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呼吸)-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40690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呼吸)-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呼吸)-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呼吸)-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呼吸)-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呼吸)-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医综合(呼吸)-试卷 4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下列关于肺扩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间质性肺炎时减小B.是衡量肺通气的一种指标C.安静时 CO 2 的肺扩散容量比 O 2 的要小D.是指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量2.关于 O 2 在血液中运输的特点,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血红蛋白与 O 2 的结合不需要酶的催化,只受 PO 2 的影响B.Fe 2+ 与 O 2 结合后可氧化为 Fe 3+C.1分子血红蛋白可与 4分子 O 2 结合D.R型血红蛋白对 O 2 的亲和力是 T型的 50

2、0倍3.氧离曲线由正常位置向左移,可见于下列哪种情况(分数:2.00)A.组织代谢增加B.贫血C.从血液进入组织的氧量增加D.储存数周的血液4.氧离曲线呈 S型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有关(分数:2.00)A.波尔效应B.Hb与 O 2 的结合不需要酶的催化C.Hb的变构效应D.Hb分子中 Fe 2+ 与 Fe 3+ 的氧化还原互变5.下列哪种情况能使静脉一 PO 2 降低(分数:2.00)A.贫B.CO中毒C.剧烈运动D.亚硝酸盐中毒6.血液中 CO 2 的主要运输形式是(分数:2.00)A.物理溶解B.氨基甲酰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氧合血红蛋白7.CO 2 与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

3、白,调节这一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PCO 2B.PO 2C.氧化作用D.氧合作用8.关于肺萎陷反射,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可防止肺不张B.感受器阈值低、适应慢C.感受器位于气道平滑肌内D.可防止过深的呼气9.肺扩张反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分数:2.00)A.增加肺通气量B.使呼吸频率减慢C.使吸气过程延长D.终止吸气,转为呼气10.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理化因素是(分数:2.00)A.O 2B.CO 2C.H +D.2,3-DPG11.关于缺氧对呼吸影响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分数:2.00)A.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B.主要通过中枢感受器发挥作用C.不影响外周化学感

4、受器D.轻度缺氧可引起呼吸加深加快12.关于动脉血 CO 2 分压升高引起的各种效应,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分数:2.00)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运动增强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运动增强C.直接兴奋呼吸中枢D.使氧离曲线右移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低氧血症和 CO 2 潴留,这种状态下刺激呼吸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H + 浓度升高B.2,3-DPG 浓度升高C.PaO 2 降低D.PaCO 2 升高14.缺 O 2 使呼吸活动增强,主要通过刺激下列哪一部位而实现(分数:2.00)A.延髓呼吸中枢B.中枢化学敏感区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D.颈动脉体和

5、主动脉体15.动脉血 H + 浓度升高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其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中枢感受器对 H + 不敏感B.脑脊液偏碱性,可中和 H +C.H + 难以通过血脑屏障D.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16.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中B.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上行至延髓C.可促进吸气及时转入呼气D.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对呼吸节律起重要调节作用17.增大无效腔使实验动物的呼吸加深加快,与此调节活动无关的感受器是(分数:2.00)A.肺牵张感受器B.呼吸肌本体感受器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6、感受器二、B1 型题(总题数:5,分数:26.00)AHHbNHCOOH BHbo 2 CH 2 CO 3 DHCO 2 -(分数:4.00)(1).O 2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为(分数:2.00)A.B.C.D.(2).CO 2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为(分数:2.00)A.B.C.D.A血 pH对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影响 BCO 2 与 Hb结合促进 O 2 的解离 CO 2 与 Hb结合后促使 CO 2 的释放 D既妨碍 Hb与 O 2 的结合,也妨碍 Hb与 O 2 的解离(分数:6.00)(1).何尔登效应是指(分数:2.00)A.B.C.D.(2).波尔效应是指(分数:2.00)A

