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401793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研类试卷】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2005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 2005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判断题/B(总题数:8,分数:96.00)1.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是六艺教育。( )(分数:12.00)_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春秋末期思想家孔丘所编礼之中庸篇。( )(分数:12.00)_3.“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牙,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为明朝中叶思想家王廷相的教育思想。( )(分数:12.00)_4.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他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思想基本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体系的近代化

2、模式。( )(分数:12.00)_5.雅典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不仅当时就受到亚里士多德的极大重视,而且后来对西方进步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分数:12.00)_6.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把他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反映了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分数:12.00)_7.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问世,使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等论述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本人也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 )(分数:12.00)_8.赫尔巴特把教学程序分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个阶段,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阶段教学。( )(分数:12.00

3、)_二、B简答题/B(总题数:6,分数:84.00)9.释“长善救失”这一教育教学原则。(分数:14.00)_10.释“性三品”说。(分数:14.00)_11.释“中体西用”。(分数:14.00)_12.释“精神助产术”。(分数:14.00)_13.简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分数:14.00)_14.简评凯兴斯坦纳的“公民教育”思想。(分数:14.00)_三、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120.00)15.试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分数:40.00)_16.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及其现实启示。(分数:40.00)_17.评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认知结构学说”及其教育学意义。

4、(分数:40.00)_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 2005年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判断题/B(总题数:8,分数:96.00)1.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是六艺教育。(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春秋末期思想家孔丘所编礼之中庸篇。(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战国后期作品礼记之中庸篇,孔子所订之“礼”为士礼(后世称仪礼),而非礼记。3.“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

5、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牙,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为明朝中叶思想家王廷相的教育思想。(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牙,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为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而非王廷相。4.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他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思想基本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体系的近代化模式。(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符合严复教育思想和地位的正确表述。5.雅典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不仅当时就受到亚里士多德的极大重视,而且后来对西方进步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

6、响。(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正在于发展这三方面的教育,使之达到最高程度,实现体、德、智和谐发展。后来西方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教育观。6.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把他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反映了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维多利诺把他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在这所学校里,他以慈爱之心关怀学生,反对体罚,强调发展儿童的个性,主张培养儿童兴趣和主动积极活泼的天性,反映了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

7、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7.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问世,使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等论述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本人也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 符合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地位的正确表述。8.赫尔巴特把教学程序分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个阶段,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阶段教学。( )(分数:1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 赫尔巴特把教学程序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后来其弟子将这四个步骤发展为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个阶段,形成了教育史上著名的“五段教学法”。二、B简答题/B(总题数:6,分数:84.00

8、)9.释“长善救失”这一教育教学原则。(分数:14.00)_正确答案:()解析:“长善救失”出自礼记学记。它认为由于学生的“心性”不同,在学习上容易表现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缺点:“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即或贪多务得,或片面狭窄,或把学习看得很容易而浮皮潦草,或把学习看得很难而止步不前。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这四种缺点,学记进一步揭示了产生四种缺点的原因,提出了积极辩证的教学方法:“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也就是说这些缺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各异,教师要学会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并采取

9、针对措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学记对这个原则的阐述,既包含重视正面教育的意义,又包含因材施教的思想,是极其可贵的。10.释“性三品”说。(分数:14.00)_正确答案:()解析:是汉代董仲舒和唐代韩愈的人性学说。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主张“名性不以上,不以下”,因“中民之性”可上可下,可善可恶,“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韩愈进一步提出“性之品有上中下三”,认为上品人之性天生是善的,中品人之性可诱导之为善为恶,下品人之性终归于恶;并把“性”和“情”对立起来,“性”的内容为“仁、义、礼、智、信”,是“与生俱生”的

10、;“情”的内容为“喜、怒、哀、惧、爱、恶、欲”,是“接于物而生”的。基于“性三品说”,韩愈阐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认为人性三品不可变,教育只能在三品的范围内发挥作用。11.释“中体西用”。(分数:14.00)_正确答案:()解析:“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它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是19世纪 60年代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和行动准则。1898 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把“中体西用”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教育纲领。其基本思想是: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

11、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中体西用”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成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在教育领域,“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既有促进,也有阻挠。“中体西用”固守“中学为体”,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传统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意识形态,使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读经封建信条的支配,任何教育改革都不能摆脱以新卫旧、以西补中

12、的目的,延缓了新式教育的发展进程。12.释“精神助产术”。(分数:14.00)_正确答案:()解析:“精神助产术”是苏格拉底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逐步形成的独特方法。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又要教授别人知识, 自己所教授的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而是从谈活中用剥

