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389558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8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 1-4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 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 16kbps,单向传播时延为 270ms;数据帧长度范围是 128512 字节,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帧序列的比特数至少为_。(分数:2.00)A.5B.4C.3D.23.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使用后退 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甲的

2、发送窗口尺寸为 1000,数据帧长为 1000字节,信道带宽为 100Mbps,乙每收到一个数据帧立即利用一个短帧(忽略其传输延迟)进行确认,若甲、乙之间的单向传播延迟是 50ms,则甲可以达到的最大平均数据传输速率约为_。(分数:2.00)A.10MbpsB.20MbpsC.80MbpsD.100Mbps4.主机甲通过 128kbps卫星链路,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链路单向传播延迟为 250ms,帧长为 1000字节。不考虑确认帧的开销,为使链路利用率不小于 80,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是_。(分数:2.00)A.3B.4C.7D.85.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

3、送方己发送了 03 号数据帧,现已收到 1号帧的确认,而 0、2 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_。(分数:2.00)A.1B.2C.3D.46.下列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中,可能发生冲突的是_。(分数:2.00)A.CDMAB.CSMAC.TDMAD.FDMA7.站点 A、B、C 通过 CDMA共享链路,A、B、C 的码片序列(chipping sequcnce)分别是(1,1,1,1)、(1,-1,1,-1)和(1,1,-1,-1)。若 C从链路上收到的序列是(2,0,2,0,0,-2,0,-2,0,2,0,2),则 C收到 A发送的数据是_。(分数:2.00)A.000B.101C.11

4、0D.1118.下列关于 CSMACD 协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边发送数据帧,边检测是否发生冲突B.适用于无线网络,以实现无线链路共享C.需要根据网络跨距和数据传输速率限定最小帧长D.当信号传播延迟趋近 0时,信道利用率趋近 1009.在一个采用 CSMACD 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 1Gbit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为 200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 800bit,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_。(分数:2.00)A.增加 160mB.增加 80mC.减少 160mD.减少 80m10.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

5、认的 MAC协议是_。(分数:2.00)A.CSMAB.CDMAC.CSMACDD.CSMACA11.以太网的 MAC协议提供的是_。(分数:2.00)A.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服务B.无连接的可靠的服务C.有连接的可靠的服务D.有连接的不可靠的服务12.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 PDU地址是_。(分数:2.00)A.目的物理地址B.目的 IP地址C.源物理地址D.源 IP地址13.下列关于交换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以太网交换机本质上是一种多端口网桥B.通过交换机互连的一组工作站构成一个冲突域C.交换机每个端口所连网络构成一个独立的广播域D.以太网交换机可实现采用不同

6、网络层协议的网络互联14.对于 10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当输出端口无排队,以直通交换(cut-trough switching)方式转发一个以太网帧(不包括前导码)时,引入的转发延迟至少是_。(分数:2.00)A.0sB.048sC.512sD.12144s15.某以太网拓扑及交换机当前转发表如下图所示,主机 00-e1-d5-00-23-a1向主机 00-e1-d5-00-23-c1发送 1个数据帧,主机 00-e1-d5-00-23-c1收到该帧后,向主机 00-e1-d5-00-23-a1发送 1个确认帧,交换机对这两个帧的转发端口分别是_。 (分数:2.00)A.3和1B.2,3

7、和1C.2,3和1,2D.1,2,3和116.在子网 1921684030 中,能接收目的地址为 19216843 的 IP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_。(分数:2.00)A.0B.1C.2D.417.某主机的 IP地址为 180807755,子网掩码为 2552552520。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可以是_。(分数:2.00)A.18080760B.1808076255C.1808077255D.180807925518.某网络的 IP地址空间为 1921685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

