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二)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40423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二)及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分数:1.00)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分数:1.00)A.非决定论B.辩证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D.唯心主义决定论3.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产生 ( )(分数:1.00)A.这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B.这表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发展规律不适用于社

2、会主义社会C.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决定的4.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分数:1.00)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热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5.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

3、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分数:1.00)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发行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6.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是 ( )(分数:1.00)A.仅仅是唯物史观的观点B.唯心史观的观点C.历史二元论的观点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7.阶级斗争是( )(分数:1.00)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生产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8.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分数:1.00)A.

4、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社会的关系C.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因素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9.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在于它遵循了( )(分数:1.00)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10.“群众追随英雄创造历史”是( )(分数:1.00)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二元论观点D.不可论观点11.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决定于 ( )(分数:1

5、.00)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它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协调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1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分数:1.00)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C.进步的知识分子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7,分数:34.00)1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分数:2.00)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14.在我国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就必须 ( )(分数:2.00)A.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B.不断完善和发展

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建设具有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D.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15.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是( )(分数:2.00)A.发动群众的方法B.辩证分析的方法C.历史分析的方法D.阶级分析的方法16.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分数:2.00)A.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D.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17.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分数:2.00)A.人人创造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条

7、件下创造历史18.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分数:2.00)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1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 )(分数:2.00)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历史辩证法的观点D.宿命论的观点20.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是 ( )(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的必然结果B.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C.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向D.无产阶级思想对产阶级思想斗争放松的结果

8、21.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 革命的范围,因为( )(分数:2.00)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B.改革并不触及生产关系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D.改革不是改变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22.下列对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C.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D.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23.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分数:2.00)A.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的三个方面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总

9、和D.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总和24.“时势造英雄”,这在哲学上说明了( )(分数:2.00)A.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的B.英雄没有阶级性C.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英雄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分数:2.00)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最基本结构C.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D.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26.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分数:2.00)A.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B.革命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C.革命能

10、改造和教育群众和革命阶级本身D.革命可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7.下列哪些制度、设施及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分数:2.00)A.监狱B.红楼梦C.化工厂D.生产资料所有制28.社会规律特点是( )(分数:2.00)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B.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出来C.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29.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分数:2.00)A.人类社会

11、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三、B分析题/B(总题数:4,分数:40.00)30.说明人类历史上存在的“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一致性。(分数:10.00)_31.以下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 材料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在工业经济领域(以产值计算),国有经济由 1978 年的 78%下降到 1997 年的 26.5%,集体经济由 21.8%上升到40.5%,非公有制经济由 0.1%上升到 33%。在商业领域(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算)

12、,国有商业由 1978 年的 54.6%下降为 1997 年的 24.3%,集体商业由 43.3%下降到 18.2%,非公有制经济由 2.1%上升为57.5%。1997 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占 67%,个体工商业占 15.9%。到 1997 早底,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达 3426. 8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13. 5%;私营企业 96 万户,从业人员 1399万人。 19791997,外商实际投资 2201 亿美元。摘自国家体改委研究所组编中国所有制改革 20 年 材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 1982 年宪法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

13、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氖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析的原则。”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1988 年宪法修正案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9 年宪法修正案 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土

14、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 3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 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 2264 亿元,增长 10.1%,其中国有?业和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

15、上的非国有工业 1?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 16. 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 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 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可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 11.5%、40.3%、42.5%、5.7%。 摘自 1999 年 10 月 10 日光明日报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材料 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 1 与 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3)分析材料 2,指出我国宪法第

16、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4)结论材料2 与 3,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现实意义。(分数:10.00)_3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1 1998 年,我国石油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大重组,打破了旧的格局,建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但是集团内部的整个体制仍然靠行政手段和上下级关系管理企业,国有资本的营运质量和效率难以迅速提高,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从 1999 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行了我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重组。他们按照国际通行的模式,将集团内部所有主营企业及相应的资产和人员,整体从原企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于 1999 年 11 月创立了中国石

17、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 4 月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成为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一个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建成了。从此,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以多种形式开拓了国际市场。材料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认为,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而竞争力体现在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良好的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上。他们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在新产品开发上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多项加工技术和生产技术都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2000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赢利 600 亿元,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之首,创历史最高水平。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

