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法规练习试卷 2-7 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医师除正当诊治外,可用的药品为(分数:2.00)A.副作用很大的药品B.精神药品C.医疗用毒性药品D.放射性药品E.麻醉药品2.除特殊需要外,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多少日常用量(分数:2.00)A.一日B.三日C.五日D.七日E.十四日3.药品的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分数:2.00)A.一日常用量B.二日常用量C.三日常用量D.五日常用量E.七日常用量4.一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的是(分数:2.00)A.患者体重B.药品的拉丁文C.处方药或非处方
2、药D.临床诊断E.或者是否为过敏体质5.可以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体发布广告的是(分数:2.00)A.非处方药B.处方药C.进口药品D.保健品E.贵重药品6.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分数:2.00)A.爱国卫生运动B.有计划的卫生防疫C.预防保健D.有计划的预防接种E.以上都不是7.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分数:2.00)A.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0 种B.甲类 2 种、乙类 23 种、丙类 9 种C.甲类 2 种、乙类 22 种、丙类 11 种D.甲类 2 种、乙类 20 种、丙类 13 种E.甲
3、类 2 种、乙类 19 种、丙类 14 种8.下列不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分数:2.00)A.流行性腮腺炎B.流行性感冒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病毒性肝炎E.新生儿破伤风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应坚持的原则是(分数:2.00)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B.预防为主,及时隔离,依靠科学,防治结合,加强监督C.有效预防,宣传教育,加强监测,防治结合,科学管理D.预防控制,分级负责,依靠科学,防治结合,及时隔离E.预防为主,及时控制,科学治疗,统一监测,防治结合10.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分数:2.00)A.预防保健制度B.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C.爱
4、国卫生运动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E.以上都不是11.乙类传染病中可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是(分数:2.00)A.鼠疫B.炭疽中的肺炭疽C.病毒性肝炎D.狂犬病E.流行性出血热1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应予以隔离治疗的是(分数:2.00)A.疑似传染病病人B.甲类传染病病人C.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D.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E.除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以外的乙类传染病病人1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时当地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除了(分数:2.00)A.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B.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C.停工、停业、停课D.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
5、公共饮用水E.停止一切活动14.哪种病人死亡后必须将尸体立即消毒,就近火化(分数:2.00)A.鼠疫、霍乱和炭疽B.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艾滋病病人、炭疽病人C.对疑得甲类传染病病人D.艾滋病病人、肺炭疽病人E.鼠疫、艾滋病、SARS1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经省级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措施,此类传染病的类别和处理措施,属于(分数:2.00)A.甲类紧急措施B.乙类紧急措施C.甲类特殊措施D.乙类特殊措施E.乙类一般措施16.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发生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机构是(分数:2.00)A.疾病控制中心B.卫生监督所C.预防保健机构D.医
6、疗保健机构E.卫生行政管理机构17.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分数:2.00)A.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B.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C.停业、停工、停课D.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E.宣布疫区、18.因严重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按照刑法,判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分数:2.00)A.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B.引起乙类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C.从事试验、保藏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D.违反过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E.从事传
7、染病防治上作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19.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和政府有关主管人员,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对其处理是(分数:2.00)A.吊销执业证书B.吊销营业执照C.责令限期改正D.给予行政处罚E.给予行政处分20.某县暴发传染病,县政府主要领导以稳定、发展经济为由,要求并指示有关机构隐瞒传染疫情,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该主要领导应依法承担的行政责任是(分数:2.00)A.行政处分B.行政处罚C.行政赔偿D.行政拘留E.行政裁决21.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目的是(分数:2.00)A.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B.有效预防和控制
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生和流行C.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D.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清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E.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2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分数:2.00)A.麻醉、精神性药品的废弃物B.放射性、医疗用毒性物品的废弃物C.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D.医院制剂配制中产生的中药材废渣E.普通医疗生活用品废弃物23.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包括(分数:2.00)A.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B.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C.突发
9、事件的持续时间D.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E.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24.下列卫生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追究法律责任的是(分数:2.00)A.履行报告职责及时按程序上报B.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C.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D.接受接诊病人的红包E.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分数:2.00)A.完善并建立监测与预警手段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C.积极预防,认真报告D.及时调查,认真处理E.监测分析,综合评价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应坚持的原则是(分数:2.00)A.分级负责B.反应及时C.措施果断D.依靠
10、科学E.加强分工2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接到应急报告时,凡是应当报告的,应当在几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分数:2.00)A.1 小时B.2 小时C.3 小时D.4 小时E.5 小时28.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处理的原则是(分数:2.00)A.就地控制、就地治疗、就地康复B.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就地康复C.就地控制、就地观察、就地治疗D.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E.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就地康复29.医疗事故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在诊断护理中违反(分数:2.00)A.法律B.行政法规C.技术操作规范D.与院方的约定E.与病人的约定30.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
