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 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2 分) A.粗 糙 (co) 发 酵 (xio) 穿 戴 (di) 重蹈 复 辙 (f) B.坎 坷 (k) 炮 制 (po) 选 拨 (b) 根深 蒂 固 (d) C.耗 废 (fi) 荫 庇 (yn) 逮 捕 (di) 一 筹 莫展 (chu) D.干 瘪 (bi) 窒 息 (zh) 蕴 藻 (zo) 甘 拜 下风 (bi) 解析: A.发酵 (jio);重蹈覆辙。 B.坎坷 (k)。 C.逮 (di)捕。 答案: D 2.选出填在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2、( )( 2 分) (1)这封信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 _。 (2)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 _,他开心地笑了。 (3)语文老师精彩的演讲,让同学们 _不已。 (4)这场音乐会,将音乐 _的美,带给了广大听众。 A.振荡 成果 赞赏 无与伦比 B.震荡 成果 赞叹 无与伦比 C.震荡 硕果 赞叹 美轮美奂 D.振荡 硕果 赞赏 美轮美奂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注意根据语境进行辨析。 答案: B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2 分) A.在他不懈地努力之下,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修改:将“改进”改为“提高”。 B.为了防止类似“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不再发生,国务院要求各
3、部门要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修改:去掉“不再”中的“不”。 C.他这次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因为他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修改:去掉“因为”。 D.我们在实现和追求个人幸福与成功的同时,就已经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修改:将“贡献”改为“努力”。 解析: D 项逻辑顺序颠倒。把“实现和追求”改为“追求和实现”。 答案: D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2 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B.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雁门太守行是他的作品。 D.爱莲
4、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答案: A 5.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2 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
5、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鉴赏 ,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答案: C 6.选出下列对课外文学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2 分) A.西游记中“大闹天官”这一情节最能表现 孙悟空敢于反抗压迫的精神。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先后买了三辆车,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都失去了。 C.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笛福。作品讲述了鲁滨孙因海难流落荒岛,坚强地度过 28 年孤独时光的故事。 D.格列佛游记具有鲜明的童话色彩,但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6、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的识记与理解。 B 项中祥子先后买了两次车。 答案: B 7.结合语境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3 分) 即使人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幸,我们也要对它报以美丽的笑容。史记是司马迁对不公的命运报以的最坚强的笑容;童年是高尔基对冷酷的生活报以的最真诚的笑容; 。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注意句式词性、内容格式、修辞方式等方面。 答案: 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残缺的人生报以的最乐观的笑容。 8.语言的实际运用。( 2 分)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两会,这一理念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被提升至“建设书香
7、社会”的层 面。为了贯彻这一文件精神,你所在的社区将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为这次读书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20 字以内)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运用。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答案: 示例: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让书香飘满每个角落。让阅读成为你的生活习惯。 9.古诗文默写填空。( 13 分) 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柳暗花明
8、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 , 。 渔家傲秋思中揭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 在河之洲 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烽火连三月 烟笼寒水月笼沙 山重水复疑无路 苟全性命于乱世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术勒归无计 二、阅读(满分 60 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 10-13 题。( 10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9、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 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 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
