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 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真题数学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分) 1. a 的相反数是( ) A. |a| B. 1aC.-a D. a 解析: a 的相反数是 -a故选: C. 答案: C 2. 下列图形中,由 1= 2 能得到 AB CD 的是( ) A. B. C. D. 解析:如图所示: 1= 2(已知), AB 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选 B. 答案: B 3. 不等式组 12x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不等式组 12xx 的解集是: -1 x 2, 不等式组 12x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2、故选 A. 答案: A 4. 计算 3.8 710 -3.7 710 ,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1 710 B.0.1 610 C.1 710 D.1 610 解析: 3.8 710 -3.7 710 =( 3.8-3.7) 710 =0.1 710 =1 610 故选: D 答案: D 5. 下列选项中,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的统计图是( ) A.扇形图 B.条形图 C.折线图 D.直方图 解析: 根据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可得: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
3、具体数目 . 在进行数据描述时,要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采用扇形统计图 . 故选: A 答案: A 6. 计算 1aa 的结果为( ) A.-1 B.0 C.1 D. a 解析: 1aa = 0a =1 故选: C 答案: C 7. 如图,在 3 3 的正方形网格中由四个格点 A, B, C, D,以其中一点为原点,网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余三个点中存在两个点关于一条坐标轴对称,则原点是(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解析:当以点 B 为原点时, A( -1, -1), C( 1, -1), 则点 A 和点 C 关于 y 轴对称, 符合
4、条件, 故选: B 答案: B 8. 如图, C, D 分别是线段 AB, AC 的中点,分别以点 C, D 为圆心, BC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 M,测量 AMB 的度数,结果为( ) A.80 B.90 C.100 D.105 解析:如图, AB 是以点 C 为圆心, BC 长为半径的圆的直径, 因为直径对的圆周角是 90, 所以 AMB=90, 所以测量 AMB 的度数,结果为 90 故选: B. 答案: B 9. 若一组数据 1, 2, 3, 4, x 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 x 的值不可能是( ) A.0 B.2.5 C.3 D.5 解析:( 1)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5、列为 1, 2, 3, 4, x, 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 3, 中位数是 3, 平均数为( 1+2+3+4+x) 5, 3=( 1+2+3+4+x) 5, 解得 x=5;符合排列顺序; ( 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 1, 2, 3, x, 4, 中位数是 3, 此时平均数是( 1+2+3+4+x) 5=3, 解得 x=5,不符合排列顺序; ( 3)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 1, x, 2, 3, 4, 中位数是 2, 平均数( 1+2+3+4+x) 5=2, 解得 x=0,不符合排列顺序; ( 4)将这组数据 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 x, 1, 2, 3, 4, 中位数是 2, 平
6、均数( 1+2+3+4+x) 5=2, 解得 x=0,符合排列顺序; ( 5)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 1, 2, x, 3, 4, 中位数, x, 平均数( 1+2+3+4+x) 5=x, 解得 x=2.5,符合排列顺序; x 的值为 0、 2.5 或 5 故选 C. 答案: C 10. 已知一个函数图象经过( 1, -4),( 2, -2)两点,在自变量 x 的某个取值范围内,都有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可能是( ) A.正比例函数 B.一次函数 C.反比 例函数 D.二次函数 解析: 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y=kx+b, 由题意得, 422kbkb ,
