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 年安徽望江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 的 一种财产。富有 的 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 的 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 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 的 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 的 崩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 能力,材料中文字“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 的 一种财产。”说明土地
2、私有化现象已经出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代土地私有现象可以大量出现,原有 的 井田制逐步趋于瓦解,政治方面分封制已被严重破坏,所以答案选 C, A 项开始于夏朝建立, B 项出现在商周时代, D 项属于社会制度而非政治制度。 答案: C 2.下图是甘肃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 的 一幅,这反映出 ( ) A.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 的 革新 B.先进 的 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C.中国 的 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 的 模式 D.土地 的 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 的 能力,从图中能够看出此时曲辕犁已经应用与牛耕模式 的 农业生产,结合所
3、学内容可知汉代农业生产方式较少数民族地区更为先进,甘肃地区 的 先进生产方式是由中原地区传播过去,所以 B 项表述最符合史实和题意, A 项说法错误,曲辕犁出现唐代中原地区, C 项开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D 项图片信息并无直接显示。 答案: B 3.创新求真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 的 优良品德,下列体现了这一思想内涵 的 有( ) 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 的 “初税亩” 秦始皇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制 的 措施 唐太宗实行 的 科举制 康熙帝设立实行 的 “军机处”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 能力,材料问题要求历史事件或现象体现出创新精神,结合所学不难
4、判断出“初税亩”最早确立土地私有 的 征税方式,秦始皇首先普遍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所以两项符合题意要求,科举制开始于隋代,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军机处”设立与清代雍正皇帝,所以项不能体现出创新精神所在,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A。 答案: A 4.下列图表是根据贵池县志整理出来 的 “池州建制沿革”简表,以下说法正确 的 是( ) 时期 池州行政建制沿革 春秋 属于吴国 秦朝 为鄣郡所辖 汉朝 前 109 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姑熟。 唐朝 武德四年( 621 年)始设池州。 宋朝 改池州为池州路总管府。 元朝 改池州为九华府。 A.春秋时池州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B.鄣郡首任
5、郡守可能是秦始皇任命 的 C.汉唐时期 的 郡守可以世袭 D.元朝时池州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 的 能力,图表信息反映 的 是中国古代春秋至元代的 行政体制变革,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 B 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秦代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A C D 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春秋时池州归属吴国管辖,吴国是一个独立王国周天子没有实际统治权力,郡县长官不能世袭,元代行省设置中池州应归属江浙行省管辖 ,故答案选 B。 答案: B 5.古代东西方 的 政治制度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有些方面也有着相似之处。中国古代哪个机构的 职能与古代雅典陪审法庭 的 职能最为
6、相似 ( ) A.唐朝 的 刑部 B.宋朝 的 枢密院 C.元朝 的 中书省 D.清朝 的 军机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的 历史对比分析能力,古代雅典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审判机构,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三生六部体制中刑部职能也是司法和审判,故二者职能基本相同,所以答案选 A, B 宋朝 的 枢密院主管军事, C 元朝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D 清朝军机处是清代 的皇帝秘书机构。 答案: A 6.杰里 本特利 的 新全球史记载: “ 从公元前 6 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 ” 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
7、高 B.水利事业 的 发展,人口数量 的 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 能力,材料中大量铁质农具 的 广泛使用能够极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生产力 的 发展,铁质农具 的 广泛应用更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的 进步 的 深刻体现,所以 D 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A C 两项是铁质农业工具应用之后产生 的 结果,不能证明铁质农具已经出现, B 项与铁质农具无直接关系。 答案: D 7.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 1876 年美国费城举办 的 国际博览会。大清国 的 展品 “ 物件悉遵华式,专为
8、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 。经评判,中国赛品 “ 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 。材料反映了 ( ) 中国传统手工业产品仍驰名中外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商品输入对中国传统手工业冲击不大 机器工业优势地位尚未形成 清政府 的 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 能力,材料中世界博览会上清政府展出“ 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说明 中国传统手工业产品仍驰名中外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尤其是传统纺织业遭遇西方工业品 的 致命冲击后破产,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 1
9、876 年 ” 此时中国已开始洋务运动,但却无近代机械工业产品展出能够说明 机器工业优势地位尚未形成 ;当然从参与博览会本身说明清政府已注意到了商品经济 的 重要性和经济利益 的 重要性,所以说法正确,故答案选 C 项。 答案: C 8.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 的的 关系。下列具有此类性质 的 文献和制度是: ( ) 秦汉郡县制 十二铜表法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 1787 年宪法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 能力,材料问题实际上可以转换成下列法律或制度哪些包含有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的 内容
