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射洪中学补习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3916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四川射洪中学补习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四川射洪中学补习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四川射洪中学补习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四川射洪中学补习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四川射洪中学补习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4 年四川射洪中学补习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一 、 选择题(本大题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3.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治以重罪”。上述材料 有利于研究古代中国服饰的发展演变 佐证了古代中国曾明确限定官民的服饰 有助于研究古代中国 君主专制的演变 说明了明代国家法律建设的发展与完善 A. B. C. D. 解析: 从材料很明显可以看出来,明朝我国服饰的基本情况,呈现出官民明显等级区别,因此项正确;从材料“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治以重罪”可以

2、看出古代曾明确规定官民的服饰情况;因此项正确;服饰的不同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因此项正确,故选 C。材料并未体现法制的演变的情况,排除。 答案: C 14.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评价道:“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 A.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C.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解析: 根据材料 “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

3、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可以分析的出作者说的这幅画应该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额夜市,因此 ACD 项均正确, B 项说的是雇佣关系,出现在明代,因而不可能在宋代的作品中呈现。 故选 B。 答案: B 15.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佛教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 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解析: 材料中描述了唐朝时不断颁布对儒家经典的释

4、文作品,唐玄宗这一做法有利于弘扬儒学,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故选 C。 A 项明显错误,儒家思想依然是正统的是思想,只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B 项错误,市民阶层的出现是在宋朝时期; D 项错误,中国传统思想是在不断发展变革的基础上前进的,佛教的发展并未违背中国的传统思想的主流发展趋势。 答案: C 16.2013 年 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 主题词:“ 快城市 慢生活 闲不住的休闲成都 ”。下列关于成都的表述,符合实际的是 A.隋唐时期开始设蜀郡以加强对成都地区的管辖和建设 B.成都地处内陆,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所以生活节奏很慢 C.两汉时期,成都已经出现了繁华的夜市,生活节奏较快 D.休闲时

5、可以参观成都境内 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 A 项错误,蜀郡在汉代已经设立; B 项错误,节奏慢并非全是交通不便造成的,说至今交通不便不符合事实; C 项错误,我国北宋时期出现夜市,汉代的时候并未出现夜市,因此该项与事实不符; D 项正确,都江堰战国时期修建,到现在依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答案: D 1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 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 手工业生产方式”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

6、析: 从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 ” ,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 “ 在此以后 ” 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 故选 C。 AB 项错误,反映的是列强的商品输出的要求; D 项错误,辛丑条约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 答案: C 18.“ 随着 20 世纪的来临,对过去几个世纪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转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 这里对 “ 影响 ” 的理解准确的是 A.将民

7、主意识和民权思想引向深入 B.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发展民族工商业 C.迫使清政府推行 “ 新政 ” 和 “ 预备立宪 ” 运动 D.加速了士绅阶层与清政府的政治离心 解析: 从材料“ 对过去几个世纪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转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 ”可以分析的出来此时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故选 A。 B 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与材料信息“ 转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 ”不符; C 项错误,与材料“ 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不符; D 项错误,应该说的是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运动。 答案: A 19.蔡元培在 发刊词中: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

8、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 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材料不能说明蔡元培 A.全盘否定中国古代封建文化 B.提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C.鼓励和倡导资产阶级新文化 D.诠释了自己对大学的理解 解析: 从材料“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可以看出蔡元培奉行的是兼收并蓄的主张,并没有否定传统文化的存在的价值,因此 A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B 项很容易看的出来; C 项从材料“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即能看得出来。 D 项正确,也能看的出来,材料的中心思想即是阐述自己的对大学的理解。 答案: A 20.1922 年 1

9、 月,中共指出 ,应把 “ 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 ” ,这个 “ 第一要务 ” 是指( )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C.武装反抗国民党 D.发起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 从时间上可排除 C、 D 两项 , C 项是在 1927 年作出的; D 项是在 1924 年开始的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一大召开后,紧接着又召开了中共二大, “ 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 ” 就是结合中国实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故选 A。 B 项是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内容。 答案: A 21.阅读“ 1935 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工厂检查所