8、别是_。(分数:2.00)A.32,8B.32,6C.8,32D.8,3019.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路由器 R1只有到达子网 1921681024 的路由。为使 R1可以将 IP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图中所有的子网,则在 R1中需要增加的一条路由(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是_。 (分数:2.00)A.19216820 255255255128 19216811B.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1C.19216820 255255255128 19216812D.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二、综合应用题(总题数:5,分数:24.00)20.综

9、合应用题 41-47小题。_某局域网采用 CSMACD 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为 10Mbp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2km,信号传播速度为 200000k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分数:4.00)(1).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最短需经过多长时间?最长需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分数:2.00)_(2).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1518B)向主机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

10、一个 64B的确认帧,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太网的前导码)?(分数:2.00)_某主机的 MAC地址为 00-15-C5-C1-5E-28,IP 地址为 102128100(私有地址)。图 4-1是网络拓扑,图 4-2是该主机进行 Web请求的 1个以太网数据帧湔 80B的十六进制及 ASCII码内容。 (分数:8.00)(1).Web服务器的 IP地址是什么?该主机的默认网关的 MAC地址是什么?(分数:2.00)_(2).该主机在构造图 4-2的数据帧时,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 MAC地址?封装该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 MA

11、C地址是什么?(分数:2.00)_(3).假设 HTTP11 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一次请求一响应时间为 RTT,rfchtml 页面引用了 5个 JPEG小图像,则从发出图 4-2中的 Web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需要多少个RTT?(分数:2.00)_(4).该帧所封装的 IP分组经过路由器 R转发时,需修改 IP分组头中的哪些字段?注:以太网数据帧结构和 IP分组头结构分别如图 4-3和图 4-4所示。 (分数:2.00)_某网络拓扑如图 4-7所示,路由器 R1通过接口 E1、E2 分别连接局域网 1、局域网 2,通过接口 L0连接路由器 R2,并通过路由器 R2连接

12、域名服务器与互联网。R1 的 L0接口的 IP地址是 20211821,R2 的L0接口的 IP地址是 20211822,L1 接口的 IP地址是 130111201,E0 接口的 IP地址是20211831,域名服务器的 IP地址是 20211832。 R1和 R2的路由表结构为: (分数:6.00)(1).将 IP地址空间 2021181024 划分为 2个子网,分别分配给局域网 1、局域网 2,每个局域网需分配的 IP地址数不少于 120个。请给出子网划分结果,说明理由或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分数:2.00)_(2).请给出 R1的路由表,使其明确包括到局域网 1的路由、局域网 2的路由

13、、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和互联网的路由。(分数:2.00)_(3).请采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 R2到局域网 1和局域网 2的路由。(分数:2.00)_假设 Internt的两个自治系统构成的网络如图 4-8所示,自治系统 AS1由路由器 R1连接两个子网构成;自治系统 AS2由路由器 R2、R3 互联并连接 3个子网构成。各子网地址、R2 的接口名、R1 与 R3的部分接口 IP地址如图 4-8所示。 (分数:6.00)(1).假设路由表结构如下表所示。请利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 R2的路由表,要求包括到达图 4-8中所有子网的路由,且路由表中的路由项尽可能少。 (分数:2.00)_(2).若 R

14、2收到一个目的 IP地址为 1941720200 的 IP分组,R2 会通过哪个接口转发该 IP分组?(分数:2.00)_(3).R1与 R2之间利用哪个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该路由协议的报文被封装到哪个协议的分组中进行传输?(分数:2.00)_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8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 1-4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 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 16kbps,单向传播

15、时延为 270ms;数据帧长度范围是 128512 字节,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帧序列的比特数至少为_。(分数:2.00)A.5B.4 C.3D.2解析:解析:本题即求从发送一个帧到接收到这个帧的确认为止的时间内最多可以发送多少数据帧。要尽可能多发帧,应以短的数据帧计算,首先计算出发送一帧的时间:128*8(16*10 3 )=64ms;发送一帧到收到确认为止的总时间:64+270*2+64=668ms;这段时间总共可以发送 66864=104(帧),发送这么多帧至少需要用 4位比特进行编号。3.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使用后退 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甲

