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4005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7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德州市二 0 一三年初中学业考试 思想品德试题 注意事项 : 本试卷共 4 页,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单项选择 (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 1.党的十八大提出 建设,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态文明 2.2012 年 12 月 27 日,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这套系统的成功运行,使中国成

2、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自行研制成熟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A.风云 B.北斗 C.曙光 D.东风 3.“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种行为是 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 缺乏规则意识、不文明的表现 法不责众心理作祟的结果 不道德的,但不违法 A. B. C. D. 十几年前,互联网还是个十分陌生的概念,现如今网络却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据此回答 4 -5 题。 4.据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 1.95 亿人,手机已成为青少年上网方式的首选。但青少年在利用手机网络拓宽视野、与人交往的同

3、时,也面临着信息纷繁复杂、网友真假难辨的困扰。青少年在使用手机网络时,应做到 A.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 B.追求各种情趣,谨防上当受骗 C.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交友 D.汲取有益信息,提高辨别能力 5.德州开启“微问政”时代, 76 家政府机构开通微博,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政策信息、沟通民 意。这一做法 拓宽了市民参政、议政的渠道 有利于市民依 法行使监督权 能彻底解决市民的所有问题 有利于政府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A. B. C. D. 6.南沙环境恶劣,对守礁官兵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而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却坚守南沙岛礁 20 多年。他说 :“只要我们在南沙坚守下去,我们的南沙主权就不

4、会丢,这就是我在南沙长期坚守的动力来源。”李文波的言行告诉我们 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维护国家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捍卫国家主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A. B. C. D. 7.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两个同步” 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能彻底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是经济发展更多惠及城乡居民的具体体现 A. B. C. D. 8.“光盘行动” (指就餐时吃光盘子里的食物,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一经发起,就得到了人

5、们的积极响应。这一行动有利于 倡导适度、合理的消费观念 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形成爱惜粮食、珍惜资源的社会风尚 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A. B. C. D. 二、情境分析 (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 9 何玥 2012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家境贫寒的她,平时对自己很节检,但对有需要的人又特别大方。当学校组织大家给患重 病同学捐款时,当注川发生地震时,她总是捐出自己的全部零花钱。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款,她却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在忍受病痛折磨、面对死亡恐惧的弥留之际,她仍然想到要帮助别人,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在何玥走完短短 12 载的生命历程后,她的一肝两肾

6、成功植入三名患者体内。何明的无私举动,打动了无数中国人。 为什么何玥的无私举动打动了无数中国人 ? 10 一知名企业的总经理要雇一名助理,一时应征者云集,最后他却选中了一个既无介绍信又毫无经验的年轻人。面对朋友的困惑,他说 :“他带来许多介绍信 :他在门口增掉脚下的土,随手关上了门 ;当看到那位前来应聘的残疾青年时,他立即起身让座 ;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于脆果断 ;其他人都从我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而他却拾起那本书并放回桌子上难道你不认为这些细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 ?知果一个人连这些修养都不具备,那么有再多的经验和介绍信又有什么意义 !” 总经理看中了这位年轻人身上的哪

7、些优秀品质 ? 三 、 价值判 断 (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 断,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 11 在第十八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孟杰所在的学校举行了以逃生为主题 的安全教育演练活动。 12 扬州学生徐砺寒无意撞坏宝马车后,没有选择逃走,在苦等车主未果的情况下,为车 主留下一张附有联系方式的道歉纸条。 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4 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就能走向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四、探究实践 (共 10 分 ) 15 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

8、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之后,又多次论及“中国梦”。近日,某校九年级 (2)班的同学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 百年中国梦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但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中华民族也从此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直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为之一新,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历史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我思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辛苦求索、艰难追寻的中国梦是什么 ?其内涵是什么 ?(2 分 ) 改革

9、开放再出发 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回顾过去三十多年的历程,正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打出了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才让中华民族空前之近地迎来中国梦的曙光。党的十八大描绘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激发起 13 亿人实现中国梦的豪情壮志。要完成这些宏图伟业,实现中国梦,还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我分析】为什么说实现中国梦还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6 分 ) 共圆中国梦 中国梦,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集体记忆和昂扬向 上的意志情怀,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理想和美好的未来。中国梦是国家的、

10、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我践行】当代青年应该怎样为共圆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分 )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A 德州市二 O 一三年初中学业考试 思想品德试题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 1 D 2 B 3 A 4 D 5 C 6 A 7 B 8 C 二、情境分析 (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 9.富有爱心,乐于助人 ;恩择患者,造福社会 ;在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10.讲文明,有礼貌,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充满自信,有责任意识。 三、价值判断 (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

11、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 11.正确。 (1 分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能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2 分 ) 12.正确。 (1 分 )徐砺寒不逃避责任,表现出诚实做人的美德。 (2 分 ) 13.正确。 (1 分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分 ) 14.错误。 (1 分 )走向世界不仅需要善于学习,还需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具有平等和参与意识。 (2 分 ) 四、探究实践 (共 10 分 ) 15.【我思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

12、族振兴、人民幸福。(2 分 ) 【我分析】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梦,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风险、机遇和挑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才能破解,还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 (6分 ) 【我践行】树立共同理想,承担历史责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学习、创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分 ) 评分说明 :对于第二、三、四大题的答案,在层次上、文字上不要求与本答案要点完全一致。只要其基本意思与答案要点一致即可给该要点的分。但意思不明确、答案不完整的应酌情扣分。对于第四大题,如考生答题用语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性强或某一方面见解深刻,认识独特,有创造性 .可酌情加 2 一 4 分 .但第二、三、四大题最后得分不得超过满分 3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