7、.B.C.D.(3).CO中毒的机制是(分数:2.00)A.B.C.D.A长吸式呼吸 B喘息样呼吸 C陈一施呼吸 D比奥呼吸(分数:6.00)(1).在脑桥上、中部之间横断脑干并同时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动物将出现(分数:2.00)A.B.C.D.(2).在脑桥和延髓之间横断脑干,动物将出现(分数:2.00)A.B.C.D.(3).多次强呼吸后继以长时间呼吸停止,然后又出现数次强呼吸,这种周期性呼吸形式是(分数:2.00)A.B.C.D.A肺扩张反射 B肺萎陷反射 C呼吸肌本体感受反射 D化学感受性反射(分数:4.00)(1).能加速吸气过程向呼气过程转换的是(分数:2.00)A.B.C.D.(

8、2).PaO 2 降低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属于(分数:2.00)A.B.C.D.A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肺牵张感受器 D中枢化学感受器(分数:6.00)(1).低氧对呼吸兴奋作用的主要机制是刺激(分数:2.00)A.B.C.D.(2).动脉血 H + 浓度增加引起呼吸加强的主要机制是刺激(分数:2.00)A.B.C.D.(3).PCO 2 增高引起呼吸加强的主要机制是刺激(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18.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不出现(分数:2.00)A.发绀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呼吸加深加快D.动脉血氧含量降低19.吸气时,有哪些

9、生理变化(分数:2.00)A.胸膜腔内负压绝对值增大B.肺内压增大C.肺泡单位面积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减少D.静脉回流量减少20.胸膜腔负压的作用包括(分数:2.00)A.维持肺的扩张状态B.有利于淋巴回流C.有助于保持胸膜腔的密闭D.使两层胸膜不易分开21.严重肺气肿和肺心病患者不宜以吸入纯 O 2 改善缺 O 2 ,这是因为(分数:2.00)A.低 O 2 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B.此时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CO 2 刺激的敏感度减小C.此时低 O 2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成为兴奋呼吸中枢的主要因素D.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 O 2 刺激适应慢22.氧离曲线(分数:2.00)A.上段相当于 PO 2 601

10、00mmHg 之间时 Hb的氧饱和度B.上段主要反映 Hb与 O 2 结合的部分C.中段较陡,反映血液中 O 2 的贮备D.下段反映 HbO 2 与 O 2 解离的部分23.CO 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分数:2.00)A.物理溶解B.氧合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氨基甲酰血红蛋白24.氧离曲线的上段(分数:2.00)A.为 PO 2 60100mmHg 的部分B.表明低氧环境(如高原)不至于使人发生低氧血症C.可解释 VAQ 不匹配时增加通气量无助于摄 O 2D.代表 Hb向组织释放 O 2 的储备部分西医综合(呼吸)-试卷 4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

11、(总题数:17,分数:34.00)1.下列关于肺扩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间质性肺炎时减小 B.是衡量肺通气的一种指标C.安静时 CO 2 的肺扩散容量比 O 2 的要小D.是指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量解析:解析:肺扩散容量是指在单位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毫升数,是衡量呼吸气体通过呼吸膜能力的一种指标。由于 CO 2 扩散速率较 O 2 快 20倍,因此,安静时 CO 2 的肺扩散容量要比 O 2 的大。间质性肺炎时,由于有效扩散面积减少和扩散距离增加,肺扩散容量降低。2.关于 O 2 在血液中运输的特点,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血红蛋白与 O

12、 2 的结合不需要酶的催化,只受 PO 2 的影响B.Fe 2+ 与 O 2 结合后可氧化为 Fe 3+ C.1分子血红蛋白可与 4分子 O 2 结合D.R型血红蛋白对 O 2 的亲和力是 T型的 500倍解析:解析:由于 Fe 2+ 与 O 2 结合后仍然是二价铁,因此该反应是氧合,而不是氧化。B 错,其余各项均正确。3.氧离曲线由正常位置向左移,可见于下列哪种情况(分数:2.00)A.组织代谢增加B.贫血C.从血液进入组织的氧量增加D.储存数周的血液 解析:解析:PCO 2 、2,3-DPG、T和 pH使氧离曲线右移(可增加氧的利用),PCO 2 、2,3-DPG、T和 pH能使氧离曲线左

