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1393320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02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分数:2.00)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分数:2.00)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4.“在马克思主义指

2、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分数:2.00)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分数:2.00)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C.可能和现实的关系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6.1937 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加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这一观点说明(分数:2.00)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

3、性认识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可以脱离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可以不依赖感性认识7.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分数:2.00)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8.剩余价值来源于(分数:2.00)A.工人工资的扣除B.劳动力的价值C.不等价交换D.工人的剩余劳动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分数:2.00)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0.把

4、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分数:2.00)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2.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分数:2.00)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与特殊的关系E.抽象与具体的关系13.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

5、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分数:2.00)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1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分数:2.00)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15.国际足联和巴西世界杯组委会公布了 2014 巴西世界杯的吉祥物一只犰狳。犰狳(读音:qiy),又称“铠鼠”,是生活在巴西内陆地区的一种濒危物种,在感受到外部威胁时,犰狳会缩成

6、一圈,用甲壳保护自己,此时形态同足球相似。设计人员将犰狳的形象卡通化,从而抽象出巴西世界杯的吉祥物。这个过程表明(分数:2.00)A.观念的东西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物质原型B.人类可以把某些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C.先有精神世界,后有现实世界D.人类设计的一切东西都是对现实原型的模仿16.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分数:2.00)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7.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相互关系的范畴。内容

7、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分数:2.00)A.内容决定形式B.形式必须适合于内容,对内容有反作用C.内容和形式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D.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18.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分数:2.00)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C.包含肯定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E.抽象的否定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分数:2.00)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8、,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反映了(分数:2.00)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21.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反映的创造性表现在人(分数:2.00)A.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还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B.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C.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D.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22.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

9、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分数:2.00)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23.价值的特性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其中的主体性是指(分数:2.00)A.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B.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C.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D.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24.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

10、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变量。从国际比较来看,如果我国长期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将使中国与印度在劳力资源与总抚养比等方面的竞争地位由显著优势变成严重劣势。因此,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是“人口政策进入特殊而关键的时期”。从总体上看,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分数:2.00)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2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分数:2.00)A.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B.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倒退的C.可以脱离经济基

11、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D.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26.2003 年 6 月 23 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 8 月 1 日正式实施。1982 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分数:2.00)A.政治文明的进步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护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7.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党的群众路线和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是(分数:2.00)A.

12、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点B.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C.为人民服务的观点D.对群众负责的观点28.1989 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 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 20 年后的 2009 年 11 月 9 日,BBC 公布了一份对 27 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 1989 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

13、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分数:2.00)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29.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分数:2.00)A.市场竞争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价格波动D.资源的有效配置E.供求关系的变化30.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主要包括(分数:2.00)A.政治统治职能B.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C.社

14、会公共管理职能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31.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经历的历程和阶段包括(分数:2.00)A.资本主义萌芽阶段B.自由竞争阶段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02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分数:2.00)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15、,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解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割裂二者将会导致诡辩论,即只强调运动而否认静止。题干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辩证法的观点,强调运动变化,并且没有否定相对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只强调了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是诡辩论的观点。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分数:2.00)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解析:解析:矛盾的

16、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因此,选项 B 正确。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因此,选项 A 错误。选项 CD 与题干无关,明显错误。4.“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分数:2.00)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符合全人类发展趋势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规律;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事

17、物,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选项 A 正确。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分数:2.00)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C.可能和现实的关系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原因和结果。正视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是自觉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题干反映的是原因和结果之间“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的关系。选项 D 正确。6.1937 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加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这一观点说明(分数:2.00)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

18、认识具有局限性,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可以脱离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可以不依赖感性认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由于感性认识有它的局限性,只能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因此它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答案为 B 项。7.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分数:2.00)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解析:解析: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

19、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一部门内生产同一件商品所花费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项。8.剩余价值来源于(分数:2.00)A.工人工资的扣除B.劳动力的价值C.不等价交换D.工人的剩余劳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实质。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D 项符合题意。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分数:2.00)

20、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解析:解析: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味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种假象根源于劳动力与劳动的密切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支付方式。资本主义的分配并非实时按照劳动力价值分配。因此,选项 B 正确。10.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分数:2.00)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解析:解析:马克思关于生

21、产资本划分的理论包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不同来划分的,区分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生产资本的不同部门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生产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方式不同来划分的。因此,选项 A 正确。选项 B,“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有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燃料和劳动力,本身不能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只能是根据生产资本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来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选项 C,只能用于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选项 D,是不能划分为任何资本的,只能是研究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因此,选项 BCD 不符合题意。二、多项选择

22、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2.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分数:2.00)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E.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解析:解析:这是古代诡辩论的典型代表公孙龙的一句话。公孙龙认为,白是颜色,马是形状,白马只有颜色而没有形状,所以白马不是马。很明显,公孙龙这句话在哲学上的错误就在于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的联系。白马是个性,马是共性,马就是对各

23、种不同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的抽象和概括。故选 ABDE 项。13.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分数:2.00)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解析:解析:在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一哲学本体论范围内,必须把物质和意识对立起来,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是在这个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具体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选项 ABE 正确。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

24、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物质存在的方式和固有属性是运动。因此,选项 CD 错误。1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分数:2.00)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选项 CD 正确。选项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人脑不是意

