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五)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对立统一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分数:1.00)A.B.C.D.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说明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同一的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分数:1.00)A.B.C.D.3.下列命题中体现第一性、第二性关系的是A物质和物质范畴 B运动和静止C客观规律和科学定律 D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数:1.00)A.B.C.D.4.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物质就是水、火、气或粒子C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数:1.00)A.B.C.D.5.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由超物质超自然的力量决定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当代自然科学的新发现 D有神论观点(分数:1.00)A.B.C.D.6.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是它们A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B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C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支配社会发展的方向(分数:1.00)A.B.C.D.7.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
3、是无限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认识A对象是无限的 B基础即实践是无限的C能力的提高是无限的 D总是同咨体相符合的(分数:1.00)A.B.C.D.8.下列命题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思维过程即观念是独立的主体 B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体C现实事物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D作为自然的人创造了精神和上帝(分数:1.00)A.B.C.D.9.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下述观点正确的有A相对真理是不同于绝对真理的另一种真理 B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份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D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分数:1.00)A.B.C.D.10.所谓“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是指A自然规律 B
4、思维规律 C社会规律 D实践规律(分数:1.00)A.B.C.D.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主要表现是,深化了对A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认识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认识C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发展规律的认识D市场经济体制能促进一切社会发展的认识(分数:1.00)A.B.C.D.1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是A既要重视必然性又要重视偶然性B通过偶然性认识和掌握必然性C反对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相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D反对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分数:1.00)A.B.C.D.13.关于反映与信息关系的正
5、确观点有A反映过程始终伴随着信息过程 B反映过程也是信息的交换过程C信息是反映的来源和基础 D信息决定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分数:1.00)A.B.C.D.14.唯物辩证法认为A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B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C凡是现存的,都是应该灭亡的D概念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分数:1.00)A.B.C.D.15.从总体上看,社会经济发展经历的历史形态有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时间经济 D空间经济(分数:1.00)A.B.C.D.16.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内容是解放思想,
6、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实践和认识的统一(分数:1.00)A.B.C.D.17.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有A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C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 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分数:1.00)A.B.C.D.18.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休谟 D康德(分数:1.00)A.B.C.D.19.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正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口激增、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这就要求人们A协调人与自然
7、界的关系 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C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 D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分数:1.00)A.B.C.D.20.阶级斗争是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它包括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思想斗争 D生存竞争(分数:1.00)A.B.C.D.2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 B知识的综合、升华和总汇C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最抽象的含有阶级性的意识形态(分数:1.00)A.B.C.D.22.恩格斯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适合于自
8、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段话说明A自然界、人类历史是第一性的,原则是第二性的B原则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原则是无关紧要的(分数:1.00)A.B.C.D.23.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A一切事物的一切联系的总和 B事物及其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C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分数:1.00)A.B.C.D.2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同于旧哲学的认识论的鲜明特点是A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坚持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认识论 D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认识领域(分数:1.00)A.B.C.D.25.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
9、和多样性,主要表现为A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绝对对立B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C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特点D社会发展的循环往复(分数:1.00)A.B.C.D.2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 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分数:1.00)A.B.C.D.27.我们党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达到比较完整、科学的认识。这一情况表明认识A过程的反复性 B总是有限的C对象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D要受人的实践范围、立场、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分数:1.00)A.B.C.D.28.辩证唯物主义
10、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包括A物质是客观存在,对意识具有先在性、根源性B意识是主观存在,对物质具有派生性、依赖性C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分数:1.00)A.B.C.D.29.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自然科学C法院 D实践论(分数:1.00)A.B.C.D.30.一切辩证法都认为A物质决定意识 B世界是变化的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物质世界的变化推动精神世界的变化(分数:1.00)A.B.C.D.31.毛泽东说:“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这就是说A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
11、的关系B必然是自由的限度和根据C在实践中驾驭了必然才有现实的自由D认识并创造必然才有意志自由(分数:1.00)A.B.C.D.32.事物发展中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A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C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D重视重点和非重点的相互区别(分数:1.00)A.B.C.D.33.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即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因此,实践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客观实现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同一性(分数:1.00)A.B.C.D.34.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说明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意识和客观存在的同
