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广州市协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doc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3932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广东广州市协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广东广州市协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广东广州市协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广东广州市协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广东广州市协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4 年广东广州市协和中学高三 11 月月考文综历史 本试卷分第卷 (选择题 )和第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第卷第 l 页至第 7 页,第卷第 8页至第 13 页。全卷满分 300 分。 第卷 (选择题共 140 分 )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 ) A.宗法制 B.君主专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 解析:本题目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宗法制

2、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凝聚宗族 , 国 家 结合起来 ,强化王权。故选 A。 B 君主专制, C 的郡县制是中央与地方的关 系, D等三项均与家国等观念无关。 答案: A 13.“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 ) A.用来维护各州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政治体制的发展演变,美国 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从本材料看,新生的美国只有改变 “ 地域性

3、的权力 ” 结构,才能避免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 。即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才能建立统一的国家。故选 C.A 项是加大了地方的权利与材料信息相反; B 项错误,当时已经获得了独立; D 项错误,独立后建立的邦联制其实也是民主制。 答案: C 14.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 30 余年( 1887 1920 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

4、的有关报道 A. B. C. D. 2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时间 1887 年到 1920 年这一段时间分析,是不可能亲历的,火烧圆明园是在 1860 年,时间上准确;是可以看到的,八国联军侵华是在 1900年;是可以看到的,中华民国成立是在 1912 年;是发生在 1937 年,不可能看到。故选D。 答案: D 15.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 解析

5、:本题考察俄国十月革命事件,解答此题要把握关键信息: 人们往往把 “ 现代化 ” 等同于 “ 资本主义化 ” 、从模式上突破。 A 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不符合从模式上突破早期现代化理论; B 项是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尝试,但是结果失败了,不符题意。C 项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十月革命的胜利,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历史纪元,开辟了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即社会主义, 故选 D。 答案: D 16.1971 1980 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多达 69 个,超过了 1949 1970 年,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中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B

6、.“文化大革命”杰出的外交成就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美苏“冷战”趋向缓和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请注意关键时间点, A 项错误,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在改革开放后; B 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外交受到很大的影响,并没有取得杰出的外交成就; D 项错误,美苏冷战趋向缓和是在 20 世 纪 80 年代,时间不符合。因此 ABD 项均不符合题意。中美关系的改善,使得倾向于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故选 C。 答案: C 17.下表为 威廉兰格 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1957 年 3 月 25 日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

7、营。两个组织都于 1958 年 1 月 1 日行使职能。 1957 年 11 月 14 日到 16 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 年 12 月 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没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3 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上述三段材料

8、展示了欧洲走向联合、美苏两大集团的对立。美苏并没有完全控制世界,北约和华约处于冷战状态,并未进入战争状态,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是 1955 年华约成立,因此 A、 B、 C 错误;材料表明,虽然美苏依然处于冷战状态,但新的力量(欧洲联合)已经出现 。故选 D。 答案: D 18.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中的汉代经济政策, 本题将汉书食货志中的内容做为试题材料考查学生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皆无得名田

9、,以便农”可知商人不能占有品质好的土地,目的是为了保护小农经济。因此本题选择 D 项。材料没有显示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的内容,故 A 项排除。加强商人户籍管理是手段但不是目的, C 项也排除。增加赋税收入是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 B 项排除。 答案: D 19.数据表明, 1851 年至 1871 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 95, 000 人增加到 138, 400 人,增长率达 44.9%。 1851 年至 1911 年女性职员从 2,000 人增加到 166, 000 人,占职员的比例从 2%增加到 20%。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 ) A.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

10、离故乡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及影响,本题以英国女性就业人数的变化来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关键是把时代特征与英国女性就业人数增加的趋势相结合分析,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 ABCD 项都是女性就业人数和女性职业比重增加 的原因,但题干只是涉及 1851至 1871 年英国女性在某些领域雇用人数的增加和 1851 至 1911 年女性职员比例上升的现象,最能说明工业革命后妇女由仅负责家务管理到可参与劳动,故排除 ABC 项, D 项正确。 答案:

11、D 20.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4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

12、19271936 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给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又一次好机会。发展到了高峰, C 为正确选项;全面抗战发生于 1937 年,与题目中的时间“ 19281935 年”不符。故排除 A 项; B项应发生于一战期间,与题目中的时间“ 19281935 年”不符。故排除; D 项签订于 194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 1928-1935 年”不符,故排除。 答案: C 21.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 1957 1960 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

13、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知识点,以图表数据的形式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工业总产值从 1958 年开始增长迅速,而农业则逐年下降;而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远远大于轻工业产值;因此,该时期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