13、移(可减少氧的利用);氧离曲线左移时,血液在一定氧分压下含氧量增加,而贫血时 Hb含量减少;氧离曲线左移时,Hb 与氧的亲和力增加,因而血液进入组织时释放 O 2 减少;组织代谢增强时,CO 2 和 H + 生成增多,可使氧离曲线右移;储存数周的血液中糖酵解停止,2,3-DPG4.氧离曲线呈 S型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有关(分数:2.00)A.波尔效应B.Hb与 O 2 的结合不需要酶的催化C.Hb的变构效应 D.Hb分子中 Fe 2+ 与 Fe 3+ 的氧化还原互变解析:解析:血红蛋白(Hb)氧离曲线呈 S型与 Hb的变构效应有关。Hb 有两种构型,即 T型(去氧 Hb、紧密型)和 R型(氧合 H

14、b、疏松型)。当 O 2 与 Hb的 Fe 2+ 结合后,Hb 分子逐步由 T型转变为 R型,对 O 2 的亲和力逐步增强。也就是说,Hb 的 4个亚基无论在结合 O 2 或释放 O 2 时,彼此间有协同效应。即 1个亚单位与 O 2 结合后,由于变构效应,其他亚单位更易与 O 2 结合。5.下列哪种情况能使静脉一 PO 2 降低(分数:2.00)A.贫B.CO中毒C.剧烈运动 D.亚硝酸盐中毒解析:解析:贫血、CO 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主要是因为 Hb含量降低、Hb 与氧的亲和力降低或 Hb构型改变,使血液携带 O 2 量减少,血氧含量减少,而对 PO 2 影响不明显;而剧烈运动时,代谢明显增

15、强,耗氧量增加,则可导致静脉血 PO 2 降低。6.血液中 CO 2 的主要运输形式是(分数:2.00)A.物理溶解B.氨基甲酰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 D.氧合血红蛋白解析:解析:血液中物理溶解的 CO 2 约占 CO 2 总运输量的 5,化学结合的占 95。化学结合的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碳酸氢盐形式占 CO 2 ,总运输量的 88,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形式占 7。7.CO 2 与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调节这一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PCO 2B.PO 2C.氧化作用D.氧合作用 解析:解析:调节 CO 2 与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

16、主要因素是氧合作用。HbO 2 与CO 2 结合形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能力比去氧 Hb的小。在组织,HbO 2 解离释放出 O 2 ,部分 HbO 2 变成去氧 Hb,与 CO 2 结合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在肺部,HbO 2 的生成增多,促使氨基甲酰血红蛋白解离,释放 CO 2 。8.关于肺萎陷反射,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可防止肺不张B.感受器阈值低、适应慢 C.感受器位于气道平滑肌内D.可防止过深的呼气解析:解析: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肺扩张反射感受器的阈值低、适应慢,但肺萎陷反射感受器的阈值高。9.肺扩张反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分数:2.00)A.增加肺通

17、气量B.使呼吸频率减慢C.使吸气过程延长D.终止吸气,转为呼气 解析:解析:吸气时肺扩张牵拉呼吸道肺扩张反射感受器兴奋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呼吸中枢吸气转为呼气。所以肺扩张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加速吸气过程向呼气过程的转换,使呼吸频率加快。10.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理化因素是(分数:2.00)A.O 2B.CO 2 C.H +D.2,3-DPG解析:解析:CO 2 是调节呼吸运动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它在呼吸调节中经常起作用,动脉血 PCO 2 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以加强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但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和麻醉效应。11.关于缺氧对呼吸影响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分数:2.00)A.直接兴

