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 T 1050-2016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向日葵大小行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478271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8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5 T 1050-2016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向日葵大小行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15 T 1050-2016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向日葵大小行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15 T 1050-2016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向日葵大小行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15 T 1050-2016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向日葵大小行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15 T 1050-2016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向日葵大小行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51179- 201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标准 DB15/T 10502016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向日葵大小行 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Size of Row of Sunflower Cultivation in Inner Mongolia Middle-east Region 2016 - 09 - 25 发布 2016 - 12 - 2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5/T 1050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赤峰市

2、农牧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丽萍、关文雯、张玮、薛伟、毕经伟、刘庆鹏。 I DB15/T 10502016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向日葵大小行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向日葵大小行栽培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配套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向日葵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3、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小行栽培 The Size of Row of Sunflower Cultivation 指将传统60 cm的均匀行距,改变为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的大小行,在小行上种植向日葵,大 行利于向日葵通风透光。 4 大小行栽培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轮作倒茬 向日葵不宜连作,应轮作倒茬,切忌重茬和迎茬,实行4年5年轮作制度,宜与禾谷类作物轮作。 4.1.2 秋施肥深翻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深翻20 cm以上。结合深翻施有机

4、肥2000 kg/667m 2 ,深翻后及时耙耢保墒。 4.1.3 播前整地 播种前应精细整地,做到地平、茬净、上虚下实。 4.1.4 精选种子 种子应符合GB 4407.2的要求,播种前精选种子,做好发芽试验。 1 DB15/T 10502016 4.1.5 种子处理 种子精选后,为防治苗期病虫危害,要进行种子包衣。药剂使用的原则和要求应符合GB 4285和GB/T 15671。 4.2 播种 4.2.1 播期 依据品种生育期和种植地区的积温条件,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10日6月25日。土壤墒情差时, 提倡坐水点种。 4.2.2 种肥 一般施向日葵专用缓释复合肥30 kg/667m 2 40 k

5、g/667m 2 ,或施磷酸二铵7.5 kg10 kg、硫酸钾6 kg。 种肥分离,防止烧苗。 4.2.3 播种方法 机器开沟人工点播或机播,一般播种深度5 cm左右。 4.2.4 播种量 播种量0.5 kg/667m 2 1.0 kg/667m 2 ,大粒种子和小粒种子用量差别很大。 4.2.5 种植方式 4.2.5.1 露地种植 采用大小行栽培模式,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品字形播种,保苗1400 株/667m 2 2800 株/667m 2 , 见图1。 图1 露地种植 4.2.5.2 覆膜 采用大小行栽培模式,全覆膜或半覆膜,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全覆膜使用幅

6、宽130 cm的地膜, 半覆膜使用幅宽70 cm的地膜,采用品字形播种,保苗1400 株/667 m 2 2800 株/667 m 2 ,见图2、图3。 2 DB15/T 10502016 图2 全覆膜种植 图3 半覆膜 种植 4.3 田间管理 4.3.1 间苗定苗 1对真叶时间苗,23对真叶时定苗。覆膜向日葵出苗即破膜放苗,定苗时选留1株壮苗。 4.3.2 中耕 3 DB15/T 10502016 第一次中耕要早,结合间苗进行。苗高15 cm20 cm时耘地使苗敦实、根系早发,耘地同时铲除田 间杂草。 第二次中耕在苗高40 cm45 cm时趟地培土,扩大根系防止倒伏。 4.3.3 追肥、 灌

7、水 如果不用缓释肥做种肥,现蕾期结合中耕培土追施配方肥,施肥要距离根部10 cm左右,防止肥料 烧坏根基部。 现蕾期是需水的关键时期,应及时灌水,促进秆壮、盘大。开花期、灌浆期如果干旱应及时灌水, 使花粉发育良好,提高籽实饱满度,减少空壳率。 4.3.4 授粉 向日葵是异花授粉作物,开花后为了提高结实率,可每3000 m 2 地引入一箱蜜蜂授粉,或人工辅助授 粉。人工辅助授粉在开花后2天3天,于上午9时11时、下午15时17时进行,共进行2次3次。 4.3.5 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病害见附录A。虫害见附录B。草害见附录C。 4.4 适时收获 当花盘背面发黄、花盘边缘微绿、茎秆黄色、托叶变为褐色、