10、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刍:喂牡畜的草。求:寻找,寻求。烦御:烦劳驾驭。顿:整顿,这里指拉。辽:远。骀( ti):劣马。试:试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2 分) (1)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 (2)尽其 道 以求而试之耳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道”的含义是“方法”。 答案: (1)只是 (2)方法 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2 分) A.策 之不以其道 不屡 策 ,不烦御 B.食 之不能尽其材 其所以饮水 食 刍 C.而 伯乐不常有 不舍昼夜 而 追之 D.其 真不知
11、马也 在当 其 所能而已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A 项中的两个“策”字都是名词作动词,用鞭子。 答案: A 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注意关键语句以及特殊句式的理解。 答案: (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 13.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2、,要求能够理解文章大意,从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的角度进行阐述。 答案: 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19 题。( 20 分) 一件毛衣的温度 19 岁那年,我第一次去北京,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爱情。事情终究还是发展到了那一步。任我在他校门口一直等着,他始终没有出现。深秋的夜静得出奇,寂寞的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我流着泪,无奈地准备打道回府。 等我到火车站,去南京的火车已走了。幸运的是,去上海的还有一班,半夜的时候,我坐上了去上海的列车。车厢里人很少,也很冷。心急来寻男友的我,竟忘记带件外套,只穿了件薄薄的长袖。 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
13、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 。我把长袖拉得紧紧的,希望能将自己尽可能多地装进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鼻子开始发痒了,喷嚏一个接着一个地喷涌而出,还带着黏黏的液体。 我四下寻看着,抱着一丝希望看看能否找到什么东西来御寒。当头转到左前方的时候,我发现 45 角处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生在看着我。当我俩眼神交汇的时候,他赶忙将头低下,我没再理会,继续寻找着。再看到他的时 候,发现他还在看着我,眉目微蹙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觉得奇怪,便仔细 打量起他来。这是个长相不错的男孩儿,挺拔的身材,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因为瘦,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外套显得 空荡荡的。 可能感觉到我一直看着他,他微微抬起头 盯 着
14、我,嘴微微蠕动了一下,又没了声响。随即,又低下头去。顺着他的眼睛看下去,我发现他一直盯着手中的袋子看,从我的位置处,可以辨别出袋子里装的是衣服。是衣服又怎么样呢?难道我要向别人借衣服吗?可是,寒冷一阵阵袭来,我越来越觉得冷,身上的温度越发的低了。心里的两个念头在不停地打架,“借”还是“不借”,抗争越来越激烈。最后,还是“不借”败了! 打定主意后,我借着去厕所的名义,回来的途中,经过他的位置前,小心地问他一句:“袋子里的衣服可以借 我穿下吗?等下车我就还你。”他猛然抬起头,瞪大了眼睛,又有些欣喜地看着我,拿出袋子里的毛衣。他红着脸说:“毛衣上有个小洞,你不介意的话,就穿上吧!”道了声谢谢,我拿着
15、毛衣疾步回到位置上,立刻 就将它套在身上。有了大大的毛衣,身子顿时暖了起来,一个个鸡皮疙瘩也像败军一样急急撤退了。 等身子暖和起来,我才注意到毛衣的袖口处的确有个小洞,不大,但在一整片灰色中还是显得很扎眼,像个自卑的小孩子一声不响地躲在角落里。我看着那个手指般粗细的洞,幡然醒悟过来为什么他一直看着我又欲言又止的样子了。他一定早就觉察出我的 处境,想借衣服给我,却又碍于衣服的不完美不好意思将衣服递上。瞬间,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我心里来回翻滚起来 到南京的时候,他将毛衣留给了我,我没有拒绝,因为有毛衣的相伴,我不再感觉到寒意。 至今,我还留着那件毛表。虽然它旧了,还有一个小洞。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一个
16、陌生人与你相遇,只占你生命中短短的一寸光阴,有时却又显得如此珍贵。不知道,远方的他是否还记得自己的一件带着破洞的毛衣,给当时失恋的女孩儿带来多大的宽慰与温暖。 (选自读者丛书,有改动)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们的概括能力,注意人物、地点、时间以及事件的完整性。 答案:当“我”因失恋在回家的火车上又冷又无助时,一个男孩儿借给“我”一件袖口上带着破洞的毛衣,让“我”感到了温暖和宽慰,并终生难忘。 15.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2 分) 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 解析: 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品
17、析能力。 从句子的修辞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穿得少而感到特 别寒冷。 16.选文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以及作用。 答案: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向男孩儿借毛衣时他意外而又 高兴的心理,表现了男孩儿善良的品质。 17.选文第段中那件毛衣虽然旧了,还有一个小洞,可为什么至今“我”还要留着它?( 4分) 解析: 围绕毛衣特殊的作用和毛衣两个主 人 的情感分析。第一个主人,具有爱心。第二个主人具有感恩之心。 答案:因为那件毛衣在“我”身心最寒冷的时候给
