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六)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B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体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分数:1.00)A.B.C.D.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数:1.00)A.B.C.D.3.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是因为它A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B以科学为基础并随
2、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C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D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分数:1.00)A.B.C.D.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是实践的产物B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实践的产物C主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造世界,又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D人的本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分数:1.00)A.B.C.D.5.从辩证法的观点看来A运动表现在静止中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D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分数:1.00)A.B.C.D.6.社会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关系 D思想关系(分数:1.00)A.B.C.D.7.矛盾的同一性包括矛
3、盾双方A相互依存 B相互贯通 C相互渗透 D相互转化(分数:1.00)A.B.C.D.8.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辩证法思维的基本方法,其中的历史包括A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 B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C对历史的概括和总结 D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分数:1.00)A.B.C.D.9.“思想从来也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它只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段话说明A意识不能反作用于物质 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能创造物质 D实践才能改变现存事物(分数:1.00)A.B.C.D.1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
4、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C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D否定就是扬弃即克服和保留的统一(分数:1.00)A.B.C.D.11.文明同文化有区别,因为文明A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B指人类活动的结果以及活动方式和手段C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 D不是社会历史范畴(分数:1.00)A.B.C.D.12.关于事物的可能性,下述错误的观点有A可能性是事物中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B抽象的可能性是主观意识范畴的可能性C可能性有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D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分数:1.00)A.B.C.D.13.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物质观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
5、的物质 B物质是不可再分的原子C物质就是自然界 D物质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分数:1.00)A.B.C.D.14.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其含义包括A真理具有的客观性 B每个真理的获得所体现的世界可知性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终极真理 D认识和真理发展具有的无限性(分数:1.00)A.B.C.D.15.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是因为它A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B能够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C能够提高我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6、基本理论、基本路线D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分数:1.00)A.B.C.D.1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是因为A认识是为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而产生的B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形成都是由于实践的需要C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D主体的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分数:1.00)A.B.C.D.17.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实践A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B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C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D是适应环境的主体活动(分数:1.00)A.B.C.D.18.诡辩论的重要特征有A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B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C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
7、认真理的绝对性D蓄意抹煞和混淆事物质的区别(分数:1.00)A.B.C.D.1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是A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理论基石B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C对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的正确解决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观点(分数:1.00)A.B.C.D.20.以下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是A因地制宜 B因时制宜 C有的放矢 D坚持原则(分数:1.00)A.B.C.D.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因为它是A关于世界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彻底的统一C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D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服务的(分数:1.00)A.B.C.
8、D.2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的指导作用的表现是A帮助科学解决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B代替科学的某些作用C提供正确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 D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干扰(分数:1.00)A.B.C.D.23.人的解放就是要A不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B从自然力的奴役下解放出来C从社会关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D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分数:1.00)A.B.C.D.24.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A整体依赖部分,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B部分依赖整体,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在整体中的性质与功能C整体与部分的属性和功能可以相互渗透D整
9、体与部分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分数:1.00)A.B.C.D.25.对待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是A认为矛盾就足对立统一关系 B矛盾就是互相冲突、势不两立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只在绝对同一中思维(分数:1.00)A.B.C.D.26.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存在着A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分数:1.00)A.B.C.D.27.解决“全球问题”应该A坚持技术决定论 B改善人类的活动方式C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D确立整体观念和全球意识(分数:1.00)A.B.C.D.28.唯物辩证法认为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同一性和
10、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C矛盾双方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就是矛盾转化D矛盾转化是无条件的(分数:1.00)A.B.C.D.29.以下命题强调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求同存异、和平共处C团结、批评、团结 D斗则进、不斗则退(分数:1.00)A.B.C.D.30.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构性,其基本结构包括A主体 B客体 C中介 D反映(分数:1.00)A.B.C.D.3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表明A超出一定范围,真理和谬误就会互相转化 B真理是全面的C真理是历史的和有条件的 D真理因人而异,不是一元的(分数:1.00)A.B.C.