16、的发送窗口尺寸为 1000,数据帧长为 1000字节,信道带宽为 100Mbps,乙每收到一个数据帧立即利用一个短帧(忽略其传输延迟)进行确认,若甲、乙之间的单向传播延迟是 50ms,则甲可以达到的最大平均数据传输速率约为_。(分数:2.00)A.10MbpsB.20MbpsC.80Mbps D.100Mbps解析:解析:考虑制约甲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因素,首先,信道带宽能直接制约数据的传输速率,传输速率一定是小于等于信道带宽的;其次,主机甲、乙之间采用后退 N帧协议,那么因为甲、乙主机之间采用后退 N帧协议传输数据,要考虑发送一个数据到接收到它的确认之前,最多能发送多少数据,甲的最大传输速率受这

17、两个条件的约束,所以甲的最大传输速率是这两个值中小的那个。甲的发送窗口的尺寸为1000,即收到第一个数据的确认之前,最多能发送 1000个数据帧,也就是发送 1000*1000B=1MB的内容,而从发送第一个帧到接收到它的确认的时间是一个往返时延,也就是 50+50=100ms=01s,即在 100ms中,最多能传输 1MB的数据,因此,此时的最大传输速率为 1MB01s=10MBs=80Mbps。信道带宽为100Mbps,所以答案为 min80Mbps,100Mbps=80Mbps,选 C。4.主机甲通过 128kbps卫星链路,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链路单向传播延迟为 250m

18、s,帧长为 1000字节。不考虑确认帧的开销,为使链路利用率不小于 80,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是_。(分数:2.00)A.3B.4 C.7D.8解析:解析:不考虑确认帧的开销,一个帧发送完后经过一个单程传播时延到达接收方,再经过一个单程传播时延发送方收到应答,从而继续发送。要使得传输效率最大化,就是不用等确认也可以连续发送多个帧。设连续发送 n个帧,一个帧的传输时延为:1000B128kbps=625ms。 依题意,有:(n*625ms)(n*625ms+250ms)80 得 n16=2 4 ,从而,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为 4。5.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送方己发送了 03

19、号数据帧,现已收到 1号帧的确认,而 0、2 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_。(分数:2.00)A.1B.2 C.3D.4解析:解析:在选择重传协议中,接收方逐个地确认正确接收的分组,不管接收到的分组是否有序,只要正确接收就发送选择 ACK分组进行确认。因此选择重传协议中的 ACK分组不再具有累积确认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其与 GBN协议的区别。本题中只收到 1号帧的确认,0、2 号帧超时,由于对于 1号帧的确认不具累积确认的作用,因此发送方认为接收方没有收到 0、2 号帧,于是重传这两帧。因为 3号帧计时器并无超时,所以暂时不用重传 3号帧。6.下列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中,可能发生冲突的是_

20、。(分数:2.00)A.CDMAB.CSMA C.TDMAD.FDMA解析:解析:选项 A、C 和 D都是信道划分协议,信道划分协议是静态划分信道的方法,肯定不会发生冲突。CSMA 全称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其原理是站点在发送数据前先侦听信道,发现信道空闲后再发送,但在发送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冲突。7.站点 A、B、C 通过 CDMA共享链路,A、B、C 的码片序列(chipping sequcnce)分别是(1,1,1,1)、(1,-1,1,-1)和(1,1,-1,-1)。若 C从链路上收到的序列是(2,0,2,0,0,-2,0,-2,0,2,0,2),则 C收到 A发送的数据是_。(分数:

21、2.00)A.000B.101 C.110D.111解析:解析:把收到的序列分成每 4个数字一组,即为(2,0,2,0)、(0,-2,0,-2)、(0,2,0,2),因为题目求的是 A发送的数据,因此把这三组数据与 A站的码片序列(1,1,1,1)做内积运算,结果分别是(2,0,2,0)(1,1,1,1)4=1、(0,-2,0,-2)(1,1,1,1)4=1、(0,2,0,2)(1,1,1,1)4=1,所以 C接收到的 A发送的数据是 101,选 B。8.下列关于 CSMACD 协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分数:2.00)A.边发送数据帧,边检测是否发生冲突B.适用于无线网络,以实现无线链路共

