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北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4068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河北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河北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河北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河北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河北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3 年河北中考真题语文 第一部分( 1 6 题 24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 4 分) 傍晚时分,到达昆明。天正下着蒙蒙细雨,整个春城犹如披上了轻纱,显得格外 妩媚 。我们到达宾馆时,热情的主人早已在那里等候。寒 暄 了一阵,主人便情不自禁地谈起了西山,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向往之情。待主人告别后,我迫不急待地推开了临街的窗子,只见远处的街灯发出柔和的光,重峦迭嶂的西山隐约可见,四周笼罩在一片温馨之中。啊,多么令人陶醉的春城之夜! (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2 分) 用音序检字法查“媚”: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用部首检字法符“暄”:先查部首,

2、再查画。 ( 2)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 分) 应改为 应改为 解析:( 1)考查的是音序检字和部首检字法,需注意区分音序和音节;部首 检字的第二个空,应填写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 2)中的“ 迫不急待”正确的写法是“迫不及待”,“重峦迭嶂”正确的写法应是“重峦叠嶂”。 答案: ( 1) M mei (或: mi) 日 九(或: 9)(每小题 1 分,共 2 分) ( 2) 急 及 迭 叠(每小题 1 分,共 2 分)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了。( 6 分) ( 1)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毛泽东沁园春 雪) ( 2)复自贫妇人,左臂悬敝筐。 (白居易观刈

3、麦) (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解析:默写时,要注意采、骚、秉、穗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并要注意文字清晰工整。 答案: ( 1)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 2)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这座有着 600 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 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 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 世外桃源 的感觉。 B.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 声情并茂 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 所有观众,

4、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今年 4 月 20 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片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 百废俱兴 。 D.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 柳暗花明 的一天。 解析: C 句中“百废俱兴”用法错误; 一切被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形容各项事情方兴未艾。这里“百废俱举” 的主语是“重建工作”,所以使用不当。可把 成语“百废俱兴”移到“灾后的芦山”之后。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吕型伟先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

5、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奉献,就是不能照顾个人的利害得失求真,就是敢于坚持真理创新,就是敢于独立思考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用法,要通读全句。“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是三个并列的分句,中间应用分号,结尾用句号。“ 奉献,就是不能照顾个人的利害得失求真,就是敢于坚持真理创新,就是敢于独立思考 ”又是三个并列的分句,是对前面句中词语的解释,中间应用分

6、号,结尾用句号。因为这个语段整体是人物的话,所以结尾应用后引号。 答案: D 5.下列两则广告语都有语病,请提 出修改意见。(共 4 分) ( 1)优质的服务使宴宾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起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 2 分) 修改意见: ( 2)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 2 分) 修改意见: 解析:第一句,把两个句子杂糅到一起,表意不明了,应去掉“的重要原因”。或者把把“使”改为“是”。第二个句子,成分残缺,应在逗号前加“的作用”“的功能”等宾语。 答案: ( 1)把“使”改为“是”(或:去掉“ 的重要原因”) ( 2)“静电”之后加上“的作用”(或:“的功能”)

7、 6.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问题。(共 4 分) ( l)请简述美猴王炼成“火眼金睛”的故事情节。( 2 分) ( 2)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根据下面的例句仿写句了。( 2 分) 例句: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解析:这是对西游记 这部名著的考查,这一情节较为常见,难度不算大。第二步是仿写,只要知道人物和其事例即可,但具体回答时候,要注意人物和事件要对应。 答案: ( 1)美猴王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玉帝便派二郎神等将其擒住,被太上老君投入八卦炉中,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烧炼,炼得了“火眼金睛”。 ( 2 分,故事情节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满分) ( 2)略。示例一:孙悟空

8、三打白骨精示例二:猪八戒大战流沙河 示例三:孙行者智调芭蕉扇 (人物及事件对应,字数一致即可) 第二部分( 7 23 题 46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 7 9 题。( 6 分)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_ (人名)。( 1 分) 解析:“天净沙 秋思”是著名的散曲,作者元代马致远。 答案: 马致远 8.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同 的一项是( )( 2 分)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

9、家书抵万金。 解析:例句中及 ABD 选项中的情感都是思念家乡。 C 项是歌颂友谊的名句,感情不同。 答案: C 9.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3 分) 解析:“夕阳西下”是景物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特定时间,更勾起了人物的思念家乡的情绪,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 答案: “夕阳西下”是景物描写,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0 14 题。( 14 分)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

10、,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 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 l 分) 解析:“ 山峦为晴雪所 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这句话写出了春天到来后山峦的娇艳美好。我们应联想到春中写山的句子“山朗润起来了”。 答案: 山朗润起来了 11.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分) 解析:整体阅读语段,本段属写景内容,因此要概括出哪个地方的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从所写景物的特点中,从关键

11、的语句中,“若脱笼之鹄”等,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色的喜爱。 答案: 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 ,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 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 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 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 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删润:删改和润色。仕宦:指做官。朱梅崖:清代进士。辄:总是。脱稿:(著作)写完 12.下列句

