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疼痛学-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根据抗菌作用,下述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药物的分类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全杀菌药:异烟肼和利福平B.非典型 -内酰胺类杀菌药:单环类:氨曲南;含酶抑制剂类:克拉维酸、舒巴坦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等C.半杀菌药:链霉素和吡嗪酰胺D.制菌药: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氨硫脲、乙硫异烟胺E.制菌药还有丙硫烟胺、卡那霉素等2.下述不全是抗真菌药物的是(分数:2.00)A.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B.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2、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C.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类D.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类、5-氟尿嘧啶E.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类、多黏菌素、5-氟尿嘧啶3.下面对抗真菌药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制霉菌素: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荚膜组织胞质菌、曲霉菌等均有制菌作用;曲古霉素:对白色念珠菌、酵母菌、新型隐球菌及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B.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包括两性霉素 B、两性霉素 B 含脂
3、复合体、两性霉素硫酸胆甾醇脂和两性霉素 B 脂质体,用以治疗白色念珠菌、毛真菌病、隐球菌病、球孢子菌病和肺部孢子丝菌病等,毒性大,可引起肾损害、贫血、静脉炎等多种并发症C.吡咯类:咪唑类: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和益康唑等;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沙康佐等。咪唑类主要用于浅表的局限性真菌感染,三唑类多用于深部真菌感染,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曲霉菌感染的患者疗效显著D.棘白球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此类抗真菌药作为新药在临床上目前应用广泛,对侵袭性曲霉菌病有较好的疗效E.氯霉素、多黏菌素也有较强抗真菌作用4.下述抗菌药物的应用目的和外科适应证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抗菌药物的
4、应用目的是治疗已经发生的感染和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B.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无局限化倾向的外科感染:如急性蜂窝织炎等;配合手术治疗外科感染:如急性腹膜炎C.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严重创伤:如开放性骨折;大面积烧伤;结肠手术前后;急症手术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感染者D.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患者营养不良:全身情况差或手术过程中伤口有明显污染者;进行人造物留置手术:如人造血管移植等E.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甲状腺囊肿手术怀疑有上感者;因骨盆过小行剖宫产手术者;闭合性肱骨骨折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者5.下述治疗外科感染时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
5、根据诊断选择抗菌药物,因为各种外科感染都有它的主要病原菌;根据脓液的性状、脓液涂片检查来估计病原菌的种类,选用有效抗菌药物B.根据脓液和血液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药物;根据用药的性能、效果、不良反应、毒性以及药源和费用等全面考虑C.根据药物是否易溶、溶解后颜色、给药途径方便与否、药物是否对组织可能有刺激等来选择D.可以应用一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控制的感染,即不联合应用抗生素;可用窄谱抗生素治疗感染时,即不用广谱的;有数种同样有效的抗菌药物可供选择时,应选用药源充足、价廉和不良反应较小的E.在全身情况不良的患者中,应尽量使用杀菌性抗生素来治疗感染,以达到较快的控制感染的目的6.下述抗菌
6、药物的给药方法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对较轻、较局限的感染,可口服或肌注给药;对严重感染,应尽量从静脉途径给药。时间依赖性药物应分次给药,浓度依赖性药物应一次给药B.药物剂量除按说明书应用外,还应注意其代谢途径。红霉素、氯霉素、新生霉素、利福平、两性霉素B 等主要在肝脏代谢,一般不受肾功能的影响C.磺胺类药和其他大多数抗生素都经肾脏排出,肾功受损时其半衰期延长。但半衰期受肾功影响程度并不一致,在首次给药后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应延长给药间期,以免加重毒性反应D.在体温恢复正常,全身情况和局部感染灶好转后 34 日,即可停药;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应在35 周后停药以免复发;某些特殊感染
7、如急性骨髓炎,需在感染控制后 68 周才能停药E.在体温恢复正常,全身情况和局部感染灶好转后 34 日,即可停药;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应在12 周后停药以免复发;某些特殊感染如急性骨髓炎,则需在感染控制后 34 周才能停药7.下述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严重过敏和毒性反应的发生B.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各种反应,并做及时处理C.如拟应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手术后感染,一般应在术前和术中给抗菌药物各一次,术后继续用 12 日D.术后应用抗感染药物对预防感染的效果较差E.所有手术都应常规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8.下面关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说法中错误
