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391008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 及答案解析(总分:99.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27.00)1.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_(分数:1.50)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2.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开端是_(分数:1.50)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C.五四运动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3.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分数:1.50)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十一届三中全会D.国民经济恢复和民

2、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_(分数:1.50)A.社会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民主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5.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其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其中第一个发展阶段是_(分数:1.50)A.创办初级社B.发展互助组C.推广中级社D.发展高级社6.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_(分数:1.50)A.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C.实现工业化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_(分数:1.50)A.社会主义

3、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是_(分数:1.50)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供销合作社9.关于社会主义改造,错误的论述是_(分数:1.50)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10.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4、地位的经济成分是_(分数:1.50)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1.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在_(分数:1.50)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八大政治报告C.论十大关系D.在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12.毛泽东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是在_(分数:1.50)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八大政治报告C.论十大关系D.在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13.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_(分数:1.50)A.“又相对立又相统一”B.“又相矛盾又相统一”C.“又相适应又相矛

5、盾”D.“又相对抗又相统一”14.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以下属于对抗性矛盾的是_(分数:1.50)A.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C.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D.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社会集团的矛盾15.毛泽东认为,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的方法是_(分数:1.50)A.斗争B.专政C.暴力D.镇压16.毛泽东主张用民主的方法

6、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在这个总方针下,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比如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要采取的方针是_(分数:1.50)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团结批评团结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17.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一总方针是_(分数:1.50)A.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B.以工业为指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C.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18.围绕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问题,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人是_(分数:1.50)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

7、来D.陈云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72.50)19.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指导方针有_(分数:2.50)A.发展生产、繁荣经济B.公私兼顾、劳资两利C.打破封锁、发展贸易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20.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界定,正确的有_(分数:2.50)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B.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C.反帝反封建的文化D.反映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21.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_(分数:2.50)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8、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D.为全民族 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22.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基本特点有_(分数:2.50)A.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B.无产阶级团结、争取城市小资产阶级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一战线D.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23.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_(分数:2.50)A.“一次革命论”B.“二次革命论”C.进攻中的冒险主义D.防御中的保守主义2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对比较,其区别有_(分数:2.50)A.二者所处的

9、时代不同B.二者的领导力量不同C.二者的指导思想不同D.二者的发展前途不同25.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有_(分数:2.50)A.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B.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C.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D.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26.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_(分数:2.50)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C.新民主主义革命

10、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D.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_(分数:2.50)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B.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使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28.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18401949)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下关于三者关系的论断中,正确的论断有_(分数:2.50)A.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B.社

11、会矛盾决定社会性质C.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决定革命性质D.革命性质决定社会性质、社会矛盾29.从 1949 年至 1952 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与此同时,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些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主要有_(分数:2.50)A.在后解放的南方地区加快推进土地改革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C.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D.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3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和“三改”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

12、离。以下关于二者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_(分数:2.50)A.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C.体现了构建经济基础与改造上层建筑的协同推进D.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牛产力的有机统一3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具有必要性。这种必要性主要表现在_(分数:2.50)A.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C.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客观需要D.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32.我国对手工

13、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方法步骤上,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等几个步骤。这些步骤包括_(分数:2.50)A.创办手工业互助组B.创办手工业供销小组C.创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D.创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3.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作为这种过渡性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存在一些具有“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这些具有“过渡形式”的经济成分包括_(分数:2.50)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4.在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出现过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它们有_(分数

14、:2.50)A.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B.农业高级社C.手工业供销合作社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_(分数:2.50)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B.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的开始C.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基本结束36.马克思、列宁设想的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_(分数:2.50)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B.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C.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D.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工人群众对资本家实行了监

15、督37.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_(分数:2.50)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C.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38.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_(分数:2.50)A.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改变B.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C.我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改变D.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改变39.1956 年

16、 4 月和 5 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下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_(分数:2.50)A.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论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C.论十大关系的前五条主要讨论政治问题;后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D.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40.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

17、毛泽东在 1957 年 2 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_(分数:2.50)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1.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分数:2.50)A.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

