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4102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9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年福建省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福建省三明市 2013 年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 22 分 ) (一)古诗文积累 ( 12 分 )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 12 分 ) ( 1) 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 ( 论语 述而 )( 2 分 ) ( 2) 潮平两岸, 。海日生残夜,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 分 ) ( 3)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 )( 2 分 ) ( 4) 八百里分麾下炙, , 。 (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2分 ) ( 5) 公曰: “ ,虽不能察, 。 ” ( 曹刿论战 )( 2

2、分 ) ( 6) 写两句古诗作为毕业赠言送给你的同学: , 。 ( 2 分 ) (二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2-5 题。( 10 分 ) 漂一叶小舟,“缘溪行”,碧水丹山,幽幽桃源。走过锁洞桥,登上“一线天”,你一定抚膺长叹: 桃源奇崛,别有洞天 ! 桃源无“洞”,却有“一线天”。徐霞客独具 hu 眼,称其所见“一线天”,未有“若此大而逼,远而整者”。“武陵人”的“从口入”,只是“复行数十步”。可“一线天”邢岩缝石罅,一百二十米的幽深 mi n 长,便决非“数十步”可以“豁然开朗”了。昏暗里的摸索,窘迫里的惶恐那种逼迫,那种危绝,那种无助,从头顶压下,从脚底挤来 ! ( A偌 B若 )大的天

3、 宇 ,仅余一线微蓝,晃晃悠悠,若隐若现。多想抓住那一线希望啊 !此时,唯有阳光,唯有蓝天,是你唯一的渴盼 从“一线天”出来,你走出黑暗,仿佛新生 登临峰巅,俯 ( A 看 B瞰 ) 一涧清流, 尽览桃源风光。你拥抱太阳,你亲吻蓝天,心旷远,神怡然 !不知你是否记得陈源湛 ( A题 B提 ) 刻于“桃源洞口”的那首诗 ? 末句的 武陵人远桃空在,临眺踌躇意未休 我以为,用于此 还是颇能写意的 ! ( 节选自老铁博客走进永安桃源洞天,有改动 ) 2请用正楷字将语段中画线的文字工整地书写在 “ 田 ” 字格里。 ( 2 分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 2 分 ) ( 1) 独具 hu眼 ( 2)

4、幽深 min 长 4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文中横线处选填正确的汉字。 ( 填字母即可 )( 3 分 ) ( 1) ( A偌 B若 ) 大的天宇,仅余一线微蓝,晃晃悠悠,若隐若现。 “ 偌 ” 有 “ 这么或那么 ” 的意思, “ 若 ” 有 “ 像 ” 的意思。横线处应填 。 ( 2) 登临峰巅,俯 ( A看 B瞰 ) 一涧清流,尽览桃源风光。 “ 看 ” 有 “ 用眼睛感受外界事物 ” 的意思, “ 瞰 ” 有 “ 俯视或从高处向下看 ” 的意思。横线处应填 。 ( 3) 不知你是否记得陈源湛 ( A题 B提 ) 刻于 “ 桃源洞口 ” 的那首诗 ? “ 题 ” 有 “ 写上 ” 的意思,

5、“ 提 ” 有 “ 指出或举出 ” 的意思。横线处应填 。 5结合语境,给下面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 3 分 ) 末句的 武陵人远桃空在,临眺踌躇意未休 我以为,用于此 还是颇能写意的 ! 二、综合性学习 ( 10 分 ) 近期,网友们把“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集体闯红灯现象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引发了人们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号召大家争做文明交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校团委决定开展“拒绝 中国式过马路”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加这项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6活动一 调查发现 下面两个图表是中国文明网对 “ 中国式

6、过马路 ” 问题作的网络小调查。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 们所包含的主要信息。 ( 4 分 ) 图 ( 一 ) 图 ( 二 ) 图 ( 一 ) 主要信息: 图 ( 二 ) 主要信息: 7活动二 文明劝导 周末,校团委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开展“拒绝中国式过马路”文明劝导活动。在一个红绿灯路口,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红灯时要过马路,面对这种情形,你将怎样劝说这位母亲 ?( 3 分 ) 8活动三 宣传倡议 校团委准备出一期以“拒绝中国式过马路”为主题的宣传墙报,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本期墙报主题的一项是 ( ) ( 3 分 ) A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B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C遵守交通信号,安

7、全文明出行。 D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 三、阅读 ( 58 分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 15 分 ) 【甲】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