12、一性C意识对物质的根源性 D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分数:1.00)A.B.C.D.35.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A人本主义 B科学主义C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D唯物史观(分数:1.00)A.B.C.D.36.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要求人们A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B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C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现和利用社会规律D在改造社会中改造和驾驭社会规律(分数:1.00)A.B.C.D.37.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懂得A从实践出发去理解对象 B物质决定意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感性(分数:1.00)A.B.C.D.38.马克思
13、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一思想说明A真理不是理论,而属于实践B只有实践才能判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C实践是检验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思维具有真理性(分数:1.00)A.B.C.D.39.哲学上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意志论和宿命论(分数:1.00)A.B.C.D.40.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A有历史的局限性 B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的中介因素C对于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有参考价值D对于今天的道德建设有启发与借鉴意义(分数:1.00)A.B.C.D.41.从古至今对世界是
14、什么的主要观点有A世界是心造的和神造的 B世界是不变的不发展的物质世界C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物质世界 D世界既是物质的世界又是精神的世界(分数:1.00)A.B.C.D.42.关于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是有机统一的B建设三个文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C构建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三个文明提供重要条件D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践中相统一(分数:1.00)A.B.C.D.43.同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A否认是扬弃 B否定是外在的、主观任意的否定C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D否定是事物发展和
15、联系的环节(分数:1.00)A.B.C.D.44.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的表现有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B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自然语言、人工语言,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意识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通过实践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分数:1.00)A.B.C.D.4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表现为是否承认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运动的客观性C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D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分数:1.00)A.B.C.D.46.矛盾是A相互冲突的关系 B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D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分数:1.00
16、)A.B.C.D.47.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A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方 B始终为统治阶级服务C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 D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分数:1.00)A.B.C.D.48.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这是因为这次飞跃A主要是认识世界的问题 B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C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修正或发展D其目的主要是改造世界(分数:1.00)A.B.C.D.49.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有A它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它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C它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D它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分数:1.00)A.B
17、.C.D.50.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有不同的特殊性,表现为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别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C矛盾性质的普遍性 D矛盾解决形式的统一性(分数:1.00)A.B.C.D.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五)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对立统一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分数:1.00)A. B. C. D.解析: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说明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
18、统一的关系B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同一的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分数:1.00)A. B. C.D. 解析:3.下列命题中体现第一性、第二性关系的是A物质和物质范畴 B运动和静止C客观规律和科学定律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数:1.00)A. B.C. D.解析:4.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物质就是水、火、气或粒子C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数:1.00)A. B.C. D.解析:5.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由超物质超自然的力量决定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当代自然科学的新发现 D有神论观点(分数:1.00)A.B.
19、C.D. 解析:6.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是它们A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B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C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支配社会发展的方向(分数:1.00)A. B. C.D.解析:7.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认识A对象是无限的 B基础即实践是无限的C能力的提高是无限的 D总是同咨体相符合的(分数:1.00)A. B. C. D.解析:8.下列命题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思维过程即观念是独立的主体 B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体C现实事物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 D作为自然的人创造了精神和上帝(分数:1.00)A.
20、 B. C. D.解析:9.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下述观点正确的有A相对真理是不同于绝对真理的另一种真理 B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份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D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分数:1.00)A.B. C.D. 解析:10.所谓“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是指A自然规律 B思维规律 C社会规律 D实践规律(分数:1.00)A.B.C. D. 解析: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主要表现是,深化了对A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认识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认识C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发展规律的认
21、识D市场经济体制能促进一切社会发展的认识(分数:1.00)A. B. C. D.解析:1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是A既要重视必然性又要重视偶然性B通过偶然性认识和掌握必然性C反对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相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D反对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分数:1.00)A. B. C. D. 解析:13.关于反映与信息关系的正确观点有A反映过程始终伴随着信息过程 B反映过程也是信息的交换过程C信息是反映的来源和基础 D信息决定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分数:1.00)A. B. C.D.解析:14.唯物辩证法认为A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B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暂
22、时的C凡是现存的,都是应该灭亡的D概念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分数:1.00)A. B. C. D. 解析:15.从总体上看,社会经济发展经历的历史形态有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时间经济 D空间经济(分数:1.00)A. B. C. D.解析:16.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实践和认识的统一(分数:1.00)A. B. C. D. 解析:17.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有A坚持从实
23、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C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 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分数:1.00)A. B. C. D. 解析:18.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休谟 D康德(分数:1.00)A.B.C. D. 解析:19.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正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口激增、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这就要求人们A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C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 D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分数:1.00)A. B. C. D. 解析:20.阶级斗争是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