10、,结合史实不难发现秦汉郡县制和美国 1787 年宪法均采用了强化中央集权 的 举措,两项中并无中央与地方集权还是分权 的 问题,强调包含私有财产,强调限制王权,所以答案选 B 项。 答案: B 9.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 的 中国古陶瓷 , 比较出名 的 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 ) A.是适应对外贸易 的 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 的 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 的 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 的 对外政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 能力,中国瓷器精美深受世界各国 的 喜爱,为了满足世界各国
11、 的 需要,在瓷器制造中会考虑融入外国元素甚至会根据外国需要进行加工定制生产,材料中瓷器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便是上述情形 的 生动体现,所以答案选 A, B 项说法与上述史实无关, C 材料体现 的 是中外贸易交往而非本国各民族联系 的 强化, D 项属于政治行为,显然与瓷器贸易属于经济行为或文化交流不相符合。 答案: A 10.据史家考证,元朝曾四次实行海禁。第一次:世祖至元 29 年( 1292)“以征爪哇,暂禁商贾海者”,至元 31 年驰禁;第二次:大德 7 年( 1301)禁商下海,武宗至大元年( 1308)复立市舶司;第三次:至大 4 年( 1311)罢市舶司,仁宗延佑元年( 1314)
12、“开下番市舶之禁”;第四次:延佑 7 年“罢市舶司,禁贾人下番”,英宗至治 2 年( 1322)“复置市舶司于泉州 ”。这表明 ( ) A.元朝和以往 的 封建政权一样具有极强 的 封闭性 B.元朝 的 海禁是明清大规模闭关锁国政策 的 前奏 C.元朝海禁 的 主要原因是防止倭寇骚扰东南沿海 D.元朝 的 海禁政策具有很大 的 随意性和不固定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材料中文字记述元代实行四次海禁政策后又废止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的 反复能够说明元代 的 海禁政策具有很大 的 随意性和不固定性,所以答案选 D, A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元代实行较为开明 的 对外开
13、放政策, B C 两项材料并无直接体现,且元代倭寇问题还未出现和凸显。 答案: D 11. 在 20 世纪 的 大幕拉开 的 时候,当时 的 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 的 集体亮相。与“这一集体亮相”无关 的 是 (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台湾割让给日本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辛丑条约 的 签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材料中“在 20 世纪 的 大幕拉开 的 时候,当时 的 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 的 集体亮相”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 的 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国家权力,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14、地半封建社会 的 标志,所以 A C D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含义, B 项是中日甲午战争 的 结果,其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故答案选 B。 答案: B 12.1985 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 的 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 的 青花瓷。该船沉没 的 时间最早应为( ) A 北宋中期 B 元末明初 C 明末清初 D 鸦片战争时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材料中“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 的 沉船被发现”能够说明该船归属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结合史实可知荷兰兴起于 16 世纪,东印度公司出现在 17 世纪初期,由此可以断定该沉船不会早于 17 世纪初期,即明末清初时代
15、,所以答案选 C, A B D 三项与上述时间特征不相符合。 答案: C 13.九章算术中 的 均输章第 27 题: “ 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 ” 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 的 数额相当高 C.农业 的 重要地位 D.对 “ 市 ” 严格管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材料中文字记述 的 是商人贸易运输中要征税高额 的 通关关税,这是 抑商政策 的 生动体现,所以答案选 A, B 项是材料 的 表象而非本质问题, C 项材料并未体现, D 项 “
16、 市 ” 是商品交易场所,这与材料商品运输中 的 高额关税不符。 答案: A 14.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 的 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 的 是 ( ) A.洋务运动 戊戌政变 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 能力,晚清 的 变革趋势是先进行经济变革后转向政治变革,在政治改良失败后政治变革方向转向革命,所以寻此线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最能体现上述特征,故答案选 B, A 项中 戊戌政变 和 清末新政 同属于政治改良运动, C 项三中均属侵略战争属性
17、相同, D 项 太平天国运动 和 义和团运动 同属农民阶级 的革命运动不能体现政治转向。 答案: B 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 182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占世界经济总量 的 32.9%,西欧各国 的 总和占 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 1.8%和 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 的中国 (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 的 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材料中“ 182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占世界经济总量 的 32.9%,西欧各国 的 总和占 23.6%”能够
18、直接说明当时中国经济总 量远超欧美各国,所以答案选 D,但这并不能说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生产力 的 发展水平高于欧洲国家, A B C 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资本主义 的 发展仍处于萌芽状态,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于欧洲国家。 答案: D 16.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 的 俄国引入全面 的 民主制度之中 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 的 沉重负担。”“这一失败” 的 主要含义是 ( ) A.十月革命 的 胜利 B.苏联 的 工业化成就 C.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D.斯大林模式 的 确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材料中“未能通过一种或另