18、了“我”温暖和宽慰,让“我”终生难忘,值得纪念;毛衣承载着男孩儿的一片爱心,非常珍贵,值得珍藏。 18.结合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男孩儿是个怎样的人。(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分析。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 答案:从男孩儿把毛衣借给“我”并在下车时把毛衣给了“我”的举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人;从“我”向他借毛衣时他脸红的神态,能看出他是一个羞涩的男孩儿。 19.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3 分) A.第段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冷清、寂静的气氛,烘托了“我”接受了失恋这个事实后平静的心情。 B.选文第段和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9、相互照应。 C.选文第段中“他微微抬起头盯着我”中加点的“盯”字传神地写出男孩儿特别想把衣服借给“我”的心理。 D.结尾段写出了“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我”对男孩儿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能力。第段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冷清、寂静的气氛,烘托了“我”接受了失恋这个事实后不平静的心情。 答案 : A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20-24 题。( 15 分) 团雾 高速公路上的杀手 2013 年 6 月 4 日 6 时许,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 833-841 千米路段,东西两侧车道突发 16 起交通事故,共造成 56 车相撞,致 14 人死亡。 有关人员在分析上述事故的发生
20、原因时发现,造成这些严重交通事故的杀手就是团雾。 从气象学意义上讲,团雾的本质也是雾。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那些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就是团雾,秋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或是清晨 6-8 时,较容易出现团雾。团雾的形成,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其易出 现的地域一般为地势低洼、空气湿度大的地区。另外,雨后山区的高速公路地段也较易出现团雾。 与普通的雾相比,团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与大雾弥漫有所不同,团雾的势力范围比较小,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团雾似的,四顾朦胧,团雾以外,视线良好;第二,团雾内能见度很低,一般只有 10-20 米;第三
21、,团雾覆盖范固呈分段形态,有的地方雾很少,有的地方雾很浓;第四,团雾的覆盖面积大小不一,大的团雾覆盖区域 长约 5000 米,小的团雾覆盖区域长度仅有 1000 米。 团雾因其飘浮不定和能见度低的特点,而被称为“高速公路 杀手”。高速公路上的团雾, 往往 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团雾的危害之所以这样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团雾的特性造成了其在高速公路上多发。团雾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现身,就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局部区域内出现。 其次,驾驶员视觉的明暗适应特性不佳,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明适应指的是,人们从暗处走到明处,视
22、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正常情况下,人眼需要 1分钟能完成明暗适应性的转换。暗适应就是由明到暗,人的视觉感受性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比明适应慢得多。一般情况下,人眼需要 15 分钟才能恢复一半的视觉感受性,大概 40 分钟才能完全恢复。因此驾驶人由明朗路段一下子进入团雾路段时,周围环境的能见度大幅降低,人眼不能迅速适应,视力无法得到及时恢复,由此造成反应滞后,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再次,人类的知觉会因 参照物的不同而产生错觉,使得 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当车辆 在高速公路上由明朗路段驶入团雾路段时,虽然驾驶员会本能地采取制动措施以降低车速,但往往会因为知觉错觉,低估进入团雾路段的车速。这就
23、非常容易使前后车发生追尾。 最后,人类的反应特性也是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交通刺激信号,并对其中影响交通安全的信号做出反应。选择反应时间的长短,与刺激信号的辨别难度有关,辨别难度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当车辆驶入团雾区后,四周白茫茫一片,降低了车辆给驾驶人的刺激强度 ,增大了驾驶员的辨别难度,使得他们很难从周围的环境中把车辆辨别出来,也就是使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变长,从而延长了车辆的制动非安全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增。 此外,还要考虑驾驶人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与团雾区能见度低的负面效果相互叠加,这也是造成团雾路段内交通事故多
24、发的原因之一。 那么,面对团雾,我们该怎么办? 公安部交管局的专家提醒大家,驾车出行前要充分考虑天气情况,注意沿途天气预报。一般来讲,当低层水汽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团雾更容易出现,尤其是雨后一两天,如果天气晴好, 就比较容易在清晨出现团雾。 同时,驾驶员行经团雾多发路段需加倍注意,如遇突发团雾,应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减速行驶。 (选自百科知识 2015 年第 1 期,有改动)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们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段,围绕“团雾”分析即可。 答案:团雾的形成条件、特点、危害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1.简要分析选文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4
2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说明文的开头作用一般是激发读者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答案:列举了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 833-841 千米路段发生恶性交通事故并造成重大 1 人员伤亡的事例,说明团雾危害严重,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2.选文第段中面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 象而突出地说明了团雾势力范围小的特点。 23.选文第段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 答案:不能。“往往
