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化学选择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共 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分)( 2013贵阳) 2013 年 5 月,全国科协年会在贵阳举行,其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等相关内容为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A 扩大湿地公园面积,改善空气质量 B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倡导低碳出行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D 学好化学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考点 :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扩大湿地公园面积,改善空气质量符合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2、的要求进行解答; B、根据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倡导低碳出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解答; C、根据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 D、根据学好化学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有利于树立环保的意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扩大湿地公园面积,改善空气质量符合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要求,故 A正确; B、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倡导低碳出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要求,故 B正确;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要求,故 C 错误; D、学好化学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有利于树立环保的意识,符合生态文明与绿色
3、发展的要求,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应从几方面进行,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 2 分)( 2013贵阳)对 “桂花十里飘香 ”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体积很小 D 分子质量很小 考点 :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桂花十里飘香 ”,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
4、,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桂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桂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桂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桂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 2 分)( 2013贵阳)贵州盛产金银花,从金银花中提取的绿原酸(化学式为 C16H18O9)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原酸属于混合
5、物 B 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54g D 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 :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绿原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绿原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 “1”,不是 “克 ”,常常省略不写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绿原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分
6、子质量单位是 “1”,不是 “克 ”,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绿原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216=19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18=1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69=144,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 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2 分)( 2013贵阳)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反应原理及反应类型对应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用途 化学反应原理(用方程式表示) 基本反应类型 A H2 作燃料 2H2+O2 2H2O 化合反应 B
7、 石灰石制生石灰 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 C CO 用于炼铁 3CO+Fe2O3 2Fe+3CO2 置换反应 D Al( OH) 3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Al( OH) 3+3HCl=AlCl3+3H2O 复分解反应 A A B B C C D D 考点 :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和 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在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
8、合 “多变一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用途与化学反应原理及反应类型对应相符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 “一变多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用途与化学反应原理及反应类型对应相符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用途与化学反应原理及反应类型对应不相符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用途与化学反应原理及反应类型对应相符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 正误判
9、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5( 2 分)( 2013贵阳)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2NaCl,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B 化学反应中原子得到或失去的是能量低的电子,并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C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D 元素呈现的化合价与反应中元素原子得失电子及数目有关 考点 :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依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分析解答; B、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及
10、得失情况分析解答; C、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分析解答; D、依据元素的化合价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得失关系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 B、化学反应中得或失的电子都在离核最远的电子层上,而电子是离核越远能量越大,最终原子通过电子的得失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C、由反应的图示可知(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也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D、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数值就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正负与该原子的带电情况相同,故元素呈现的化合价与反应中元素原子得失电子及数目有关; 故选 B 点评: 学生应正确分析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教
11、材所学知识的密切联系,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6( 2 分)( 2013贵阳)为完成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编号处所指物质的选用正确的是( ) A 木炭 B 氮气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 : 空气组成的测定;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碱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常用的物质是红磷或白磷; B、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注意顺序; D、硫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物质 解答: 解: A、红磷或白磷
12、在空气中燃烧时,能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如果用木炭时,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正确 B、要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应该通入氧气,而不是氮气不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不断搅拌,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正确 D、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正确 故选: D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 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二、化学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7 个小题,共 48分) 7( 6 分)( 2013贵阳
