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849727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看书时用红色笔画重点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2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 )而不是个别的网点(A)图形(B)封闭性(C)刺激间的关系(D)以上都对3 看到一面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记忆(C)知觉(D)视觉4 飞行员驾驶飞机在海上飞行时的“倒飞错觉” 是( )(A)图形错觉(B)形重错觉(C)大小错觉(D)方位错觉5 一朵红花,在不同程度的光照条件下,人们仍知觉为红的,这是知觉的( )(A)颜色恒常性(B)亮度恒常性(C)大小恒常性(D)形状

2、恒常性6 熟悉的人容易从人群中被识别出来,这反映了知觉的( )规律(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7 知觉者的知识经验,以及对事物的需要、兴趣、爱好、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这种加工叫( )(A)自上而下的加工(B)平行加工(C)自下而上的加工(D)简单加工8 发生在前面的知觉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这种现象叫( )(A)知觉经验(B)知觉定势(C)期待(D)动力定型9 刺激物在强度、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相似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A)接近律(B)相似律(C)连续律(D)多因律10 在知觉

3、过程中,人不仅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且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11 人对物体的大小空间特性的知觉是( )(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或距离知觉(D)方向定位12 ( )是双眼的机能,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A)辐合(B)调节(C)水晶体变厚(D)水晶体变薄13 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这种距离知觉线索叫( )(A)对象重叠(B)线条透视(C)相对高度(D)纹理梯度14 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这是( )的结果(A)对

4、象重叠(B)线条透视(C)空气透视(D)纹理梯度15 一般地说,相对运动的物体,近物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这是( )的原因(A)空气透视(B)纹理梯度(C)双眼透视(D)运动视差16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 )(A)双眼视差(B)双眼辐合(C)视觉定位(D)视觉发散17 一般地说,在事件进行之后才做出反应的知觉是( )(A)时间知觉(B)运动知觉(C)方位知觉(D)似动知觉18 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位移产生的知觉,叫( )(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C)诱发知觉(D)自主知觉19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

5、象,叫( )(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20 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再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就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 )(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21 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22 从不同的角度看钟表,它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仍然认为它是圆的,这是形状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二、多选题23 在视觉定向中,( ) 的联合作用有重要意义(A)视觉(B)触觉(C)动觉(D)前庭觉24 同一声源达到

6、两耳的距离不同,便产生了两耳刺激( ),这是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主要线索(A)时间(B)强度差(C)位相(D)距离差25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B)一定时间内所发生事件的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C)回忆往事时,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时间估计得越短(D)回忆往事时,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时间估计得越长26 形成时间知觉的参照媒介主要有( )(A)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B)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C)计时工具(D)活动中的情绪体验27 形状和方向错觉主要包括( )(A)佐尔拉错觉(B)

7、冯特错觉(C)爱因斯坦错觉(D)波根多夫错觉28 目前解释产生错觉的理论主要有( )(A)眼动理论(B)神经抑制作用理论(C)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D)共鸣理论29 下列关于对事物知觉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人以往知识经验影响(B)知觉是感觉的相加(C)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知觉不同(D)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三、简答题30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31 简述知觉研究的三种主要导向假说考验说、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格式塔心理学。四、综合题32 用事实分析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3 简述知觉的作用。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

8、、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利用红色使得知觉对象被选择。【知识模块】 知觉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知觉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知觉的概念一定要与感觉进行区分。感觉是指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应,这些个别属性并没有被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客体或概念。如看红旗时,看到红色是颜色感觉,看到长方形是形状感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当我们把红色和长方形结合在一起,识别出一个物体是红旗后,便是一个知觉的过程。故本题的答案是C。【知识模块】

9、 知觉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各种错觉的理解和掌握。“倒飞错觉”是指飞机实际在平飞,但飞行员却感觉自己的飞机在倒飞,自己也倒悬在空中飞行,称为倒飞错觉。海上飞行时把蔚蓝色的海平面当做天空或夜间飞行时把天上的星星当做地面灯光而发生倒飞错觉。倒飞错觉是对方位的错误判断,因而是方位错觉。故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知觉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觉的恒常性的理解和掌握。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却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其中,形状恒常性是指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