7、 解得, 26kb, k 0,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A、 B 错误, 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kyx, 由题意得, k=-4, k 0, 在每个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C 错误, 当抛物线开口向上, x 1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故选: D. 答案: D 二、填空题(共 6 小题,满分 24 分) 11. 分解因式 2a -9 的结果是 . 解析: 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 2a -9=( a+3)( a-3) 答案:( a+3)( a-3) 12. 计算( x -1)( x +2)的结果是 . 解析: 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可表示为( a+b)( m+n)
8、 =am+an+bm+bn,则, ( x -1)( x +2) = 2x +2x -x -2 = 2x +x -2 答案 : 2x +x -2 13. 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 A( -2, -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解析: 设这个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kyx, 2k=-3, 解得 k=6,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6yx. 答案: 6yx14. 一组数据: 2015, 2015, 2015, 2015, 2015, 2015 的方差是 . 解析: 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数据 2015, 2015, 2015, 2015, 2015, 2015全部相等,没有波动,故其方
9、差为 0. 答案: 0 15. 一个工件,外部是圆柱体,内部凹槽是正方体,如图所示,其中,正方体一个面的四个顶点都在圆柱底面的圆周上,若圆柱底面周长为 2 cm,则正方体的体积为 3cm . 解析: 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 圆柱底面周长为 2 cm, OA=OB=1cm, AOB=90, AB= 2 OA= 2 , 该正方体的体积为 3( 2) =22, 答案: 22 16. 如图,在 Rt ABC 中, ABC=90, AB=BC= 2 ,将 ABC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 60,得到 MNC,连接 BM,则 BM 的长是 . 解析: 如图,连接 AM, 由题意得: CA=CM, ACM=60
10、, ACM 为等边三角形, AM=CM, MAC= MCA= AMC=60; ABC=90, AB=BC= 2 , AC=2=CM=2, AB=BC, CM=AM, BM 垂直平分 AC, BO=12AC=1, OM=CM sin60 = 3 , BM=BO+OM=1+ 3 , 答案: 1+ 3 三、解答题(共 10 小题,满分 96 分) 17.计算: 2015( 1) +sin30 +( 2- 3 ) ( 2+ 3 ) . 解析: 运用 -1 的奇次方等于 -1, 30角的正弦等于 12,结合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 答案:原式 =-1+12+4-3 =1218.化简: 22 2 2 2()
11、 2ab aba b a b . 解析:根据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合并同类项后约分计算即可求解 . 答案: 22 2 2 2() 2ab aba b a b = 222222a a b b a bab = 22ab=1 19. 如图, 1= 2, 3= 4,求证: AC=AD. 解析: 先证出 ABC= ABD,再由 ASA 证明 ABC ABD,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 . 答案: 3= 4, ABC= ABD, 在 ABC 和 ABD 中, 12A B A BA B C A B D , ABC ABD( ASA), AC=AD. 20.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2x +
12、( 2m -1) x +4=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 m 的值 . 解析: 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得出 =0 即可得到关于 m 的方程,解方程求出 m 的值即可 . 答案 : 2x +( 2m -1) x +4=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221m( ) -4 4=0, 解得 3=2m 或 5=2m. 21. 有 48 支队 520 名运动员参加篮球、排球比赛,其中每支篮球队 10 人,每支排球队 12人,每名运动员只能参加一项比赛问:篮球、排球队各有多少支? 解析:设篮球队有 x 支,排球队有 y 支,根据共有 48 支队, 520 名运动员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 . 答案
13、:设篮球队有 x 支,排球队有 y 支,由题意,得 = 4 81 0 1 2 = 5 2 0xyxy, 解得: =28=20xy. 答:篮球队有 28 支,排球队有 20 支 . 22. 一个不透明袋子中有 1 个红球, 1 个绿球和 n 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 ( 1)当 n=1 时,从袋中随机摸出 1 个球,摸到红球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相同”或“不相同”); ( 2)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录其颜色,然后放回,大量重复该实验,发现摸到绿球的频率稳定于 0.25,则 n 的值是 ; ( 3)在一个摸球游戏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如下: 根据树状图呈现的结