8、的是(分数:2.00)A.目的是获得协同作用,提高抗菌效能,降低个别药物的剂量,减少毒性反应,以及防止或延迟细菌产生耐药性B.一般应限于三种以内药物的联合,并根据联合敏感试验结果来选择药物C.一般应限于两种药物的联合,并根据联合敏感试验结果来选择药物D.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四种结果,但多数呈现相加或无关作用,协同或拮抗都较少见E.宜采用静脉内分次、分别给抗菌药物的方法,以免两种以上药液混合,影响抗菌活力,降低疗效。如采用静脉内滴注时,应注意药物间有无配伍禁忌9.下述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或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败血症B.混合感染,
9、如腹膜炎、创伤感染、肺部感染等C.尚未确定是何种致病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或败血症D.在较长期用药中,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如结核病、尿路感染等E.应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手术后感染10.应用抗菌药物可能出现的问题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变态反应B.致癌作用C.毒性反应D.细菌产生耐药性E.二重感染11.下面应用抗菌药物出现变态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变态反应中常见者为过敏性休克、血清反应等B.在肌内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后,尤其前者,常见变态反应,多发生于注射后数分钟内,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以及迅速采用其他措施C.在肌内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后,尤其前者,常见变态反应,多发生于注射后数十
10、分钟内,应立即注射地塞米松,以及迅速采用其他措施D.变态反应也可见于磺胺类药物、四环素族、新生霉素等抗菌药物E.变态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12.下面对应用抗菌药物出现毒性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神经系统:长期应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对神经有毒性,可出现重听、耳鸣、耳聋、眩晕及定向障碍等症状,轻者停药后可恢复B.胃肠反应:磺胺类药物、四环素族、红霉素等口服后常可引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等C.精神症状:一些患者应用庆大霉素后出现欣快感,个别人甚至成瘾D.造血系统:氯霉素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磺胺类药、新生霉素等
11、也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E.肾损害:多黏菌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药等,可引起肾损害;肝损伤: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及头孢菌素等,大剂量亦可引起肝损害13.极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有(分数:2.00)A.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结核杆菌等B.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C.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D.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白色念珠菌等E.不存在14.下面对二重感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二重感染,也称为菌群交替症
12、,是发生于抗菌药物应用完成后的新感染B.二重感染,也称为菌群交替症,是发生于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新感染。较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多于抗菌谱窄的抗菌药物C.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不一定多于抗菌谱窄的抗菌药物D.长期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发生二重感染的几率相差无几E.二重感染是指抗菌药物应用完成、患者感染治愈之后,重新感染原菌群的临床现象15.骨折的定义为(分数:2.00)A.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即称骨折。临床上对骨折的描述,常根据创伤的原因、创伤的解剖部位、骨折线的特点、皮肤或黏膜破裂来命名B.骨受到外力作用产生损害,即称骨折C.骨积劳断裂即称骨折D.骨受
13、到外力作用产生损害,即称骨折。临床上对骨折的描述,常根据创伤的解剖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来命名E.骨积劳断裂即称骨折。临床上对骨折的描述,常根据创伤的解剖部位例如桡骨下端骨折16.下述骨折分类的目的和依据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骨折分类的目的在于明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利用临床上正确、完善的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B.骨折可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骨折的程度、骨折的形态分类C.骨折可依据解剖部位、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D.骨折可依据出血多少、治疗与否分类E.骨折还可依据骨折稳定程度、骨折后的时间分类17.依据是否和外界相通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依据是否和外界