18、 1 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体现了我国企业发展的什么战略? (2)联系两材料指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 2000 年为什么能赢利 600 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分数:10.00)_33.下面是一组关于文明发展的材料: 材料 1 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 21 世纪是文明冲突的世纪,文明的冲突将代替经济、政治的冲突,成为冲突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会发生冲突,如果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联合起来,西方基督教文明将会有灭顶之灾。 材料 2 美国911 恐怖事件后,有些人将这一事件看做是文明冲突的开始。站在基督教文明的立场上的,主张十字军远征;站在伊斯兰文明立场上,主张圣

19、战。两方面立场对立。 材料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承认世界多样化的现实,“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材料 4 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文明的形式不可能是单一的。 请回答: (1)材料 1、2,说明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什么。 (2)比较材料 3与材料 1、2,说明二者观点的区别 (3)运用材料 3、4 的观点,说明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数:10.00)_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二)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12

20、.00)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分数:1.00)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解析: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任务所起的作用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虽然个人可能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但不会改变或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分数:1.00)A.非决定论B.辩证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解析:解析 主体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但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做出选择,从而影响历史的进程,否认这一观点属于机械决定论。3.社会

21、主义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产生 ( )(分数:1.00)A.这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 B.这表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发展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C.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决定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题目较为简单,运用排除法,很容易选出答案。4.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 )(分数:1.00)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热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解析

22、:解析 割裂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会犯两种错误:如果夸大人的自觉活动,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就是唯意志论错误;相反如果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就是宿命论错误。题中的四个选项 A 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B 项是唯意志论观点。C 项是二元史观观点。D 项是一个不完整的错误观点。5.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23、)(分数:1.00)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发行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人类的活动要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在地球上拓展空间,不断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但另一方面,人类又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维持生态平衡。即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路。否则,一旦自然界“发怒”,人类便会遭到报复。本题即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6.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是 ( )(分数:1.00)A.仅仅是唯物史观的

24、观点B.唯心史观的观点C.历史二元论的观点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 解析:解析 唯物史观和唯心吏观都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唯心史观过于夸大了这种作用。7.阶级斗争是( )(分数:1.00)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生产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解析 关于阶级斗争的涵义和作用,是考生需要牢固掌握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答案应选 C。8.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分数:1.00)A.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社会的关系C

25、.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因素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解析:解析 考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9.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在于它遵循了( )(分数:1.00)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解析:解析 联系改革的实际考察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承包责任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10.“群众追随英雄创造历史”是( )(分数:1.00)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二元论观点D.

26、不可论观点解析: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追随英雄创造历史,认为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犯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11.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决定于 ( )(分数:1.00)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它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协调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解析: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决定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分数:1.00)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C.进步的知识分子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

27、民群众概念的理解。人民群众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7,分数:34.00)1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分数:2.00)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 解析:解析 本题属于跨学科试题,但题目的难度并不大。以人为本所讲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我们作为执政党,始终重视尊重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即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宪法赋予的其他权益;二是指人民,中国共产党一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8、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人”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人。故选 A、B、D。14.在我国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就必须 ( )(分数:2.00)A.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B.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建设具有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D.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不能改变。A 项错误。BCD 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正确的。15.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是( )(分数:2.00)A.发动群众的方法B.辩证分析的方法C.历史分析的方法 D.阶级分

29、析的方法 解析:解析 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16.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分数:2.00)A.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D.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解析:解析 很明显,以上都是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分数:2.00)A.人人创造历史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解析:解析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0、,但并不代表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A 错误。18.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分数:2.00)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解析: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马克思阶级斗争的观点的掌握。1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 )(分数:2.00)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D.宿命论的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偶然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承认这一作用是历史唯

31、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观点。20.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是 ( )(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的必然结果B.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C.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向 D.无产阶级思想对产阶级思想斗争放松的结果 解析:解析 结合社会现象“腐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考察,AB 明显错误。21.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 革命的范围,因为( )(分数:2.00)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B.改革并不触及生产关系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D.改革不是改变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 解析:解析 社会革命属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改革不属于这一范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生

32、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是改变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22.下列对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四个选项都是交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3.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分数:2.00)A.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的三个方面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

33、、文化等各方面的总和D.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总和 解析: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经济基础的理解和掌握。24.“时势造英雄”,这在哲学上说明了( )(分数:2.00)A.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的B.英雄没有阶级性C.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英雄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解析:解析 在某一社会历史时期,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但谁会成为英雄有其偶然性,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英雄的出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有其历史局限性。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分数:2.00)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B.形成了整个社会