22、享 C.需要根据网络跨距和数据传输速率限定最小帧长D.当信号传播延迟趋近 0时,信道利用率趋近 100解析:解析:CSMACD 适用于有线网络,而 CSMACA 则广泛应用于无线局域网(具体原因请见王道 2016版单科书:P90)。其他选项关于 CSMACD 的描述都是正确的。9.在一个采用 CSMACD 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 1Gbit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为 200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 800bit,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_。(分数:2.00)A.增加 160mB.增加 80mC.减少 160mD.减少 80m 解析:解析:若最短帧

23、长减少,而数据传输速率不变,则需要使冲突域的最大距离变短来实现碰撞窗口的减少。碰撞窗口是指网络中收发结点间的往返时延,因此假设需要减少的最小距离为 s,则可以得到如下公式(注意单位的转换): 减少的往返时延=减少的发送时延,即 2s(210 8 )=800(110 9 )。即,由于帧长减少而缩短的发送时延,应等于由于距离减少而缩短的传播时延的 2倍。 可得 s=80,即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最少需要减少 80m。10.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 MAC协议是_。(分数:2.00)A.CSMAB.CDMAC.CSMACDD.CSMACA 解析:解析:CSMACA 是无线局域网标

24、准 80211 中的协议,它在 CSMA的基础上增加了冲突避免的功能。ACK帧是 CSMACA 避免冲突的机制之一,也就是说,只有当发送方收到接收方发回的 ACK帧后才确认发出的数据帧已正确到达目的地。11.以太网的 MAC协议提供的是_。(分数:2.00)A.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服务 B.无连接的可靠的服务C.有连接的可靠的服务D.有连接的不可靠的服务解析:解析:考虑到局域网信道质量好,以太网采取了两项重要的措施以使通信更简便: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不对发送的数据帧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因此,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服务,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差错的纠正由高层完成。12.以太网交换机进

25、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 PDU地址是_。(分数:2.00)A.目的物理地址 B.目的 IP地址C.源物理地址D.源 IP地址解析:解析: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进行转发,而转发到目的地通常是使用目的地址。因此 PDU地址是目的物理地址。13.下列关于交换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以太网交换机本质上是一种多端口网桥 B.通过交换机互连的一组工作站构成一个冲突域C.交换机每个端口所连网络构成一个独立的广播域D.以太网交换机可实现采用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互联解析:解析:从本质上说,交换机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A 正确),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6、因此不能实现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互联,D 错误),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域(B 错误)。广播域属于网络层概念,只有网络层设备(如路由器)才能分割广播域(C 错误)。14.对于 10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当输出端口无排队,以直通交换(cut-trough switching)方式转发一个以太网帧(不包括前导码)时,引入的转发延迟至少是_。(分数:2.00)A.0sB.048s C.512sD.12144s解析:解析:直通交换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帧时,检查帧首部,获取帧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帧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

27、功能。直通交换方式只检查帧的目的地址,共 6B,所以最短的传输延迟是 68bit100Mbps=048us。15.某以太网拓扑及交换机当前转发表如下图所示,主机 00-e1-d5-00-23-a1向主机 00-e1-d5-00-23-c1发送 1个数据帧,主机 00-e1-d5-00-23-c1收到该帧后,向主机 00-e1-d5-00-23-a1发送 1个确认帧,交换机对这两个帧的转发端口分别是_。 (分数:2.00)A.3和1B.2,3和1 C.2,3和1,2D.1,2,3和1解析:解析:主机 00-e1-d5-00-23-a1向 00-e1-d5-00-23-c1发送数据帧时,交换机转发