14、相通,骨折可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B.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和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C.因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处受到污染D.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E.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因受到出血的冲刷,一般不会感染18.依据骨折程度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依据骨折的程度,骨折可分为裂纹骨折和粉碎性骨折B.依据骨折的程度,骨折可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C.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D.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纹骨折,儿童的
15、青枝骨折等E.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19.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骨折线呈 T 形又称 T形骨折,呈 Y 形又称 Y 形骨折B.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骨和跟骨;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C.新鲜骨折: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23 周以内的骨折D.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裂缝骨折
16、: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E.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20.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骨折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B.外伤性骨折:骨组织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称之为外伤性骨折C.病理性骨折:因骨本身的病变而使骨质疏松,破坏变脆,在正常活动下或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发生骨折D.陈旧性骨折:伤后 3 周以上的骨折,可作为病理性骨折的一个特殊类型E.病理性骨折的特点是,在发生骨折以前,骨本身
17、即已存在着影响其结构坚固性的内在因素,这些因素使骨结构变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发生骨折的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21.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依据骨折稳定程度,骨折可分为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B.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C.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等都是稳定性骨折D.不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性骨折E.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等都是不稳定性骨折;股骨干发生横形骨折时,因受肌肉强大的牵引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因而不属稳定性骨折22.依据骨折后
18、的时间分类,对下述骨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依据骨折后的时间,骨折可分为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B.新鲜骨折: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C.新鲜骨折一般是指 23 周以内的骨折D.陈旧性骨折:伤后 3 周以上的骨折;3 周的时间并非恒定,例如儿童肘部骨折,超过 10 天就很难整复E.病理性骨折:因骨本身的病变而使骨质疏松,破坏变脆,在正常活动下或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发生骨折;病理性骨折可作为陈旧性骨折的一个特殊类型23.影响骨折段移位的因素中不包括(分数:2.00)A.打击暴力强度、作用方向及性质B.患者本人意志力的强弱C.肢体骨折远侧段的重量D.肌肉牵
19、拉力,尤其因疼痛刺激使肌肉痉挛,骨折段受肌肉牵拉移位更加明显E.搬运及治疗不当24.对完全性骨折移位,下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完全性骨折时常见的几种移位在临床上常合并发生B.成角畸形:两骨折段的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C.成圆畸形:几个骨折段的轴线围成一个近似圆形D.侧方移位:远侧骨折段与骨折近端轴心线横向偏移,以远端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E.短缩移位:骨折段相互重叠或嵌插,骨的长度因而缩短;分离移位:骨折段在同一轴线上相互分离、骨折两断端间出现间距;旋转移位:骨折远侧段围绕骨的纵轴而旋转25.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全身和局部表现,下述
20、全身表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感染是骨折的最常见并发症,多见于开放性骨折中B.休克是骨折的最常见并发症,多见于多发性骨折、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脊椎骨折和严重的开放性骨折C.骨折患者常因大量出血、重要脏器或广泛性软组织损伤,以及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从而发生休克D.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只有在严重损伤、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可有升高,通常不超过38E.开放性骨折如持续性发热,应考虑继发感染的可能26.下述 X 线检查对骨折诊断的意义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X 线检查对骨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B.凡是疑有骨折者均应 X 线摄片检查C.X 线检查可以发现