11、D.3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因为它A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贯彻到一切领域B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贯彻始终C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D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分数:1.00)A.B.C.D.33.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主体的A身体素质决定认识内容的客观性B精神素质制约着认识的发生和发展C认知结构制约人们选择和整理客体信息D非理性因素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分数:1.00)A.B.C.D.3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哲学寓意和意义有A“和”是指有差别的不同事物的统一 B“同”是指不包含差别的绝对同一C承认事物的多样性 D处理不同国家关系
12、要和平共处(分数:1.00)A.B.C.D.35.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主要表现在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B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C前者是唯物论,后者是唯心论D前者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后者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分数:1.00)A.B.C.D.36.在我国实现现代化之前,经济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所含的哲理是A现代化的质变之前的量变 B现代化的质变之前的部分质变C一定的质与量的统一 D纯粹质变(分数:1.00)A.B.C.D.37.列宁对物质的定义A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以及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B同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实体的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13、C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同否认外部世界实在性的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分数:1.00)A.B.C.D.38.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判断的根据是A它本质上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B它服从辩证法的全部规律C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D社会发展规律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分数:1.00)A.B.C.D.39.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下列情况属于质变的有A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B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C突破事物度的变化 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分数:1.00)A.B.C.D.4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发展观根本对立的表现
14、是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C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D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分数:1.00)A.B.C.D.41.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 B可以超越社会存在C“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D历史继承性(分数:1.00)A.B.C.D.42.发展的过程性原理要求人们A坚持阶段论,反对超阶段论 B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激变论”C反对把知识、真理绝对化的观点 D坚持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的观点(分数:1.00)A.B.C.D.4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包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
15、属性和存掘形式C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分数:1.00)A.B.C.D.44.列宁对物质的界定体现了A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观点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观点 D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分数:1.00)A.B.C.D.45.下列命题中属于第一性、第二性关系的是A物质和意识 B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C实践和认识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分数:1.00)A.B.C.D.46.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这种指导作用的主要表现有A科学理论是实践的先导B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
16、正实践的方向C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D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的革命的运动(分数:1.00)A.B.C.D.47.掌握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是A坚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承认新事物中留有旧事物中的因素C承认社会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D以继承、批判与创新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遗产(分数:1.00)A.B.C.D.48.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思想表明A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D思维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和力量(分数:1.00)A.B.C.D
17、.49.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物质力量B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C它是当代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D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是物质的、客观的(分数:1.00)A.B.C.D.50.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C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D实践是世界的本体(分数:1.00)A.B.C.D.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六)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8、B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体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分数:1.00)A. B. C.D.解析: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数:1.00)A.B.C. D. 解析:3.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是因为它A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B以科学为基础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C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D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分数:1.00)A. B. C. D. 解析: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作为实践的主
19、体的人是实践的产物B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实践的产物C主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造世界,又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D人的本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分数:1.00)A. B. C. D. 解析:5.从辩证法的观点看来A运动表现在静止中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D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分数:1.00)A. B. C. D. 解析:6.社会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关系 D思想关系(分数:1.00)A.B. C. D.解析:7.矛盾的同一性包括矛盾双方A相互依存 B相互贯通 C相互渗透 D相互转化(分数:1.00)A. B. C. D. 解析:8.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辩
20、证法思维的基本方法,其中的历史包括A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 B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C对历史的概括和总结 D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分数:1.00)A. B. C.D.解析:9.“思想从来也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它只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段话说明A意识不能反作用于物质 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能创造物质 D实践才能改变现存事物(分数:1.00)A.B. C.D. 解析:1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C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D否定就是扬弃即克服和保留的统
21、一(分数:1.00)A. B. C. D. 解析:11.文明同文化有区别,因为文明A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B指人类活动的结果以及活动方式和手段C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 D不是社会历史范畴(分数:1.00)A. B.C. D.解析:12.关于事物的可能性,下述错误的观点有A可能性是事物中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B抽象的可能性是主观意识范畴的可能性C可能性有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D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分数:1.00)A. B. C.D.解析:13.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物质观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 B物质是不可再分的原子C物质就是自然界 D物质的
22、本质是不可认识的(分数:1.00)A. B. C. D.解析:14.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其含义包括A真理具有的客观性 B每个真理的获得所体现的世界可知性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终极真理 D认识和真理发展具有的无限性(分数:1.00)A. B. C.D. 解析:15.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是因为它A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B能够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C能够提高我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D能够帮助我们