11、定,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属于医疗事故的是(分数:2.00)A.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B.因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C.由于病情和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于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D.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E.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31.关于医疗事故,下列哪一条是错误的(分数:2.00)A.医疗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B.医疗事故分为四级C.二级事故又分为三类D.只要行为人有过失,一旦患者死亡就可认定医疗事故E.医疗事故发生后,医患双方可协商解决32.下列哪一个属于一级医疗事故(分数:2.00)A.器官大部分缺损或
12、畸形B.重要器官缺失C.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D.器官缺失、严重缺损E.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33.发生医疗纠纷需要进行尸检的,尸检时间应在死亡(分数:2.00)A.12 小时内B.24 小时内C.36 小时内D.48 小时内E.72 小时内34.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规定,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时,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分数:2.00)A.逐级报告B.赔偿损失C.提起诉讼D.责令当事人书面检查E.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35.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几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分数:2.00)A.5 日B.10 日C.15 日D.20 日E.30 日3
13、6.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是(分数:2.00)A.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医疗技术性事故B.难以避免的并发症、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疗导致的不良后果C.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二级以下技术性事故D.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三级乙等技术性事故E.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药房等非临床科室过失导致的患者损害37.医疗事故赔偿确定具体赔偿数额,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分数:2.00)A.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B.患者的经济状况C.患者亲友在纠纷处理过程中的态度D.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的不良后果E.医患双方协商解决3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明确对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是国家
14、(分数:2.00)A.保护、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B.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C.保护、发展中医药事业D.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E.积极保护中医药事业39.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核心目的是(分数:2.00)A.保护人体健康B.保护传统医药学C.发展传统医药学D.继承创新中医药E.保持中医药特色40.下列哪项不是中医从业人员遵守的(分数:2.00)A.中医诊断治疗原则B.医疗技术标准C.运用西医技术D.技术操作规范E.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卫生法规练习试卷 2-7 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医师除正当诊治外,可用的药品为
15、(分数:2.00)A.副作用很大的药品 B.精神药品C.医疗用毒性药品D.放射性药品E.麻醉药品解析:解析:1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特殊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四类。2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是精神药品。2.除特殊需要外,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多少日常用量(分数:2.00)A.一日B.三日 C.五日D.七日E.十四日解析:3.药品的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分数:2.00)A.一日常用量B.二日常用量C.三日常用量D.五日常用量E.七日常用量 解析:4.一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的是(分数:2.00)A.
16、患者体重B.药品的拉丁文C.处方药或非处方药D.临床诊断 E.或者是否为过敏体质解析:5.可以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体发布广告的是(分数:2.00)A.非处方药B.处方药 C.进口药品D.保健品E.贵重药品解析:解析:必须由执业医师开具处方的药品和麻醉精神类药品都不得擅自发布广告。6.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分数:2.00)A.爱国卫生运动B.有计划的卫生防疫C.预防保健D.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1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健康。2传染病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细
17、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一种疾病,它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反复性的特点。3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7.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分数:2.00)A.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0 种 B.甲类 2 种、乙类 23 种、丙类 9 种C.甲类 2 种、乙类 22 种、丙类 11 种D.甲类 2 种、乙类 20 种、丙类 13 种E.甲类 2 种、乙类 19 种、丙类 14 种解析:8.下列不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分数:2.0
18、0)A.流行性腮腺炎B.流行性感冒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病毒性肝炎 E.新生儿破伤风解析: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应坚持的原则是(分数:2.00)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 B.预防为主,及时隔离,依靠科学,防治结合,加强监督C.有效预防,宣传教育,加强监测,防治结合,科学管理D.预防控制,分级负责,依靠科学,防治结合,及时隔离E.预防为主,及时控制,科学治疗,统一监测,防治结合解析:10.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分数:2.00)A.预防保健制度B.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C.爱国卫生运动D.有计划的卫生防疫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国家对传染病实
19、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11.乙类传染病中可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是(分数:2.00)A.鼠疫B.炭疽中的肺炭疽 C.病毒性肝炎D.狂犬病E.流行性出血热解析:1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应予以隔离治疗的是(分数:2.00)A.疑似传染病病人B.甲类传染病病人C.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D.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E.除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以外的乙类传染病病人解析:1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时当地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紧急措施,除了(分数:2.00)A.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B.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C.停工、停业、停课D
20、.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E.停止一切活动 解析:14.哪种病人死亡后必须将尸体立即消毒,就近火化(分数:2.00)A.鼠疫、霍乱和炭疽 B.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艾滋病病人、炭疽病人C.对疑得甲类传染病病人D.艾滋病病人、肺炭疽病人E.鼠疫、艾滋病、SARS解析:1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经省级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措施,此类传染病的类别和处理措施,属于(分数:2.00)A.甲类紧急措施B.乙类紧急措施C.甲类特殊措施 D.乙类特殊措施E.乙类一般措施解析:16.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发生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机构是(分数:2.00)A.
