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防治法及答案解析(总分:3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6,分数:26.00)1.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正式施行日期是( ) A2004 年 12月 1日 B2005 年 10月 1日 C2005 年 1月 1日 D2004 年 8月 28日 E1989 年 2月 28日(分数:1.00)A.B.C.D.E.2.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 ) A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B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C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D实施隔离措施 E予以隔离治疗(分数:1.00)A.B.C.D.E
2、.3.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农村的责任报告单位法定报告时限为( ) A10 小时后即可报告 B6 小时之内进行报告 C12 小时后即可报告 D8 小时后即可报告 E7 小时后即可报告(分数:1.00)A.B.C.D.E.4.对传染病实施医疗救治活动,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 A预警制度 B预检、分诊制度 C监测制度 D检疫制度 E情况通报制度(分数:1.00)A.B.C.D.E.5.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依据刑法规定应( ) A处五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B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C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D处二年以上七年
3、以下有期徒刑 E处二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拘役(分数:1.00)A.B.C.D.E.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的传染病防治方针是( ) A防治结合 B预防为主 C控制为主 D分类管理 E依靠科学(分数:1.00)A.B.C.D.E.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含义是指( ) A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能排出病原体 B在从事医学实验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C人与脊椎动物接触病原体而感染 D在从事实验室工作中,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E在从事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分数:1.00)A.B.C.D.E.8.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应依法及时采取的措
4、施是( ) A确诊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单独隔离治疗 B采取预防措施 C进行医学观察 D予以隔离治疗 E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分数:1.00)A.B.C.D.E.9.何种情况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 A发现流行病时 B发现疑似病人时 C对传染病病人隔离时 D传染病暴发、流行时 E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分数:1.00)A.B.C.D.E.10.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关机构及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法定疫情责任人报告人是指执行职务的( ) A社区服务机构 B社会团体及其人员 C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人员 D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人员 E患病病人(分数:1
5、.00)A.B.C.D.E.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 ) A全民预防措施 B鉴定制度 C菌种运输管理制度 D信息公布制度 E预防接种制度(分数:1.00)A.B.C.D.E.12.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病源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依法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 A进行医学观察 B予以隔离治疗 C确诊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单独隔离治疗 D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E采取预防措施(分数:1.00)A.B.C.D.E.1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属于乙类传染病分类,但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肺结核 B艾滋病 C流行性出血热 D肺炭
6、疽 E病毒性肝炎(分数:1.00)A.B.C.D.E.14.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中的责任报告单位法定报告时限为( ) A3 小时后即可报告 B2 小时后即可报告 C2 小时之内进行报告 D4 小时后即可报告 E6 小时后即可报告(分数:1.00)A.B.C.D.E.15.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造成损害的,应依法,( ) A承担民事责任 B进行治疗 C恢复原状 D承担社会责任 E承担道德责任(分数:1.00)A.B.C.D.E.16.发现传染病病情应及时按照规定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报告疫情应遵循
7、的原则是( ) A隶属关系原则 B系统控制原则 C属地管理原则 D系统通报原则 E直接向上级领导报告(分数:1.00)A.B.C.D.E.17.下列的乙类传染病中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淋病、梅毒 B淋病、艾滋病 C病毒性肝炎 D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E伤寒和副伤寒(分数:1.00)A.B.C.D.E.18.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在传染病流行时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隔离治疗 B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停工、停业、停课 D实施交通检疫 E强制隔离(分数:1.00)A.B.C.D.E.19.医疗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情形,
8、由其所在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员( ) A追究民事责任 B给予行政处分 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行政处罚 E吊销执业证书(分数:1.00)A.B.C.D.E.20.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属于( ) A潜伏体感染 B医源性感染 C医院感染 D病原体感染 E病媒生物感染(分数:1.00)A.B.C.D.E.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入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计( ) A37 种 B35 种 C34 种 D36 种 E33 种(分数:1.00)A.B.C.D.E.2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 A保证社会发展 B保障人体健康和公