18、奋延髓呼吸中枢B.主要通过中枢感受器发挥作用C.不影响外周化学感受器D.轻度缺氧可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解析:解析:由于中枢感受器对缺氧并不敏感,因此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B 和 C错误)。其感受器感受的是氧分压,而不是氧含量。轻度缺氧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A 错误),而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但严重缺氧时将导致呼吸障碍。12.关于动脉血 CO 2 分压升高引起的各种效应,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分数:2.00)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运动增强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使呼吸运动增强C.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D.使氧离曲线右移解析:解析:CO 2 刺激呼

19、吸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动脉血 CO 2 分压升高时,Hb 对 O 2 的亲和力降低,P 50 增大,氧离曲线右移。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低氧血症和 CO 2 潴留,这种状态下刺激呼吸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H + 浓度升高B.2,3-DPG 浓度升高C.PaO 2 降低 D.PaCO 2 升高解析:解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 O 2 和 CO 2 潴留,长时间的 CO 2 潴留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CO

20、 2 的刺激发生适应,而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 O 2 刺激的适应很慢。在这种状态下,刺激呼吸的主要因素就是低 O 2 。14.缺 O 2 使呼吸活动增强,主要通过刺激下列哪一部位而实现(分数:2.00)A.延髓呼吸中枢B.中枢化学敏感区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解析:解析:低 O 2 对呼吸运动的兴奋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实现的。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后,急性低 O 2 的呼吸刺激效应完全消失。低 O 2 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性的。低 O 2 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可以对抗其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但在严重低 O 2 时

21、,如果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效应不足以克服低 O 2 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将导致呼吸障碍。15.动脉血 H + 浓度升高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其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中枢感受器对 H + 不敏感B.脑脊液偏碱性,可中和 H +C.H + 难以通过血脑屏障 D.脑脊液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解析:解析:H + 对呼吸的调节既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也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行。虽然中枢感受器对 H + 的敏感性较外周感受器高约 25倍,但由于 H + 难以通过血一脑屏障,限制了它对中枢感受器的刺激作用。16.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感受器存在于支

22、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中B.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上行至延髓C.可促进吸气及时转入呼气D.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对呼吸节律起重要调节作用 解析:解析:在人类,大约在出生 45 天后,肺牵张反射的敏感性显著减弱。在成人,吸入气量增加至800ml以上时才能引起肺扩张反射。所以在平静呼吸时,肺扩张反射一般不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17.增大无效腔使实验动物的呼吸加深加快,与此调节活动无关的感受器是(分数:2.00)A.肺牵张感受器B.呼吸肌本体感受器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解析:解析:增大无效腔可使肺扩张程度和肺通气阻力均增大,因而可刺激肺牵张感受器和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使呼

23、吸加深加快;增大无效腔也可使肺泡通气量减少,影响肺换气,因而可降低 PO 2 ,升高 PCO 2 ,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而使呼吸加深加快;但增大无效腔不能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二、B1 型题(总题数:5,分数:26.00)AHHbNHCOOH BHbo 2 CH 2 CO 3 DHCO 2 -(分数:4.00)(1).O 2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为(分数:2.00)A.B. C.D.解析:(2).CO 2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为(分数:2.00)A.B.C.D. 解析:A血 pH对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影响 BCO 2 与 Hb结合促进 O 2 的解离 CO 2 与 Hb结

24、合后促使 CO 2 的释放 D既妨碍 Hb与 O 2 的结合,也妨碍 Hb与 O 2 的解离(分数:6.00)(1).何尔登效应是指(分数:2.00)A.B.C. D.解析:(2).波尔效应是指(分数:2.00)A. B.C.D.解析:(3).CO中毒的机制是(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何尔登效应是指 O 2 与 Hb结合可促使 CO 2 释放,而去氧 Hb则容易与 CO 2 结合;波尔效应是指酸度对 Hb氧亲和力的影响,表现为 pH降低或 CO 2 分压升高时,Hb 对 O 2 的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右移;pH 升高或 CO 2 分压降低时,Hb 对 O 2 的亲和力增加

