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62 DB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 16392018 一串红种苗温室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01 - 10发布 2018 - 03 - 1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4/ T 1639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生产设施与设备要求 . 1 5 播前准备 . 1 6 播种 . 2 7 播后管理 . 2 8 病虫害防治 . 3 9 种苗出圃 . 3 10 包装、运输 .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生产设施消毒方法 . 4 附录B(资料性附
2、录) 一串红苗期病虫害及其防治 . 5 DB14/ T 1639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梅芝园艺有限公司、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梅梅、李永平、付宝春、段九菊、秦国杰、贾民隆、梁峥、张超、宋卓琴、 康红梅、牛艳、曹冬梅。 DB14/ T 16392018 1 一串红种苗温室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种苗温室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设施与设备要求、播 前准备、播种、播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种苗出圃、包装与运输。
3、本标准适用于栽培条件可控的温室内一串红种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247.4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4部分:花卉种子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育苗介质 置于穴盘中用于支撑种苗生长的材料。 4 生产设施与设备要求 4.1 生产设施 种苗生产宜选用温度、湿度、光照可调控的联栋温室或日光温室,生产前应对环境进行消毒,具体 方法见附录A。 4.2 苗床与播种容器 4.2.1 苗床 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
4、,高度和宽度均以适合操作为宜的栽培床。 4.2.2 播种容器 采用200-288孔穴盘。容器应清洗干净,做到无病源、虫源。 5 播前准备 DB14/ T 16392018 2 5.1 种子选择 育苗用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18247.4中级和级的要求。 5.2 介质选择 育苗介质选用纤维长度10 mm的育苗专用泥炭和粒径2 mm4 mm的园艺专用珍珠岩按8:2或7:3 体积比配制,也可直接选用育苗专用成品介质。育苗介质要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无杂草及病原物 和虫卵,pH 5.56.5,EC值0.6 mS/cm,配制介质团粒直径小于1 cm,含水量50 %70 %。 6 播种 6.1 播种时
5、间 根据用苗时间、品种特性及育苗环境条件等确定,一般播种后56周出圃。 6.2 播种方法 将装满介质的穴盘置于工作台上,人工将种子一粒一粒播于穴盘孔中。播种后覆盖一层粒径为3.0 mm4.0 mm的蛭石,厚度1.5 mm2.0 mm。 6.3 浇水 播种后用雾粒直径为50m80m的喷头进行介质表面淋水,使介质相对含水量达到90%左右,也 可用浸泡法达到淋水的目的。 7 播后管理 7.1 发芽阶段 从播种到胚根出现宜在温室加覆盖条件下进行。适宜温度24 26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左 右,无需补水。 35 d后当一串红种子露白95 %后去掉覆盖物。 7.2 种苗生长阶段 7.2.1 环境控制
6、从胚根出现到子叶完全展开,第一片真叶长出。白天温度 22 24 ,夜间温度15 22 ; 光照强度保持在5 000 Lx10 000 Lx。从子叶展开到种苗长出23片真叶,白天温度20 -22 ,夜 晚温度15 22 ;要求光照20 000 Lx左右。23片真叶到出圃前,白天温度18 20 ,夜晚 温度15 20 ;光照强度25 000 Lx30 000 Lx。 7.2.2 水分管理 胚根出现后,介质相对含水量在70 %85 %之间交替。子叶展开到种苗长出23片真叶时采用喷灌 浇水,使介质相对含水量在40 %85 %之间干湿交替。23片真叶到出圃前,喷灌浇水,使介质相对含 水量在30 %70
