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3895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真题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真题数学 一、选择题 (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0 分 ) 1. -2 的相反数是 ( ) A.12B.2 C.-12D.-2 解析: 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一个数的相反数 . -2 的相反数是 2. 答案: B.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a2)3=a5 B.a2+a4=a6 C.a3 a3=1 D.(a3-a) a=a2 解析: A、 (a2)3=a6,故错误; B、 a2+a4不能进行运算,因为二者不是同类项; C、 a3 a3=1,正确; D、 (a3-a) a=a2-1,故错误 . 答案: C 3.右边几何体的俯

2、视图是 ( ) A. B. C. D. 解析: 找到从 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俯视图中 . 从上往下看,易得三个并排的长方形 . 答案: A 4.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等边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矩形 D.正五边形 解析: 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错误; 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正确;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错误 . 答案: C 5.不等式组 1 2121xx , 的解集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 ) A. B. C. D. 解析

3、: 解不等式 x+2 1 得: x -1;解不等式 12x 1 得: x 2,所以次不等式的解集为:-1 x 2. 答案: A 6.如图, AE DF, AE=DF,要使 EAC FDB,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 ( ) A.AB=CD B.EC=BF C. A= D D.AB=BC 解析: AE FD, A= D, AB=CD, AC=BD, 在 AEC 和 DFB 中, AE DFADAC DB , EAC FDB(SAS), 答案: A 7.在一次定点投篮训练中,五位同学投中的个数分别为 3, 4, 4, 6, 8,则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平均数是 5 B.中位数是 6

4、C.众数是 4 D.方差是 3.2 解析: A、平均数 = 3 4 4 6 85 =5,此选项正确; B、 3, 4, 4, 6, 8 中位数是 4,此选项错误; C、 3, 4, 4, 6, 8 众数是 4,此选项正确; D、方差 S2=15(3-5)2+(4-5)2+ +(8-5)2=3.2,此选项正确 . 答案: B 8.如图,在 O 中, 弧 AB=弧 AC, AOB=50,则 ADC 的度数是 ( ) A.50 B.40 C.30 D.25 解析: 在 O 中, 弧 AB=弧 AC, AOC= AOB, AOB=50, AOC=50, ADC= 12 AOC=25 . 答案: D 9

5、.命题“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bx+1=0,必有实数解 .”是假命题 .则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反例的是 ( ) A.b=-3 B.b=-2 C.b=-1 D.b=2 解析: 方程 x2+bx+1=0,必有实数解, =b2-4 0,解得: b -2 或 b 2, 则命题“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bx+1=0,必有实数解 .”是假命题 .则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反例的是 b=-1. 答案: C 10.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以下折纸活动: (1)对折矩形 ABCD,使 AD 和 BC 重合,得到折痕 EF,把纸片展平; (2)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 A 落在 EF 上,并使折痕经过点 B

6、,得到折痕 BM,同时得到线段BN. 观察,探究可以得到 ABM 的度数是 ( ) A.25 B.30 C.36 D.45 解析: 连接 AN, EF 垂直平分 AB, AN=BN, 由折叠知 AB=BN, AN=AB=BN, ABN 为等边三角形, ABN=60, ABM= NBM=30 . 答案: B 二、细心填一填 (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24 分 ) 11.要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力情况,适宜采取 (选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 ). 解析: 要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力情况,适宜采取抽样调查 . 答案: 抽样调查 12.八边形的外角和是 . 解析: 任何凸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 3

7、60 度 .八边形的外角和是 360 度 . 答案: 360 13.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 9 600 000km2,把 9 600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解析: 将 9600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9.6 106. 答案: 9.6 106. 14.用一根长为 32cm 的铁丝围成一个矩形,则围成矩形面积的最大值是 cm2. 解析: 设矩形的一边长是 xcm,则邻边的长是 (16-x)cm. 则矩形的面积 S=x(16-x),即 S=-x2+16x, 当 x= 1622ba =8 时, S 有最大值是: 64. 答案: 64. 15.如图, AB 切 O 于点 B, OA=2 3 ,