10、的而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的现象。大小恒常性是指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虽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是有变化的,但是知觉到的大小却不变,趋向于原物的实际大小的现象。明度恒常性指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颜色恒常性是指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的现象。【知识模块】 知觉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所谓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本题中就是将熟悉的人选择为知觉对象,而其他人成为背景。【知识模块】 知觉7

11、【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知觉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在自上而下的加工中,即知觉依赖于感知的主体,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他的一般知识经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知识模块】 知觉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觉定势的理解和掌握。知觉是对刺激的整体反映,这种整体反映实际上是对各种刺激进行整合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观经验都会影响我们对各个刺激最后知觉为什

12、么样的物体。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有:我们过去的经验,如小猪型打火机,当我们之前没有经验时,我们往往把它知觉为玩具,而有了经验我们就知觉为打火机;期待,主要指知觉主体预先的准备状态,如,期望、动机等,当我们饥饿时,圆形的图案更容易被我们知觉为大饼;还有知觉定势,知觉定势是指一个物体的知觉,往往受到前后相继出现的物体的影响。动力定型是巴甫洛夫提出用来解释情绪的生理机制的学说。故本题答案为 B。【知识模块】 知觉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相似性是指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知识模块】 知觉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

13、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知识模块】 知觉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大小知觉是人对物体的空间尺寸的反映。要注意空间尺寸与距离和立体的知觉是不同的概念。【知识模块】 知觉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双眼视轴辐合: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辐合可用辐合角来表示,物体近,辐合角大;物体远,辐合角小。控制辐合的眼肌运动提供了关于距离的信号。辐合要与同时肌肉线索的眼睛调节相区别,调节主要是靠水晶体的曲度变化提供距离信息而不是视轴。看近处的物体,眼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大;物体移向远方,眼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小。【知识模块

14、】 知觉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就是线条透视。线条透视是由空间的对象在一个平面(或视网膜)上的几何投影造成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随物体与观察者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知识模块】 知觉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需要加强对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和纹理梯度三个易混淆的概念的理解。空气透视是指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光线的散射。结果,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线条透视是指远处还有比较大的距离,由于在视网膜上的距离越来越小,而显得距离越来越小,以至趋于重合,经常用来判断平行线的近端和远端。而纹理梯度

15、也叫结构级差,是指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较小,而密度较大。结构级差经常用于一个整体由许多相似的小部分组成的情况,而且注重的是密度的增减。比如,麦田近处的禾苗显得比较稀疏,远处的比较密集。【知识模块】 知觉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深度知觉线索的理解和掌握。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方向上将出现差异。一般地说,近物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这是由于在同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运动的范围不同,近处物体视角大,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大,而远处物体视角小,在视网膜上运动

16、的范围小,因而产生不同的速度印象。其中,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速度小,这种现象叫运动透视。根据物体相对运动速度的快慢,我们能够判断物体距离的远近。【知识模块】 知觉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知识模块】 知觉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时间知觉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觉就是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正确地估计时间,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很显然时间只有在事件进行之后,才能作出估计。【知识模块】 知觉18 【正确答案】 A

17、【知识模块】 知觉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诱发运动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知识模块】 知觉2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知觉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当我们已经认识客体的时候,就完成了对物体的理解,这种现象是知觉,色觉是感觉。【知识模块】 知觉2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知觉二、多选题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在视觉定向中,视觉、触觉、动觉、前庭觉的联合作用有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知觉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声源空间定位的理解和掌握。人的两只耳朵中间相隔约 275

18、 厘米。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同,便产生了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这是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主要线索。【知识模块】 知觉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时间知觉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掌握。一般说来,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但是事后回忆的时候恰好相反,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时间估计得越长。【知识模块】 知觉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时间知觉的估计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时间只有在事件进行之后,才能作出估计,因此时间知

