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99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39290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99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99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99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99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99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99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总目标。德智体美在人才素质构成上,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其中作为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的是(分数:2.00)A.德B.智C.体D.美3.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架在川上的桥梁就是(分数:2.00)A.信念B.奋斗C.实践D.物质条件4.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 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广

2、大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个人成功的果实之所以应该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是因为爱国主义是(分数:2.00)A.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B.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直接条件C.个人成功的根本保障D.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5.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列选项中,作为国家安全宗旨的是(分数:2.00)A.人民安全B.政治安全C.经济安全D.社会安全6

3、.人生观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分数:2.00)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自我价值D.社会价值7.道德的功能体现在多个方面,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分数:2.00)A.沟通功能B.规范功能C.认识功能D.调节功能8.下列选项,体现国家性质及其阶级本质,反映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是(分数:2.00)A.政体B.国体C.政党制度D.基本经济制度9.公民通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民商事仲裁、劳动人事仲裁等渠道对受到损害的权利施以救济是(分数:2.00)A.

4、司法救济B.行政救济C.社会救济D.自力救济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0.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倡导十二个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国家层面的有(分数:2.00)A.文明B.和谐C.自由D.法治12.下列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B.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C.理想中包含着现实中必然

5、发展的因素D.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和现实是可以完全等同的13.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表述中,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B.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C.爱国主义与爱人民政府是一致的D.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14.正确认识人生矛盾,就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下列对幸福的描述,体现了正确的幸福观的有(分数:2.00)A.幸福总是相对的,不是尽善尽美的,不同的人有相对自己而言的幸福B.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过程C.个人只有在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产生更大的幸福感D.物质需要的满足、

6、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15.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下列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B.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C.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无从谈起D.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16.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维系道德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分数:2.00)A.社会舆论B.传统习俗C.内心信念D.国家强制力

7、17.要做好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就必须要对中国传统道德有正确认识和评价。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B.中国传统道德也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C.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D.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对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承18.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这表明个人品德是(分数:2.00)A.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及知、情、意、行的综合

8、体现B.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C.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D.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1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分数:2.00)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B.尊老爱幼C.爱护公物,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20.我国古代的圣人先贤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其中包括(分数:2.00)A.学思并重B.省察克制C.慎独自律D.积善成德21.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 2011 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之后,2014 年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

9、系”的变化体现在(分数:2.00)A.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B.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C.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制定,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D.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22.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表述中,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法律对所有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B.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C.国家创设法律的方式是制定或认可D.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2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10、(分数:2.00)A.公平原则B.地位平等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有效监督原则24.1763 年,老威廉皮特在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的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他在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件破房子的门槛。”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凸显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是(分数:2.00)A.权力优先于权利B.权力决定权利C.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D.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25.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11、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下列关于法治与德治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德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B.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C.法治和德治的表现形式和后果都不相同。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D.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体现的是规则之治;德治主要依

12、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26.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利具体包括(分数:2.00)A.人身自由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宗教信仰自由D.政治自由27.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地对他人的责任,法律义务的特点有(分数:2.00)A.历史性B.现实性C.法定性D.可变性28.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既属于公民权利,又属于公民义务的有(分数:2.00)A.劳动B.休息C.继承D.受教育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29.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

13、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破旧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场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谢

14、绝入内!”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进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者的天堂”“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对于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很自觉地先洗手,然

15、后再阅读。”“如果有矢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 年第 5 期)、光明日报(2012 年 5 月 10 日)(分数:4.00)(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分数:2.00)_(2).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分数:2.00)_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 99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

16、、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总目标。德智体美在人才素质构成上,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其中作为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的是(分数:2.00)A.德B.智 C.体D.美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德智体美四个成才目标在人才素质中各自的不同定位。其中,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本题考查的定位是“灵魂”,故 A 选项正确。这样的题目可以举一反四。3.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架在川上

17、的桥梁就是(分数:2.00)A.信念B.奋斗C.实践 D.物质条件解析:解析:实践是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C 选项正确。A 选项和理想一样,都属于彼岸范畴。B 选项不及实践表述的全面。D 选项不能代替实践环节。4.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 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个人成功的果实之所以应该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是因为爱国主义是(分数:2.00)A.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