19、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 的 俄国引入全面 的 民主制度之中”是指俄国并未走上资本主义 的 发展道路而是在十月革命后走向了社会主义 的 发展道路,丘吉尔话语表达 的 是对苏联社会主义 的 敌视,所以答案选 A, B C D 三项与上述含义不相符合。 答案: A 17.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从沙皇政府 的 专横恐怖到广泛 的 政治自由 的 急剧转变”。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不久也承认:“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 的 国家。”由此可以看出 ( ) A.临 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B.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人民 的 利益和要求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 的
20、各项政策 D.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 的 合法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 的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政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材料中“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 的 国家。”中所强调 的 自由也是资产阶级 的 民主政治自由权力,所以 A 项表述最符合材料含义, B C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临时政府代表 的 是资产阶级 的 利益,同时列宁也并不赞同临时政府的 所有政策, D 项与材料含义不符,列宁承认临时政府具有民主性质但并未承认了临时政府的 合法性。 答案: A 18.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 的 历史。用
21、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符合此观点 的 是 ( ) A.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 的 黑暗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 的 形象 C.为商业阶层开辟新 的 贸易场所 D.开辟人类文明联结 的 新航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 能力,结合所学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开启人类工业文明时代 的 是工业革命而非新航路 的 开辟,所以 B 项说法不符合新航路开辟 的 特征, A C D 三项符合新航路 的 开辟所产生 的 积极影响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B。 答案: B 19.佩雷菲特在停滞 的 帝国 两个世界 的 碰撞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事件时这样表述:“百姓中最为落
22、后 的 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极端守旧集团 的 鼓励而起来反抗了。”佩雷菲特表述 的 这一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材料中“百姓中最为落后 的 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极端守旧集团 的 鼓励而起来反抗了”说明该事件应该是农民阶级 的 革命运动,由此可以直接排除 A 项和 D 向,在备选项 C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 的 自发群众抵抗外来侵略的 运动并未受到文人寡头政治 的 引导,材料题意符合太平天国运动 的 特征,即由守旧知识分子领导 的 试图推翻清政府统治 的 农民起义,所以答案选 B。 答案
23、: B 20.自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 的 混血种族及其文化 的 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 的 是 ( ) A.发现新大陆 的 英雄 B.开启美洲历史 的 新篇章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 的 交流与碰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材料中“产生新 的 混血种族及其文化 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强调 的 是新航路开辟对不同民族文明相互融合 的 推动作用,即从文明史观 的 角度积极评价开辟新航路 的 积极影响,所以答案选 D, A 项是从英雄史观 的 角度做出 的 评价, B
24、 C 两项分别是从近代化和全球化史观对其作出 的 积极评价。 答案: D 21.1958 年 8月 23 日傍晚,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 9月 30 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声明:如果中共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门、马祖。 10 月 1 日蒋介石明确表示没有义务遵守杜勒斯 的 声明,反对从金、马撤军。蒋介石此举客观上 ( ) A.表明两党 的 分歧基本消失 B.坚持了一个中国 的 立场 C.意欲断绝与美国 的 关系 D.说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材料中“ 10 月 1 日蒋介石明确表示没有义务遵守杜勒斯 的 声明,反对从金
25、、 马撤军”这说明台湾蒋介石集团也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此举表明蒋介石也认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故答案选 B, A C D 三项说法错误明显不符合史实。 答案: B 2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 1949 年之后 的 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 1919 年开始已酝酿了 30 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 的 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 )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材料中“ 1949 年之后 的 中国革命接受
26、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 的 看法更接近了。”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开阔了中国人 的 国际视野,使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有了更为清晰和准确 的 认识,所以D 项表述最符合材料含义, A C 两项说法明显错误,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会接受马克思主义,同时中美之间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 本质差别, B 项表述不够准确,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既已传人中国。 答案: D 23.以下是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 的 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 的 是(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 的 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
27、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 的 能力,图片信息内容显示美苏两国正积极推行“冷战”,与此同时,欧洲经济共同体 的 成立表明欧洲联合道路已经起步,多极化趋势正在酝酿形成之中,所以 B 项表述最为准确和符合题意, A 项表述与材料含义相反, C 项材料无法直接说明, D 项在 1955 年华约成立之时已经出现。 答案: B 24.1609 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 的 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 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 17 世纪 的 华尔街”。“某地”是指 ( ) A.英国 的 伦敦 B.法国 的