18、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B.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C.非对抗性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42.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特别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_(分数:2.50)A.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B.是非对抗性矛盾C.可以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D.存在转化为对抗性矛盾的可能性43.毛泽东认为,解决人民内部则采用民主的方法。所谓民主方法,就是_(分数:2.50)A.商量的方法B.讨论的方法C.批评的方法D.说服教育的方法44.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_(分数:2.50)A.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B.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C.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19、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D.其关键是处理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防止和避免这一关系从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45.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是_(分数:2.50)A.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B.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46.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内容有_(分数:2.50)

20、A.第一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B.第一步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C.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D.第二步完全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47.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除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还有_(分数:2.50)A.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

21、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B.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C.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D.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 答案解析(总分:99.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27.00)1.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_(分数:1.50)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解析:解析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

22、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方式;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它分为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公私合营企业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劳资两利”、“公私兼顾”的方针,在利润上实行“四马分肥”的政策,即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和资本家红利各占 1/4。抓住“在利润分配上”关键词就能做出正确选择 D。2.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开端是_(分数:1.50)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C.五四运动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解析:解析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社

23、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过渡时期总路线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故选A。3.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分数:1.50)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D.国民经济恢复和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解析:解析 A 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C 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D 为三大改造创造了条件。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_(分数:1.50)A.社会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C.民主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解析:解析 新

24、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但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5.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其进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其中第一个发展阶段是_(分数:1.50)A.创办初级社B.发展互助组 C.推广中级社D.发展高级社解析:解析 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

25、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发展互助组是第一个发展阶段。6.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_(分数:1.50)A.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C.实现工业化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解析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B 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_(分数:1.50)A.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同时并举 B.

26、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C.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D.先合作化、后工业化解析:解析 BC 本身均为错误论断,D 则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依据。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是_(分数:1.50)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供销合作社解析:解析 互助组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D 是关于手工业改造的形式。9.关于社会主义改造,错误的论述是

27、_(分数:1.50)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解析:解析 D 表述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10.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经济成分是_(分数:1.50)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解析:解析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

28、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11.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在_(分数:1.50)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八大政治报告C.论十大关系 D.在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解析:解析 记忆型题目。1956 年 4 月和 5 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在该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

29、想。如果本题改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的事件是”答案为论十大关系报告的发表。特别注意,D 项是杜撰的说法。12.毛泽东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是在_(分数:1.50)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八大政治报告C.论十大关系D.在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解析:解析 记忆型题目。13.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_(分数:1.50)A.“又相对立又相统一”B.“又相矛盾又相统一”C.“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D.“又相对抗又相统一”解析:解析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

30、点。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之间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其中,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其余三项干扰项在文字上做了故意设计,增加了本题的难度。14.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以下属于对抗性矛盾的是_(分数:1.50)A.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

31、众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C.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D.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社会集团的矛盾 解析:解析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

32、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本题干扰力最强的是 B 项。在我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所以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本题的内容可以命制多选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有”15.毛泽东认为,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的方法是_(分数:1.50)A.斗争B.专政 C.暴力D.镇压解析:解析 所谓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

33、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尽管“专政方法”包含了斗争、暴力、镇压的意思,但做题时必须考虑到术语的规范性。16.毛泽东主张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在这个总方针下,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比如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要采取的方针是_(分数:1.50)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团结批评团结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解析:解析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所谓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针对人民内部矛盾

34、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

35、族主义;等等。本知识点包含了众多的命题材料,需要举一反三地掌握。比如“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实行的方针是”17.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一总方针是_(分数:1.50)A.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B.以工业为指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C.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解析:解析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这里要特别注意

36、“总方针”和“方针”的区别。如果题干改为:“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其内容包括”则 ACD 可选。18.围绕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问题,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人是_(分数:1.50)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陈云 解析:解析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

37、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72.50)19.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指导方针有_(分数:2.50)A.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B.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C.打破封锁、发展贸易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解析:解析 C 不是方针,D 是 1956 年党的八大确立的。20.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界定,正确的有_(分数:2.50)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B.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文化 C.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D.反映新民主主义政治、经