18、源泉 B.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直接条件C.个人成功的根本保障D.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团结纽带、复兴动力、力量源泉。习近平讲话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故 A 选项正确。BCD 选项的表述,不但在教材中找不到出处,而且说的过于绝对,均为错误选项。5.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列选项中,作为国家安全宗旨的是(分数:2.00)A.人民安全 B.政治安全C.经济安全D.社会安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及各自定位。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

19、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本题考查宗旨,故 A 选项正确。6.人生观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分数:2.00)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C.自我价值D.社会价值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生观的内容及各内容的定位。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教材中一旦出现“核心”这样的定位,往往是单项选择题的重要考点。7.道德的功能体现在多个方面,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分数:2.00)A.沟通

20、功能B.规范功能C.认识功能D.调节功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道德的调节功能的概念。所谓调节功能,通俗理解就是做到弃恶扬善,纠正自己的行为。BCD 三个选项是道德的三大主要功能,要注意三者概念的区分。8.下列选项,体现国家性质及其阶级本质,反映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是(分数:2.00)A.政体B.国体 C.政党制度D.基本经济制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根本制度中国体的概念。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9.公民通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民商事仲裁、劳动人事仲裁等渠道对受到损害的权利施以救济是(分数:2.00

21、)A.司法救济B.行政救济C.社会救济 D.自力救济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权利救济的途径和对各种救济途径的理解。教材中列举了权利救济的五种途径,除了选项 ABCD 四类救济之外,还有政治救济。本题考查的是非诉讼程序或准诉讼程序来救济权利的方式,属于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的救济。因为调解机构和仲裁机关独立于国家司法机关,因而不是司法救济。C 选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0.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倡导十二个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列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国家层面的有(分数:2.00)A.文明 B.和谐 C.自由D.法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归属。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选项 AB 正确。本题难点在于“和谐社会”“法治国家”这两组常见熟知的词组,容易对“和谐”与“法治”价值观的归属,产生混淆。12.下列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B.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C.理想中包含着现实中必然

23、发展的因素 D.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和现实是可以完全等同的解析:解析:ABC 三个选项表述了现实中生成了理想,理想有转变成现实的因素,两者具有相互转化的关系,均为正确表述。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理想和现实不能完全等同,否则理想就失去了意义。故 D 选项错误。13.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表述中,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B.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 C.爱国主义与爱人民政府是一致的 D.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解析:解析:四个选项均为正统表述,如果认为哪个选项说法错误,都会是立场上的重大错误,因而四个选项均为正确表述。本题进一步印证了,政治教育在

24、很大程度上是价值认同教育,不能用纯逻辑思维去判断。14.正确认识人生矛盾,就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下列对幸福的描述,体现了正确的幸福观的有(分数:2.00)A.幸福总是相对的,不是尽善尽美的,不同的人有相对自己而言的幸福 B.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过程 C.个人只有在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产生更大的幸福感 D.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 解析:解析:AB 选项容易产生互斥性理解,幸福到底是知足常乐,还是不懈追求。这两个选项在正确的幸福观中,应该是互相包容的。

25、AB 均为正确选项。CD 选项说明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都是正确表述。15.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下列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B.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C.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无从谈起 D.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坚持几个统一,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26、的统一,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ABCD 四个选项分别体现了这几个方面的统一。B 选项的前半段表述是正确的,但是后半段表述错误,社会利益并非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统一。一般出现“简单相加”这样的字眼,都是错误的表述方式。16.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维系道德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分数:2.00)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内心信念 D.国家强制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道德的本质和道德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ABC 三个选项正确表达了维系道德的三大力量。D 选项是维系法律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法律与道德的重大区别所在,两者不可混淆。17.要做好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

27、和创新性发展工作,就必须要对中国传统道德有正确认识和评价。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B.中国传统道德也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C.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D.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对优秀传统道德的传承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评价和继承。要本着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转化吸收。反对全盘肯定的复古论和全盘否定的虚无论。ABCD 四个选项均为正确表述。18.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28、。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这表明个人品德是(分数:2.00)A.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及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 B.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 C.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 D.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品德的概念与特征。AB 两个选项,几乎是对题干的观点重复,很直观地回答了个人品德的概念。CD 选项涉及个人品德的特征,个人品德的三大特征可以总结为: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C 选项体现了实践性。D 选项与稳定性相左。故 ABC 选项正确。1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

