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139185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这种现象叫( )(分数:2.00)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3.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分数:2.00)A.大小错觉B.方向错觉C.线条弯曲错觉D.线段长短错觉4.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分数:2.00)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

2、恒常性5.人在知觉某个对象时,常用知识经验解释并利用词语加以标志,这是知觉的( )(分数:2.00)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6.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分数:2.00)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7.强度较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分数:2.00)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就占优势B.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

3、就占优势C.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D.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9.在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分数:2.00)A.接近律B.相似律C.连续律D.多因律10.具有连续性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分数:2.00)A.接近律B.相似律C.连续律D.多因律11.人对物体的形状特性的知觉,叫( )(分数:2.00)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或距离知觉D.方向定位12.人对物体的远近特性的知觉是( )(分数:2.00)A.形状知

4、觉B.大小知觉C.深度或距离知觉D.方向定位13.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这种知觉线索叫( )(分数:2.00)A.对象重叠B.线条透视C.相对高度D.纹理梯度14.( )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随物体与观察者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分数:2.00)A.对象重叠B.线条透视C.相对高度D.纹理梯度15.看风景照片中的景物,画面中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显得远些。这种知觉的线索是( )(分数:2.00)A.对象重叠B.线条透视C.相对高度D.纹理梯度16.当观察者移动时,发现视野中近处物体流动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速度小,这种现象叫( )(分数:2.00)A.空气透视B.纹理梯度C.

5、运动视差D.双眼视差17.当距离超过( )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不起作用(分数:2.00)A.1100B.1200C.1300D.140018.在判断时间的精确度方面,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分数:2.00)A.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B.触觉最好,听觉次之,视觉最差C.视觉最好,触觉次之,听觉最差D.视觉最好,听觉次之,触觉最差19.当两个刺激物(光点、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 )(分数:2.00)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20.由于人的眼睛长时间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

6、因而发现光点飘忽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是( )(分数:2.00)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21.电影、电视都是按( )发生的原理制成的(分数:2.00)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22.当我们判断远近不同的山时,能够很容易根据颜色浓淡来进行区分,这是( )(分数:2.00)A.线条透视B.辐合C.空气透视D.结构透视23.空间知觉包括( )(分数:2.00)A.距离知觉、似动知觉、深度知觉和立体知觉B.运动知觉、远近知觉、距离知觉和实体知觉C.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D.平衡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和错觉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

7、00)24.知觉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主要有( )(分数:2.00)A.觉察B.分辨C.确认D.整合25.下列对人的听觉定向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B.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C.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么从圆锥面上的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D.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混淆26.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低频率声音的波长大于头宽,它的传播不受头部的阻挠,因而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较小B.高频率的波长小于头部,在传递途中受头部的阻挠,因而两耳的强度差较明显C.低频率声音的波长小于头宽,它的传播受头部的阻挠

8、,因而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较大D.高频率的波长大于头部,在传递途中不受头部的阻挠,因而两耳的强度差不明显27.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觉得时间过得快B.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觉得时间过得慢C.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D.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快28.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B.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C.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9、D.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29.大小错觉主要包括( )(分数:2.00)A.缪勒一莱耶错觉B.潘佐错觉C.垂直一水平错觉D.贾斯特罗错觉30.如果某人一只眼睛受到了永久性伤害,他还能利用( )线索来进行深度知觉(分数:2.00)A.调节B.对象重叠C.相对高度D.运动视差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31.简析错觉产生的几个主要理论。(分数:2.00)_32.举例说明陈霖的拓扑实验和他的观点。(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33.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分数:2

10、.00)_34.什么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它们在知觉过程中起怎样的作用?(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这种现象叫( )(分数:2.00)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 D.自主运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似动现象的区分和掌握。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

11、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存在: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电影、电视都是按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制成的。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一般说来,视野中细小的对象看去在动,而大的背景则处于静止的状态。例如,夜晚,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自主运动(或游动效应):即指由于人的眼睛长时间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从而发现光点飘忽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眼睛不可能把注视点精确地保持在黑暗中的光点上,眼睛的移动引起光

12、点的网像徘徊于视网膜。再加上背景上没有其他参照物,无法确定刺激物是否稳定。 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也是一种似动现象。如在注视快速运动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故本题的答案是 C。3.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分数:2.00)A.大小错觉B.方向错觉 C.线条弯曲错觉D.线段长短错觉解析:解析:错觉的种类很多,比如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其中大小错觉和形状、方向错觉有时统称为几何图形错觉

13、。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出现的错觉,叫大小错觉。线段发生错位是方向错觉,如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又如一些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而看成不平行的。C 项中,线条弯曲错觉指因背景的影响,使直线看起来发生了变形,变得弯曲。D 项中,没有线段长短错觉这种说法。4.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分数:2.00)A.选择性 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解析:解析:所谓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5.人在知觉某个对象时,常用知识经验解释并利用词语加以标志,这是知觉的( )(分