14、果,求两次摸出的球颜色不同的概率 解析: ( 1)因为红球和白球的个数一样,所以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 2)根据摸到绿球的频率稳定于 0.25,即可求出 n 的值; ( 3)根据树状图即可求出两次摸出的球颜色不同的概率 . 答案:( 1)当 n=1 时,红球和白球的个数一样,所以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答案:相同; ( 2)摸到绿球的频率稳定于 0.25, 111n=14, n =2, 答案: 2 ( 3)由树状图可知,共有 12 种结果,其中两次摸出的球颜色不同的 10 种, 所以其概率 =1012=56. 23. 如图, Rt ABC 中, C=90, AC= 5 , tanB=12, 半
15、径为 2 的 C,分别交 AC, BC 于点 D, E,得到 . ( 1)求证: AB 为 C 的切线; (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 解析:( 1)过点 C作 CH AB于 H,如图,先在 Rt ABC 中,利用正切的定义计算出 BC=2AC=2 5 ,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 AB=5,接着利用面积法计算出 CH=2,则可判断 CH 为 C 的半径,然后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 AB 为 C 的切线; (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利用 S 阴影部分 =S ACB-S 扇形 CDE进行计算即可 . 答案:( 1)证明:过点 C 作 CH AB 于 H,如图, 在 Rt AB
16、C 中, tanB=ACBC=12, BC=2AC=2 5 , AB= 22AC BC = 2255( ) ( 2)=5, 12CH AB=12AC BC, CH= 5 2 55=2, C 的半径为 2, CH 为 C 的半径, 而 CH AB, AB 为 C 的切线; ( 2)解: S 阴影部分 =S ACB-S 扇形 CDE =12 2 5- 290 2360=5- . 24. 定义:长宽比为 n : 1( n 为正整数)的矩形称为 n 矩形 . 下面,我们通过折叠的方式折出一个 2 矩形,如图所示 操作 1:将正方形 ABCD 沿过点 B 的直线折叠,使折叠后的点 C 落在对角线 BD
17、上的点 G 处,折痕为 BH 操作 2:将 AD 沿过点 G 的直线折叠,使点 A,点 D分别落在边 AB, CD上,折痕为 EF 则四边形 BCEF 为 2 矩形 证明: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则 BD= 2211 = 2 . 由折叠性质可知 BG=BC=1, AFE= BFE=90,则四边形 BCEF 为矩形 A= BFE EF AD BG BFBD AB,即 112 BF. BF= 12. BC: BF=1: 12= 2 : 1. 四边形 BCEF 为 2 矩形 阅读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图中,所有与 CH 相等的线段是 , tan HBC 的值是 ; ( 2)已
18、知四边形 BCEF 为 2 矩形,模仿上述操作,得到四边形 BCMN,如图,求证:四边形 BCMN 是 3 矩形; ( 3)将图中的 3 矩形 BCMN 沿用( 2)中的方式操作 3 次后,得到一个“ n 矩形”,则n 的值是 . 解析: ( 1)由折叠即可得到 DG=GH=CH,设 HC=x,则有 DG=GH=x, DH= 2 x,根据 DC=DH+CH=1,就可求出 HC,然后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 tan HBC 的值; ( 2)只需借鉴阅读中证明“四边形 BCEF 为 2 矩形”的方法就可解决问题; ( 3)同( 2)中的证明可得:将 3 矩形沿用( 2)中的方式操作 1 次后,得
19、到一个“ 4 矩形”,将 4 矩形沿用( 2)中的方式操作 1 次后,得到一个“ 5 矩形”,将 5 矩形沿用( 2)中的方式操作 1 次后,得到一个“ 6 矩形”,由此就可得到 n 的值 答案:( 1)由折叠可得: DG=HG, GH=CH, DG=GH=CH 设 HC=x,则 DG=GH=x DGH=90, DH= 2 x, DC=DH+CH= 2 x+x=1, 解得 x= 2 1 tan HBC=HCBC= 211= 2 -1. 答案: GH、 DG、 2 -1; ( 2) BC=1, EC=BF= 22, BE= 22EC BC = 62. 由折叠可得 BP=BC=1, FNM= BN
20、M=90, EMN= CMN=90 四边形 BCEF 是矩形, F= FEC= C= FBC=90, 四边形 BCMN 是矩形, BNM= F=90, MN EF, BNBPBE BF,即 BP BF=BE BN, 1 22= 62BN, BN= 13, BC: BN=1: 13= 3 : 1, 四边形 BCMN 是 3 的矩形; ( 3)同理可得: 将 3 矩形沿用( 2)中的方式操作 1 次后,得到一个“ 4 矩形”, 将 4 矩形沿用( 2)中的方式操作 1 次后,得到一个“ 5 矩形”, 将 5 矩形沿用( 2)中的方式操作 1 次后,得到一个“ 6 矩形”, 所以将图中的 3 矩形