21、临床上难以发现的无异常活动、骨擦音的骨折D.X 线检查不仅能帮助诊断骨折、了解骨折的类型,还能指导治疗及判定骨折的愈合情况E.最新发现,多次 X 线检查还能加快血肿机化、骨痂的形成和塑形27.骨折治疗的目的和原则中,下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无论多久多难,都要使受伤部位恢复正常功能B.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C.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之一是复位,骨折复位也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D.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之二是固定E.治疗骨折的三大原则之三是功能锻炼28.下述骨折复位治疗的观念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早期复位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除非
22、伤员昏迷、休克或内脏、颅脑损伤需抢救,否则不宜延误时机;复位原则是功能复位;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种B.复位应以解剖学对位为标准,尤以上肢骨折复位为甚C.上肢骨折中肱骨骨折可有较多的缩短畸形、侧方移位和略超过 510的成角;尺桡骨骨折侧方移位不可超过 50%、成角畸形在 510以下,且两骨必须同时整复;下肢骨折缩短不宜超过 2cm,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D.儿童骨折允许 15以下成角、旋转以及轻度缩短、侧方移位,其强大塑形功能可代偿复位不足E.关节内骨折,骨折线经过关节面者应争取解剖学复位,手法复位不满意可手术29.下述骨折固定治疗的观念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内固
23、定和外固定两种B.外固定有夹板固定、石膏固定、持续牵引固定及外展架、外固定器等C.内固定包括骨圆针、螺丝钉、接骨钢板、髓内钉等D.内固定物种类繁多,可根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经济状况等来选择E.内固定物虽然价格昂贵,但一定要根据术者是否熟悉以及是否喜欢来选择,否则不能保证治疗效果30.下述骨折外固定的适用范围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小夹板主要用于四肢闭合管状骨骨折,四肢创面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石膏固定主要用于小夹板难以固定的某些部位骨折B.外展架主要用于肿胀较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臂丛神经牵拉伤,严重的前臂及上臂开放性骨折,肩、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结核
24、等C.持续牵引主要用于股骨闭合性骨折,胫骨、股骨开放性骨折,已感染的开放性骨折等D.经皮穿钉固定器主要用于三度开放性骨折,有广泛软组织挫伤的闭合性骨折,超过 68 小时的二度开放性骨折,已感染的骨折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术,关节固定术等E.小夹板固定因物美价廉、效果可靠,可用于颅骨骨折,近年来备受推崇,渐有取代其他外固定物的趋势31.下述骨折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目的和形式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肿、强体、减轻全身反应、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和防关节粘连、僵硬、关节囊挛缩、促进骨愈B.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三种形式: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与物理、中医疗法
25、C.主动运动是主要形式,应贯穿骨折修复始终。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在不造成骨折移位的前提下,尽早收缩放松肌肉及运动未固定关节D.主动运动可分两阶段:12 周内断端不稳定时,运动形式为肌肉收放及上下关节屈伸;23 周后骨痂开始形成,可增多活动关节,加大关节活动度;临床愈合时除加强原运动外,尚需配合中药外洗、推拿和理疗等E.被动运动:按摩,适合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关节被动活动:骨折固定之初,部分患者不敢动,需旁人帮忙辅助运动32.下述骨折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功能锻炼必须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本人意愿和感觉来进行B.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C.功能锻炼
26、应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防止骤然剧烈活动使骨折端再移位D.功能锻炼还需防止个别患者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不敢进行锻炼,应耐心说服E.功能锻炼以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为目的,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要严防不利的活动33.下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因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急性严重缺血而早期出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B.病因有两类:骨筋膜室容积骤减和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C.室内容积骤减的原因为敷料包扎过紧、严重的局部压迫、手术切除组织过多D.室内容积骤减的原因为敷料包扎过紧、严重的局部压迫E.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的原因为缺血
27、后组织肿胀、损伤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小腿剧烈运动、室内出血34.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错误的描述是(分数:2.00)A.骨筋膜室的室壁通常几乎是闭合的,而且缺少弹性B.如果室内容积骤减或组织体积骤增,室内压可急剧增加,阻断室内血液循环,造成肌肉、神经缺血C.缺血组织释出组胺等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组织水肿,室内压升高D.室内压升高缺血水肿室内压再升高,恶性循环链因而产生,最终室内肌肉等坏死E.可以通过给患肢放血达到减压的目的,终止恶性循环35.下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该综合征发展快,一般在 24 小时内出现疼痛、活动障碍、感觉障碍、被