24、的对抗和冲突,它包括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思想斗争 D生存竞争(分数:1.00)A. B. C. D.解析:2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 B知识的综合、升华和总汇C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最抽象的含有阶级性的意识形态(分数:1.00)A. B.C. D. 解析:22.恩格斯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段话说明A自然界、人类历史是第一性的,原则是第二性的B原则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要坚持一切从
25、实际出发D原则是无关紧要的(分数:1.00)A. B. C. D.解析:23.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A一切事物的一切联系的总和 B事物及其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C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分数:1.00)A.B. C. D. 解析:2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同于旧哲学的认识论的鲜明特点是A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坚持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认识论 D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认识领域(分数:1.00)A.B.C. D. 解析:25.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主要表现为A社会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绝对对立B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C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
26、的本质,又有各自特点D社会发展的循环往复(分数:1.00)A.B. C. D.解析:2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 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分数:1.00)A. B.C. D. 解析:27.我们党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达到比较完整、科学的认识。这一情况表明认识A过程的反复性 B总是有限的C对象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D要受人的实践范围、立场、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分数:1.00)A. B.C. D. 解析:28.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包括A物质是客观存在,对意识具有先在性、根源性B
27、意识是主观存在,对物质具有派生性、依赖性C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分数:1.00)A. B. C. D. 解析:29.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自然科学C法院 D实践论(分数:1.00)A. B.C. D. 解析:30.一切辩证法都认为A物质决定意识 B世界是变化的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物质世界的变化推动精神世界的变化(分数:1.00)A.B. C. D.解析:31.毛泽东说:“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这就是说A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的关系B必然是自由的限度和根据C在实践中
28、驾驭了必然才有现实的自由D认识并创造必然才有意志自由(分数:1.00)A. B. C. D.解析:32.事物发展中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A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C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D重视重点和非重点的相互区别(分数:1.00)A. B. C. D. 解析:33.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即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因此,实践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客观实现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同一性(分数:1.00)A. B. C. D.解析:34.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说明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意识和客观存在的同一
29、性C意识对物质的根源性 D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分数:1.00)A. B. C.D. 解析:35.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A人本主义 B科学主义C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D唯物史观(分数:1.00)A.B.C. D. 解析:36.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要求人们A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B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C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现和利用社会规律D在改造社会中改造和驾驭社会规律(分数:1.00)A. B.C. D.解析:37.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懂得A从实践出发去理解对象 B物质决定意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感性(分数:1.00
30、)A. B.C. D.解析:38.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一思想说明A真理不是理论,而属于实践B只有实践才能判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C实践是检验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思维具有真理性(分数:1.00)A.B. C. D.解析:39.哲学上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意志论和宿命论(分数:1.00)A. B. C.D.解析:40.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A有历史的局限性 B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的中介因素C对于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有参考价值D对于今天的道德建设有启发与借鉴
31、意义(分数:1.00)A. B. C. D. 解析:41.从古至今对世界是什么的主要观点有A世界是心造的和神造的 B世界是不变的不发展的物质世界C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物质世界 D世界既是物质的世界又是精神的世界(分数:1.00)A. B. C. D.解析:42.关于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是有机统一的B建设三个文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C构建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三个文明提供重要条件D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践中相统一(分数:1.00)A. B. C. D. 解析:43.同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形而上
32、学否定观认为A否认是扬弃 B否定是外在的、主观任意的否定C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D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分数:1.00)A.B. C. D.解析:44.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的表现有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B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自然语言、人工语言,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意识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通过实践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分数:1.00)A. B. C. D. 解析:4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表现为是否承认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运动的客观性C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D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分数:1.00)A. B.
33、 C. D.解析:46.矛盾是A相互冲突的关系 B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D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分数:1.00)A.B. C. D. 解析:47.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A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方 B始终为统治阶级服务C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 D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分数:1.00)A.B.C. D. 解析:48.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这是因为这次飞跃A主要是认识世界的问题 B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C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修正或发展D其目的主要是改造世界(分数:1.00)A.B. C. D. 解析:49.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有A它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它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C它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D它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分数:1.00)A.B. C. D. 解析:50.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有不同的特殊性,表现为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别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C矛盾性质的普遍性 D矛盾解决形式的统一性(分数:1.00)A. B. C.D.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