26、”是经常、常常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高速公路上的团雾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是普遍现象,但并不是团雾出现就一定导致交通事故。去掉后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4.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2 分) A.团雾的形成 般受空气湿度、风力、昼夜温差等方面条件影响。 B.和普通的雾相比,团雾能见度更低,势力范围较小,覆盖范围呈分段形态。 C.与人眼的暗适应特性相比,明适应特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更大。 D.途经团雾多发路段,要充分考虑天气情况,如 遇突发团雾,要尽可能减速慢行。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能力。 与人眼的暗适应特性相比,暗适应特性对交通安
27、全的影响更大。 答案 : C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25-29 题。( 15 分) 同执着前行 漫漫人生路,我们会遇到各种考验、各种磨难,而获得成功和实现梦想需要我们的坚持,坚定梦想,同执着前行,照亮前方的路。 同执着前行,照亮求学之路。学习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需要坚持和耐心。谢觉哉云:“万事从来贵有恒。”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了学习知识,不顾路途的遥远,去百里之外的地方向前辈请教。烈日挡不住他,风雨阻止不了他,斥责打骂也无法使他退却。他心中只想着学习,执着干对知识的渴求,便感觉不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漫漫求学路,宋濂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习,孜孜不倦,最终成为明代著名的大
28、学士。 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 。凡成大器者,必有志。只有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执着前行,才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巴尔 扎克曾说:“经历磨难,而仍旧坚持下去,才是奋斗者的本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他潜心修史,遭受宫刑之辱后也不改其志,忍辱负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翻阅着前人记载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将其整理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十三载春秋,桌上的灯花燃了又落,落了又燃,若没有他的执着坚持,怎会有史记两千余年经久不衰的传奇? 然而,仍有许多人在经历磨难考验时不能够执着前行,荷
29、兰画家梵高,其在世 时没有人理解他的作品,懂他的艺术。在世人的冷眼嘲讽下,他没有执着投入艺术创作,而是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假若他能向着 自己的艺术执着前行,他将会给世人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了执着,留给后人,也留给自己一个永远的遗憾。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那么,这放弃与坚持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在求索路上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勇士。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克 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同行,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歌。 让我们沿着
30、成功者的足迹前行,向成功的大门迈进 ! (选自作文通讯 2015 年第 5 期,有改动) 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们对论点的掌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 答案: 人生中,经历磨难、考验时,我们要执着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26.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举例 论证,列举了宋濂克服重重困难,执着坚持勤奋求学,终有所成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同执着同行,照亮求学之路”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27.简要分析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 4 分) 解析:
31、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关系的词语。 答案: 首先提出“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的观点,接着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然后从正面列举了司马迁受宫刑仍执着坚持不改其志,终成史记的例子, 从反面列举了梵高遇世人嘲讽时没有执着坚持,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事例,对比论证了观点。 28.选出不适合充当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 )( 3 分)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C. 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 牛顿 D.不要轻
32、易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解析: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有恒心。 B 项的句子表现的是“积累”。 答案: B 29.成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你认为,除了“执着”,还有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答出一点并阐述其对成功的重要意义。( 50 字左右)( 3 分) 解析: 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答案: 示例:理想 理想是奋斗的原动力,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它像一束灯光,指引我们前行;它像一面旗帜,引领我们奋进;它更像是前行途中的加油站,每当你累了、倦了、想要放弃了的时候,想到它就会觉得浑身充满力量。没有理想就不能成就奋斗的人生! 三、作文(满分 60 分) 30.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 个,然后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如花的青春 题目: (二)我欠你 个 要求: (1)如果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 20 行) (3)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