19、觉必须通过各种媒介间接进行。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如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月亮的圆缺等周期出现的自然现象,为我们估计时间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根据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如人的呼吸、心跳和脉搏、饥饿感、身体的困倦等。人们依据身体组织的这些节律性活动,也能估计事件持续的时间。借助计时工具。如日历、时钟、手表等。借助于先进的计时工具,我们不仅可以准确地估计世纪、年、月这样较长的时间,而且可以准确地记录极其短暂的时间。【知识模块】 知觉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错觉分类的理解和掌握。形状和方向错觉有:佐尔拉错觉:一些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而看成是不平

20、行的。冯特错觉:两条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使中间显得狭而两端显得宽,直线好像是弯曲的。爱因斯坦错觉:在许多环形曲线中,正方形的四边略显弯曲。波根多夫错觉:被两条平行线切断的同一条直线,看上去不在一条直线上。【知识模块】 知觉2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错觉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目前对错觉的产生有三种解释:眼动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是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做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描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视网膜

21、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似的位移,引起几何图形和方向的各种错觉。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在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知识模块】 知觉2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知觉是在感觉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绝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知觉还包括选择、理解、组织等过程。【知识模块】 知觉三、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感觉

22、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二者的区别是在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存在差异。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包括以下几点区别:(1)生理机制上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2)经验的参与程度不同。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影响不大。知觉则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知识经验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知觉过程中,既包括了由当前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包括了以往相应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

23、联系的恢复过程。感觉和知觉的联系表现为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成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知识模块】 知觉31 【正确答案】 假说考验说是指知觉过程中,知觉系统不断对刺激环境进行假设检验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通过反馈,对刺激物的一些属性进行

24、分析,检验假设的正确性,最后发现一些有关的属性,排除无关的属性。直接知觉(刺激物说)是指在外界刺激物作用下,人的知觉系统首先要对外界物体的明度差别、边界、线条等几何光学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以主观因式(个人的知识经验)作为参照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物体性质的推断,形成完整的知觉结构。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有魏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

25、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了能够使我们知觉为形状的图形特点,证明了人类具有基本的、不需要学习的组织倾向,并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等。【知识模块】 知觉四、综合题32 【正确答案】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成分的特点。从下图中的点子图上可以看出,尽管这些点子没有用线段联结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我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结构。点子的数量不同,空间分布情况不同,知觉到的几何形状也不同。可见,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

26、分的特点。 (2)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性。部分的意义依赖于整体。研究中,实验者先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上面画着一个身穿运动服、正在奔跑的男子,使人一看就断定他是球场上正在锻炼的一位足球运动员。接着给被试呈现第二张图片,在那个足球运动员的前方,有一位惊慌奔逃的姑娘。这时被试断定他看到了一幅坏人追逐姑娘的画面。最后实验者拿出第三张图片,在两个奔跑的行人后面,是一头刚从动物园里逃跑出来的狮子。这时,被试才明白了画面的真正意思:运动员和年轻的姑娘为躲避狮子而拼命地奔跑。可见,离开了整体情境,离开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部分就失去了它确定的意义。【知识模块】 知觉33 【正确答案】 人在知觉一

27、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人对事物正确、完整、深刻的知觉与人对该事物的理解程度有关。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如下:(1)理解可以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在著名的杯子或人脸的双关图形中,如果我们事先知道它是一只杯子,那么图形的中间部分就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并且我们对它的知觉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相反,如果我们事先知道是一张侧面的人头,那么图形的两侧就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而中间部分成为知觉的背景。(2)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对自己熟悉和理解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相反,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常常受到破坏。(3)理解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比如,我们在读英文字母“WOR-”时,常常会预期出现 D、K、M、N 等字母。当前情景激活的知识结构不同,产生的知觉期待也不一样。【知识模块】 知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