8、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 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 , 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 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 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 节选自明史 ) 【注释】外兄:表兄。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9 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 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

9、 C时取旁舍儿书 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 4 分 ) ( 1) 时 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2)不能 称 前时之闻 ( ) ( 3) 取而疾 走 ( ) ( 4) 与南英辈以时文 名 天下 ( )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4 分 ) (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2) 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12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 5 分 ) ( 1) 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 “ ” ;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 “ 家贫,不能 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 ” 。 ( 用原文语句填空 )( 2 分 ) ( 2) 方仲永与陈际泰最

10、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请简要回答。 ( 3 分 ) ( 二 ) 名著阅读 ( 8 分 ) 13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 4 分 ) ( 1) 水浒传中,粱山好汉秉承着忠义堂外杏黄旗上写着的 “ ” 的宗旨,嫉恶如 仇,劫富济贫,扶危济困,其中使用铁禅杖的 ( 填姓名或绰号 ) 真让人佩服。 ( 2分 ) ( 2) 格列佛游记中有关 “ 你的同胞中,大多数都是自然界中爬行于地面的小毒虫中最有害 的一类”“那样一个卑微无能的小虫”的话语,是出自主人公游历的 国的国王之口,该国 国王是一个 的君主。 ( 2 分 ) 14简答题。 ( 任选一题作答 )( 4 分 ) ( 1) 简述西游记中孙

11、悟空受制紧箍咒的过程。 ( 2) 简述伊索寓言中乌龟和老鹰的故事,并写出其寓意。 答第 ( ) 题: ( 三 ) 现代文阅读 ( 35 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8 题。 ( 12 分 ) 2012 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力压群雄高居榜首。何为“正能量” ? “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动力。它给人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和一些带有正能量的人打交道,能让你 感觉“活着真好”。 2012 年,我们生活中出现了最美

12、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护士万永平他们个人的能量虽然微弱,但为社会创造了“微观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使我们的言行多了一份真诚的爱意。作为特殊群体的社会名人,知 名度高,有着更强的创造正能量的能力。“高调”慈善企业家陈光标、影视巨星成龙,乐坛偶像李宇春、韩庚等,他们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也使“粉丝”群体更多地关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创造了正能量。可见,社会的美好离不开个人制造“微观正能量”。 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客观正能量”。 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府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者,是公众生活的组织者与服务者,政府积极创造正能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13、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具体措施,要求先从中央政治局 做起,给地方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做出表率。郭嘉主席习近平出访轻车简从,开会不讲套话,带头公布个人财产。正是中央政府、高级领导干部积极创造正能量,才使得“新作风”快速吹进各个角落:简化了会议、接待、用餐,没有了彩旗、鲜花、标语地方政府朴素务实的新面貌,让民众感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正能量,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 不是让暴力、不公等“负能量”动摇 民众的信念。

14、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遣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只有多创造正能量,列车才能不断前行。让我们共同创造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3 分 ) 16概括文章第 - 段论述的主要内容。 ( 3 分 ) 第段: 第段: 第段: 17简要分析第 段中引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俗语的用意。 ( 3 分 ) 18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 不超过 15 字 )( 3 分 ) 阅读拾穗的脚步一文,完成 19-

15、24 题。 ( 23 分 ) 拾穗的脚步 李良旭 迈着匆匆的脚步回到乡下,已是晌午时分,午后的阳光,火辣辣的,没有一丝阴凉。 正是稻子收割的季节,空气中,散发着刚收割下来的稻谷的清香味,袅袅娜娜,沁人心脾。 路过一块田地,我忽然看见母亲还在收割好的稻田里拾稻穗。那一刻,我忽然僵住了,站在田埂上,直愣愣地看着稻田里正在拾稻穗的母亲。母亲的身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泛着金色的光芒,斑斑驳驳的,很晃人眼。母亲 70 多岁了,可是她却在家呆不住,她牵挂的是收割好的稻田里那些散落的稻穗。那些黄澄澄的谷粒,在她心里,就像金子般地散发着眩目的光泽,熠熠生辉。 只见母亲挎着一只篮子,目光在地下仔细寻找着。母亲岁数