14、数:2.00)A.选择性B.理解性 C.恒常性D.整体性解析: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6.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分数:2.00)A.选择性B.理解性 C.恒常性D.整体性解析: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经验多的人,对报告有全面的了解,因而得到的信息多;而不懂行的人没有经验,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因

15、而获得的信息少。7.强度较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分数:2.00)A.选择性 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解析:解析: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因素:物体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一般地说,强度较大、色彩鲜明、活动性、变化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组合比较规律的刺激物(即良好图形)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人的主观因素包括经验、知识会对知觉选择性造成影响。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就占优势 B.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就占优势C.在人

16、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D.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解析:解析: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9.在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分数:2.00)A.接近律 B.相似律C.连续律D.多因律解析:解析:邻近性(接近或相邻原则)指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10.具有连续性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分

17、数:2.00)A.接近律B.相似律C.连续律 D.多因律解析:解析:良好连续(连续律)是指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11.人对物体的形状特性的知觉,叫( )(分数:2.00)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C.深度或距离知觉D.方向定位解析:解析:形状知觉是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它是由视觉、触摸觉、动觉来完成的。通过视觉,人们得到了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形状;通过触觉和动觉,人们探索着物体的外形。它们协同活动,提供了物体形状的信息。12.人对物体的远近特性的知觉是( )(分数:2.00)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或距离知觉 D.方向定位解析:解析:深度知觉也称为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18、是人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13.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这种知觉线索叫( )(分数:2.00)A.对象重叠 B.线条透视C.相对高度D.纹理梯度解析:解析:对象重叠(遮挡)是指通过物体相互遮挡来判断物体前后关系。14.( )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随物体与观察者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分数:2.00)A.对象重叠B.线条透视 C.相对高度D.纹理梯度解析:15.看风景照片中的景物,画面中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显得远些。这种知觉的线索是( )(分数:2.00)A.对象重叠B.线条透视C.相对高度 D.纹理梯度解析:解析:相对高度是指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

19、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一个,就显得远些。如风景照片中的景物。16.当观察者移动时,发现视野中近处物体流动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速度小,这种现象叫( )(分数:2.00)A.空气透视B.纹理梯度C.运动视差 D.双眼视差解析:17.当距离超过( )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不起作用(分数:2.00)A.1100B.1200C.1300 D.1400解析:解析:当距离超过 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不起作用。18.在判断时间的精确度方面,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分数:2.00)A.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B.触觉最好,听觉次之,视觉最差C.视觉最好,触

20、觉次之,听觉最差D.视觉最好,听觉次之,触觉最差解析:解析: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19.当两个刺激物(光点、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 )(分数:2.00)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 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解析:解析: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刺激物的连续运动。20.由于人的眼睛长时间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因而发现光点飘忽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是( )(分数:2.00)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

21、.自主运动 解析:21.电影、电视都是按( )发生的原理制成的(分数:2.00)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 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解析:22.当我们判断远近不同的山时,能够很容易根据颜色浓淡来进行区分,这是( )(分数:2.00)A.线条透视B.辐合C.空气透视 D.结构透视解析:解析:这就是因为山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光线的散射。所以近处的较为清晰,颜色浓,而远处的模糊变淡。这种现象就是空气透视。23.空间知觉包括( )(分数:2.00)A.距离知觉、似动知觉、深度知觉和立体知觉B.运动知觉、远近知觉、距离知觉和实体知觉C.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

22、觉 D.平衡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和错觉解析: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00)24.知觉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主要有( )(分数:2.00)A.觉察 B.分辨 C.确认 D.整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觉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故本题答案为 A、B、C。25.下列对人的听觉定向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 B.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C.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么从圆锥面上的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D.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混淆解析:解析:

23、本题考查考生对听觉定向规律的掌握。听觉定向的规律为: 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从不互相混淆。当一个声源偏离头部中切面 23时,人们就能正确判断声音是来自左方或右方; 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当声源在头部中切面 23范围内时,被试容易判断声音在中间,但难以分辨它是前是后,或是左是右; 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么从圆锥面上的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26.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低频率声音的波长大于头宽,它的传播不受头部的阻挠,因而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较小 B.高频率的波长小于头部,在传递途中受头部的阻挠,因而两耳的强度差较明显 C.低频率声音的波长小于头

24、宽,它的传播受头部的阻挠,因而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较大D.高频率的波长大于头部,在传递途中不受头部的阻挠,因而两耳的强度差不明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两耳强度差的理解和掌握。同一声源从不同方向传到两耳时,在两耳造成强度差别。两耳的强度差随声音频率的不同而不同。低频率声音的波长大于头宽,其传播不受头部的阻挠,因而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较小;而高频率的波长小于头部,在传递途中受头部的阻挠,因而两耳的强度差较明显。27.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B.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觉得时间过得慢C.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 D.对厌