8、 BAO=60,弦 BC OA,则 弧 BC 的长为 (结果保留 ). 解析: 连接 OB, OC, AB 为圆 O 的切线, OB AB, 在 AOB 中, OA=2 3 , BAO=60, AOB=30,即 AB= 3 , 根据勾股定理得: OB=3, BC OA, OBC= AOB=30, OB=OC, OBC= OCB=30, BOC=120,则 弧 BC 的长 l=120 3180=2 . 答案: 2 16.谢尔宾斯基地毯,最早是由波兰数学家谢尔宾斯基制作出来的:把一个正三角形分成全等的 4 个小正三角形,挖去中间的一个小三角形;对剩下的 3 个小正三角形再分别重复以上做法将这种做法

9、继续进行下去,就得到小格子越来越多的谢尔宾斯基地毯 (如图 ).若图 1中的阴影三角形面积为 1,则图 5 中的所有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 . 解析: 图 2 阴影部分面积 =1-14=34, 图 3 阴影部分面积 =34 34=(34)2, 图 4 阴影部分面积 =34 (34)2=(34)3, 图 5 阴影部分面积 =34 (34)3=(34)4= 81256. 答案: 81256. 三、耐心做一做 (共 10 小题,满分 86 分 ) 17.计算: |2- 2 |- 9 +(-1)0. 解析: 本题涉及绝对值,零指数幂、二次根式化简三个考点 .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

10、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 答案: |2- 2 |- 9 +(-1)0=2- 2 -3+1=- 2 . 18. 解分式方程: 232xx . 解析: 先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最后进行检验即可 . 答案: 方程两边都乘以 x(x+2)得: 2(x+2)=3x, 解得: x=4, 检验:把 x=4 代入 x(x+2) 0, 所以 x=4 是原方程的解, 即原方程的解为 x=4. 19.先化简,再求值: 222a ab ba b b a ,其中 a=1+ 3 , b=-1+ 3 . 解析: 原式变形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 a 与 b 的值代入计

11、算即可求出值 . 答案: 原式 = 2222 aba a b ba b a b =a-b, 当 a=1+ 3 , b=-1+ 3 时,原式 =2. 20.为建设”书香校园“,某校开展读书月活动,现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学生的日人均阅读时间 x(单位:小时 )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记为 A, B, C, D,其中: A: 0 x 0.5, B: 0.5 x 1, C: 1 x 1.5, D: 1.5 x 2,根据统计结果绘制了如图两个尚不完整的统计图 . (1)本次统计共随机抽取了 名学生; (2)扇形统计图中等级 B 所占的圆心角是 ; (3)从参加统计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人,则抽到

12、“日人均阅读时间大于或等于 1 小时”的学生的概率是 ; (4)若该校有 1200 名学生,请估计“日人均阅读时间大于或等于 0.5 小时”的学生共有 人 . 解析: (1)利用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得出 C 组的人数为 40,在扇形统计图中占 40%,进而求出即可; (2)利用等级 B 在样本中所占比例,进而求出所占的圆心角; (3)利用“日人均阅读时间大于或等于 1 小时”的学生所占比例,得出概率; (4)利用“日人均阅读时间大于或等于 0.5 小时”所占比例求出答案 . 答案: (1)由 C 组的人数为 40,在扇形统计图中占 40%, 故本次统计共随机抽取了: 40 40%=100(名

13、 ), 故答案为: 100; (2)由题意可得: 20 100 360 =72 . 故答案为: 72; (3) D 组所占比例为: 30%, C 组所占比例为: 40%, “日人均阅读时间大于或等于 1 小时”的学生的所占比例为: 70%, 抽到“日人均阅读时间大于或等于 1 小时”的学生的概率是: 0.7; 故答案为: 0.7; (4)样本中日人均阅读时间小于 0.5 小时的有 10 人,所占样本数据的 10100 100%=10%, 该校有 1200 名学生,“日人均阅读时间大于或等于 0.5 小时”的学生共有: 1200(1-10%)=1080(人 ). 故答案为: 1080. 21.如