28、表中没有 00-e1-d5-00-23-c1这项,所以向除 1接口外的所有接口广播这帧,即 2、3 端口会转发这帧,同时因为转发表中并没有 00-e1-d5-00-23-a1这项,所以转发表会把(目的地址 00-e1-d5-00-23-a1,端口 1)这项加入转发表。而当 00-e1-d5-00-23-c1向 00-e1-d5-00-23-a1发送确认帧时,由于转发表已经有 00-e1-d5-00-23-a1这项,所以交换机只向 1端口转发,选 B。16.在子网 1921684030 中,能接收目的地址为 19216843 的 IP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_。(分数:2.00)A.0B.1C.2 D

29、.4解析:解析:首先分析 1921684030 这个网络,主机号只占 2位,地址范围为1921684019216843,主机号全 1时,即 19216843 是广播地址,主机号全 0表示本网络本身,不作为主机地址使用,因此可容纳 4-2=2个主机。17.某主机的 IP地址为 180807755,子网掩码为 2552552520。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可以是_。(分数:2.00)A.18080760B.1808076255C.1808077255D.1808079255 解析:解析:子网掩码的第 3个字节为 11111100,可知前 22位为子网号、后 10位为主机号。IP

30、 地址的第 3个字节为 010011 01(下划线为子网号的一部分),将主机号(即后 10位)全置为 1,可以得到广播地址为 1808079255。18.某网络的 IP地址空间为 1921685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别是_。(分数:2.00)A.32,8B.32,6 C.8,32D.8,30解析:解析:由于该网络的 IP地址为 1921685024,网络号为前 24位,后 8位为子网号+主机号。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248,第 4个字节 248转换成二进制为 11111000,因此后 8位

31、中,前 5位用于子网号,在 CIDR中可以表示 2 5 =32个子网;后 3位用于主机号,除去全 0和全 1的情况,可以表示 2 3 -2=6个主机地址。19.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路由器 R1只有到达子网 1921681024 的路由。为使 R1可以将 IP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图中所有的子网,则在 R1中需要增加的一条路由(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是_。 (分数:2.00)A.19216820 255255255128 19216811B.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1C.19216820 255255255128 19216812D.19216820 255255

32、2550 19216812 解析:解析:要使 R1能够正确将分组路由到所有子网,则 R1中需要有到 1921682025 和192168212825 的路由,分别转换成二进制如下: 19216820: 110000000 10101000 00000010 00000000 1921682128: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10 10000000 前 24位都是相同的,于是可以聚合成超网 1921682024,子网掩码为前 24位,即 2552552550。下一跳是与 R1直接相连的 R2的地址,因此是 19216812。二、综合应用题(总题数:5,分数:24.00)20

33、.综合应用题 41-47小题。_解析:某局域网采用 CSMACD 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为 10Mbp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2km,信号传播速度为 200000k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分数:4.00)(1).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最短需经过多长时间?最长需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显然当甲和乙同时向对方发送数据时,信号在信道中发生冲突后,冲突信号继续向两个方向传播。这种情况下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

34、突需要经过的时间最短: T (a) =1km200000kms2=001ms=单程传播时延 t 0 设甲先发送数据,当数据即将到达乙时,乙也开始发送数据,此时乙将立刻检测到冲突,而甲要检测到冲突还需等待冲突信号从乙传播到甲。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的时间最长: T (h) =2km200000kms2=002ms=双程传播时延 2t 0 )解析:(2).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1518B)向主机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 64B的确认帧,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太网

35、的前导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甲发送一个数据帧的时间,即发送时延 t 1 =15188bitq(10Mbs)=12144ms;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向甲发送一个确认帧,确认帧的发送时延 t 2 =648bit10Mbs=00512ms;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即发送下一数据帧,故主机甲的发送周期 T=数据帧发送时延 t 1 +确认帧发送时延 t 2 +双程传播时延=t1+t2+2t0=12856ms;于是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率为 15008T=12000bit12856ms933Mbs(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为 1500B)。)解析:某主机的 MAC地址为 00-15-C5