25、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快解析:解析:人的兴趣和情绪会影响时间知觉的长短。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得快等。28.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 B.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C.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D.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

26、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加工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一般来说,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如,对事物的外形、属形、特征等事先有充足的了解,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如果我们只感觉到事物的外形的部分特点,就会凭借已有的知识、概念,从而对事物产生知觉,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29.大小错觉主要包括( )(分数:2.00)A.缪勒一莱耶错觉 B.潘佐错觉 C.垂直一水平错觉 D.贾斯特罗错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大小错觉分类的理解和掌握。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

27、短出现的错觉,叫大小错觉。主要包括:缪勒一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潘佐错觉(也叫铁轨错觉)、垂直一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月亮错觉等。30.如果某人一只眼睛受到了永久性伤害,他还能利用( )线索来进行深度知觉(分数:2.00)A.调节 B.对象重叠 C.相对高度 D.运动视差 解析:解析:在深度的视觉线索中,只有双眼视差是需要两只眼睛同时提供信息才能进行判断的。肌肉线索、单眼线索都是一只眼睛就可以提供距离信息,所以答案是 A、B、C、D。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31.简析错觉产生的几个主要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产生错觉不仅有客观的原因

28、,也有主观的原因。目前对错觉的产生有三种解释: (1)眼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是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做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描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眼动不是造成错觉的真正原因。为了克服眼动理论的不足,人们提出了传出准备性假说。认为错觉是由于神经中枢给眼肌发出的不适当的运动指令而造成的。只要人们有这种眼动的准备性,即使眼睛没有运动,错觉也会发生。 (2)神经抑制作用理论。有人根据轮廓形成的神经生理学知识提出了该理论,这是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认

29、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视网膜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似的位移,引起几何图形和方向的各种错觉,如佐尔拉错觉、波根多夫错觉等。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在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常性误用理论把错觉与知觉的恒常性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觉是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在大小知觉的场合,当距离改变时,视网膜投影的大

30、小也相应发生变化,而知觉到的大小却相对不变。当环境提供了深度线索,使平面图形的不同部分在深度上分开,也就是使它们的显现距离发生变化时,而视网膜的投影大小不变,人们由于错误地利用了知觉的恒常性的特性,就会把“远处”的物体看得大些,而把“近处”的物体看得小些,因而出现大小错觉。由于这种理论强调了深度线索在错觉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论。)解析:32.举例说明陈霖的拓扑实验和他的观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这种不变性质和关系就称为拓扑性质。所谓拓扑性质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它可以被形象地想象成橡皮薄膜的任意变形,而不把薄膜剪开

31、或不把薄膜的任意两点粘合起来。所以,拓扑学又称为橡皮薄膜的几何学。陈霖的拓扑实验中,采用了三组不同的图形,其中圆和正方形、三角形在形状上看去很不一样,但它们都没有“洞”,因而是拓扑等价的;圆和环由于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因而具有不同的拓扑性质。实验时要求被试注视两个图形中的注视点,并报告注视点两侧的图形是否一样。结果显示,被试对拓扑性质不同的图形,有较高的正确报告率,说明对拓扑性质的差异更敏感。陈霖的拓扑实验表明,在视觉加工的早期,人的视觉系统对刺激的整体性质(拓扑性质)更敏感。在整体加工后,才进行局部成分或特征的分析。)解析: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33.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

32、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知觉的定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2)知觉的对象和背景有如下关系: 人对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反映效果是有区别的。知觉对象的形象较为鲜明,轮廓较为清楚,结构也较为完整;作为知觉背景的事物形象则较为模糊不清,结构也不确定,似乎在知觉对象的后面。 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知觉对象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

33、一个对象时,原来的知觉对象就成为背景,而原来的背景便成为知觉的对象。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对象与背景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互相依赖。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在不同背景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知觉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准确地说,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3)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的举例说明:在现场看足球比赛时,身边的人的谈话和加油声都是背景,当比赛不激烈,看比赛者被身边人的谈话所吸引时,身边的人的谈话就变成了知觉对象,比赛就变成了背景。)解析:34.什么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它们在知觉过程中起怎样的作用?(分数:2.00)

34、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知觉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processing)或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yenprocessing)。它强调了刺激本身在模式识别中的重要性。与刺激有关的信息来自感受器,这些信息触发了模式识别过程。简单的基础水平特征的结合,使我们能够识别更复杂的、整体的模式。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top_bottomprocessing)或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drivenprocessing)。在自上而下的加工中,知觉依赖于感知的主体,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他的一般知识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例如,在阅读课文时,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我们从课文中提取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心理学家认为,为了解释模式识别的复杂性,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都是必要的。两个过程很可能是互相促进的过程。)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