38、济,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 解析:解析 出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21.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_(分数:2.50)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 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解析:解析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BC 是“民族的”内涵,D 是“大众的”内涵,而新民主主义文化一般不反对资本主义文化。22.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基本特点有_(分数:2.50)A.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B.无产阶级

39、团结、争取城市小资产阶级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一战线 D.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共产党人发刊词的内容。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一战线”(C)、“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D)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点,并进一步把这两个特点概括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并与“党的建设”三者共同构成党的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实际上只要了解共产党人发刊词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了三大法宝,就可推理出正确答案。23.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

40、主张,其中错误的有_(分数:2.50)A.“一次革命论” B.“二次革命论” C.进攻中的冒险主义D.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解析: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互区别但又互相联系、紧密衔接。“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CD 是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军事斗争问题上所犯的错误。2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对比较,其区别有_(分数:2.50)A.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 B.二者的领导

41、力量不同 C.二者的指导思想不同 D.二者的发展前途不同 解析: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25.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有_(分数:2.50)A.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 B.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C.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D.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

42、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 解析:解析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众多主客观因素合力促成的。BC 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26.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_(分数:2.50)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D.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解析:解析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指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

43、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因此,这道题的正确选项只能是 CD。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割裂这两个革命阶段,在它们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右的错误;也曾出现过混淆这两个革命的性质;企图将这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左”的错误(即 A)。B 本身为错误。2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_(分数:2.50)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B.第一次大革命的影响,使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

44、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解析:解析 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原因,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AB 是客观条件,后两个条件是主观条件。28.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18401949)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下关于三者关系的论断中,正确的论断有_(分数:2.50)A.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 B.社会矛盾决定社会性质C.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决定革命性质 D.革命性质决定社会性质、社会矛盾解析:解析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又进

45、一步决定了其根本任务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其中 B 项的干扰力最强。在哲学里,是矛盾决定性质。但这个哲学原理不能简单地、机械地套用到“毛中特”中。29.从 1949 年至 1952 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与此同时,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些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主要有_(分数:2.50)A.在后解放的南方地区加快推进土地改革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C.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D.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解析:解析 革命的性质取决于革命的

46、对象。反帝反封建的属于民主主义革命;反对私有制的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土地改革主要是反封建,属于民主主义革命。其他三项都是改造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举措。3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和“三改”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以下关于二者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_(分数:2.50)A.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 C.体现了构建经济基础与改造上层建筑的协同推进D.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牛产力的有机统一 解析:解析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它属于发展生产力的范畴;“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

47、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属于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范畴。故 ABD为正确。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政治制度等)和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我国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确立,在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完成了。思想上层建筑的确立,是通过一系列思想教育和思想运动来完成的。故 C 项不符合题意。3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具有必要性。这种必要性主要表现在_(分数:2.50)A.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C.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客观需要 D.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解析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必要性加可能性,就是必然性。BC 属于必要性的内容。AD 属于可能性的内容。32.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方法步骤上,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等几个步骤。这些步骤包括_(分数:2.50)A.创办手工业互助组B.创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C.创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D.创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解析:解析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创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S 132 141-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ubscription Man.pdf ETSI TS 132 141-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ubscription Man.pdf
  • ETSI TS 132 141-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ubscription Man.pdf ETSI TS 132 141-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ubscription Man.pdf
  • ETSI TS 132 141-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ubscription Man_1.pdf ETSI TS 132 141-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ubscription Man_1.pdf
  • ETSI TS 132 150-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pdf ETSI TS 132 150-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pdf
  • ETSI TS 132 150-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pdf ETSI TS 132 150-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pdf
  • ETSI TS 132 15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pdf ETSI TS 132 15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pdf
  • ETSI TS 132 15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_1.pdf ETSI TS 132 150-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_1.pdf
  • ETSI TS 132 151-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rence .pdf ETSI TS 132 151-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rence .pdf
  • ETSI TS 132 151-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pdf ETSI TS 132 151-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Refe.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