14、图,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BD 相交于点 O,点 E, F 分别是边 AB, AD 的中点 . (1)请判断 OE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 AB=13, AC=10,请求出线段 EF 的长 . 解析: (1)利用菱形的性质结合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进而求出即可; (2)利用勾股定理得出 BO 的长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 EF 的长 . 答案: (1) OEF 是等腰三角形, 理由: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B=AD, AC BD, 点 E, F 分别是边 AB, AD 的中点, EO=12AB, OF=12AD, EO=FO, OEF 是等腰三

15、角形; (2)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C=10, AO=5, AOB=90, BO= 2 2 2 21 3 5A B A O =12, BD=24, 点 E, F 分别是边 AB, AD 的中点, EF/ 12BD, EF=12. 22.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AD,对角线 AC, BD 交于点 E,点 O 在线段 AE 上, O 过 B,D 两点,若 OC=5, OB=3,且 cos BOE=35.求证: CB 是 O 的切线 . 解析: 连接 OD,可得 OB=OD,由 AB=AD,得到 AE 垂直平分 BD,在直角三角形 BOE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 OE 的

16、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BE 的长,由 OC-OE 求出 CE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BC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得到 BC 与 OB 垂直,即可确定出 BC 为圆O 的切线 . 答案: 连接 OD,可得 OB=OD, AB=AD, AE 垂直平分 BD, 在 Rt BOE 中, OB=3, cos BOE=35, OE=95, 根据勾股定理得: BE= 22BO OE =125, CE=OC-OE=165, 在 Rt CEB 中, BC= 22CE BE =4, OB=3, BC=4, OC=5, OB2+BC2=OC2, OBC=90,即 BC OB,则 BC 为圆 O 的切线 .

17、 23.某动车站在原有的普通售票窗口外新增了无人售票窗口,普通售票窗口从上午 8 点开放,而无人售票窗口从上午 7 点开放,某日从上午 7 点到 10 点,每个普通售票窗口售出的车票数 y1(张 )与售票时间 x(小时 )的变化趋势如图 1,每个无人售票窗口售出的车票数 y2(张 )与售票时间 x(小时 )的变化趋势是以原点为顶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 2,若该日截至上午9 点,每个普通售票窗口与每个无人售票窗口售出的车票数恰好相同 . (1)求图 2 中所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该日共开放 5 个无人售票窗口,截至上午 10 点,两种窗口共售出的车票数不少于 900张,则至少需要开放多

18、少个普通售票窗口? 解析: (1)设 y2=ax2,当 x=2 时, y1=y2=40,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答; (2)设 y1=kx+b(1 x 3),把 (1, 0), (2, 40)分别代入 y1=kx+b,求得 y2=40x-40,当 x=3时, y1=80, y2=90,设需要开放 m 个普通售票窗口,所以 80m+90 5 900,解得 m 558,因为 m 取整数,所以 m 6,即可解答 . 答案: (1)设 y2=ax2, 当 x=2 时, y1=y2=40,把 (2, 40)代入 y2=ax2, 4a=40,解得: a=10, y2=10x2. (2)设 y1=kx+b(1

19、x 3), 把 (1, 0), (2, 40)分别代入 y1=kx+b 得: 02 40kbkb,解得: 4040kb, y2=40x-40, 当 x=3 时, y1=80, y2=90, 设需要开放 m 个普通售票窗口, 80m+90 5 900, m 558, m 取整数, m 6. 答:至少需要开放 6 个普通售票窗口 . 24.如图,矩形 OABC,点 A, C 分别在 x 轴, y 轴正半轴上,直线 y=-x+6 交边 BC 于点 M(m,n)(m n),并把矩形 O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过点 M 的双曲线 y=kx(x 0)交边 AB 于点 N.若 OAN 的面积是 4,求