34、的最基本结构 C.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D.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解析:解析 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社会基本矛盾的掌握。26.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分数:2.00)A.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 B.革命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C.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和革命阶级本身 D.革命可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解析 以上各项都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表现。正因为其作用重大,所以,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27.下列哪些制度、设施及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分数:2.00)A.监狱 B.红楼梦 C.化工厂D.生产资料所有制

35、解析:解析 本体考察上层建筑这一范畴,C 属于生产力范畴,D 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因此都不正确。28.社会规律特点是( )(分数:2.00)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出来 C.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 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解析:解析 ABC 都是社会规律的特点,分别是从社会规律的形成机制、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社会规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D 明显错误。29.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

36、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分数:2.00)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解析:解析 ACD 三项都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理解;B 项错误,自然界的演变过程并不是自觉的。三、B分析题/B(总题数:4,分数:40.00)30.说明人类历史上存在的“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一致性。(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所谓人类历史上的“超越”现象,是指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

37、,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例如,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而是从农村公社经过征服奴隶制的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直接建立起封建制;我国在刚刚解放时,藏、彝等少数民族还处在奴隶社会,东北的鄂伦春族还处在原始公社的部落所有制阶段,经过民主改革,他们超越了几个社会形态,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上述几种“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这是因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是就全世界的范围而言的,并非任何国家和民族,不论其具体情况如何,都必须毫无例外地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上述几种“超

38、越”情况,不仅不违背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反而是以这个规律为前提的。例如,美国之所以能超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社会形态,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西欧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为前提的;古代日耳曼人之所以能超越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是以罗马奴隶制所创造的生产力以及在这种生产力基础上产生的新的封建制因素为基础的;中国藏、彝、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之所以能超越几个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中华民族的绝大多数人口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为前提的。因此,不能用历史上的“超越”现象,否定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超越”现象即多样

39、性的表现,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是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31.以下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 材料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在工业经济领域(以产值计算),国有经济由 1978 年的 78%下降到 1997 年的 26.5%,集体经济由 21.8%上升到40.5%,非公有制经济由 0.1%上升到 33%。在商业领域(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计算),国有商业由 1978 年的 54.6%下降为 1997 年的 24.3%,集体商业由 43.3%下降到 18.2%,非公有制经济由 2.1%上升为57.5%。1997 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

40、制经济占 67%,个体工商业占 15.9%。到 1997 早底,个体工商业固定资产投资达 3426. 8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13. 5%;私营企业 96 万户,从业人员 1399万人。 19791997,外商实际投资 2201 亿美元。摘自国家体改委研究所组编中国所有制改革 20 年 材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 1982 年宪法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氖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析的原则。”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

41、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1988 年宪法修正案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9 年宪法修正案 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42、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 3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 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 2264 亿元,增长 10.1%,其中国有?业和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1?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 16. 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 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 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

43、就不可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 11.5%、40.3%、42.5%、5.7%。 摘自 1999 年 10 月 10 日光明日报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材料 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 1 与 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3)分析材料 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4)结论材料2 与 3,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现实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经济 20 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由原来的

44、几乎是清一色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其原因是我国原有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对其进行了改革,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材料 1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变化,材料 2 反映了作为我国政治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宪法的修改。其理论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客观规律。 (3)保留的共同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其原因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宪法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根本性质。 (4)我国宪

45、法的修改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事实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经济关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根本的法律保证,从而极大地调动厂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形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思路点拨 这道题目考查是历史唯物论,对这些基本原理,考生应该比较熟悉,题目难度也不大,关键是灵活地联系实际答题。3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1 1998 年,我国石油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大重组,打破了旧的格局,建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但是集团内部的整个体制仍然靠行政手段和上下级关系管理企业,国

46、有资本的营运质量和效率难以迅速提高,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从 1999 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行了我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重组。他们按照国际通行的模式,将集团内部所有主营企业及相应的资产和人员,整体从原企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于 1999 年 11 月创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 4 月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成为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一个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建成了。从此,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以多种形式开拓了国际市场。材料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认为,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而竞争力体现在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良好的产品结构、产

47、品质量和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上。他们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在新产品开发上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多项加工技术和生产技术都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2000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赢利 600 亿元,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之首,创历史最高水平。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 1 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体现了我国企业发展的什么战略? (2)联系两材料指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 2000 年为什么能赢利 600 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材料 1 反映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了体制改革。建立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以迎接加入 WTO 的挑战。体现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战略,代表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发展方面。 (2)材料 1 反映了中石油集团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