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4153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8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2 年 浙江 省 台州 市中考 化学 试卷解析 一、选择題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绐分) 1( 2012台州)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钢铁生锈 C 玻璃破碎 D 灯丝发光 考点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来源 :学科网 ZXXK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冰雪消融是指由固态变为

2、液态, 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钢铁生锈有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 C、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 D、灯丝发光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 故选 B 点评: 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 2012台州)碳的耗用量称为 “碳足迹 ”一般悄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 “碳足迹 ”的是( ) A

3、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 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 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考点 :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 常规题型。 分析: A、根据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考虑; B、根据煤石油燃料产生的产物考虑; C、根据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结果考虑; D、根据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的缺点考虑 解答: 解: A、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浪费原料,用木材制筷子,就需要多砍伐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减弱,吸收二氧化碳量就少了,所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就节省了原料,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减小 “碳足迹 ”,故 A 正确; B、煤石油 燃料中

4、含有大量碳元素,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会,增大 “碳足迹 ”,故 B 错; C、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应该回收再利用,所以 这样做也会增大 “碳足迹 ”,故 C 错;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就会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汽车燃烧的是汽油,能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做也会增大 “碳足迹 ”,故 D 错 故选 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看该做法是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是吸收了二氧化碳 3( 2012台州)硫酸的工业用途广泛,如生产染料、农药、化学纤维、 塑料等实验室也可以用稀硫酸来制取 H2S 气体: FeS+H2SO4 FeS0

5、4+H2S,该反应属于(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来源 :Z+xx+ k.Com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考点 :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 常规题型。 分析: 根据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物质类别来判断 解答: 解: A、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该方程式两边都是两种物质,故 A 错; B、化合反应是多变一,方程式两边都是两种物质,故 B 错; C、置换反应中必须由单质,但该反应中没有单质,故 C 错; 来源 :学 ,科 ,网 Z,X ,X,K D、 FeS 属于化合物, H2SO4属于化合物, FeS04属于化合物, H2S 属于化合物,并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

6、新的化合物,所以为复分解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判断化学反应类型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物质的类别和种数考虑,到底是多变一,还是一变多,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4( 2012台州)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配制蔗糖溶液 B 获取纯净水 C 获取氯化钠晶体 D 配制 10%的食盐水 考点 :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 :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A、依据蔗糖能溶于水的知识解决; B、依据过滤所 除掉的杂质情况进行分析; C、依据蒸发能使溶质氯化钠与溶剂水分离进行分析; D、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 变进行相关的溶液计算并判断即可; 解答: 解:

7、A、因为蔗糖能溶于水并形成溶液,所以 100mL 水与 1g 蔗糖混合搅拌后能得到蔗糖溶液; B、过滤操作能除掉的是不溶于水的物质,泥浆水过滤后能除掉不溶于水的泥浆,但 溶于水的大量杂质不能被除掉,所以不能获取纯净水; C、经过蒸发操作后食盐水中的水会被蒸发掉,剩余的溶质氯化钠会存在于蒸发皿中,所以可获取氯化钠晶体; D、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且水的密度为 1g/mL,所以 50mL 水的质量是 50g,则 50mL 水倒入 50g20%的食盐水中所得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所以这样操作可得 10%的氯化钠溶液; 故选 B 点评: 此题是对实验基本操作原理的考查, 掌握各个操作的实验

8、原理及目的是解题的关键,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5( 2012台州)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 “白雾 ”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 H2O)、氢离子( H+)和氯离子( Cl )下列实验能证明 “白雾 ”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 :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证明 “白雾 ”中含有氢离子即证明溶液呈酸性,所以能证明溶液呈酸性的反应就是证明了氢离子的存在,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即可; 解答: 解:浓盐酸瓶口的白雾是由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 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涂有紫色石蕊的表面皿接触到 “白雾 ”会变红,能证明

9、“白雾 ”呈酸性,从而可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涂有硝酸银溶液的表面皿遇白雾会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可说明白雾中含有氯离子,不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pH 试纸可测量白雾的 pH,从而可判断白雾呈酸性,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涂有氢氧化钠和酚酞的表面皿是红色的,盐酸的小液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碱性消失红色褪去,从而可证明 “白雾 ”呈酸性,含有氢离子; 观察选项可得答案 故选 D 点评: 此题是对酸性溶液性质的考查,掌握能证明溶液呈酸性(含有氢离子)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6( 2012台州)下表中所采取的措施能有效解决相应实验问题的是( ) 选项 实验问题 采取

