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393146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04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社会形态是(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体3.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分数:2.00)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言B.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2、一C.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D.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4.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矛盾是(分数:2.00)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生产和消费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5.“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分数:2.00)A.承认了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B.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C.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D.明确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分数:2.00)A.劳动发展史B

3、.思想发展史C.交往发展史D.阶级斗争史7.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B.社会主义改革可以代替社会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改革促进社会形态的变革D.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8.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分数:2.00)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革命阶级的思想觉悟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D.科学技术的进步9.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4、”。这句话表明(分数:2.00)A.科技革命决定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B.科技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只有正效应而没有负效应D.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10.“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这两种观点(分数:2.00)A.两者都是英雄史观的命题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C.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D.两者都是唯物史观的命题11.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分数:2.00)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2.每个历史阶段和历史事变中的杰出人物,既是历史的“剧,乍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这是(分数:2

5、.00)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这说明科学历史观的出发点是(分数:2.00)A.人B.抽象的人C.现实的人D.总体的人14.“基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基因信息内容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心理内容乃至本质。这种“基因决定论”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分数:2.00)A.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本质是天生的C.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人的本质就是人类共有的本性15.“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

6、来。”这句话表明(分数:2.00)A.历史人物的产生完全是一个自在的过程B.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D.历史人物的出现是随意的事16.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分数:2.00)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

7、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B.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决定力量C.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D.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19.下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一切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B.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C.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D.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0.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说明阶级是

8、一个(分数:2.00)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历史范畴D.意识范畴21.马克思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不同之处在于(分数:2.00)A.改革属于社会形态的量变,革命属于社会形态的质变B.改革不解决社会基本矛盾,革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C.改革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D.改革适用于解决社会体制问题,革命适用于解决社会基本制度问题22.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科学是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形式,技术是物质形态的存在B.科学解决“是什么”问题,技术解决“怎么做”问题C.科学是一种认识性活动,

9、技术是一种生产性活动D.科学与生产的关系具有间接性,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具有直接性23.在当代,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科技发展与全球性问题的关系是(分数:2.00)A.全球性问题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B.全球性问题是由于对科技使用不当造成的C.要解决全球性问题,必须限制乃至停止科技发展D.科技发展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创造条件24.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直接改变生产方式B.直接改变生活方式C.直接改变思维方式D.直接改变意识形态25.下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

10、.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现代科技革命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D.所有的人和阶级都是历史的创造者26.胡适认为,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是(分数:2.00)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历史决定论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D.唯心主义英雄史观27.“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无数个人意志创造社会历史C.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D.人

11、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了(分数:2.00)A.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B.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是绝对对立的C.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D.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29.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不受条件的限制30.唯物史观在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有(分数:2.00)A.整体性原则B.经验性原则C.理性原则D.必然性

12、原则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04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社会形态是(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体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3.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

13、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分数:2.00)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言B.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D.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题干原文的中心词是“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即社会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选项 B、C 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辩证法的正确思想,但与列宁这段话的意思不符。选项 A 观点本身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4.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矛盾是

14、(分数:2.00)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生产和消费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根本。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5.“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分数:2.00)A.承认了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B.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C.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D.明确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家的

15、本质。从本质上说,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阶级性是其本质属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分数:2.00)A.劳动发展史 B.思想发展史C.交往发展史D.阶级斗争史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发展史就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史,所以理解人类发展史的“钥匙”就是劳动发展史。至于思想发展史、交往发展史和阶级斗争史,归根到底都是由劳动决定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7.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16、”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B.社会主义改革可以代替社会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改革促进社会形态的变革D.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手段,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所以选项 A 正确。8.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分数:2.00)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革命阶级的思想觉悟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D.科学技术的进步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革命的根源。

17、作为阶级斗争最高形式的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的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9.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句话表明(分数:2.00)A.科技革命决定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B.科技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只有正效应而没有负效应D.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可以用排除法来解答此题。选项 A、B 是夸大了科技革命的作用,选项 C 不能辩证地看待科技革命的作用,它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所以正

18、确选项为 D。10.“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这两种观点(分数:2.00)A.两者都是英雄史观的命题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C.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 D.两者都是唯物史观的命题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英雄造时势”意味着历史人物可以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一般进程,这是一种夸大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时势造英雄”则肯定了社会历史条件的作用,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正确选项是 C。11.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分数:2.00)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解析:

19、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所以答案为 C。12.每个历史阶段和历史事变中的杰出人物,既是历史的“剧,乍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这是(分数:2.00)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理解。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杰出人物属于人民群众,所以他们也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本题的正确