13、)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化学的重要和化学的美,形成了一些化学观念 ( 1)物质的多样性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写出一种你熟悉的物质的类别和化学式 氧化物, H2O ( 2)物质由微粒构成如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水由 水分子 构成 ( 3)物质是变化的如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等 是化学变化 ( 4)物质间可以转化如 C 可以转化为 CO2,其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 5)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由化学反应产生如酒精燃烧即是 放热 反应(填“放热 ”或 “吸热 ”) 考点 :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
14、变化的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 1)根据常见物质的分类、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 ( 2)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 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 3)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 4)碳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 5)酒精燃烧放出的热,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氧化物,
15、如水属于氧化物,其化学式为: H2O (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 3)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4)碳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 5)酒精燃烧放出的热,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 1)氧化物, H2O;( 2)水分子;( 3)蜡烛燃烧等;( 4) C+O2 CO2;( 5)放热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类别、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 化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 8 分)( 2013贵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家乡味土豆片 (每 100g 中含量) 蛋白质 2.3g 糖类 20g
16、多种维生素 50mg Ca、 P、 Fe 120mg 油脂 1.1g 图 1 ( 1)土豆是我们喜爱的一种食品,图 1 所示是 “家乡味土豆片 ”的主要营养成分土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 糖类、蛋白质、油脂 多食用土豆和牛奶有利于身体健康,理由是 营养丰富,均衡 ( 2)土豆等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化肥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C A NH4Cl B K2CO3 C CO( NH2) 2 D Ca3( PO4) 2 ( 3)贵阳市家用燃料的下列变迁,让我们认识了化学的重要价值 煤或木柴 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 天然气 充分燃烧 1k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O2 和 SO2 的质量如图 2 所示
17、为此,改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防止形成酸雨,保护环境 天然气(主要成分 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 4)氢化镁( MgH2)固体可作为氢动力汽车的能源提供剂提供能源时 MgH2 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2H2O=Mg( OH) 2+2H2 考点 :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化 肥的种类和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 化学与生活 分析: ( 1)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 2)含有氮元素的化肥称为氮肥; ( 3)二氧化硫、氮氧化
18、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规范性; ( 4) MgH2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解答: 解:( 1)土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糖类、蛋白质、油脂,多食用土豆和牛奶有利于身体健康,理由是营养丰富,均衡 故填:糖类、蛋白质、油脂;营养丰富,均衡 ( 2)氯化铵、尿素中含有氮元素,酸属于肥 故填: AC ( 3)由图 2 可知,充分燃烧 1kg 天然气所产生的 CO2 和 SO2 的质量比充分燃烧 1kg 煤所产生的 CO2和 SO2 的质量小,所以改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防止形成酸雨,保护环境; 甲烷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
19、2H2O 故填:防止形成酸雨,保护环境; CH4+2O2 CO2+2H2O ( 4) MgH2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2H2O=Mg( OH) 2+2H2 故填: MgH2+2H2O=Mg( OH) 2+2H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营养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三是写上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有 “”或 “” 9( 7 分)( 2013贵阳)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 1)实验一: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请你设计实验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20、 结 论 金属活动性: Fe Cu ( 2)实验二:镁、锌、铁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 取一定量的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结论 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 分析 三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是 都是置换反应 ,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H2SO4=MgSO4+H2或 Zn+H2SO4=ZnSO4+H2或 Fe+H2SO4=FeSO4+H2 若完全反应后,三个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原因是 当三种金属过量,硫酸完全反应时,则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当硫酸过量,三种金属完全反应,且质量比为 mMg: mZn: mFe=24: 65: 56 时,则生成氢气质量相
21、等 考点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回答,活泼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 解答: 解;( 1)实验一,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因此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硫酸铜溶液中投入铁钉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 2) 镁、锌、铁分别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Mg+H2SO4=MgSO4+H2或 Zn+H2SO4=ZnSO4+H2或 Fe+H2SO4=FeSO4+H2 ;反应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产生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
22、置换反应; 若完全反应后,三个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可能原因是:当三种金属过量,硫酸完全反应时,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硫酸产生等质量的氢气,则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当硫酸过量,三种金属完全反应,且质量比为 mMg: mZn: mFe=24: 65: 56 时,则生成氢气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硫酸铜溶液中投入铁钉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 2) 都是置换反应 Mg+H2SO4=MgSO4+H2或 Zn+H2SO4=ZnSO4+H2或 Fe+H2SO4=FeSO4+H2; 当三种金属过量,硫酸完全反应时,则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当硫酸过
23、量,三种金属完全反应,且 质量比为 mMg: mZn: mFe=24: 65: 56 时,则生成氢气质量相等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来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难度不大,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即可 10( 5 分)( 2013贵阳)下表是 K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g 27.6 31.0 34.0 37.0 x 42.6 45.5 小明为测定 x 的值,取 4 份 40 的水各 50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 KCl
24、 质量 /g 5 15 25 35 溶液质量 /g 55 65 70 70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烧杯 (只写一种) ( 2)要使实验 2 的溶液达到饱和,可采取的方法是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 ( 3)由实验可知, 40 时 KCl 的溶解度 x 为 40 g ( 4)小明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 30%的 KCl 溶液 100g,为达实验目的其主要操作是 水的温度升高至 50以上,称取 30gKCl 固体溶于 70g 水中 考点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 : 溶液、浊液与溶解