10、调查的全国工业分布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有误的是 ( ) 省市 上海 南京 青岛 北平 天津 汉口 山西 陕西 云南 工厂数(个) 5418 25 321 31 92 69 27 2 16 省市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东 河北 湖南 江 西 河南 威海卫 工厂数(个) 206 53 42 37 28 39 3 24 2 A.我国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B.中西部的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 C.官僚资本主义急剧膨胀 D.因东三省被日本控制而未统计在内 解析: 依据图表中的信息看,江苏等沿海地区发展的比较好,但是河南等内陆省份较少;但是也能反映出中西部地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缺乏东三省的统计信息,因为东三

11、省已沦陷。因此 A、 B、 D 三项均正确, C 项是在抗战爆发后急剧膨胀。 答案: C 22.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 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 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蒋介石已经认识到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 B. C. D. 解析: 本题以蒋介石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

12、查国民党在抗日抗战中重要活动。依据题干中的 “ 持久抗战、实寄于全这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 ” 等分析, 项都能从题干中反映,而 无从反映,当时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显然还是主战场,蒋介石不可能得出 中结论,排除。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23.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历史依据一 历史依据二 历史结论 甲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乙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

13、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因此很容易的得出结论: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故选 A。 B 项错误,农民家庭出身并非说明毛泽东就是农民阶级的代表,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的代表; C 项明显错误,甲的历史依据是准确的; D 项错误,乙同学的结论不准确。 答案: A 24.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

14、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 驰的有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 B. C. D. 解析: 项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说的是封建思想伦理的作用,明显不符合题意;项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体现的是盲目排外的义和团的宣传,明显具有落后性;故选 B。项分别

15、体现的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近代化。 答案: B 二 、 非选择题(本大题 2 小题,共 52 分) 1.( 28 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小城镇建设,江南市镇的兴盛和近代转型,可为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有益鉴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历史爱好者研究明清江南经济史的两组资料 组别 史料 史论 第一组 (松江)“(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日复抱纱以出”。(摘自古今图书集成松江部) 史论 1: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和侵蚀。 史论 2:这种市场与生产技术分离,是中国纺织技术自 14世纪后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原因之一。 第二组 盛泽镇明初以村闻名,居民止五六十家

16、。嘉靖间倍之,以凌稠为业。始称为市。迄今居民百倍于惜。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其繁盛为邑中诸镇第一。(摘自乾隆时期吴江县志) (1)参考材料一中第一组的方法,从第二组史料中你可以推断出哪些历史观点?( 6 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特别是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江南农村部分棉纺织业市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但国外工业生产原料需求大增,为部分市镇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 世纪末盛泽镇全镇年产丝绸 90 万匹,镇上绸商在上海建立分庄, 称为“申庄”,专事与洋行交易。震泽镇则以生丝加工和外销为特色,“所产之丝多销洋庄厦南洋、印度 等地”。嘉定县和上海县则由棉织业转向桑蚕 丝业,“兴蚕桑之利,以济棉

17、布之穷”,“ 鲜茧出售,动以数万计”。 摘编自樊树志讲座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2)据材料二,概括 19 世纪中后期江南市镇经济变化的表现。( 6 分) 材料三“曹家渡(今属上海市静安区),同治三年以后,西段开办缫丝厂,东段开办面粉厂,招集男女工作,衣于斯、食于斯、居于斯者,不下数千人不数年间,洋纱厂、织布厂、鸡毛厂、牛皮厂、电灯厂相继成立,市面大为发达,东西长二里许,鳞次栉比,烟户万家”。 摘编自徐丽平 20 世纪开初至 30 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演变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末民初的城镇化与明清时期江南中小市镇发展的不 同。( 8 分) 材料四 著名史学家杰里本特利