29、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分数:2.00)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 B.尊老爱幼C.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D.遵纪守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公德的内容。ACD 三个选项概括了社会公德五个方面的内容。B 选项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要注意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三大道德范畴的区分,每个领域都有五项道德表述,要厘清各自的归属,避免混淆。20.我国古代的圣人先贤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其中包括(分数:2.00)A.学思并重 B.省察克制 C.慎独自律 D.积善成德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品德修养的方法。ABCD 四个选项是官方教材列举的四个方法。同时要注意每个方法的含义,

30、该考点还可以通过名言警句的形式,考查对各个修养方法的理解。21.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 2011 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之后,2014 年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变化体现在(分数:2.00)A.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 B.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制定,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 D.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1、的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此可见,法治体系既有法律的制定,又有法律的落实,不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也是动态的法律的实现过程。ABCD 选项的理解都是围着这些区别展开的,都为正确表述。22.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表述中,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法律对所有的社会关系

32、进行调整B.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C.国家创设法律的方式是制定或认可 D.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但法律只调整一部分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不会规范人们所有的行为,因而不会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进行调整。故 A 选项错误。BCD 选项正确反映了法律的创设方式和基本内容,均为正确选项。2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分数:2.00)A.公平原则 B.地位平等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有效监督原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遵循民事

33、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故ABC 选项正确。D 选项有效监督原则,是行政法的原则。法律的原则是法律部分命题的重点,要注意不同法律的原则区分,避免互相混淆。24.1763 年,老威廉皮特在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的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他在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件破房子的门槛。”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凸显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是(分数:2.00)A.权力优先于权利B.权力决定权利C.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D.权力必须受到

34、权利的制约 解析:解析:这个在西方广为流传的政治寓言说明了权力制约的法律思维,也涉及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理解。按照权力制约的思维,权力来源于权利、服务于权利、受制于权利并以权利为界限。CD 选项正确体现了这种关系和权利制约的思维,为正确选项。AB 选项颠倒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为错误选项。25.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下列关于法治与德治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德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

35、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B.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C.法治和德治的表现形式和后果都不相同。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 D.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体现的是规则之治;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联系与区别。AB 选项分别指出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特征。A 选项的错误仅仅在于将以德治国定位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

36、方略,是有党的文件和宪法出处的。而以德治国是配合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的重要方式,不能取代依法治国的地位。CD 选项正确表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不同。26.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利具体包括(分数:2.00)A.人身自由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D.政治自由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包含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其中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选项 D 很直观地在题干中就暴露了,属于“傻瓜”

37、型选项。选项 B 正确,也比较直观。选项 A 是从命题“人身自由权”中改造出来的,因为如果不改造的话,过于直观,但是改造后,却又容易出现歧义,从命题本意上选项 A 指的是人身自由权,是与政治权利和自由并列的一项权利,而非从属关系。在知识上容易混淆的选项是 C,很多考生容易误将宗教信仰自由,作为政治权利和自由的下位概念,其实两者是同位阶的概念,故不选。27.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地对他人的责任,法律义务的特点有(分数:2.00)A.历史性 B.现实性 C.法定性 D.可变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义务的特征。法律义务是历史的;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

38、定;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ABCD 四个选项是对上述四个特征的抽象总结。ABCD 选项都为正确选项。28.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既属于公民权利,又属于公民义务的有(分数:2.00)A.劳动 B.休息C.继承D.受教育 解析:解析: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故 AD 项正确。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29.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解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破旧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

39、,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一场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赫然告示:“衣冠不整,谢绝入内!”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进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者的天堂”“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

40、低贵贱之分。”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对于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很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如果有矢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

41、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 年第 5 期)、光明日报(2012 年 5 月 10 日)(分数:4.00)(1).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国法律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不受任何差别对待、国家给予平等保护的权利。图书馆作为公共资源,人人享有使用的权利,乞丐和拾荒者也不例外,管理者应该提供便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读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有人不愿意与乞丐和拾荒者一起阅读,有权选择离开。)解析:(2).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平等和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图书馆是公共场所,乞丐和拾荒者也有读书的需要和权利,理应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图书馆对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并不是一种施舍,读者可以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人们在相互尊重中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