20、选项是 A。1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这说明科学历史观的出发点是(分数:2.00)A.人B.抽象的人C.现实的人 D.总体的人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即现实的人(C)。选项 A 的外延过大,选项 B、D 不符题意,所以正确选项为 C。14.“基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基因信息内容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心理内容乃至本质。这种“基因决定论”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分数:2.00)A.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本质是天生的C.人的本

21、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的本质就是人类共有的本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本质。基因决定论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说明人,而没有认识到人总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中的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应该深入人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C。15.“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这句话表明(分数:2.00)A.历史人物的产生完全是一个自在的过程B.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C.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D.历史人物的出现是随意的事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人物。这段话强调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

22、产物。选项 A、D 否认了历史人物的出现的条件性,不符合题意,选项 C 谈及历史人物的作用,也不符合题意。每一个时代一定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这是必然的。但杰出人物何时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以及由谁来担任杰出人物,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正确选项为 B。16.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分数:2.00)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

23、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选项 ABC 与题干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8.“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B.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决定力量 C.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D.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解析:解析

24、: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马克思的论述说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B)。如果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特定的社会形态就不会变;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就会促成社会形态的改变。社会形态是具体的(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C),其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D)。19.下列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一切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B.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 C.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D.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

25、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所以,正确答案为 ABD。20.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说明阶级是一个(分数:2.00)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C.历史范畴 D.意识范畴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阶级概念的理解。“同生产发展”联系在一起,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联系在一起,说明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为AC。21.马克思主义指出,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

26、的重要动力,其不同之处在于(分数:2.00)A.改革属于社会形态的量变,革命属于社会形态的质变 B.改革不解决社会基本矛盾,革命解决社会基本矛盾C.改革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D.改革适用于解决社会体制问题,革命适用于解决社会基本制度问题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区别。革命是对原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属于社会的质变,国家政权问题是其根本问题。改革只是改变原来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而非制度,改革不是社会的质变,其目的之一是维护现有的国家政权。无论改革还是革命,都是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改革也在一定程度

27、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所以正确选项为ACD。22.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科学是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形式,技术是物质形态的存在 B.科学解决“是什么”问题,技术解决“怎么做”问题 C.科学是一种认识性活动,技术是一种生产性活动 D.科学与生产的关系具有间接性,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具有直接性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是一种精神性活动及其成果,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明的是人对世界的认识,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科学活动的成果即理论,只有在具体化后才能有效指导生产,科学和生产的关系具有间接

28、性。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解决的是“怎样做”的问题。作为一种生产性、实践性的活动,它和生产的关系最为直接。23.在当代,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科技发展与全球性问题的关系是(分数:2.00)A.全球性问题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B.全球性问题是由于对科技使用不当造成的 C.要解决全球性问题,必须限制乃至停止科技发展D.科技发展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创造条件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选项 A 把全球性问题看成是科学技术自身所带来的,忽视和否定了人在生产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得出限制乃至停止科技发展(C)

29、的科技悲观论的错误结论。全球性问题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应是 BD。24.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直接改变生产方式 B.直接改变生活方式 C.直接改变思维方式D.直接改变意识形态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可以直接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通过改变社会环境促进思维方式的发展,但不能直接改变思维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25.下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0、 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现代科技革命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D.所有的人和阶级都是历史的创造者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及其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技革命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由此,选项 B 把阶级斗争的作用放大到所有社会形态,选项 D 混淆了历史参与者与历史创造者的区别,都不正确。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为 AC。26.胡适认为,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是(分数:2.00)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31、 B.历史决定论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D.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英雄史观的各种错误的理解。题干材料属于英雄史观。英雄史观主张英雄人物的意志支配历史进程,这就否认了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属于唯意志论和非决定论。选项 B 与题意不符。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ACD。27.“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无数个人意志创造社会历史C.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解析

32、: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这段话的中心词是“合力”,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由“合力”规定的。“合力”本身对于每一个具体主体而言,是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力量,“合力”就是客观规律,所以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合力”形成并实现于人的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之中,所以人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D 选项正确。B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意志创造社会历史”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即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个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同时又不符合题干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是 CD。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了(分

33、数:2.00)A.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B.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是绝对对立的C.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 D.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现实本质。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在实践中生成以及人类一定要通过每一个具体的人表现自身的事实说明,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选项 B 错误。社会关系的非既定性、非自然性和非恒久性,说明人的本质也是变化发展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所以正确答案是 ACD。29.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34、(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不受条件的限制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30.唯物史观在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有(分数:2.00)A.整体性原则 B.经验性原则C.理性原则 D.必然性原则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唯物史观立足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A)、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手(D)、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它不是对历史表象的经验描述,而是对历史本质的逻辑把握(C)。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 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