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而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中共“七大”提出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故答案选 D。 答案: D 13.图 3、图 4 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图 3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 4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 3、图 4 反映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因此,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祖国统一问题,也可以说是外交成就。故答案选 B。 答案: B 14.严复被赞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他的主要成就是
9、A.编成海国图志 B.创办大生 纱厂 C.译著天演论 D.修建京张铁路 解析:本题只要考查严复的主要成就。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创办大生 纱厂的是张謇,修建京张铁路的是詹天佑。故答案选 C。 答案: C 15.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培养了邓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的新式学 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其
10、中,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培养了邓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的新式学堂是福州船政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在北京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维新派创办的,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广州创办的。故答案选 B。 答案: B 5 16.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产生于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谟 拉比法典产生的地点,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产生于古巴比伦,是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故答案选 B。 答案: B 17.产生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宗教。公元前 6 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道教的创始人是中国东汉的张陵,基督教的创始人是传说中的耶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故答案选 A。 答案: A 18.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这场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攻占巴士底狱 B.处死路易十六 C.拿破仑发动政变 D.颁布法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1789 年 7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因此,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攻占巴士底狱。故答案选 A。 答案: A 19.这部
12、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目中的“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由此可知,这部著作是共产党宣言。故答案选 D。 答案: D 20.图 5 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目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6 A.俄国 1861 年改革 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图 5 中的目录内容主要体现国家干预经济,还有国家工业复兴的制订,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该目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罗斯福新政。
13、故答案选 C。 答案: C 二、改错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有一处错误,请找出错误并改正) 2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到隋朝时期最后完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我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唐朝中后期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 答案: 错误:隋朝; 订正:南宋。 2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洗劫井焚毁了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 答案: 错误:八国联军; 订正:英法联 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洗劫井焚毁了圆明园的侵略
14、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洗劫井焚毁了圆明园的侵略军是英法联军,并非八国联军,八国联军是在 1900 年攻陷北京城,并且洗劫北京城的侵略军。 23.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邓稼先。 解析:在国际上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袁隆平,邓稼先是我国研制核武器的专家,被誉为“两弹元勋”。 答案: 错误:邓稼先; 订正:袁隆平。 24.带有浓厚的闽文化色彩,在东南沿海一带具有代表性的 文化遗址是半坡遗址。 答案: 错误:半坡遗址: 订正:昙石山文化遗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带有浓厚的闽文化色彩,在东南沿海一带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带有浓厚的闽
15、文化色彩,在东南沿海一带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昙石山文化遗址,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 4000 550 0 年,是一座高出江面 20 米长形山岗。“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的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将福建 文明史由原来的 3000 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 2001 年 6 月 22 日,国务院将昙石山文化遗址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而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 7 坡村。 25.1885 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火车机车成功,这一革新改变了人们的
16、生活方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交通工具。 答案: 错误:火车机车; 订正:汽车。 三、辨析题( 5 分) 26.西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焚书坑儒”,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这一措施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表述正确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本题观点不正确。因为汉武帝实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的。解答时,一定要答全面。 答案: 不正确。( 2 分)汉武帝实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的。( 3 分,答出一点得 2 分,两点得
17、3 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7 题 12 分,第 28题 11分 ,共 2 3 分) 27.(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鸦片战争后新开放的通商港口中,最重要的是上海上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居于特殊的地位,它是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最大的桥头堡垒。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 材料二 (1972 年 )二月二十八日,双方在上海正式签订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联合公报的发表,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两国从长期尖锐对立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为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图 6 (1)材
18、料一中,上海成为“新开放的通商港口”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密切相关 ?( 3 分) (2)据材料二,请写出中美联合公报 发表的意义。( 3 分) (3)图 6 是在上海参加某次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的合影,请写出该会议的名称。( 3 分) (4)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的历程,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从这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3 分) 答案: (1)南京条约。( 3 分) (2)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为中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8 (写出一点即可, 3 分) (3)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3 分) (4)弱国无外交等。( 3 分) 解析: (1)本题主
19、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材料一中,上海成为“新开放的通商港口”与南京条约密切相关,因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东、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本题主要考查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意义。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为中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 国的一部分。 (3)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图 6 是 2001 年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各经济体领导人和合影。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它反