28、动牵拉痛、肢体肿胀、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及骨筋膜室压力增高等症B.疼痛剧烈,进行性加重,是该症最主要的症状;被动牵拉痛:缺血的肌肉受到牵拉时出现剧痛,是早期诊断该症的重要证据C.缺血的肌肉肌力减退或瘫痪,表现为相应的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是该症最主要的症状;感觉障碍:因神经缺血,相应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消失,是早期诊断该症的重要证据D.受累肢体肿胀明显,张力大,皮肤发亮,有压痛E.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及骨筋膜室压力增高是重要体征36.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不同病程宜相应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该症强调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就要及时、彻底切开深筋膜B.保守治疗是
29、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应作为首选疗法C.保守治疗:早期筋膜间隙测压不高于 30mmHg 者可采用制动、抬高患肢、20%甘露醇快速滴注等措施,部分伤员可治愈D.手术切开筋膜减压是治疗该症最有效的方法,如无禁忌当首选;减压充分的标志为肌肉颜色迅速转红、血运恢复、远端动脉搏动改善E.术后处理:全身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给予营养支持,加强局部换药等处理。情况稳定后,可行二期手术处理或移送专科医院37.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中错误的描述是(分数:2.00)A.切口或内脏损伤后组织破坏引起的局部刺激B.手术中骨、滑膜、骨膜损伤,止血带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血管损伤引起致炎、致痛物质等释放引起的刺激C
30、.术后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肠胀气、肠痉挛;各种术后引流管道对伤口和局部神经的机械刺激D.患者过度紧张、焦虑、神经过敏,均可引起疼痛加剧E.另外,创伤周围肌肉痉挛以及创伤引起的炎性反应使外周神经敏感化都可以加重术后疼痛38.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中错误的描述是(分数:2.00)A.积极的术后镇痛能解除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地休息B.积极的术后镇痛有助于尽早功能锻炼,加速康复,还可减少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抑制C.连续硬膜外麻醉与术后镇痛能够有效降低血栓、炎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D.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大大减少临床的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E.术后镇痛引起的并发症极少,而且不用给患者增加任何经济支出
31、39.术后镇痛原则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术后镇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手术创伤的大小、患者的基本生理状况,以及医院的现有医疗条件等来进行B.术后镇痛的方法有硬膜外、静脉、神经阻滞、肌内注射、局部浸润镇痛,以及皮下、口服、直肠、舌下用药镇痛C.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镇痛方法应因人而异,不可机械地套用固定的药物方案;个体化镇痛的最终目标是应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D.术后镇痛提倡多模式镇痛E.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镇痛方法应因人而异,不可机械地套用固定的药物方案;个体化镇痛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合适的剂量达到镇痛效果40.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
32、响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手术和创伤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疼痛,无论疼痛在什么部位,都可以对几乎所有器官功能产生影响,对手术和创伤的恢复极为不利B.术后疼痛可影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C.术后疼痛还可影响凝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D.此外,术后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并可产生一些远期影响E.术后疼痛可以刺激机体,促进机体对手术和创伤的愈合41.术后疼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中错误的描述是(分数:2.00)A.疼痛可使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增加,对于合并肺部疾病的患者,可使呼吸做功明显增加B.特别是胸部和腹部的疼痛,由于被动制动,胸腹活动减弱,使得潮气量和功能余气量下降C.潮气量和功能余
33、气量的下降,可促进肺不张的发生、肺内分流增加和低氧血症D.出于对疼痛的恐惧,患者往往不愿或尽量减少咳嗽和活动,导致排痰不力,妨碍肺功能的恢复E.疼痛可使呼吸频率增加,对患者呼吸功能有利42.术后疼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中错误的描述是(分数:2.00)A.术后疼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外周阻力增加B.心功能正常时,疼痛可使心排血量增加C.疼痛增加全身氧耗,增加了心脏负担D.疼痛也增加了心肌耗氧量,可加重心肌缺血E.疼痛可使心排血量增加,即使是心功能减弱的患者也不例外,因此,疼痛对心血管系统无不利影响43.术后疼痛对消化、泌尿和凝血系统的影响中错误的描述是(分数:2.00)A.