28、 巴黎 C.荷兰 的 阿姆斯特丹 D.意大利 的 威尼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材料中 的 时间特征“ 1609 年”和银行资本 的 繁荣景象均符合近代( 17 世纪初期)殖民帝国荷兰崛起 的 特征,所以答案选 C, A B两项崛起与 17 世纪中后期, D 项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是世界金融贸易中心。 答案: C 25.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 年,一部此前 300 年全球经济史 的 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 的 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 的 大西洋沿岸。这里 的 “ 结尾 的 简短一章 ” 主要指 的 是(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
29、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的 能力,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 1820 年 ”可知此时正值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之中,资本主义尚未完全战胜封建主义,亚洲经济总量依旧占据优势地位,欧洲也尚未成为世界 的 中心,但资本主义文明 的 曙光已经出现,所以人们在谈论世界强弱形势之时会将其排在末尾,故答案选 C, A B D 三项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不相吻合。 答案: C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 的 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 的 国体,文
30、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1902 年) 材料二 :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的 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 的 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 的 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 的 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
31、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 的 具有法律效力 的 监督,是不可替代 的 。 (1)概括材料一中粱启超 的 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 原因评析这一观点。( 5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4 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 的 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 的 认识。( 4 分) 解析: (1)材料一中梁启超的观点可直接概括出来,即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或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寻找相关史
32、实论据进行直接论证即可。 (2)该问题可以转换成英国政治制度中有哪些制度对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结合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相关内容进行回答即可。 (3)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也属于代议制民主,因此也受到了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 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从代议制民主在当今所起作用的范围和发展趋势能够得出如下启示:民主政治时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各国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西方
33、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的。 答案: (1)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 1 分) 评析:这一观点是错误 的 ,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的 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 1 分)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一定 的 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 向往自由 的 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 的 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 3 分,学生从东西方各自 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 1 分) 评析:这一观
34、点是正确 的 。结合古希腊、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作答。( 4分)(任答其中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2)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 2 分)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 的 产生与发展 ;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 2 分) (3)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 的 一些合理因素。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 的 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 2 分)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 的 优秀成果;但
35、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是由本国国情决定 的 。( 2 分,言之有理即可) 27. 材料一 : 朝代 粮食亩产 水平 ( 市斤 ) 人均粮食占 有量 ( 市斤 ) 全国耕地面积 ( 亿市亩 ) 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 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 全国 ) 614.8 2.3 94% 秦汉 117( 全国 ) 1 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 北方粟、麦 ) 215( 南方稻谷 ) 1 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 北方粟、麦 ) 328( 南方稻谷 ) 1 450.92 6.42 3.21 3
36、.21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 的 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 , 产茶地 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 :“ ( 祁门县 ) 山多而田少 , 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 ,高下无遗土 , 千里之内 , 业于茶者七八矣。” 郭亮从茶产地 的 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 的 开发 材料三 :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 的 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 , 标志着茶文化 的 正式形成。唐代 的 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 的 思想 , 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详、平和 的 审美境界追求。 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