25、识的源泉,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因此,选项 A 错误,选项 C 正确。选项 E 把意识和物质完全等同,是错误的。15.国际足联和巴西世界杯组委会公布了 2014 巴西世界杯的吉祥物一只犰狳。犰狳(读音:qiy),又称“铠鼠”,是生活在巴西内陆地区的一种濒危物种,在感受到外部威胁时,犰狳会缩成一圈,用甲壳保护自己,此时形态同足球相似。设计人员将犰狳的形象卡通化,从而抽象出巴西世界杯的吉祥物。这个过程表明(分数:2.00)A.观念的东西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物质原型 B.人类可以把某些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C.先有精神世界,后有现实世界D.人类设计的一切东西都是对现实

26、原型的模仿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吉祥物首先是人们主观精神的产物,但它们来自现实世界,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所以 AB 项正确。C 是错误的唯心主义的观点,不选。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其表现之一就是创造性。所以,经过人们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加工、改造过的东西,不全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模仿,D 错误。16.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分数:2.00)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选项 A 是

27、列宁的原话。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看成是认识的规律和要素,认为认识的过程也是矛盾、辩证的过程,因此要自觉运用辩证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即辩证法和认识论具有一致性,因为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当马克思运用唯物论来认识世界本原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释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因此,选项 A 正确。选项 CE 分别是矛盾分析法及发展的观点,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两者不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观辩证法要符合客观辩证法。主

28、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这句话未必正确,如木材的腐朽,苹果的腐烂,这都是质变。因此,选项 BD 错误。17.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相互关系的范畴。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分数:2.00)A.内容决定形式 B.形式必须适合于内容,对内容有反作用C.内容和形式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D.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

29、式的纯粹的内容。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ACD 三项正确。B 的表述错误。18.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分数:2.00)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包含肯定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 E.抽象的否定 解析:解析: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以割裂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为基础,在肯定和否定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它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它的信条“是就

30、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因此,选项 BDE 正确。选项 AC 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不符合题意要求。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分数:2.00)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和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因此,选项 BD 正确。马克思主义和部分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选项 A 错误。“认识起源于经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但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经验有客观来源,故选项 C 也错误。马克思

31、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承认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所以选项 E 也排除。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反映了(分数:2.00)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题干通过批判的武器(理论)和武器的批判(实践)的关系来论证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是人们实践的结果,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选项 AD 正确;理论不是认识和实践的终点,形成和掌握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实践,所以理论不能代

32、替实践,B 选项正确;C 选项表述错误。21.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反映的创造性表现在人(分数:2.00)A.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还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B.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C.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D.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创造性。选项 ABD 表述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认识、利用,但不能改变,故不选择 C 项。22.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

33、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分数:2.00)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解析:解析:“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这是对农民发明权的肯定;“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指出了农村改革的很多东西,都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创造与党的指导的统一。这对推进改革有重要意义,对思想理论创新有普遍指导意义。这也就要求我们关注生活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尊重群

34、众的首创精神,倾听群众的诉求,总结群众的经验;坚持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实现思想理论创新过程中坚持以科学理论的指导为前提,创新不是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而是打破一切僵化的、错误的、教条的理论的约束。故 B 选项“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显然是错误的。因此,本题正确选项是 ACD。23.价值的特性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其中的主体性是指(分数:2.00)A.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B.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C.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 D.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

35、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特点。价值具有主体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24.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变量。从国际比较来看,如果我国长期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将使中国与印度在劳力资源与总抚养比等方面的竞争地位由显著优势变成严重劣势。因此,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是“人口政策进入特殊而关键的时期”。从总体

36、上看,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分数:2.00)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 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增长的数量和幅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比例构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密度和增长速度是否同生产发展的状态和需要相适应,会对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这是因为,一个社会人口数量的多少和构成如何,不能决定该社会的性质,也不是造成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相反,一个社会

37、的人口的多少,增长的比例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水平才能予以合理地确定,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ABCD。2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分数:2.00)A.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B.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倒退的 C.可以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D.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

38、的对立物;从服务的方式上看,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调控的手段有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从服务的效果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它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26.2003 年 6 月 23 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 8 月 1 日正式实施。1982 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分数:2.00)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解析:解析:本题取自 2003 年 3 月发生的“孙志刚

39、事件”。“孙志刚事件”暴露了 1982 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以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 年发布并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旧办法。这是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是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护,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和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而不是根本变革生产关系,所以这一变化并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因此,选项 ABCD 正确,E 项错误。2

40、7.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党的群众路线和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是(分数:2.00)A.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点B.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C.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对群众负责的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观点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领

41、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 BCD 项。28.1989 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 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 20 年后的 2009 年 11 月 9 日,BBC 公布了一份对 27 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 1989 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历史终结

42、论”的破产说明(分数:2.00)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以福山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历史终结论”,宣扬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与无可替代性。但是事实证明,“历史终结论”已经破产。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统一性

43、和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多样性表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也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也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BCD 项正确。A 项错误,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的,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行动来实现的。故正确答案为 BCD 项。29.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分数:2.00)A.市场竞争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价格波动 D.资源的有效配置E.供求关系的变化

44、解析:解析: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能够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是要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市场机制包括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价格机制。因为价格机制最明显、最直观,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因此,选项 ACE 正确。选项 B,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值量下降,从而使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超额收入,与题干要求不符,不选。选项 D,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而不是实现价值规律的条件,故不选。30.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主要包括(分数:2.00)A.政治统治职能 B.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C.社

45、会公共管理职能 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职能,即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即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延伸,是服务于其政治统治的。31.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经历的历程和阶段包括(分数:2.00)A

46、.资本主义萌芽阶段B.自由竞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19 世纪 70 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在生产和流通领域起支配作用的是自由竞争原则,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政府对经济活动基本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种形式。因此,正确答案为 BCD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