16、大了,眼睛早已模糊了,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到了田里,看到那些散落在田地里的稻穗,却一目了然,看得分外明亮。而我却看不见那些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看到的只是一簇簇稻茬。 我想起小时候,每当到了稻子收割的季节,母亲就会叫我到收割好的稻田里拾稻穗。我兴奋地撒着欢,在稻谷飘香的稻田里四处奔跑。说是到田里拾稻穗,可是,疯了一天,却没捡回几根稻穗,多的是身上被刮破的道道血痕和泥泞。 母亲拎着满满一篮子拾来的稻穗,看到这一幕,脸上总是露出一丝嗔怪和爱怜,说道:“你看看,稻穗没拾几根,身上倒刮破了这么多血痕,快让我帮你擦擦药水。” 我睁着一双懵懂的眼睛,对母亲说道:“我怎么看不见稻田里有掉落的稻穗,您是怎

17、么看见的?” 母亲含嗔道:“你拾穗的脚步太慌乱了,只知道在稻田里疯跑,哪能拾到掉落的稻穗?” 母亲的话,让我好生困惑:我拾穗的脚步太慌乱了? 此时,看着母亲顶着这么烈的太阳出来拾稻穗,我心里不禁有些埋怨。稻田里散落的这几根稻穗拾它干什么?现在生活比过去要好多了,家里 米缸里,又不缺这几粒谷子,呆在家里休息多好。 母亲不经意地抬起头,发现我站在田埂上,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她大声地招呼道:“孩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 11 我答道:“刚回来,正在看您拾稻穗呢!” 12 母亲笑道:“那你下来,和我一块拾稻穗!” 13 听了母亲的话,我不由地抬头看了看天空,心里直犯嘀咕,在这么烈的太阳下拾稻穗,真是

18、活受罪。可是,看着母亲那殷殷期待的目光,我踟躅了一会儿,才悻悻然走下田地里。 14 母亲笑着说道:“孩子,我们将剩下的一半稻田走完,就回家。” 15 母亲边说,边弯下腰,拾起一根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我眼睛漫无目标地看着,似乎看不到一根稻穗。 16 母亲看着我眉头紧锁,心浮气躁的样子,说道:“孩子,不要急,拾穗的脚步不能慌乱,要将心沉下来,才能发现散落在田地里的那些稻穗,步伐总是急急躁躁,恨不得一下走到头,这哪能看到那些稻穗。” 17 拾穗的脚步?母亲又一次说起这句话,让我心里微微一愣,恍如昨日。我不禁注意到母亲的脚步:只见母亲的脚步,始终不急不躁,有种踏实和稳健。尽管艳阳高照,口干舌躁,可母亲

19、依然不受干扰,她的心全部沉浸在这拾穗中。如果用“心无旁鹜”这句来形容,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18 我跟在母亲的身后,学着母亲拾穗的脚步。 走着走着,我忽然感到,太阳,已不再那么火辣;口舌,也不再那么干燥;心情,也不再那么郁闷,似乎还有一丝清凉滋入心田,眼前变得明媚、清澈起来。 19 生活中,我的脚步早已变得匆忙、慌乱起来。一直在向前奔跑,须臾不敢停留,以为美景总是在前方。当再次体会到母亲拾穗的脚步,我忽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好。 20 我缺少的不是永往直前的勇气,缺少的是这种沉稳的脚步。从容、淡定、心态平和,才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 选自作文与考试 ( 初中版 ) , 2012 年 29 期

20、 10 月中旬刊 ) 19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 3 分 ) 事情 回乡下时看母亲拾稻 穗 母亲亲要“我”拾稻穗 “我”的内心变化 豁然开 朗 20文章第 - 段写 “ 我 ” 对小时候拾稻穗的回忆,这部分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 4分 ) 21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 ( 提示: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任选角度 )( 4分 ) 走着走着,我忽然感到,太阳已不再那么火辣;口舌,也不再那么干燥;心情,也不再那么郁 闷,似乎还有一丝清凉滋人心田,眼前变得明媚、清澈起来。 22文中多次写到午后的 “ 阳光 ”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 3 分 ) 2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

21、 “ 拾穗的脚步 ” 的两层含义。 ( 4 分 ) 24仔细品读文章的最后两段,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 不少于 80 字 )( 5 分 ) 四、写作 ( 60 分 )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 60 分 ) ( 1)以 “ 收获 ” 为题,写一篇文章。 ( 2)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小溪说:我要是能抵达小河就好了。小河说:我要是能抵达大江就好了。大江说:我要是能抵达大海就好了。而大海说:我理想的源头,只是一条弯弯的小溪。 要求: 上面两题,任选一题,扣题作文; 文体自选 ( 诗歌除外 ) ,不少于 60) 0 字; 不套作,不抄袭,不能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