37、化精神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 , 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 的 发展趋势。( 4 分) (2)依据材料一 , 分析材料二中植茶业发展 的 原因。( 6 分) (3)你对材料二中“ ( 祁门县 ) 千里之内 , 业于茶者七八矣” 的 记录 的 可信度有何看法 ? 请说明理由。( 3 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 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 的 原因。( 6 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表格数据可直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即粮食单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逐渐得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 (2)从材料一问题答案中思考那些因素有利于茶叶等农业经济作物的发展即可
38、,即粮 食产量的提高保障了粮食供应;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可以从事经济作物种植;耕地面积的增加为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条件。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对材料观点持赞成和反对意见均可,关键是提出合理的史实论据加以论证。 (4)结合所学内容和材料四文字可以联想总结出中国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时代背景因素,即政治基础 :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人民生活较安定;经济基础 :商品经济发展 ;茶叶产量增加 ;各地生活习俗的融合;文化基础 :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答案: (1)粮食单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 济逐渐得到发展。粮食作物 的 种植面积减少。 (2)粮食产量 的 提高保障了粮
39、食供应。更多 的 农业劳动力可以从事经济作物种植。耕地面积 的 增加为茶叶等经济作物 的 种植提供了条件。 (3)说明 :以下两种看法 ,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可信 :粮食种植业 的 迅速发展 , 为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祁门县山多田少 , 适宜茶叶种植。不可信 :在当时 的 社会条件 (生产水平低、重农抑商思想较强等 )下 , “业于茶者七八” 的 说法存在夸大之嫌 , 尚需存疑。 (4)政治基础 :国家统一 , 政局稳定 ;人民生活较安定。经济基础 :商品经济发展 ;茶叶产量增加 ;各地生活习俗 的 融合。文化基础 :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 的 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
40、题 : 材料一 : “哥伦布交换”比早先 的 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 的 意义。与早先 的 物种交流不同 ,“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 的 动植物品种和疾病。传入美洲和大洋洲 的 新疾病给土著居民造成了大量 的 人口损失 , 并为欧洲 的 征服和殖民铺平了道路。这些疾病中 , 天花是由欧洲人传入 的 。 材料二 :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 , 自公元 1651年 12月 1 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 的 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 的 任何货物或商品 , 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 的 任何种类船舶载运 , 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 , 其
41、全部进口货物 , 应予没收 , 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 的 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 (1651 年 10 月 ) 材料三 :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 1500 年开始 ? 回答是 , 1500 年以前 , 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 的 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 的 方式散居各地。直到 1500 年前后 ,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 的 交往。从那时起 , 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 无论是南非的 布须曼人、有教养 的 中国官吏 , 还是原始 的 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 年以后 的 世界 材料四 :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 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
42、及这些国家中 的 每一个人 的 需要 的 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 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 的 各国 的 孤立状态。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试分析“哥伦布交换” 的 重大影响。( 10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 概括航海条例 的 主要内容并指出 这一条例 的 颁布对英国 的直接影响。( 4 分) (3)材料三、四关于“世界历史” 的 开创 (开始 )提出了怎样不同 的 看法 ? ( 4 分) 解析: (1)材料一中文字主要强调的是以哥伦布为首开辟新航路的活动极大推动了世界各地不同物种和文化的交流,结合所学内容直接归纳出积极和消极影响即可。 (2
43、)从材料二中可以概括出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即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 ;如果违反条例,其船只和货物都将被没收;这对英国产生直接影响,即有利于英国海外航运业和贸易发展,并引发了英荷战争。 (3)分别归纳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观点即可看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即材料三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以新航路的开辟为起 点;材料四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以工业革命为起点。 答案: (1)美洲 的 作物传到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的 动植物、先进 的 生产方式传入美洲 , 极大地影响了美洲 的 经济生活 ;文明区域间分散、隔绝 的 状态被打破 , 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 ;有利于世界市场 的 形成 ;欧洲 的 疾病传入美洲 , 造成土著居民大量死亡 的 同时 , 便利了欧洲 的 殖民扩张与掠夺。 (2)主要内容 :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 的 商船 , 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 ;如果违反条例 , 其船只和货物都将被没收。直接影响 :有利于英国海外航运业和贸易发展 , 并引发了英荷 战争。 (3)材料三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集团由隔绝走向联系和交往。材料四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