20、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本题主要考査比较分析能力。解答本题之前,必须先认真审题,本题是要求结合三则材料来谈认识,因此解答时要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来得出结论,无须査阅教材或者教辅材料。上述三则材料中,材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之后,上海被迫被开放为通商口岸,这说明了弱国无外交,材料二反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 进程,材料三介绍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这些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以上材料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盛,中国才能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看重要作用。 28.( 11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解体
21、后,美国为了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集团综合实力的增强,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力量,推动着世尽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 材料二 苏联 解体后的部分世界重要力量 西欧 主张世界新秩序和美国平起平坐,为此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日本 成为经济大国后,力图成为政治大国,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俄罗斯 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反对美国单独称霸。 中国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表 l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据材料一,苏联解体后,
22、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进程”是什么 ?( 2 分) (2)据材料二,请写出两个牵制美国“单独称霸”的重要力量。( 4 分)为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993年西欧成立了什么组织 ?( 2 分) (3)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3 分) 答案: (1)多极化。( 2 分) (2)西欧、俄罗斯等。 (每个 2 分,共 4 分 )欧洲联盟。( 2 分) (3)国家的经济实力等。( 3 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进程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来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
23、界政治格 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因此,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进程”是多极化。 9 (2)本题主要考查牵制美国“单独称霸”的重要力量。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但是,西欧、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为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1993 年西欧成立欧洲联盟组织。 (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 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
24、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影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等。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9 题 10 分,第 30题 12分,共 22分) 29.( 10 分)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让人得到智慧启发。阅读大国是怎样崛起的相关摘抄,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摘抄 第三章国家崛起的重要依托 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了英国走向大国的路上。 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一部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2 分)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是什么?( 2 分) (
25、3)在英国走向大国的路上还能写上许多人的名字,如果写上瓦特,请从历史角度说说写他的理由。( 3 分) (4)据摘抄,分析英国崛起的重要依托。( 3 分) 表 2 答案: (1)罗密欧和朱丽叶等。( 2 分) (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 分) (3)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 分) (4)优秀的思想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写出一点即可, 3 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査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
26、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2)本题主要考査牛顿在天文学上的成就。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成就主要体现 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其中,他在天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3)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瓦特主要贡献的掌握情况。学生只要回答瓦特的主要成就及其作用即可。本题推荐瓦特的理由主要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先认真审题,题目是要求考生根据摘抄来回答。那么 10 以上摘抄主要介绍了对
27、近代英国崛起起到重大作用的优秀思想家和科学家及其成就。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结论:英国 崛起的重要依托是它具有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30.( 12 分) 201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两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我们纪念这场战争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知史】 图 8 (1)图 8 酷似“台历”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建立的 ?( 2 分) 【时事追史】 (2)2015 年 5 月 9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演讲中,高度赞扬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相互信任和团结一致的精神”。请写出一个反映反法西斯国家“团结一
28、致”的历史事件。( 2 分 ) 【名人说史】 材料一我国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到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共计 105 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部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毛泽东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罗斯福 (3)结合两则材料,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示: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回答, 6
29、 分) 【学史启示】 (4)通过解答上述问题,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 分) 答案: (1)九一八事变。( 2 分)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等。( 2 分) (3)国内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等。国际意义: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等。(答案须写出国内、国际意义各一点,每点 3 分,共6 分) (4)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等。(答案须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 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査识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图 8 所示的纪念馆上“ 1931”“九月小”“ 18”指的是 1931 年 9月 18 日这一天,这一
30、天,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因此,这一纪念馆是为纪念九一八事变而建的。 (2)本题主要考査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映反法西斯国家“团结一致” 11 的事件非常多,如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英美盟军同苏军一起东西夹击行军、苏军出兵中国东北、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配合英军对日作战等。 (3)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题目是要求结合两 则材料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因此不能胡乱作答。材料一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意义,即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等。材料二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即抗日
31、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等。(答案须写出国内、国际意义各一点,每点 3 分,共 6 分) (4)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能力。解答启示类的问题,一定要注意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者过程,或者影响入手,本题探讨的主题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洗劫,几千万人 失去了生命,由此,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等。本答案须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答案不唯一,其他答案只要即可。如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入手得出启示也可。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世界各国要团结一致,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