34、疼痛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使得胃肠系统和泌尿系统蠕动减弱,导致肠麻痹或尿潴留,还可引起恶心、呕吐和便秘B.肠麻痹造成肠胀气,可导致肺活量降低,对肺功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C.疼痛应激可使血小板凝聚功能增加,纤溶降低,使术后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D.有报道,术后强烈疼痛应激是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E.疼痛造成的应激可调动机体所有积极因素,使得整个机体处于最好的状态,有利于机体恢复44.术后疼痛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中错误的描述是(分数:2.00)A.疼痛应激使得分解代谢的激素如儿茶酚胺、皮质醇和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增加B.疼痛应激使得合成代谢的激素如胰岛素和睾丸激素等的分泌减少C.分解增加而合成减少,导
35、致患者创伤后呈负氮平衡和脂溶解增加状态D.皮质醇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增加还会使水钠潴留和继发细胞外间隙扩张E.疼痛应激使血糖增高,机体可供利用的能量增加,有利于机体恢复45.术后疼痛对免疫系统、精神心理和术后远期的影响中错误的描述是(分数:2.00)A.疼痛应激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有抑制作用,是创伤后容易感染的原因之一B.急性疼痛可导致患者焦虑和睡眠不良C.长期疼痛可使患者产生抑郁D.未积极治疗的术后疼痛对患者产生的远期影响是:增加了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E.术后疼痛可增加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狂症的发病率46.术后镇痛常用的镇痛药不包括(分数:2.00)A.阿片类
36、B.局麻药C.非甾体抗炎药D.解痉药E.镇静催眠类、神经安定类、静脉全麻类药47.下面对阿片类药用于术后镇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主要作用在位于脊髓和脊髓上中枢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B.一般用于中度以上的急性疼痛患者C.适用于任何疼痛患者D.阿片受体激动包括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哌替啶、羟考酮和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卡因、曲马朵等E.阿片类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皮肤瘙痒、便秘、头晕、嗜睡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药量和给药途径有关48.下面对局麻药用于术后镇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主要作用于神经膜上的钠通道,可减少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神经
37、兴奋性传导,缓解疼痛B.通过局部浸润对神经末梢阻滞或通过对某一区域内的神经根阻滞产生镇痛作用C.常用局麻药有丁哌卡因和罗哌卡因两种长效局麻药,常用浓度为 0.0625%0.15%D.罗哌卡因为新型局麻药,其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较丁哌卡因低,它的另一优点为低浓度时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即对感觉神经的亲和力较运动神经强,感觉神经被阻滞的同时运动神经阻滞不明显E.局麻药可用于任何手术的术后镇痛49.下面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用于术后镇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 E 的合成,主要作用部位在外周,部分作用在中枢B.非选择性 NSAID 主要包括对
38、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酮咯酸、双氯芬酸、氟比洛芬酯;选择性 NSAID,即环氧化酶 2 抑制剂C.NSAID 有较强消炎止痛作用,对伴有炎性反应的疼痛有效,同时可协同阿片类的镇痛作用。但单独应用时,不能有效缓解重度的疼痛,有封顶效应D.非选择性 NSAID 均对血小板聚集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易致溃疡形成、大量 NSAID 可促成急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坏死E.乙酰氨基酚的作用机制与 NSAID 类似,具备所有 NSAID 的优势和不良反应50.下面对神经安定、镇静催眠、静脉全麻等类药用于术后镇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镇静、抗焦虑治疗具有辅助镇痛作用B.用于镇静、抗焦虑治疗的药物有
39、神经安定类、镇静催眠类药物C.小剂量静脉全麻药氯胺酮可作为术后辅助镇痛药D.2 受体激动剂可乐定也是目前术后较常用的辅助镇痛药E.这些药物没有封顶效应,加大剂量应用没有危害疼痛学-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根据抗菌作用,下述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药物的分类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全杀菌药:异烟肼和利福平B.非典型 -内酰胺类杀菌药:单环类:氨曲南;含酶抑制剂类:克拉维酸、舒巴坦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等 C.半杀菌药:链霉素和吡嗪酰胺D.制菌药: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氨硫脲、乙硫异烟胺