9、共卫生 C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 D保障人体健康 E保障公共卫生秩序(分数:1.00)A.B.C.D.E.23.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关机构及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法定疫情责任人报告人是指执行职务的( ) A医疗卫生人员 B患病病人 C社会公众 D社会团体及其人员 E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人员(分数:1.00)A.B.C.D.E.24.国家实行预防接种制度的对象是( ) A成年人 B全体社会公民 C在校学生 D儿童 E未成年人(分数:1.00)A.B.C.D.E.2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属于乙类传染病分类,但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艾滋病 B肺结
10、核 C猩红热 D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E淋病(分数:1.00)A.B.C.D.E.26.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关机构及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法定疫情责任人报告人是指执行职务的( ) A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人员 B社会团体及其人员 C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人员 D接诊医生 E社会公众(分数:1.00)A.B.C.D.E.二、B1 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三、A传染病通报(总题数:2,分数:1.00)2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属于( )(分数:0.50)A.B.C.D.E.2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向有
11、关部门的报告属于( )(分数:0.50)A.B.C.D.E.四、A病媒生物(总题数:2,分数:1.00)29.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是( )(分数:0.50)A.B.C.D.E.30.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是( )(分数:0.50)A.B.C.D.E.五、A病原携带者(总题数:2,分数:1.00)31.可能引起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发生的细菌、病毒是( )(分数:0.50)A.B.C.D.E.32.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蚊、蝇、蚤类等是( )(分数:0.50)A.B.C.D.E.六、A鼠疫、霍乱(总题数:2,分数:
12、1.00)33.甲类传染病是( )(分数:0.50)A.B.C.D.E.34.丙类传染病是( )(分数:0.50)A.B.C.D.E.七、A疫情通报(总题数:2,分数:1.00)35.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是( )(分数:0.50)A.B.C.D.E.36.传染病在人群中爆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是( )(分数:0.50)A.B.C.D.E.八、A疫点(总题数:2,分数:1.00)3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分数:0.50)A.B.C.D.E.38.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
13、疫情应按规定和时限进行( )(分数:0.50)A.B.C.D.E.传染病防治法答案解析(总分:3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6,分数:26.00)1.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正式施行日期是( ) A2004 年 12月 1日 B2005 年 10月 1日 C2005 年 1月 1日 D2004 年 8月 28日 E1989 年 2月 28日(分数:1.00)A. B.C.D.E.解析:2.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 ) A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B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C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
14、观察 D实施隔离措施 E予以隔离治疗(分数:1.00)A.B.C.D. E.解析:3.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农村的责任报告单位法定报告时限为( ) A10 小时后即可报告 B6 小时之内进行报告 C12 小时后即可报告 D8 小时后即可报告 E7 小时后即可报告(分数:1.00)A.B. C.D.E.解析:4.对传染病实施医疗救治活动,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 ) A预警制度 B预检、分诊制度 C监测制度 D检疫制度 E情况通报制度(分数:1.00)A.B. C.D.E.解析:5.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依据刑法规定应( )
15、A处五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B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C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D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E处二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拘役(分数:1.00)A.B.C. D.E.解析: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的传染病防治方针是( ) A防治结合 B预防为主 C控制为主 D分类管理 E依靠科学(分数:1.00)A.B. C.D.E.解析: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含义是指( ) A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能排出病原体 B在从事医学实验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C人与脊椎动物接触病原体而感染 D在从事实验室工作中,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E在从事医学服务中,因病原
16、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分数:1.00)A.B.C.D.E. 解析:8.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应依法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 A确诊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单独隔离治疗 B采取预防措施 C进行医学观察 D予以隔离治疗 E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分数:1.00)A. B.C.D.E.解析:9.何种情况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 A发现流行病时 B发现疑似病人时 C对传染病病人隔离时 D传染病暴发、流行时 E发现传染病病人时(分数:1.00)A.B.C.D. E.解析:10.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关机构及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法定疫情责
17、任人报告人是指执行职务的( ) A社区服务机构 B社会团体及其人员 C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人员 D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人员 E患病病人(分数:1.00)A.B.C.D. E.解析: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 ) A全民预防措施 B鉴定制度 C菌种运输管理制度 D信息公布制度 E预防接种制度(分数:1.00)A.B.C.D. E.解析:12.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病源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依法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 A进行医学观察 B予以隔离治疗 C确诊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单独隔离治疗 D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E采取预防措施(分数:1.00)A.B.C.D.