7、%之间干湿交替。 7.2.3 施肥 DB14/ T 16392018 3 子叶展开后,宜用N:P:K质量百分比为2:1:2与1:0:1的两种肥料交替施用,氮浓度为50 mg/L 75 mg/L,喷水与施肥交替进行。子叶展开到种苗长出23片真叶时氮浓度可从100 mg/L渐增到200 mg/L。 喷水与施肥交替进行。23片真叶到出圃前,少施或不施氮肥,适当增施12次水溶性钙镁肥。钙浓度 100 mg/L150 mg/L。介质pH 5.56.0,EC 1.0 mS/cm1.2 mS/cm。 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具体症状及防治措施参见附录B。 9 种苗出圃 9.1 炼苗 种苗出圃前应进行炼苗。炼
8、苗时应加强光照和通风,光照强度25 000 Lx30 000 Lx,炼苗35 d。 对水肥进行适度控制,控制幼苗高度,防止叶斑病的发生。叶面喷施钙镁肥料。 9.2 质量要求 植株健壮,颜色正常,茎叶无黄斑、褐斑或黑色斑点,无病虫害。株高4 cm5 cm,茎粗2 mm3 mm, 23对真叶,叶片伸展、有光泽。根系白净,布满整个穴盘,能将基质包满。同一批次的幼苗植株大小 均匀一致,穴盘苗的高度不能相差10 %。种苗不能带有花苞。 10 包装、运输 10.1 种苗包装 包装采用种苗专用箱,内用经过防潮处理的纸板分层。装箱时应分层放置,防止倒置。箱外标注“种 苗专用箱”和向上放置标记等信息。同时标注种
9、苗生产单位(或产地)、发运时间等。在穴盘的短边贴 上标签,内容包括品种系列、品种名、花色;种苗基质含水量60 %80 %。 10.2 运输 长途运输适宜温度10 15 ,短途运输适宜温度15 25 。运输时间不宜超过48 h。种苗 抵达目的地后,应立即打开包装,将种苗取出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必要时需叶面喷水使其恢复正常的 状态,并尽快安排种植。 DB14/ T 16392018 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生产设施消毒方法 表A.1给出了生产设施消毒方法一览表。 表A.1 生产设施消毒方法 消毒对象 具体方法 穴盘 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浸泡30 min后,清水反复冲洗。或用甲基硫菌灵、
10、多菌灵药 液浸泡消毒后彻底清洗晾干。 基质 可采用 90 以上高温蒸汽处理 30 min60 min,或每立方米基质中拌入 50 %福美 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 环境 清理地面、床下及床面的杂质或杂草等,使用5 %漂白粉对地面和床面喷雾消毒;每 667 m2用20 g26 g的10 %百菌清烟剂进行温室熏蒸;消毒完成后,温室封闭处理 72 h时。夏季也可利用环境高温进行48 h的空棚处理。 DB14/ T 16392018 5 A 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一串红苗期病虫害及其防治 表B.1给出了一串红苗期病虫害及其防治一览表。 表B.1 一串红苗期病虫害及其防治
11、病害名称 病原菌 危害部位及症状 发病条件及时期 防治方法 猝倒病 Pythium phanidermatum 植株幼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 病部缢缩变褐腐烂,在子叶尚 未凋萎之前,幼苗倒伏。潮湿 时,病部产生白色絮状物。 高温高湿环境易发 病。夏季发病严重。 幼苗种植过密易发 病。多在幼苗出土 后真叶尚未展开前 发生。 预防为主。基质消毒、 提高排水性、合理浇 水、不能长期积水、增 加空气流通。出苗后可 采用药剂防治,可用甲 霜灵、烯酰吗啉、霜霉 威盐酸盐等药剂全株 喷洒。 霜霉病 Peronosporaceae spp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 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 形病斑,空气潮湿时
12、叶背产生 霜状或绒毛状霉菌,后期病斑 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叶 片枯黄死亡。 温室中湿度过大, 昼夜温差大的情况 下易发病,特别是 春秋连续阴天及冬 季低温最易发生。 环境通风消毒。可用烯 酰吗啉、噁霜灵、霜霉 威盐酸盐等药剂全株 喷洒。 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Pers 通常侵染茎部,产生水渍状、 浅褐色斑和腐烂。病部长有灰 霉层。叶片有时也受害。 温室中湿度过大, 通风不良,淋水过 多。 环境通风消毒。可用甲 霜灵、速克灵等药剂喷 洒。 蚜虫 主要危害嫩梢、叶背、花蕾、 花朵等处。症状:使叶片皱缩 或发生不规则卷曲,造成营养 不良,影响开花。 高温、干旱及种植 密度过大。 可采用啶虫脒、吡虫啉 进行防治。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