40、E.制菌药还有丙硫烟胺、卡那霉素等解析:2.下述不全是抗真菌药物的是(分数:2.00)A.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B.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C.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类D.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类、5-氟尿嘧啶E.制霉菌素、曲古霉素、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吡咯类、棘白球素类、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类、多黏菌素、5-氟尿嘧啶 解析:3.下面对抗真菌药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制霉菌素:对白色
41、念珠菌、新型隐球菌、荚膜组织胞质菌、曲霉菌等均有制菌作用;曲古霉素:对白色念珠菌、酵母菌、新型隐球菌及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B.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包括两性霉素 B、两性霉素 B 含脂复合体、两性霉素硫酸胆甾醇脂和两性霉素 B 脂质体,用以治疗白色念珠菌、毛真菌病、隐球菌病、球孢子菌病和肺部孢子丝菌病等,毒性大,可引起肾损害、贫血、静脉炎等多种并发症C.吡咯类:咪唑类: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和益康唑等;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沙康佐等。咪唑类主要用于浅表的局限性真菌感染,三唑类多用于深部真菌感染,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曲霉菌感染的患者疗效显著D.棘白球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此
42、类抗真菌药作为新药在临床上目前应用广泛,对侵袭性曲霉菌病有较好的疗效E.氯霉素、多黏菌素也有较强抗真菌作用 解析:解析 本题为大纲掌握内容;吡咯类药物作用的主要靶酶是 14-去甲基酶(14-DM),抑制其催化合成麦角甾醇的作用,使真菌细胞膜合成受阻,导致真菌细胞破裂而死;棘白球素类药物作为 1,3-D-葡聚糖合成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 1,3-D-葡聚糖合成,从而破坏了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得真菌细胞壁通透性增加,细胞溶解、死亡,而隐球菌和人体细胞不存在 1,3-D-葡聚糖;此外,抗真菌药物还包括日光霉素和多氧霉素类(该类药物可抑制几丁质合成,但目前很少应用)以及 5-氟尿嘧啶(作用于核酸的
43、抗真菌药物,抗菌谱广,但不良反应较大);氯霉素、多黏菌素不是抗真菌药物。4.下述抗菌药物的应用目的和外科适应证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抗菌药物的应用目的是治疗已经发生的感染和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B.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无局限化倾向的外科感染:如急性蜂窝织炎等;配合手术治疗外科感染:如急性腹膜炎C.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严重创伤:如开放性骨折;大面积烧伤;结肠手术前后;急症手术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感染者D.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患者营养不良:全身情况差或手术过程中伤口有明显污染者;进行人造物留置手术:如人造血管移植等E.抗菌药物应用的外科适应证包括:甲状腺囊肿
44、手术怀疑有上感者;因骨盆过小行剖宫产手术者;闭合性肱骨骨折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者 解析:解析 本题为大纲掌握内容;对无局限化倾向的外科感染,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往往可治愈,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如有脓肿或积液,应及时切开引流;配合手术治疗外科感染应用抗菌药物,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甲状腺囊肿、剖宫产、闭合性骨折手法复位等手术无需常规应用抗菌药物。5.下述治疗外科感染时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根据诊断选择抗菌药物,因为各种外科感染都有它的主要病原菌;根据脓液的性状、脓液涂片检查来估计病原菌的种类,选用有效抗菌药物B.根据脓液和血液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