21、BCMN 沿用( 2)中的方式操作 3 次后,得到一个“ 6 矩形”, 故答案为 6. 25. 如图,在锐角 ABC 中, D, E 分别为 AB, BC 中点, F 为 AC 上一点,且 AFE= A,DM EF 交 AC 于点 M ( 1)求证: DM=DA; ( 2)点 G 在 BE 上,且 BDG= C,如图,求证: DEG ECF; ( 3)在图中,取 CE 上一点 H,使 CFH= B,若 BG=1,求 EH 的长 解析: ( 1)证明 A= DMA,用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结论; ( 2)由 D、 E 分别是 AB、 BC 的中点,可知 DE AC,于是 BDE= A, DEG= C
22、,又 A=AFE, AFE= C+ FEC,根据等式性质得 FEC= GDE,根据有两对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证; ( 3)通过证明 BDG BED 和 EFH ECF,可得 BGBE=EHEC,又 BE=EC,所以 EH=BG=1. 答案:( 1)证明:如图 1 所示, DM EF, AMD= AFE, AFE= A, AMD= A, DM=DA; ( 2)证明:如图 2 所示, D、 E 分别是 AB、 BC 的 中点, DE AC, BDE= A, DEG= C, AFE= A, BDE= AFE, BDG+ GDE= C+ FEC, BDG= C, DGE= FEC, DEG EC
23、F; ( 3)解:如图 3 所示, BDG= C= DEB, B= B, BDG BED, BGBDBE BD, 2BD BG BE, AFE= A, CFH= B, C=180 - A- B=180 - AFE- CFH=EFH, 又 FEH= CEF, EFH ECF, EH EFEF EC, 2EF EH EC, DE AC, DM EF, 四边形 DEFM 是平行四边形, EF=DM=DA=BD, BG BE=EH EC, BE=EC, EH=BG=1. 26. 如图,抛物线 y= 2x -4x 与 x 轴交于 O, A 两点, P 为抛物线上一点,过点 P 的直线 y=x+m与对称轴
24、交于点 Q ( 1)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直线 PQ 与 x 轴所夹锐角的度数是 ; ( 2)若两个三角形面积满足 S POQ=13S PAQ,求 m 的值; ( 3)当点 P 在 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时,过点 C( 2, 2)的直线 AC 与直线 PQ 交于点 D,求: PD+DQ 的最大值; PD DQ 的最大值 . 解析: ( 1)把抛物线的解析式化成顶点式即可求得对称轴;求得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即可证得直线和坐标轴围成的图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得直线 PQ与 x轴所夹锐角的度数; ( 2)分三种情况分别讨论根据已知条件,通过 OBE ABF 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 ( 3)过
25、点 C 作 CH x 轴交直线 PQ 于点 H,可得 CHQ 是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出 AD PH,得出 DQ=DH,从而得出 PD+DQ=PH,过 P 点作 PM CH 于点 M,则 PM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 PH= 2 PM,因为当 PM 最大时, PH 最大,通过求得 PM 的最大值,从而求得 PH 的最大值;由可知: PD+PH 6 2 ,设 PD=a,则 DQ6 2 -a,得出 PDDQ a( 6 2 -a) =-a2+6 2a=-( a-3 2 ) 2+18,当点 P 在抛物线的顶点时, a=3 2 ,得出 PDDQ 18. 答案 :( 1) y= 2x -4x =( x -2
26、) 2-4,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x =2, 直线 y=x +m, 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 -m, 0),( 0, m), 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直线 PQ 与 x 轴所夹锐角的度数是 45, 故答案为 x =2、 45 ( 2)设直线 PQ 交 x 轴于点 B,分别过 O 点, A点作 PQ的垂线,垂足分别是 E、 F,显然当点 B 在 OA 的延长线时, S POQ=13S PAQ不成立; 当点 B 落在线段 OA 上时,如图 S POQS PAQ =OEAF =13 , 由 OBE ABF 得, OB OEAB AF=13, AB=3OB,
27、 OB=14OA, 由 y= 2x -4x 得点 A( 4, 0), OB=1, B( 1, 0), 1+m=0, m=-1; 当点 B 落在线段 AO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同理可得 OB=12OA=2, B( -2, 0), -2+m=0, m=2, 综上,当 m=-1 或 2 时, S POQ=13S PAQ; ( 3)过点 C 作 CH x 轴交直线 PQ 于点 H,如图,可得 CHQ是等腰三角形, CDQ=45 +45 =90, AD PH, DQ=DH, PD+DQ=PH, 过 P 点作 PM CH 于点 M, 如图, 则 PM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H= 2 PM, 当 PM 最大时, PH 最大, 当点 P 在抛物线顶点出时, PM 最大,此时 PM=6, PH 的最大值为 6 2 , 即 PD+DQ 的最大值为 6 2 . 由可知: PD+PH 6 2 , 设 PD=a,则 DQ6 2 -a, PD DQ a( 6 2 -a) =-a2+6 2 a=-( a-3 2 ) 2+18, 当点 P 在抛物线的顶点时, a=3 2 , PD DQ 18 PD DQ 的最大值为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