10、的措施 A 使用显微镜时,用低倍镜观察到细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 胞物像较模糊 B 托盘天平不能准确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先测铁块质量为 m1,再测一枚大头针和铁块的总质量为 m2,则一枚大头针质量为 m2 m1 C 将 CO2通入 NaOH 溶液,不能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先往 NaOH 溶液中滴加酚酞,观察通入足量 CO2后溶液的颜色变化 D 验证植物呼吸消耗 02时,将萌发的种子装入广口瓶中密封,无法观察瓶内 02含量降低 将该装置放置 24 小时后,打开瓶塞,立即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 A A B B C C D D 考点 : 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 在本题中,

11、使用显微镜时,用低倍镜观察到细胞物像较模糊,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不用换高倍镜观察;托盘天平不能准确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可以换用准确度比较高的天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使酚酞变红色;验证植物呼吸消耗 02时,立即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蜡烛熄灭,证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解答: 解: A、使用显微镜时,用低倍镜观察到细胞物像较模糊,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不用换高倍镜观察,故选项错误; B、托盘天平不能准确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可以换用准确度比较高的天平,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使酚酞变红色,

12、因此不能用酚酞,故选项错误; D、验证植物呼吸消耗 02时,立即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蜡烛熄灭,证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 二、简答题(本题有 90 小题, 20 空格,每空格 3 分,共 60 分) 7( 2012台州) 2012 年 4 月,一位小伙子在家淸洗抽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 “84 消毒液 ”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

13、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 ( 1) “84 消毒液 ”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NaClO),其中 Cl 的化合价为 +1 , ( 2)目前市场上的洁厕剂大多为 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盐酸、稀磷酸等),具有腐蚀性下列物体的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的是 AB A抽水马桶 B、釉面砖(釉面主要成分是 SiO2) C、不锈钢管 D、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 CaCO3) ( 3)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 NaClO)与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氯气请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O+2HCl=NaCl+H2O+Cl2 考点 :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14、电 离方程式。 专题 : 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次氯酸钠( NaCl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 3)根据题意,次氯酸钠( NaCl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氯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 1)钠元素显 +1,氧元素显 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 +x+( 2) =0,则 x=+1 ( 2) A抽水马桶是瓷制品,不与稀酸反应,故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 B、釉面砖(釉面主要成分是 SiO2)

15、, SiO2不与稀酸反应,故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 C、不锈钢管的主要成分是铁,能与稀酸反应,故表面不能用这类洁厕剂清洗; D、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 CaCO3), CaCO3能与稀酸反应,故表面不能用这类洁厕剂清洗 ( 3)根据题意,次氯酸钠( NaCl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2HCl=NaCl+H2O+Cl2 故答案为:( 1) +1;( 2) AB;( 3) NaClO+2HCl=NaCl+H2O+Cl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

16、2012台州)实验操作要规范,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可能发生事故如图所示的两种错误操作,都会引起试管破裂 ( 1)图甲中,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试管口的冷凝水在 重力 作用下会流到试管底 ( 2)图乙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水槽中的水在 大气压 作用下会流入试管 考点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专题 :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 1)根据重力是向下的一种力,由高出流向低处;( 2)根据先撤去酒精灯的后果考虑 解答: 解:( 1)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加热时药品中水分变为水蒸气到了管口遇到温度低的试管

17、口,就会冷能成水滴,由于水滴受到向下的重力,由高 出流向低处,使试管炸裂; ( 2)撤去酒精灯后,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沿着导管倒吸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 1)重力;( 2)大气压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试管破裂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冷水的作用及受热不均造成 的,要熟记正确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危险和实验失败 9( 2012台州)金属冶炼是把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如炼铜的方法有: ( 1)湿法炼铜: Fe+CuSO4=Cu+FeSO4,这是利用铁的活动性比铜 强 ( 2)干法炼铜: CO+CuO Cu+CO2,这是利用 CO 的 还