20、 OMN 的面积 . 解析: 由反比例函数性质求出 S OCM=S OAN=4,得到 mn=8,根据点 M(m, n)在直线 y=-x+6 上,得到 -m+6=n,联立解方程组,得 m、 n 的值,再根据直线 y=-x+6 分矩形 OABC 面积成相等的两部分,求出点 B 的坐标,进而求出 OA=BC=8, AB=OC=4, BM=6, BN=3,由 S OMN=S 矩形 OABC-SOCM-S BMN-S OAN计算即可 . 答案: 点 M、 N 在双曲线 y=kx(x 0)上, S OCM=S OAN=4, 12mn=4, mn=8, 点 M(m, n)在直线 y=-x+6 上, -m+6

21、=n, 86mn ,解得: 24mn, 或 42mn, (舍去 ) 直线 y=-x+6 分矩形 OABC 面积成相等的两部分, 直线 y=-x+6 过矩形 OABC 的中心, 设 B(a, 4), E(2a, 2), -2a+6=2, a=8, OA=BC=8, AB=OC=4, BM=6, BN=3, S OMN=S 矩形 OABC-S OCM-S BMN-S OAN=32-4-9-4=15. 25.抛物线 y=ax2+bx+c,若 a, b, c 满足 b=a+c,则称抛物线 y=ax2+bx+c 为“恒定”抛物线 . (1)求证:“恒定”抛物线 y=ax2+bx+c 必过 x 轴上的一个

22、定点 A; (2)已知“恒定”抛物线 y= 3 x2- 3 的顶点为 P,与 x 轴另一个交点为 B,是否存在以 Q为顶点,与 x 轴另一个交点为 C 的“恒定”抛物线,使得以 PA, CQ 为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抛物线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析: (1)由“恒定”抛物线 y=ax2+bx+c,得到 b=a+c,即 a-b+c=0,即可确定出抛物线恒过定点 (-1, 0); (2)先求出抛物线 y= 3 x2- 3 的顶点坐标和 B 的坐标,由题意得出 PA CQ, PA=CQ;存在两种情况: 作 QM AC 于 M,则 QM=OP= 3 ,证明 Rt QMC Rt

23、 POA, MC=OA=1,得出点 Q 的坐标,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2)2- 3 ,把点 A 坐标代入求出 a 的值即可; 顶点 Q 在 y 轴上,此时点 C 与点 B 重合;证明 OQC OPA,得出 OQ=OP= 3 ,得出点 Q坐标,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2+ 3 ,把点 C 坐标代入求出 a 的值即可 . 答案: (1)由“恒定”抛物线 y=ax2+bx+c,得: b=a+c,即 a-b+c=0, 抛物线 y=ax2+bx+c, 当 x=-1 时, y=0,“恒定”抛物线 y=ax2+bx+c 必过 x 轴上的一个定点 A(-1, 0); (2)存在;理由如下: “恒

24、定”抛物线 y= 3 x2- 3 , 当 y=0 时, 3 x2- 3 =0,解得: x= 1, A(-1, 0), B(1, 0); x=0 时, y=- 3 ,顶点 P 的坐标为 (0, - 3 ), 以 PA, CQ 为边的平行四边形, PA、 CQ 是对边, PA CQ, PA=CQ,存在两种情况: 如图 1 所示:作 QM AC 于 M,则 QM=OP= 3 , QMC=90 = POA, 在 Rt QMC 和 Rt POA 中, CQ PAQM OP, Rt QMC Rt POA(HL), MC=OA=1, OM=2, 点 A 和点 C 是抛物线上的对称点, AM=MC=1,点 Q

