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139626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4 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宽 恕 ( sh) 胚 ( pi) 芽 阔 绰 ( hu) 风雪 载 ( zi) 途 B.收 敛 ( lin) 愧 怍 ( zu) 慰 藉 ( j) 妇 孺 ( r) 皆知 C.彷 ( png) 徨 沉 湎 ( min) 繁 衍 ( yn) 颔 ( hn) 首低眉 D.哺 ( b) 育 告 罄 ( qng) 馈 ( ku) 赠 粗制 滥 ( ln) 造 解析: B“慰藉”应读作“ wi ji”。 答案: B 2.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瞻望 深遂 陨落 翻

2、来覆去 B.疮痍 伎俩 迁徙 沧海桑田 C.嶙峋 荒谬 涟漪 忍俊不禁 D.点缀 骸骨 蓦然 天伦之乐 解析: A 项“深遂”应为“深邃”。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2 分) 细细 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 ,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 ,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 A.品尝 绝妙意境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B.品赏 浓情厚谊 绝妙意境 无限乐趣 C.品赏 浓情厚谊 闲

3、情逸致 无限趣味 D.品味 闲情逸致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理解区分,注意句子语境的连贯性。 答案: D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武汉大学在今年樱花盛开期间采取措施控制游客数量。 B.近年来,全省各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C.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启的“不打烊书店”,成为人们夜间休闲阅读的主要方式。 D.我市鲁峰和聂品华两位先进分子在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受到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解析: C 项词语搭配不当。 答案: C 5.古诗词默写( 6 分)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明月来相照

4、。(王维竹里馆) 电视文化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再次激起了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极大兴趣,让我们不禁感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主人的盛情,也让我们由衷赞叹“ ,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饮食的精美。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话题引起了人们对珍惜时间的深深共鸣。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示珍惜时间的相连的两句: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名句名篇的积累。 答案: 赢得生前身后名 深林人不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例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名著阅读( 4 分)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他的生命

5、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上面这段 文字节选自小说 ,该书中主人公因 而在 12 岁的时候就被迫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做起了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别人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所选文段是写主人公因伤病接受手术的情

6、景,体现了他 的性格。文中“一条道路”具体指的是 。 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一:补考时,他把烟末撒在神父家的面团里 示例二:与神父闹矛盾 示例三:反抗神父对他的不公正待遇 乐观(其他如“顽强”“不向命运屈服”“永不言败”等也可) 从事文学创作(或“写作”) 7.综合性学习( 7 分) 2014 年 4 月 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 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

7、,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 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 分) 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 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 “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 3 分) 仿照例句写话。( 2 分) 成语是民间

8、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 。 答案:答案略。能抓住“有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广”两方面概括即可。 甲组好。 理由示例:甲组既提示了成语用字,又提示了成语的意思,暗示性比较强。 答案略。须使用比喻句且句式一致。 二、阅读理解 (一)古诗词鉴赏 8.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 B.“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C.“问

9、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解析: C 项因果关系错误,写出了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即使居住在闹市,感觉也偏僻安静。 答案: C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 9 12 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

10、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 :“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

11、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姓:指子孙。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牝 ( pn) :母马。牡: 公马。骊 ( l) :纯黑色马。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 也 食 不饱,力不足 B.安 求其能千里也 又 安 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 见 请 见 之 D.鸣之不能通 其 意 其 真无马邪 解析: A 喂养 /吃; C 表露 /召见; D 代词 /难道。 答案: B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答案: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

12、,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 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3、。 答案: D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3 分) 答案: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

14、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 那些站着的身影 ,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

15、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 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 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 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 村子 真

16、的 出现在视野里。 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 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3.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2 分) 答案: “大雪”一词既

17、指自然界的雪,又虚指人生的困难;“封”字将人心化抽象为具体。整句话写出困难掩藏、阻挡不了希望,具体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4.根据提示,填充方框。( 4 分) 情节:突遇暴雪 发现黑点 发现村庄 心理: 焦急万分 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答案:雪地迷路;看到水井;满心恐慌;精神一振 15.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4 分) 表弟 一次次 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 唯一 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答案:“一次次”,是写次数多,表明寻找村庄的急切心理和艰难过程。“唯一”,意思是仅有的、别无

18、其他,写出了对那个黑点寄寓的希望之大。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身处雪原难见人踪的失望和惊慌心理。 16.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 40字以内, 2 分) 解析:须使用第一人称且扣住“猜测得以证实而 产生的惊喜之情”作答。 答案: 略 17.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 3 分) 答案: 实指吃水用的井;指人心;指方向、希望。 18.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3 分) 解析:开放题。能扣住“困难”“希望”“行动”三个关键词,结合自身经历谈论即

19、可。 答案:略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 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数字化 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

20、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 以目 废 心。 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 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 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

21、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 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

22、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 2014 年 4 月) 19.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 4 分) 答案:中心论点:谨 防数字化痴呆症。 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20.第段划线句子起什么作用?( 2 分) 答案: 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具体表现来论证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1.第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 3 分) 解析: 要紧扣“创造力下

23、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三个要点作答。 答案: 略 2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3 分) 答案:想戒掉“电子瘾”;可遇不可求;不是客观课理性的态度。 三、写作表达 23.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 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50 分) 请以“藏在 中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以从“书本”“故事”“诗词”“竞争”“节日”等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根据你对下面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能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孝感雕花剪纸艺术家徐惠斌 12 岁就迷上雕花剪纸艺术,经过反复观摩和刻苦学习,他用一把小剪刀在普通的一张纸上就可以剪出玲珑生动山水云霞、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他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剪纸作品多次在全国剪纸大赛中获奖。近年来,他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作品被选送到国外展览,让孝感雕花剪纸艺术走向了世界。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