23、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分数:1.00)A. B. C. D.解析:1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是因为A认识是为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而产生的B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形成都是由于实践的需要C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D主体的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分数:1.00)A. B. C. D. 解析:17.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实践A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B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C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D是适应环境的主体活动(分数:1.00)A. B. C. D.解析:18.诡辩论的重要特征有A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B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C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
24、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D蓄意抹煞和混淆事物质的区别(分数:1.00)A. B. C. D. 解析:1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是A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理论基石B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C对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的正确解决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观点(分数:1.00)A. B. C. D.解析:20.以下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是A因地制宜 B因时制宜 C有的放矢 D坚持原则(分数:1.00)A. B. C. D.解析: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因为它是A关于世界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彻底的统一C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D为无产阶级认识和
25、改造世界服务的(分数:1.00)A. B. C. D. 解析:2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的指导作用的表现是A帮助科学解决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B代替科学的某些作用C提供正确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 D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干扰(分数:1.00)A.B.C. D. 解析:23.人的解放就是要A不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B从自然力的奴役下解放出来C从社会关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D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分数:1.00)A.B. C. D. 解析:24.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A整体依赖部分,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B部分依赖整体,
26、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在整体中的性质与功能C整体与部分的属性和功能可以相互渗透D整体与部分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分数:1.00)A. B. C. D. 解析:25.对待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是A认为矛盾就足对立统一关系 B矛盾就是互相冲突、势不两立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只在绝对同一中思维(分数:1.00)A.B. C.D. 解析:26.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存在着A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分数:1.00)A. B. C.D.解析:27.解决“全球问题”应该A坚持技术决定论 B改善人类的活动方式C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和社会
27、体制D确立整体观念和全球意识(分数:1.00)A.B. C. D. 解析:28.唯物辩证法认为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C矛盾双方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就是矛盾转化D矛盾转化是无条件的(分数:1.00)A. B. C. D.解析:29.以下命题强调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求同存异、和平共处C团结、批评、团结 D斗则进、不斗则退(分数:1.00)A. B. C. D.解析:30.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构性,其基本结构包括A主体 B客体 C中介 D反映(分数:1.00)A. B. C. D.解析:3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
28、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表明A超出一定范围,真理和谬误就会互相转化 B真理是全面的C真理是历史的和有条件的 D真理因人而异,不是一元的(分数:1.00)A. B. C. D.解析:3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因为它A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贯彻到一切领域B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贯彻始终C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D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分数:1.00)A. B. C. D. 解析:33.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主体的A身体素质决定认识内容的客观性B精神素质制约着认识的发生和发展C认知结构制约人们选择和整理客体信息D非理性因素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分数
29、:1.00)A.B. C. D. 解析:3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哲学寓意和意义有A“和”是指有差别的不同事物的统一 B“同”是指不包含差别的绝对同一C承认事物的多样性 D处理不同国家关系要和平共处(分数:1.00)A. B. C.D. 解析:35.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主要表现在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B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C前者是唯物论,后者是唯心论D前者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后者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分数:1.00)A.B. C. D. 解析:36.在我国实现现代化之前,经济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所含的哲理是A现代化的质变之前的量变 B现代化的质
30、变之前的部分质变C一定的质与量的统一 D纯粹质变(分数:1.00)A. B. C. D.解析:37.列宁对物质的定义A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以及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B同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实体的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C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同否认外部世界实在性的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分数:1.00)A. B. C. D. 解析:38.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判断的根据是A它本质上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B它服从辩证法的全部规律C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D社会发展规律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分数:1.00)A. B. C.
31、 D.解析:39.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下列情况属于质变的有A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B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C突破事物度的变化 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分数:1.00)A. B. C. D. 解析:4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发展观根本对立的表现是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C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D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分数:1.00)A. B. C. D. 解析:41.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 B可以超越社会存在C“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D历史继承性(分数:1.0
32、0)A. B. C. D. 解析:42.发展的过程性原理要求人们A坚持阶段论,反对超阶段论 B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激变论”C反对把知识、真理绝对化的观点 D坚持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的观点(分数:1.00)A. B. C. D.解析:4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包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掘形式C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分数:1.00)A. B. C. D. 解析:44.列宁对物质的界定体现了A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观点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观点 D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分数:1
33、.00)A. B. C. D. 解析:45.下列命题中属于第一性、第二性关系的是A物质和意识 B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C实践和认识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分数:1.00)A. B. C.D. 解析:46.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这种指导作用的主要表现有A科学理论是实践的先导B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C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D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的革命的运动(分数:1.00)A. B. C. D. 解析:47.掌握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是A坚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承认新事物中留有旧事物中的因素C承认
34、社会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D以继承、批判与创新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遗产(分数:1.00)A. B. C. D. 解析:48.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思想表明A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D思维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和力量(分数:1.00)A. B. C. D. 解析:49.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物质力量B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C它是当代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D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是物质的、客观的(分数:1.00)A. B. C. D. 解析:50.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C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D实践是世界的本体(分数:1.00)A. B. C. D.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