25、 的坐标为 (-2, - 3 ), 设以 Q 为顶点,与 x 轴另一个交点为 C 的“恒定”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2)2- 3 , 把点 A(-1, 0)代入得: a= 3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3 (x+2)2- 3 ,即 y= 3 x2+4 3 x+3 3 ; 如图 2 所示:顶点 Q 在 y 轴上,此时点 C与点 B重合, 点 C 坐标为 (1, 0), CQ PA, OQC= OPA, 在 OQC 和 OPA 中, O Q C O P AC O Q A O PC Q P A , OQC OPA(AAS), OQ=OP= 3 ,点 Q 坐标为 (0, 3 ), 设以 Q

26、为顶点,与 x 轴另一个交点为 C 的“恒定”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2+ 3 , 把点 C(1, 0)代入得: a=- 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3 x2+ 3 ; 综上所述:存在以 Q 为顶点,与 x 轴另一个交点为 C 的“恒定”抛物线,使得以 PA, CQ 为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3 x2+4 3 x+3 3 ,或 y=- 3 x2+ 3 . 26.在 Rt ACB 和 Rt AEF 中, ACB= AEF=90,若点 P 是 BF的中点,连接 PC, PE. 特殊发现: 如图 1,若点 E, F 分别落在边 AB, AC 上,则结论: PC=P

27、E 成立 (不要求证明 ). 问题探究: 把图 1 中的 AEF 绕着点 A 顺时针旋转 . (1)如图 2,若点 E 落在边 CA 的延长线上,则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图 3,若点 F 落在边 AB 上,则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记 ACBC=k,当 k 为何值时, CPE 总是等边三角形? (请直接写出 k 的值,不必说明理由 ) 解析: (1)首先过点 P 作 PM CE 于点 M,然后根据 EF AE, BC AC,可得 EF MP CB,推得 EM FPMC PB,再根据点 P 是 BF

28、的中点,可得 EM=MC,据此推得 PC=PE 即可 . (2)首先过点 F 作 FD AC 于点 D,过点 P 作 PM AC 于点 M,连接 PD,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判断出 DAF EAF,即可判断出 AD=AE;再判断出 DAP EAP,即可判断出 PD=PE;最后根据 FD AC, BC AC, PM AC,可得 FD BC PM,再根据点 P是 BF 的中点,推得 PC=PD,再根据 PD=PE,即可推得 PC=PE. (3)首先根据 CPE 总是等边三角形,可得将 AEF 绕着点 A 顺时针旋转 180, CPE 仍是等边三角形;然后根据 BCF= BEF=90,点 P

29、 是 BF 的中点,可得点 C、 E 在 以点 P 为圆心,BF 为直径的圆上;最后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 CBE 的度数,即可求出当 CPE 总是等边三角形时, k 的值是多少 . 答案: (1)如图 2,过点 P 作 PM CE 于点 M, PC=PE 成立,理由如下: EF AE, BC AC, EF MP CB, EM FPMC PB, 点 P 是 BF 的中点, EM=MC, 又 PM CE, PC=PE. (2)如图 3,过点 F 作 FD AC 于点 D,过点 P作 PM AC于点 M,连接 PD, PC=PE 成立,理由如下: DAF= EAF, FDA= FEA=90, 在 D

30、AF 和 EAF 中, D A F E A FF D A F E AA F A F , DAF EAF(AAS), 在 DAP 和 EAP 中,A D A ED A P E A PA P A P , DAP EAP(SAS), PD=PE, FD AC, BC AC, PM AC, FD BC PM, DM FPMC PB, 点 P 是 BF 的中点, DM=MC, 又 PM AC, PC=PD, 又 PD=PE, PC=PE. (3)如图 4, CPE 总是等边三角形,将 AEF 绕着点 A 顺时针旋转 180, CPE 仍是等边三角形, BCF= BEF=90,点 P 是 BF 的中点,点 C、 E 在以点 P为圆心, BF 为直径的圆上, CPE 是等边三角形, CPE=60,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 CBE=12 CPE=12 60 =30,即 ABC=30, 在 Rt ABC 中, AC kBC, ACBC=tan30, k=tan30 = 33,当 k 为 33时, CPE 总是等边三角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