13、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13.简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分数:14.00)_正确答案:()解析: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可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杜威提出要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反对传统教育置儿童于死记硬背、被动地位、压制儿童个性等方面有现实的实际意义。 杜威提出的把教育与生活特别是与儿童参与其中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反对学校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等,都有积极意义。但是,杜威过分地夸大儿童的本能和经验的作用,相应地贬低了书本知识的间接经验和

14、教师的作用。这实际上抹杀了学校教育的专门特点,取消了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因而其结果必然会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14.简评凯兴斯坦纳的“公民教育”思想。(分数:14.00)_正确答案:()解析:关于国家职能思想的思想是凯兴斯坦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文化法制的国家”。为实现这个理想,现有国家有着双重任务,即:维护国家内在与外在的安全以及公民的身心健康;向伦理化社会发展,逐步实现人道国家的理想。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所谓“有用的公民”应具备三个品质

15、:其一,具有关于国家任务的知识;其二,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其三,还要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祖国的品质。公民教育的对象是所有阶级,特别强调对农民和女子的公民教育,认为忽视对这两者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两大缺点。 凯兴斯坦纳的公民教育理论是 19世纪末在欧美各国出现的民族主义教育趋势的反映,为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对内统治和对外侵略扩张提供了精神武器。另一方面,为实现国家教育政策,凯兴斯坦纳将新的教育方法引入公立学校体系,不仅在德国,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三、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120.00)15.试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分数:40.00)_正

16、确答案:()解析:第一,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在教育上“使个人享自由平等之机会而不为政府、社会、家庭所抑制”;要求在教育中尊重个人,从尊重儿童开始,教师必须懂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 第二,教育的平民化。教育关注点的下移和重民是当时普遍可见的现象。提出必须坚持教育的“庶民”方向,打破以往社会有贵贱上下、劳心与劳力、治人与被治种种差别的阶级教育。 第三,教育的实用化。一方面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生产发展的适应的重要意义,从观念上解决了改革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学校内部须进行全面改革,沟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强调学生主动、创造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

17、培养,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均须适应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以求普通学校教育摆脱传统的束缚。 第四,教育的科学化。民主主义者开始用科学的精神分析中国教育现状,指出要让科学内容和方法渗入社会各项事业,渗入教育,改变人民的态度和观念。 (2)推动了教育改革。主要内容有:第一,掀起声讨封建礼教的浪潮,废除读经,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即: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第二,改革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国语和白话文教学活动;第三,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机制,教育普及有所发展;第五,建立各种教育团体,改革师范教育和大学。 (3)促生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潮和改革运动,如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

18、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收回教育权运动等等。16.简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及其现实启示。(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 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自始至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表现为遇事安分、知足、寡欲、摄生,取一种向自身内求“调和持中”的有理智、有意识的态度。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第一,从社会历史看,中国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

19、设。第二,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从乡村建设起。 乡村建设就是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所以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 设立乡农学校,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乡农学校教育的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2)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但是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

20、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17.评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认知结构学说”及其教育学意义。(分数:40.00)_正确答案:()解析:发生认识论是一种研究知识的结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心理起源的学说,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1950 年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导论的问世,标志着发生认识论体系的建立。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有: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及双向建构说;表型复制与平衡化理论;逻辑决定论。 (2)“认知结构学说”又译作建构主义。皮亚杰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于过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并把所学的新知识纳入自

21、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新旧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基础。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状况,才能选择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新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发生认知论和结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几个方面。皮亚杰的认知论认为,学习者通过自身(主体)与环境(客体)的相互作用,在获得广义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亦即心理逻辑结构。认知结构的逻辑水平随儿童的发展而逐步进化,每一发展阶段均有一种逻辑与之相对应,而且每一阶段的逻辑的功能决定了下一阶段逻辑的构造;同时,

22、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关系,即在客体作用于主体的同时,主体也在作用于客体,从而主体实现了对客体的适应。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了外在整体环境的重要性,认为环境为学习者提供的丰富、良好的多重刺激是促使认知结构完善和发生变化的根本条件。它为学习者的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提供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的场所。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的核心。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认知结构理论明显表现出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的研究特点,把学生作为研究的中心。 (4)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认知结构学说”在儿童教育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他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批判能力和创造性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重心;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做法。在皮亚杰看来,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的、自发的学习,所以,他要求教师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让他们学会如何思维;同时,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自发地学习的机会之外,还应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另外,皮亚杰还认为儿童必须通过动作进行学习,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注重儿童的社会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