18、认为 , “ 传统 ” 和 “ 交流 ” 是人类历史的两大主题 .一纵一横,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历史确定了焦点。在 此视角下,全世界各主要民族的社会传统普遍得到了关注,同时,不同社会文化相互交流也 得到了清晰的阐释。 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4)按材料四中的“此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向近代转型的原因。( 8 分) 解析: (1)此题考察的是明朝时期我国工商业发展的情况。从材料“嘉靖间倍之,以凌稠为业。始称为市。”可以分析的处该地从小村后来发展成为市镇,人口有了很大的增加。从材料“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可以看 出商人经济实力雄厚,商品交易活动频繁。 (2)从材料“鸦片战争后

19、特别是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江南农村部分棉纺织业市镇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可以看出传统的江南市镇开始走向衰落。农民种植开始以满足外国的生产为主,大量的种植经济作物。“震泽镇则以生丝加工和外销为特色,“所产之丝多销洋庄厦南洋、印度等地”。”反映了当时对外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以外销为主。 (3)我国近代城镇化和明清时 期的工商业市镇具有明显的不同,从产生的原因上看,明清时期的市镇是在农耕经济发达的情况下产生的,而近代的市镇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产物。生产手 段也不一样,明清时期是手工业生产,近代则是采用了机器生产。经济结构也有明显的不同。 (4)回答此题需要仔细的分析材料,属于较难的试题。 一纵一

20、横 分别指的是传统和对外交流。 “ 传统 ” 侧重于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形成、农村和城市经济联系加强、区域长途贸易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条件。 “交流” 侧重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角度分析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的条件。 可对此进行细致的分析。 答案: (1)历史观点:明清时期出现一些新的市镇;明清时期中小市镇人口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明清时期商运活跃,商人经济实力雄厚。 (6 分,每点 2 分。 ) (2)表现: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桑蚕丝业兴起;农业和手工业产品由内销转向外销;经济发展规模扩大。 (6 分 ) (3)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前者受农村自然经济影

21、响,后者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产物;生产方式不同,前者采用手工生产,后者采用机器大生产;经济结构不同,前者手工业生产部门单一,后者工业生产部门较多。 (答出 3 点 5 分,两点给 4 分。 ) (4)A“ 传统 ” 侧重于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 性专业化生产形成、农村和城市经济联系加强、区域长途贸易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的条件。 (4 分 ) B“ 交流 ” 侧重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角度分析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的条件。如: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管理方法和组织形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4 分 ) 2.

22、( 24 分)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 1843 年至 1860 年,传教士在广州出版中文书籍、刊物 42 种 ,其中 29 为宗教宣传品, 占总数的 69%。 另外, 13 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 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 1848 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 Benjamin Hobson)来的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 1850 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 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

23、,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 径 ?( 8 分) 材料二 早在 19 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 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2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6 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 1913 年底,新成立

24、的团体哟 682 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 312 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1912 1913 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 ( 4 分)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

25、说明了什么?( 4 分) 解析: (1)可从所给的材料“自 1843 年至 1860 年,传教士在广州出版中文书籍、刊物 42种,其中 29 为宗教宣传品, 占总数的 69%。”、“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 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等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2)从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其含义: 认为极贵重者,就是洋物,而极贵重者也就是质量好的,反映了对外来事件的崇尚,这自然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工业文明传入中国,近代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

26、开始传入我国。 (3)从所给的材料中来看,一方面点明有很多政党,体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但是很多的旧军阀等也组建了政党,同时也说明存在着投机现象。这充分说明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预示着革命存在着深深的危机。 答案: (1)途径:出版书籍,设立医院、传播宗教、开设学校。 (8 分 ) (2)社会现象:生 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 (2 分 ) 原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及思想、生活方式传人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科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3 分 ) (3)政治局面:民国初年组建了很多政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 (2 分 ) 说明:说明了民主共和是大趋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 分 )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 (2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