18、 E.解析:1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属于乙类传染病分类,但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肺结核 B艾滋病 C流行性出血热 D肺炭疽 E病毒性肝炎(分数:1.00)A.B.C.D. E.解析:14.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中的责任报告单位法定报告时限为( ) A3 小时后即可报告 B2 小时后即可报告 C2 小时之内进行报告 D4 小时后即可报告 E6 小时后即可报告(分数:1.00)A.B.C. D.E.解析:15.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造成损害的,应依法,( ) A承担民
19、事责任 B进行治疗 C恢复原状 D承担社会责任 E承担道德责任(分数:1.00)A. B.C.D.E.解析:16.发现传染病病情应及时按照规定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报告疫情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隶属关系原则 B系统控制原则 C属地管理原则 D系统通报原则 E直接向上级领导报告(分数:1.00)A.B.C. D.E.解析:17.下列的乙类传染病中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淋病、梅毒 B淋病、艾滋病 C病毒性肝炎 D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E伤寒和副伤寒(分数:1.00)A.B.C.D. E.解析:18.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在传染病流行时采取的紧
20、急措施是( ) A隔离治疗 B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停工、停业、停课 D实施交通检疫 E强制隔离(分数:1.00)A.B.C. D.E.解析:19.医疗机构及其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情形,由其所在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员( ) A追究民事责任 B给予行政处分 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行政处罚 E吊销执业证书(分数:1.00)A.B. C.D.E.解析:20.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属于( ) A潜伏体感染 B医源性感染 C医院感染 D病原体感染 E病媒生物感染(分数:1.00)A.B.C. D.E.解析: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入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计(
21、) A37 种 B35 种 C34 种 D36 种 E33 种(分数:1.00)A. B.C.D.E.解析:2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 A保证社会发展 B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C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 D保障人体健康 E保障公共卫生秩序(分数:1.00)A.B. C.D.E.解析:23.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关机构及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法定疫情责任人报告人是指执行职务的( ) A医疗卫生人员 B患病病人 C社会公众 D社会团体及其人员 E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人员(分数:1.00)A. B.C.D.E.解析:24.国家
22、实行预防接种制度的对象是( ) A成年人 B全体社会公民 C在校学生 D儿童 E未成年人(分数:1.00)A.B.C.D. E.解析:2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属于乙类传染病分类,但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艾滋病 B肺结核 C猩红热 D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E淋病(分数:1.00)A.B.C.D. E.解析:26.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关机构及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法定疫情责任人报告人是指执行职务的( ) A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人员 B社会团体及其人员 C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人员 D接诊医生 E社会公众(分数:1.00)A. B.C.D.E.解析:
23、二、B1 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三、A传染病通报(总题数:2,分数:1.00)2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属于( )(分数:0.50)A.B.C.D. E.解析:2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向有关部门的报告属于( )(分数:0.50)A.B.C. D.E.解析:四、A病媒生物(总题数:2,分数:1.00)29.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是( )(分数:0.50)A.B.C.D. E.解析:30.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是( )(分数:0.50)A.B.C
24、. D.E.解析:五、A病原携带者(总题数:2,分数:1.00)31.可能引起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发生的细菌、病毒是( )(分数:0.50)A.B.C.D. E.解析:32.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蚊、蝇、蚤类等是( )(分数:0.50)A.B.C. D.E.解析:六、A鼠疫、霍乱(总题数:2,分数:1.00)33.甲类传染病是( )(分数:0.50)A. B.C.D.E.解析:34.丙类传染病是( )(分数:0.50)A.B.C. D.E.解析:七、A疫情通报(总题数:2,分数:1.00)35.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是( )(分数:0.50)A.B.C.D. E.解析:36.传染病在人群中爆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是( )(分数:0.50)A.B.C.D.E. 解析:八、A疫点(总题数:2,分数:1.00)3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分数:0.50)A.B.C. D.E.解析:38.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疫情应按规定和时限进行( )(分数:0.50)A.B.C.D. 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