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40748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4 分)( 2013杭州)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B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C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2( 4 分)( 2013杭州)过度使用氮肥,是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硝酸铵( NH4NO3)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3 和 +5 B +2 和 +2 C 5 和 +3 D 1 和 +5 4( 4 分)( 2013杭州) 2013 年 5 月,质检部门在湖南某县生产的大米中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

2、出国家标准, “镉大米 ”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导致大米镉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 B 大米中的镉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C 土壤中的镉可被水稻吸收并转运到通过无性生殖形成的种子中 D 食用 “镉大米 ”引起的中毒不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二、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5( 3 分)( 2013杭州)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含有铁锈的铁粉制取四氧化三铁,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药品合理的是( ) A b(稀硝酸、锌粒)、 c、 d B a(稀硫酸、锌粒)、 c(高锰酸钾)、 d、

3、e C a(双氧水、二氧化锰)、 d D c(氯酸钾、二氧化锰)、 d(一氧化碳) 6( 3 分)( 2013杭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200 毫升某溶液,密度为 1.2 克 /厘米 3,其中含溶质 24 克 C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7( 3 分)( 2013杭州)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

4、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 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 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 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1 分) 8( 3 分)( 2013杭州)犯罪分子常在黄金中混熔较多的铜,冒充纯金制品进行诈骗小李要检验金制品中是否混有铜,他的检验步骤是: ( 1)在酒精灯上灼烧金制品; ( 2)将灼烧后的金制品在稀硫酸中浸一段时间如果金制品中混有铜,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金制品表面变黑 ;在稀硫酸中发生的化学 反应方程式是 CuO+H2SO4=CuSO4+H2O 四、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 40 分)

5、9( 3 分)( 2013杭州)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人 1%淀粉溶液各 4 毫升( 2)甲试管内加入 2 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 2 毫升蒸馏水( 3)同时将两试管置于 37 的温水中恒温 10 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 1 滴碘液( 4)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2)请设计一张实验记录表,将实验步骤及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 3)有同学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确保甲、乙两支试管中的 pH相同,但不必考虑 pH大 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 ,说出理由 溶液的酸碱性有可能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

6、0( 3 分)( 2013杭州)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碘化钠( NaI)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人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少量碘( I2)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后用 以下 3 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方法一: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

7、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方法二: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 方法三: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I=2NaCl+I2 ( 2)上述 3 种方法中,方法 3 是一定不可行的,说出不可行的理由: 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 3)取滤液,滴人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 黄色沉淀 ,则证明滤液中含碘离子 11( 3 分)( 2013杭州)亚硫酸盐的一些性质和碳酸盐的性质类似,如: Na2SO3(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BaSO3(亚硫酸钡)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工业上常用 NaOH来吸收 SO2 气体现有

8、吸收 SO2 一段时间后的 NaOH样品,请选用下列试剂:盐酸、稀硫酸、蒸馏水、 Ba( OH) 2 溶液、 Ba( NO3) 2 溶液 已知 Ba( NO3) 2 溶液呈中性、 pH试纸、石蕊指示剂,仪器自选,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该样品中 NaOH是否反应完全,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 1)取少量吸收 SO2 一段时间后的 NaOH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 ( 2)用试管取少量该样品溶液; ( 3)往试管中逐滴加入 硝酸钡溶液 ,到 不在产生沉淀 时,停止加入; ( 4)后续实验的操作是: 取上层清液,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若观察到 溶液呈中性 ,则NaOH已完全反应 12(

9、 3 分)( 2013杭州)高锰酸钾是一种盐,可溶于水,溶液显紫红色课本上有一个 “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 ”的实验,某同学按课本实验步骤操作如下: 取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实验室用的高锰酸钾晶体粒径大约为 1 3 毫米),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其体积为 Vmm3; 将该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在 有 10 毫升水的试管 1 中; 从试管 1 中取出 1 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 9 毫升水的试管 2 中(第一次稀释); 从试管 2 中取出 1 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 9 毫升水的试管 3 中; 以上述方法继续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到刚看不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为止时,共稀释 10 次; 特别提示:已知在第 9