45、择有效药物;根据用药的性能、效果、不良反应、毒性以及药源和费用等全面考虑C.根据药物是否易溶、溶解后颜色、给药途径方便与否、药物是否对组织可能有刺激等来选择 D.可以应用一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控制的感染,即不联合应用抗生素;可用窄谱抗生素治疗感染时,即不用广谱的;有数种同样有效的抗菌药物可供选择时,应选用药源充足、价廉和不良反应较小的E.在全身情况不良的患者中,应尽量使用杀菌性抗生素来治疗感染,以达到较快的控制感染的目的解析:6.下述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对较轻、较局限的感染,可口服或肌注给药;对严重感染,应尽量从静脉途径给药。时间依赖性药物应分次给药,浓度依赖性药物
46、应一次给药B.药物剂量除按说明书应用外,还应注意其代谢途径。红霉素、氯霉素、新生霉素、利福平、两性霉素B 等主要在肝脏代谢,一般不受肾功能的影响C.磺胺类药和其他大多数抗生素都经肾脏排出,肾功受损时其半衰期延长。但半衰期受肾功影响程度并不一致,在首次给药后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应延长给药间期,以免加重毒性反应D.在体温恢复正常,全身情况和局部感染灶好转后 34 日,即可停药;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应在35 周后停药以免复发;某些特殊感染如急性骨髓炎,需在感染控制后 68 周才能停药 E.在体温恢复正常,全身情况和局部感染灶好转后 34 日,即可停药;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应在12 周后停药以免复
47、发;某些特殊感染如急性骨髓炎,则需在感染控制后 34 周才能停药解析:7.下述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严重过敏和毒性反应的发生B.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各种反应,并做及时处理C.如拟应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手术后感染,一般应在术前和术中给抗菌药物各一次,术后继续用 12 日D.术后应用抗感染药物对预防感染的效果较差E.所有手术都应常规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 解析:解析 本题为大纲掌握内容;防止严重过敏和毒性反应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用药前应询问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并认真做好皮试(如青霉素);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各种反应,并做及时
48、处理:如果仅有轻度恶心、呕吐等反应,一般仍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使用,如发现皮疹、发热等,即应考虑停药,如有其他严重变态反应、神经系统毒性反应、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或肝肾毒性反应等,应立即停药,并做积极治疗,必要时,换用其他抗菌药物,继续治疗感染;如拟应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手术后感染,一般应在术前和术中给抗菌药物各一次,术后继续用 12 日,因为术前和术中应用抗菌药物后,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内便能始终保有一定的抗菌药物浓度,可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还可避免术后长期应用抗感染药物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和不良结果,如二重感染等。8.下面关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目的是获得协同作用,
49、提高抗菌效能,降低个别药物的剂量,减少毒性反应,以及防止或延迟细菌产生耐药性B.一般应限于三种以内药物的联合,并根据联合敏感试验结果来选择药物 C.一般应限于两种药物的联合,并根据联合敏感试验结果来选择药物D.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四种结果,但多数呈现相加或无关作用,协同或拮抗都较少见E.宜采用静脉内分次、分别给抗菌药物的方法,以免两种以上药液混合,影响抗菌活力,降低疗效。如采用静脉内滴注时,应注意药物间有无配伍禁忌解析:解析 本题为大纲掌握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条件做联合敏感试验或试验尚无结果时,对严重感染可先选择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和氨基糖苷类或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可同时对革兰染色阳性和阴性菌有作用,以后再根据临床疗效或敏感试验结果来调整药物的种类,但应避免调换药物过繁,一般可隔 34 日调换;另外,因为在抑菌性抗菌药和某些杀菌药联合应用时,可能发生拮抗现象,故最好不要将两者联合应用。9.下述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或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败血症B.混合感染,如腹膜炎、创伤感染、肺部感染等C.尚未确定是何种致病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或败血症D.在较长期用药中,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如结核病、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