25、,氧离曲线左移;CO 可与 Hb结合,占据 Hb分子中 O 2 的结合位点;此外 CO与 Hb分子中的一个血A长吸式呼吸 B喘息样呼吸 C陈一施呼吸 D比奥呼吸(分数:6.00)(1).在脑桥上、中部之间横断脑干并同时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动物将出现(分数:2.00)A. B.C.D.解析:(2).在脑桥和延髓之间横断脑干,动物将出现(分数:2.00)A.B. C.D.解析:(3).多次强呼吸后继以长时间呼吸停止,然后又出现数次强呼吸,这种周期性呼吸形式是(分数:2.00)A.B.C.D. 解析:A肺扩张反射 B肺萎陷反射 C呼吸肌本体感受反射 D化学感受性反射(分数:4.00)(1).能加速吸

26、气过程向呼气过程转换的是(分数:2.00)A. B.C.D.解析:(2).PaO 2 降低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属于(分数:2.00)A.B.C.D. 解析:A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肺牵张感受器 D中枢化学感受器(分数:6.00)(1).低氧对呼吸兴奋作用的主要机制是刺激(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低氧对呼吸运动的刺激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氧分压降低时,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主要调节呼吸,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主要调节循环),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2).动脉血 H + 浓度增加引起呼吸

27、加强的主要机制是刺激(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H + 对呼吸的调节也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H + 的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高,但是 H + 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较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虽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两者都参与呼吸和循环的调节,但是颈动脉体主要参与呼吸调节,而主动脉体在循环调节方面较为重要。(3).PCO 2 增高引起呼吸加强的主要机制是刺激(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对呼吸的调节既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也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行,但中枢感受器的敏感性高于外周感受器。三、

28、X 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18.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不出现(分数:2.00)A.发绀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呼吸加深加快 D.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解析:解析:CO 中毒时,血氧含量虽然下降,但动脉血氧分压仍正常。由于化学感受器感受的是氧分压,而不是氧含量,因此 CO中毒时,低氧不能刺激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O 中毒时,机体虽缺氧,但并不出现发绀。19.吸气时,有哪些生理变化(分数:2.00)A.胸膜腔内负压绝对值增大 B.肺内压增大C.肺泡单位面积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减少 D.静脉回流量减少解析:解析:吸气时,肺被动扩张,使肺的回缩力增大,也即肺的回缩力增高,故胸膜腔内

29、负压更负(绝对值更大);吸气时,肺容积增大,肺内压下降(B 错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降低(即单位面积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减少);吸气时,胸膜腔负压更负,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回心血量增加(D 错误)。20.胸膜腔负压的作用包括(分数:2.00)A.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B.有利于淋巴回流 C.有助于保持胸膜腔的密闭D.使两层胸膜不易分开 解析:解析:胸膜腔的密闭是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前提条件,不是胸膜腔负压形成的结果。21.严重肺气肿和肺心病患者不宜以吸入纯 O 2 改善缺 O 2 ,这是因为(分数:2.00)A.低 O 2 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B.此时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CO 2 刺激的敏

30、感度减小 C.此时低 O 2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成为兴奋呼吸中枢的主要因素 D.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 O 2 刺激适应慢 解析:解析:低 O 2 对呼吸运动的兴奋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 O 2 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性的。22.氧离曲线(分数:2.00)A.上段相当于 PO 2 60100mmHg 之间时 Hb的氧饱和度 B.上段主要反映 Hb与 O 2 结合的部分 C.中段较陡,反映血液中 O 2 的贮备D.下段反映 HbO 2 与 O 2 解离的部分 解析:解析:氧离曲线呈 S型,可分上、中、下段。上段相当于 PO 2 60100mmHg 之间时 Hb的氧饱和度,是反映 hb