18、原 性 考点 : 探究金属铜的冶炼原理。 专题 :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 2)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题意,铁能把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是利用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 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干法炼铜中: CO+CuOCu+CO2,一氧化碳夺取了氧,是利用 CO 的还原性 故答案为:( 1)强(活泼、大等均可);( 2)还原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

19、探究题(本题有 5 小题, 15 空格, 每空格 2 分,共 30 分) 10( 2012台州)某同学在网上查到了 以下资料:溴百里酚蓝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中性环境中呈绿色,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他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实验 步骤如下: ( 1)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打开 K1,关闭 K2,用手捂住瓶壁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操作是为了 检查装置气密性 ( 2)将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若干枝放入广口瓶中,加满蒸馏水,滴加溴百里酚蓝酸碱指示剂,再向瓶内通入二氧化碳,直到溶液变 黄色 色 ( 3)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放在 有光照 的环境中 实验现象:一段

20、时间后,看到气泡从植物表面冒出,导管 的管口处有水排出,溶液呈绿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 的管口处,打开 K2,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氧气 考点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 信息给予题。 分析: ( 1)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考虑;( 2)根据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呈现的酸碱性考 虑;( 3)根据氧气的性质考虑实验结论 解答: 解:( 1)用手捂住瓶壁后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如果不漏气,气体会从导管口向外冒出,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说明漏气,所以该操作属于检查装置气密性; ( 2)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溶液呈酸性,根据溴百

21、里酚蓝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所以变为黄色; ( 3)该实验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所以必须放在有光的地方;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 的管口处,打开 K2,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由于该溶液中冲入了很多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证明了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产生了氧气 故答案为:(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黄色;( 3)有光照;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氧气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溴百里酚蓝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中性环境中呈绿色,碱性环境中呈蓝色,根据题给信息做题的方法 11( 2012

22、台州)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 Cl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 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 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 SO42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 1 步:取 2 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mL 0 1mL 2 滴 2 2mL 1mL 0 2 滴 第 3 步:将 2 支试管同时进行 37 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 1)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

23、SO42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答: 将 1mL1%稀硫酸改为 1mL1%硫酸钠溶液 ( 2)如果硫酸根离子( SO42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 2 号试管先褪色 ( 3)第 3 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 2 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 操作简单方便,不需加热节约能源,利用手心温度接近 37 即可完成(合理即可) 考点 : 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专题 : 科学探究。 分析: ( 1)设计对比试验时不能存在其它干扰离子,加入 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离子同

24、时也带入了氢离子,据此分析即可; ( 2)依据淀粉遇碘会变蓝色,所以只要淀粉消失则蓝色就会褪去,据此分析实验现象即可; ( 3)从操作的过程分析该实验的简便易行,从不需加热分析节约能源,据此回答即可; 解答: 解:( 1)设计对比试验时不能存在其它干扰离子,加入 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离子同时也带入了氢离子,所以在不知道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镁催化效率有无影响的前提下,不可以加入稀硫酸,结合题干中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无影响,所以此处应该为 1mL1%硫酸钠溶液加入到 2 号试管; ( 2)淀粉遇碘会变蓝色,所以只要淀粉 消失则蓝色就会褪去,因为硫酸根离 子( SO42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

25、的催化效率,所以 2 号试管中的淀粉首先被消化分解,蓝色首先褪去; ( 3)从操作的过程分析该实验要比水浴加热简便易行的多,不需加热则节约能源,操作简单只需利用手心温度接近 37 即可完成; 故答案为:( 1)将 1mL1%稀硫酸改为 1mL1%硫酸钠溶液;( 2) 2 号试管先褪色;( 3)操作简单方 便,不需加热节约能源,利用手心温度接近 37 即可完成(合理即可) 点评: 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问题分析时一定要排除干扰离子,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12( 2012台州)在实验室里,某同学看到氢氧化钠试剂瓶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如图所示 他对白色粉末的成分作出了一些猜测

26、猜测一:可能是氧氧化钠 猜测二:可能是碳酸钠 猜测三:可能是氧氧化钠和碳酸钠 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他将该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再迸行了如下实验: (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无色气体是 二氧化碳 ( 2)在溶液 2 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 3)由实验现象可知,猜测 三 是正确的 考点 : 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和流程图:溶液 1 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碳酸根离子就是用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的,说明原物质中有碳酸钠;溶液 2 的反应过程是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氯化