12、子中,加着重号的“ 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 而 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 而 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 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鸣之 而 不能通其意(马说) 解析:例句中的“而”起连接作用,把两个动词连在了一起,然后的意思。 A 表修饰, B 表连接, C 表并列, D 表转折。 答案: B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解析:翻译古文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成”“ 熟”“ 去”,根据语境理解这几个字,分别译为“

13、写成,写好”“仔细”“删掉”。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再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答案: 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 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每句 1 分,意思对即可) 14.“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 3 分) 解析:首先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在原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句子,到它的前面去寻找答案,因为代词一般指代前面的内容。句中的“此” 即是题干所说的“法”。由此可以知道,指前面的“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这一概括性的语句。 答案: 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 15 18 题。( 11 分) 中国

14、第五大发明 汉字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 3500 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 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 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 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 来,后来变成拼

15、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 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 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

16、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 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 和经久不息的生

17、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 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5.根据第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 分) 解析:题干中的“内容方面 ”的一定要看清楚,读第一段,读到一个地方有疑问的地方,便可提出问题。要注意“思考的价值”问题不能太过简单。 答案: 示例一:为什么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 发明”示例二:世界上古文字相继成为历史陈迹,为什么唯独汉字独存? 16.选文第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3 分) 解析:引用也是一种说明的方法,因此,读安子介先生的话前后的语句即可得出答案。此段落的最后一句话体现了作用。 答案: 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

18、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17.根据选文第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3 分) 解析:首先要审清题目,这是一道提取信息题,我们要借用第四段中的语句,指出对“拼音文字开发右脑”这一主张的认识。 答案: 不适合;西方学者的主张是针对“单脑文字”提出来的,而汉字是“复脑文字”,已经具有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作用,所以不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 18.依照下面示例,从“尘、吠、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 3 分) 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

19、,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解析:此题要认清三个字的结构,并且理解三个字的意思; 答案: 示例:“尘”上面是“小”,下面是“土”,合在一起就是“细小的土”。 “吠”左面是“口”,右面是 “犬”,合在一起就是“狗叫”。 “诽”左面是“言”,右面是“非”,合在一起就是“言非其实”。 四、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 19 23 题。( 15 分) 雪一化就有路了 每年下 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

20、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 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 -间简陋的平房

21、,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抱着疲倦的身躯 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 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怕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 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

22、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 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 病人 ”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 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23、。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9.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3 分) 激愤恼恨 解析:此题要求的是表现心理变化的词语,所以要

24、通读全文,根据情节的发展,从前向后寻找表示“我”的心理的词语 。如“ 我有些发蒙,心生 胆怯和疑惑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 一丝 怀疑和动摇 ”;“ 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 平静 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 释然 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这些心理的描写的词语找全了,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答案: 胆怯怀疑 怀疑动摇 平静释然 20.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 分) 解析:结合这句话“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 病人 呢”,联系全文内容,句中的“病人”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身体上有病的人”

25、,而是指爱搬弄是非,说三道四,从而给我造成伤害的人。“需要救治”这一特征表明了“我”对病人的态度,认为她可以原谅。语句连贯通顺就好。 答案: 这里是指搬弄是非、给“我”造成心灵伤害的人,但也是可以原谅的人。 21.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分) 解析: “ 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所以可从这个角度加以赏析。结合全文及情节的发展可知,此句写出了 大雪纷飞的情景,表现了“我” 内心的纷乱与烦躁,同时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烘托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

26、同时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22.根据选文内容,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 3 分) 解析: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可知,结尾的雪景已不再像“我”刚下火车时那样,应是温馨的,美好的。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我的心已平静,释然了,所以看到的景也发生了变化。 答案: 示例一:夜深了,大雪慢慢地停了下来。地上一片洁白,在路灯的映照下,发出柔和的光。夜是那样的宁静 ,空气也变得温润而清新了。 示例二:雪慢慢地小了,雪片儿像春天的落花,飘落在我的脸上,我似乎闻到了一丝淡淡的花香。 23.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3 分) 解析:记叙文的启迪部分通常在文章的结尾处

27、,通读全文,结尾道出了事件过程中老人的话给我的启示,因此,答案应到结尾处寻找,“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 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句子的后半部分就是得到的有关人生的启迪。 答案: 世上常 有误解和诽谤,充满阳光的心灵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第三部分( 24 题 50 分) 24.根据所给开头续写作文。( 50 分)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与开头衔接自然连贯;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不少于 600 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 人名。 题目: 开头: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 解析:这是一篇给开头的续写作文。读所给的开头,可发现“语文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作文实际是要我们写出语文学习的天地之广,表达对语文学习的感悟。我们在哪里能学到语文呢?如家里,商场中,电脑上,聚会中等等熟悉的场合和地点。选取其中的一件或几件构思成文即可。可以主要写一件事,也可以运用小标题,写几件事。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