31、与 O 2 结合的部分。中段相当于 PO 2 4060mmHg 时 Hb的氧饱和度,是反映 HbO 2 释放 O 2 的部分。下段相当于 PO 2 1540mmHg 之间时 Hb的氧饱和度,是反映 HbO 2 与 O 2 解离的部分。23.CO 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分数:2.00)A.物理溶解 B.氧合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 D.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解析:解析:氧合血红蛋白是 O 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24.氧离曲线的上段(分数:2.00)A.为 PO 2 60100mmHg 的部分 B.表明低氧环境(如高原)不至于使人发生低氧血症 C.可解释 VAQ 不匹配时增加通气量无助于摄 O 2 D.代表 Hb向组织释放 O 2 的储备部分解析:解析:氧离曲线的上段是反映 Hb与 O 2 结合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SNI 19-6964 5-2003 Seawater quality - Part 5 Test methods of sulphates (SO4=) by gravimetric analysis《海水水质 第5部分 比重计硫酸盐(SO4=)测定方法》.pdf SNI 19-6964 5-2003 Seawater quality - Part 5 Test methods of sulphates (SO4=) by gravimetric analysis《海水水质 第5部分 比重计硫酸盐(SO4=)测定方法》.pdf
  • SNI 19-6964 6-2003 Seawater quality - Part 6 Test methods of cyanides (CN-) with 4-phyridine carboxylic acid-pyrazolones by spectrophotometry《海水水质 第6部分 羧酸 吡唑啉酮氰化物(CN-)光度法测定方法》.pdf SNI 19-6964 6-2003 Seawater quality - Part 6 Test methods of cyanides (CN-) with 4-phyridine carboxylic acid-pyrazolones by spectrophotometry《海水水质 第6部分 羧酸 吡唑啉酮氰化物(CN-)光度法测定方法》.pdf
  • SNI 19-6964 7-2003 Seawater quality - Part 7 Test methods of nitrates (NO3-N) with cadmium reduction by spectrophotometry《海水水质 第7部分 镉的光度法减少的硝酸盐(硝态氮)检测方法》.pdf SNI 19-6964 7-2003 Seawater quality - Part 7 Test methods of nitrates (NO3-N) with cadmium reduction by spectrophotometry《海水水质 第7部分 镉的光度法减少的硝酸盐(硝态氮)检测方法》.pdf
  • SNI 19-6988-2004 Vertical control nets by levelling methods《高程控制网的水平方法》.pdf SNI 19-6988-2004 Vertical control nets by levelling methods《高程控制网的水平方法》.pdf
  • SNI 19-7029-2004 Individual and communal household composting equipment specification《个人和社区家庭堆肥设备规格》.pdf SNI 19-7029-2004 Individual and communal household composting equipment specification《个人和社区家庭堆肥设备规格》.pdf
  • SNI 19-7030-2004 Specification of domestic organic garbage compost《有机垃圾堆肥国内规范》.pdf SNI 19-7030-2004 Specification of domestic organic garbage compost《有机垃圾堆肥国内规范》.pdf
  • SNI 19-7055-2004 The curriculum of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training for boards and members of company occupational and health safety committees《董事会、公司成员和健康安全委员会的健康和职业安全培训课程》.pdf SNI 19-7055-2004 The curriculum of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training for boards and members of company occupational and health safety committees《董事会、公司成员和健康安全委员会的健康和职业安全培训课程》.pdf
  • SNI 19-7056-2004 The curriculum of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training for worker food organizers at work places《粮食组织工作场所中工人的健康和职业安全培训课程》.pdf SNI 19-7056-2004 The curriculum of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training for worker food organizers at work places《粮食组织工作场所中工人的健康和职业安全培训课程》.pdf
  • SNI 19-7057-2004 The curriculum of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training for company doctors《医生健康和职业安全培训课程》.pdf SNI 19-7057-2004 The curriculum of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training for company doctors《医生健康和职业安全培训课程》.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