27、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即原物质中有氢氧化钠;由实验现象可知,既 有碳酸钠又有氢氧化钠,即猜想三成立 解答: 解:( 1)溶液 1 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 2)溶液 2 的反应过程是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故答 案为: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 3)因为碳酸根离子就是用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的,说明原物质中有碳酸钠;在滤液中滴加氯化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即原物质中有氢氧化钠;由实验现象可知,既有碳酸钠又有氢氧化钠,即猜想三成立,故答案为:三 点评: 本考点考查的是酸

28、碱盐的鉴别,要由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酸碱盐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来鉴别,因此掌握好酸碱盐的性质,用途也就会迎刃而解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 4 小题,笫 35 题 6 分,第 36、 37、 38 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3( 2012台州) 2011 年 9 月,中国中医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而获得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美誉的拉斯克奖她发现的青蒿素用以治疗疟疾,挽救了数百万患者的生命 ( 1)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青蒿素由 C、 H、 0 三种元素组成 青蒿素由 15

29、 个碳原子、 2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构成 青蒿素中 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5: 22: 5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 ( 2)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 个环节考虑, “给疟疾忠者服用青蒿素 ”属于 控制传染源 ( 3) 19 世纪以来,奎宁和氯喹先后作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但后来由于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越来越差,这是药物对疟原虫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 适应 现象 考点 :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专题 :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 1)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青蒿素化学式的含义、相对分子质

30、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 2)根据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进行分析判断 ( 3)根据题意、结合生物适应性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 青蒿素(化学式为 C15H22O5)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由青蒿素(化学式为 C15H22O5)化学式可知,青蒿素是由 C、 H、 0 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由青蒿素(化学式为 C15H22O5)化学式可知,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 15 个碳原子、2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青蒿素中 C、 H、 O

31、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5):( 122):( 165) 15: 22: 5,故选项说法错误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5+122+165=282,故选项说法正确 ( 2)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易感人群,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 “给疟疾忠者服用青蒿素 ”属于控制传染源 ( 3)生物适应性是指在进化过程中,生物对环境改变的适应;根据题意,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越来越差,这是药物对疟原虫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也是生 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 象 故答案为:( 1) ;( 2)控制传染源;( 3)适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

32、握有机物、化学式的含义及有关计算、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生物适应性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4( 2012台州)某同学采用如图装置,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 MnO2作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记录如下 表: H2O2溶液的 质量(克) H2O2溶液的溶质质最分数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 收集气体的体积(毫升) 收集气体的 时间(分钟) 1 34 15% 大颗粒胡萝卜 16 克 80 18 2 34 15% 大颗粒马铃薯 16 克 80 10.5 3 34 15% 小颗粒马铃薯 16 克 80 4 ( 1)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胡萝卜切成更小的颗粒 ( 2)当量

33、筒内的水达到 80 毫升时,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立即将带火里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请你解释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 因为开始反应时锥形瓶中的空气被压入广口瓶,广口瓶内含有大量的空气 ( 3)计算: 34 克 15%的 H2O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多少升?(氧气密度是1.43 克 /升) 考点 :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 计算题。 分析: ( 1)根据图表中数据可知颗粒越小反应越快;( 2)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氧气纯度不到;( 3)根据过氧化氢的质量算出氧气的质量,再用氧气的质量除以氧气的密度算出氧气的体积 解答: 解:( 1)根据大颗粒马铃薯和小颗粒马铃薯的对比实

34、验可知颗粒越小,反应速度越快,所以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将胡萝卜切成更小的颗粒; ( 2)因为开始反应时锥形瓶中的空气被压入广口瓶,广口瓶内含有大量的空气,所以将带火里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 ( 3)设 34 克 15%的 H2O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质量为 X 则: 2H2O2 2H2O+O2 68 32 34 克 15% x 根据: 解得 X=2.4g,则氧气的体积: =1.678 升 故答案为:( 1)将胡萝卜切成更小的颗粒;( 2)氧气的纯度不够高;( 3) 1.678 升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代入方程式计算的物质的量只能是质量,体积不行,算体积时要先算出质量,再除以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