10、次稀释时,还能看出溶液呈淡紫红色此时 10 毫升溶液中有 1000 个高锰酸根离子该数据可作为本实验的估算比较标准 请回答以下问题: ( 1)在取 1 毫升高锰酸钾溶液时,若俯视量筒读数,则所取溶液体积 小于 1 毫升(选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 ( 2)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本实验方法相似的是 C A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用 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D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 ( 3)要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下列哪两种改进方法一定正确的是 AB A在一支试管中加人蒸馏水作为无色标准,与稀释后的溶液加以比对 B每次稀释时都从试管中

11、取 2 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 18 毫升水的试管中 C将高锰酸钾晶体放人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根据量筒中液面变化,测量其体积 D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小粒高锰酸钾晶 体的质量,根据其密度计算出体积 ( 4)按该同学实验方法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约是 V/1012 mm3;(用式子表示) 五、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 37 分) 13( 2013杭州)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 增大 (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 下降 (选填 “上升 ”、 “下降 ”或 “不变 ”),台秤的读数将 增大

12、 (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已知:冰的密度为 0.9103 kg/m3,酒 精的密度为 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解答: 解: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增大,因为在酒精中又增加了冰块的质量;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下降,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运动到酒精分子的间隔中去了;并且台秤的读数将增大,因为冰融化成水进入烧杯中,故答案为:增大;下降;增大; 14( 6 分)( 2013杭州)长期呼吸 PM2.5 超标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PM2.5 中的颗粒成分复杂,硝酸盐颗粒和硫酸盐颗粒(主要以硝酸按和硫酸按的形式存在)是其

13、中的主要成分小明想用化学方法大致测定 PM2.5 中硝酸按和硫酸按的含量高低,他将采集 PM2.5 的滤膜用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洗涤,将洗涤液分为等量的 V1, V2 两份 ( 1)先往洗涤液 V1 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得到硫酸钡沉淀 M 克洗涤液 V1 中硫酸按的质量是多少克?(列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H l; N 14; S 32; 0 16; Ba 137) ( 2)再往洗涤液 V2 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并加热,收集到氨气 N 克(不考虑 氨气溶解) 已知: NH4 NO3+NaOH NaNO3+H2O+NH3; ( NH4) 2SO4+2NaOH Na2SO4+2H2O+2NH

14、3 若要知道洗涤液 V2 中硝酸铵的质量,下一步计算需要先求出 硫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氨气 的质量 解答: 解:( 1)设洗涤液 V1 中硫酸铵的质量为 X, ( NH4) 2SO4+Ba( NO3) 2 BaSO4+2NH4NO3132 233 X M 克 = X= M 克; 答:洗涤液 V1 中硫酸铵的质量 为 M 克 ( 2)硫酸铵和硝酸铵都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总质量是 N 克, 在( 1)中,已经求出硫酸铵的质量,可以根据硫酸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生成氨气的 质量, 那么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氨气的质量就可以求出,从而进一步求出硝酸铵的质量 故填:硫酸铵和氢

15、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氨气 15( 10 分)( 2013杭州)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 CO2 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 CO2 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 ( 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 CO2 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 CO2 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 CO2 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 二氧化碳溶于水

16、形成碳酸 请在下列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 CO2 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 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 ( 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 CO2 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 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大气温度降低 、 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请写出两种) ( 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 CO2 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 化石燃料的燃烧 、 植物的光合作用 (请写出两点) 解答: 解:( 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就越大,海 水的 pH就越低;大气中 CO2 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 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图如下: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 ; ( 2)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是因为大气温度降低,植物蒸发水分减少, 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故答案为:大气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 3)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当前影响大气中CO2 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 故答案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