36、-C1-5E-28,IP 地址为 102128100(私有地址)。图 4-1是网络拓扑,图 4-2是该主机进行 Web请求的 1个以太网数据帧湔 80B的十六进制及 ASCII码内容。 (分数:8.00)(1).Web服务器的 IP地址是什么?该主机的默认网关的 MAC地址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是 IP数据报,只要数出相应字段所在的字节即可。由图 4-3可知以太网帧头部有 6+6+2=14字节,由图 4-4可知 IP数据报首部的目的 IP地址字段前有 44=16字节,从图 4-2的帧第 1字节开始数 14+16=30字节,得目的 IP地址 40aa

37、6220(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为 641709832。由图 4-3可知以太网帧的前 6字节 00-21-27-2l-51-ee是目的 MAC地址,即为主机的默认网关 1021281 端口的 MAC地址。)解析:(2).该主机在构造图 4-2的数据帧时,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 MAC地址?封装该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 MAC地址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RP 协议用于解决 IP地址到 MAC地址的映射问题。主机的 ARP进程在本以太网以广播的形式发送 ARP请求分组,在以太网上广播时,以太网帧的目的地址为全 1,即 FF-FF-FF-FF-FF-FF。)解析:(

38、3).假设 HTTP11 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一次请求一响应时间为 RTT,rfchtml 页面引用了 5个 JPEG小图像,则从发出图 4-2中的 Web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需要多少个RTT?(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HTFP11 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时,服务器在发送响应后仍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段连接,客户机在收到前一个请求的响应后才能发出下一个请求。第一个 RTT用于请求 Web页面,客户机收到第一个请求的响应后(还有五个请求未发送),每访问一次对象就用去一个 RTT。故共需1+5=6个 RTT后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解析:(4).该帧所封装

39、的 IP分组经过路由器 R转发时,需修改 IP分组头中的哪些字段?注:以太网数据帧结构和 IP分组头结构分别如图 4-3和图 4-4所示。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私有地址和 Internt上的主机通信时,须由 NAT路由器进行网络地址转换,把 IP数据报的源 IP地址(本题为私有地址 102128100)转换为 NAT路由器的一个全球 IP地址(本题为1011212315)。因此,源 IP地址字段 0a 02 80 64变为 65 0c 7b 0f。IP 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生存时间 TTL值就减 1,并重新计算首部校验和。若 IP分组的长度超过输出链路的 MTU,则总

40、长度字段、标志字段、片偏移字段也要发生变化。)解析:某网络拓扑如图 4-7所示,路由器 R1通过接口 E1、E2 分别连接局域网 1、局域网 2,通过接口 L0连接路由器 R2,并通过路由器 R2连接域名服务器与互联网。R1 的 L0接口的 IP地址是 20211821,R2 的L0接口的 IP地址是 20211822,L1 接口的 IP地址是 130111201,E0 接口的 IP地址是20211831,域名服务器的 IP地址是 20211832。 R1和 R2的路由表结构为: (分数:6.00)(1).将 IP地址空间 2021181024 划分为 2个子网,分别分配给局域网 1、局域网

41、2,每个局域网需分配的 IP地址数不少于 120个。请给出子网划分结果,说明理由或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CIDR 中的子网号可以全 0或全 1,但主机号不能全 0或全 1。 因此若将 IP地址空间 2021181024 划分为 2个子网,且每个局域网需分配的 IP地址个数不少于 120个,子网号至少要占用一位。 由 2 6 -21202 7 -2可知,主机号至少要占用 7位。 由于源 IP地址空间的网络前缀为 24位,因此主机号位数+子网号位数=8。 综上可得主机号位数为 7,子网号位数为 1。 因此子网的划分结果为子网 1:2021181025,子网 2:202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