25、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进行溶解实验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等;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即可确定使溶液达到饱和的方法;根据质量分数为 30%的饱和溶液中所能溶解的溶质质量进行确定实验操作方法 解答: 解:( 1)进行溶解实验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等,故填:烧杯; ( 2)根据表 1 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要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是蒸发溶剂的方法,故填: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 ( 3)根据表 2 提供的数据,所取水的质量为 50g,当加入氯化 钾 25g 和 35g 时,溶液的质量都是 70g,说明 4
26、0 时 50g 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 20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40g 故填: 40; ( 4)配制质量分数为 30%的 KCl 溶液 100g,则需要氯化钾的质量为 100g30%=30g,需要水的质量为 100g 30g=70g,此时 100g 水中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 42.9g,根据表 1 溶解度,可知温度需要升高到 50 以上,故填:水的温度升高至 50 以上,称取30gKCl 固体溶于 70g 水中 点评: 本题考查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有关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提供的信息进行 11( 10 分)( 2013贵阳)用图 1 和图 2 所示装置分别制取适量 O2 和 CO2 气
27、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A中 MnO2 的作用是 作催化剂 ( 2)写出 A、 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2H2O2 2H2O+O2 ; D: CaCO3+2HCl=CaCl2+H2O+CO2 ( 3)按实验要求完成下表内容(不需要的可以不填) 制取气体 应加入的物质 物质或装置所起的作用 O2 B C CO2 E F 澄清石灰水 考点 :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 1)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分析二氧化锰的作用; ( 2)过氧
28、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 3)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收集的方法及作用 解答: 解:(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够迅速产生氧气,因此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3) B装置是收集氧气,进气管是短管,因此是排水法收集氧气,装置内加入的物质是水;装置 C是承接 B中排出的水; E 装置是收集
29、二氧化碳,进气管是长管,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F装置内的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也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故答案为:( 1)作催化剂 ( 2) A: 2H2O2 2H2O+O2 D: CaCO3+2HCl=CaCl2+H2O+CO2; ( 3) 制取气体 应加入的物质 物质或装置所起的作用 O2 B 水 排水收集氧气 C 承接 B中排出的水 CO2 E 收集二氧化碳 F 检验生成的 CO2(或验满)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及反应原理的书写,难点在表格的填写,根据要看懂装置的进气管结合收集方法进行分析 12( 9 分)( 2013贵阳)某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钙,对
30、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结论:两种物质未发生反应 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由 红 色变为无色结论: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 OH) 2+2HCl=CaCl2+2H2O 大家认为乙的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对甲的实验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 甲实验后的溶液中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 CaCl2;猜想二有 CaCl2 和 Ca( OH) 2;猜想三,有 CaCl2 和 HCl 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丙同学设计了 方案 1 和方案 2,并按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编号 方案
31、 1 方案 2 方案 3 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甲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实验现象 对比标准比色卡: pH 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 HCl 溶液中有 CaCl2 实验结论 丙认为猜想三正确 实验评价 丙的实验操作和方案中有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是 方案 1 中使用 pH试纸的操作不对;方案 2中加 AgNO3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 Cl ,不能说明只有氯化钙 大家讨论后通过方案 3 即证明了猜想三正确,其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先有气体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拓展 为节约资源和避免实验废液对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方案 1 和方案 3 及甲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溶液混合(混合时未见明显
32、现象),并对混合液中的盐分离回收,请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要分离的盐 所用试剂 主要操作 CaCl2、 NaCl Na2CO3, HCl 混合物中加入 Na2CO3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将滤液蒸发即得NaCl;将过滤后的固体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对溶液加热蒸发即得CaCl2 考点 :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以及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解答; 实验评价 根据用 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加 AgNO3 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说明溶液中有 Cl 进行解答; 根据碳酸钠溶液和盐
33、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以及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解答; 实验拓展 根据方案 1 和方案 3 及甲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溶液混合,混合时未见明显现象说明没有碳酸钠,所以这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把氯化钙和氯化钠分离可以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即得 NaCl;将过滤后的固体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对溶液加热蒸发即得 CaCl2 进行解答 解答: 解: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所以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其中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 OH
34、) 2+2HCl=CaCl2+2H2O; 实 验评价 :用 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不能将 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所以方案 1 中使用 pH试纸的操作不对;方案 2 中加 AgNO3 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说明溶液中有 Cl ,不能说明只有氯化钙; 根据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以及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方案 3 即证明了猜想三正确,其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为先有气体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拓展 :方案 1 和方案 3 及甲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溶液混合,混合时未见明显现象说明没有碳酸钠,所以这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把氯化钙和氯化钠 分离可以加
35、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即得 NaCl;将过滤后的固体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对溶液加热蒸发即得 CaCl2 故答案为:红; Ca( OH) 2+2HCl=CaCl2+2H2O; 实验评价 :方案 1 中使用 pH试纸的操作不对;方案 2 中加 AgNO3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 Cl ,不能说明只有氯化钙;先有气体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拓展 : 要分离的盐 所用试剂 主要操作 CaCl2、 NaCl Na2CO3, HCl 混合物中加入 Na2CO3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将滤液蒸发即得NaCl;将过滤后的固体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对溶液加热蒸发即得 C
36、aCl2 点评: 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出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道不错的综合题 13( 3 分)( 2013贵阳)通过电解水制得的氢气可用于电子工业上制备高纯度硅若要制得 0.4kg 氢气,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 解答: 解:设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为 x, 2H2O 2H2+O2 36 4 x 0.4kg = x=3.6kg 答: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为 3.6k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