14、,这反映了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故选 A。 D 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B 不符;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 1953年的一五计划, C 不符合该图表的时间范围 。 答案: A 22.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 4000 份左右,半年后增至 7000 分,一年后达到 13000 份,最多时销达 17000 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时务报及新思想

15、的传播。时务报是由维新派创办,用于传播维新思想的近代报刊, A 项所说的“通俗性” 是在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普及的效果; B 项国人办报的先例是昭文新报; D 项与史实不符,文化没有普及,教育不发达。故选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答案: C 5 23.下图是 1933 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 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 )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全

16、国复兴管理局是罗斯福新政中工业改革的措施,政府出面协调雇工和雇主之间的关系,直接目的为了调整劳资关系,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利益。 A 项是整顿银行的目的; B 项是措施,不是目的; C 项是社会救济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选 D。 答案: D 第卷 (非选择题共 160 分 ) 38.( 26 分)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 1860 1911 年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 1911 1913 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4 1928 年

17、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 1949 年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 1976 年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 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 4分) (2)第三、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制约因素有哪些?( 8 分) (3)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以 1953 1957 年 “ 一五 ” 计划 为例, 期间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取

18、得的成就有什么历史意义?( 8 分) (4)该学者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 6 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第一阶段主要回答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化的表现即可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清王朝的变革努力如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等;民国时期的近代化努力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权力分立等。 (2)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缓慢原因可从经济、政治、外交等角度综合归纳回答 。经济上封建经济基础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19、。政治上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强;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外交上受列强控制,国际地位弱,缺乏民族独立发展的条件。思想上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3)主要评价新中国计划经济 ,从一五计划 的目的任务和成就意义等角度进行回答。一五期间只要是完成一化三改的任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正式开始,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4)考查改革开放时期的史实 , 从农村、国营企业的改革、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等角度回答。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企改革增强了国企的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答案: (1)第一阶段史实: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

20、政。(每答对一点给 1 分,满分不超过 2 分) 第二阶段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 阁制、权力分立等。(每答对一点给 1 分,满分不超过 2 分) (2)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2 分) 政治: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强;政局动荡,战争频繁。( 2 分) 外交:受列强控制,国际地位弱,缺乏民族独立发展的条件。( 2 分) 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2 分) (3)任务: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1 分)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1 分),只讲 “ 一化三改 ” 给 1 分;工业化意义: 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一

21、汽、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场等 ;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任答两项得 3 分 ,一项 1 分 ) 三大改造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任答两项得 3 分 ,一项 1 分 )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经营者和工人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 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了沿海地区快速发展。(每答对一点给 2 分) 39.

22、( 26 分)物价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国际局势等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20 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趋势表 7 赵吉庆 :工业化过程中物价变动的历史趋势及其对策 材料二: 1932 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 1929 年的 1040 亿元下降到 410 亿元。当年有 27.3 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三:建国后至 1978 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

23、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 0.139 元 /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 20 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 1992 1994 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白杨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物价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指出 1850 1920 年间英 国物价指数变化趋势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3 1920 年英国物价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4 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 1929 1932 年美国的物价变化情况。 面对这一物价

24、变化,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8 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 1978 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 1992 1994 年我国物价为什么会大幅上涨?( 10 分)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干预物价的认识。( 4 分) 解析:请注意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物价的影响;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25、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具体分析: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1)从图示可以看出物价波动的特 点是波动上升的,总体来看呈现出规律性 , 但是一战期间,物价持续的上升,这说明物价深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战争期间物资供应不足,价格上升。 (2)从材料二很容易可以看出美国该时期物价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新政的手段干预经济,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物价基本上是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6、,国家定价,同时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消费能力低也是重要的原因。 90 年代后,我国物价呈现出 波动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只要 言之 8 有理即可。 答案: (1)趋势:物价指数震荡上扬或波动上升。( 2 分) 1913 1920 物价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战的爆发导致物资严重供给不足。( 2 分) (2)1929 1932 年美国物价大幅下跌。( 2 分) 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调整物价。 具体举措有:整顿金融,利用货币手段稳定物价; 减少(缩减)耕地和农产品的产量,恢复农产品的价格;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增加民众收入,提升民众购买力。 (3)1978 年前总体上稳定的原因:(本小问共 4 分)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必答项, 2 分); 生产能力不足;人们消费水平低等 1992 1994 年上涨原因: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的初步放开与市场的活跃 科技发展、生产能力的提升 人们消费观念经历剧变 ( 点答对一点即得 2 分,总计不超过 4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酎情给分。) (4)对政府干预物价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如“国家干预物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物 价,应对危机。”“国家干预物价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