21、疾病控制中心B.卫生监督所C.预防保健机构D.医疗保健机构 E.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解析:17.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分数:2.00)A.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B.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C.停业、停工、停课D.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E.宣布疫区、解析:18.因严重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规定,按照刑法,判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分数:2.00)A.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B.引起乙类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C.从事试验、保藏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D.
22、违反过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危险的 E.从事传染病防治上作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解析:19.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和政府有关主管人员,因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对其处理是(分数:2.00)A.吊销执业证书B.吊销营业执照C.责令限期改正D.给予行政处罚E.给予行政处分 解析:20.某县暴发传染病,县政府主要领导以稳定、发展经济为由,要求并指示有关机构隐瞒传染疫情,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该主要领导应依法承担的行政责任是(分数:2.00)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C.行政赔偿D.行政拘留E.行政裁决解析:21.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目的是(
23、分数:2.00)A.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B.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生和流行C.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D.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清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E.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解析:解析: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一条指出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2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分数:2.00)A.麻醉、精神性药品的废弃物B.放射性、医疗用毒性物品的废弃物C.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
24、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D.医院制剂配制中产生的中药材废渣E.普通医疗生活用品废弃物解析:解析: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23.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包括(分数:2.00)A.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B.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C.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 D.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E.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解析:24.下列卫生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追究法律责任的是(分数:2.00)A.履行报告职责及时按程序上报B.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C.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
25、责的D.接受接诊病人的红包E.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解析: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分数:2.00)A.完善并建立监测与预警手段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C.积极预防,认真报告D.及时调查,认真处理E.监测分析,综合评价解析:2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应坚持的原则是(分数:2.00)A.分级负责B.反应及时C.措施果断D.依靠科学E.加强分工 解析:解析: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2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接到应急报告时,凡是应当报告的,应当在几小时
26、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分数:2.00)A.1 小时 B.2 小时C.3 小时D.4 小时E.5 小时解析:解析:出现以下情形应该在接到报告 1 小时内上报: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监测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应该:上报情形之一的,应当在 2 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 2 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 1 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卫
27、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28.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处理的原则是(分数:2.00)A.就地控制、就地治疗、就地康复B.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就地康复C.就地控制、就地观察、就地治疗D.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E.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就地康复解析:解析: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2第四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29.医疗事故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在诊断护理中违反(分数:2.00)A.法律B
28、.行政法规C.技术操作规范 D.与院方的约定E.与病人的约定解析:30.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属于医疗事故的是(分数:2.00)A.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B.因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C.由于病情和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于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D.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E.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解析:解析:1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29、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过失行为和人身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构成医疗事故过失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双重特点。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在诊断护理中违反诊疗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这些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大家在实践中遵循的,但违法不等于犯罪。31.关于医疗事故,下列哪一条是错误的(分数:2.00)A.医疗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B.医疗事故分为四级C.二级事故又分为三类 D.只要行为人有过失,一旦患者死亡就可认定医疗事故E.医疗事故发生后,医患双方可协商解决解析:32.下列哪一个属于一级医疗事故(分数:2.00)A.
30、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B.重要器官缺失 C.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D.器官缺失、严重缺损E.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解析:33.发生医疗纠纷需要进行尸检的,尸检时间应在死亡(分数:2.00)A.12 小时内B.24 小时内C.36 小时内D.48 小时内 E.72 小时内解析:34.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规定,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时,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分数:2.00)A.逐级报告B.赔偿损失C.提起诉讼D.责令当事人书面检查E.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解析:解析:1患者有权复印部分病历材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抢夺病历。医疗机构要按规定书写并保管病历。2发生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
31、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导致 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有规定要上报的情形必须在 12 小时内上报。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 48 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 7 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35.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几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分数:2.00)A.5 日B.10 日 C.15 日D.20 日E.30 日解析:36.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况是(分数:2.00)A.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医疗技术性事故B.难以避免
32、的并发症、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疗导致的不良后果 C.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二级以下技术性事故D.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三级乙等技术性事故E.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药房等非临床科室过失导致的患者损害解析:37.医疗事故赔偿确定具体赔偿数额,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分数:2.00)A.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B.患者的经济状况C.患者亲友在纠纷处理过程中的态度D.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的不良后果E.医患双方协商解决解析:3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明确对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是国家(分数:2.00)A.保护、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B.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 C.保护、发展中医药事业D.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E.积极保护中医药事业解析:39.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核心目的是(分数:2.00)A.保护人体健康 B.保护传统医药学C.发展传统医药学D.继承创新中医药E.保持中医药特色解析:40.下列哪项不是中医从业人员遵守的(分数:2.00)A.中医诊断治疗原则B.医疗技术标准C.运用西医技术 D.技术操作规范E.取得医师执业证书解析:解析:l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制定了中医药条例。2保护人体健康是中医药条例立法的根本目的,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导向,也是中医药人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