8、舌状花冠脱落、筒状花一抹即掉、种 子壳坚硬,即是向日葵收获适期,应及时收获。 4 DB15/T 1050201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向日葵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 A.1 向日葵菌核病 A.1.1 概述 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俗称烂盘病。向日葵感染菌核病后,产量降低,籽仁蛋白质及含油率下 降,油质有苦味。 A.1.2 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可侵染植株的各个部分,形成根腐、茎腐、叶腐、花腐(盘腐)等类型。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危害较重的是根腐和花腐。 根腐型 从苗期收获期均可发生,一般多在开花后发病。病斑褐色、半椭圆形,产生深褐色同心 轮纹,湿度大时在病斑边缘产生白色菌丝,后形

9、成菌核。病斑多纵向向上扩展,造成植株萎蔫,茎秆表 皮露出纤维,茎内部产生白色菌丝及黑色菌核,遇风易倒伏。干燥后茎基部收缩,细缢,植株死亡。 花腐型 也叫盘腐型,开花后多在花盘背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逐渐扩大到部分或全部花 盘,组织变软,腐烂。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菌丝,最后形成黑色菌核。菌丝可从花盘的背面侵入,扩展 到花盘的正面,菌丝密生于籽粒之间,形成“井”形黑色菌核网覆盖花盘,后期组织腐烂,花盘或籽粒 落地,花托仅存丝状维管束。花盘内蔓延的菌丝直接危害籽实,被害的籽实皮壳变白,易破碎,侵入到 种子内部的菌丝使种仁变褐,在其中形成菌核。 A.1.3 防治方法 A.1.3.1 选用抗(耐)病

10、品种 种植适合本地区的抗病品种。 A.1.3.2 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3年的轮作,避免与大豆、黄瓜、番茄、茄子等轮作。 A.1.3.3 清除病残体及深翻 秋收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和落地花盘籽粒,集中深埋或烧掉;结合秋翻地把地表菌核翻到地下。 A.1.3.4 种子处理 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 %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等,按种子重量0.3 %0.5 %的剂量拌种。 A.1.3.5 适当晚播 依据当地情况适时晚播,使开花期与降雨期错开,增施磷钾肥,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A.1.3.6 花期及时施药 5 DB15/T 10502016 开花后降雨集中易于发病,可喷施50 %速克灵8001000倍液

11、,或4 0 %菌核净5 00倍液,亦可用50 % 多菌灵500倍液于盛花期后每隔7天10天1次,连续喷药2次3次。 A.2 向日葵黄萎病 A.2.1 概述 向日葵黄萎病近几年在我国发生比较严重,主要危害向日葵植株的叶片及维管束,从而影响产量。 随着向日葵种植面积的扩大,土壤中病原菌数量逐年增多,给黄萎病的大发生提供了条件,一旦大面积 发生,将对向日葵生产造成毁灭性影响。黄萎病的发生与向日葵品种关系密切,且重茬地、低洼地、现 蕾期高温易诱发黄萎病发生。 A.2.2 症状 黄萎病在向日葵幼苗期即可表现症状,先从下部叶片发生,叶片顶端的叶肉先局部褪绿,逐渐扩大, 叶片的其他叶肉也渐褪绿,而叶脉及其附

12、近仍为绿色。茎基部和叶柄维管束呈褐色,上部维管束不变色。 发病重的植株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死亡,中部叶呈斑驳状,严重的花前即枯死。 A.2.3 防治措施 A.2.3.1 种植抗(耐)病品种 种植适合本地的抗病品种。 A.2.3.2 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3年的轮作,避免与大豆、黄瓜、番茄、茄子、棉花等轮作。 A.2.3.3 种子处理 用50 %多菌灵或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 %拌种。 A.2.3.4 加强田间管理 黄萎病表现为点片式发病,当田间发现病情时,应及时就地处理病株并配合药剂防治;同时应减少 该发病区的农事操作,从而减轻病原菌在田间传播;秋收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和落

13、地花盘籽粒,集中深 埋或烧掉。 A.2.3.5 花期及时施药 开花时雨后高温易于发病。采用茄病泰诺(多锰锌40 %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5 %代森锌 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A.3 向日葵锈病 A.3.1 概述 锈病是向日葵的重要病害,在向日葵产区普遍发生,对食用向日葵危害严重。该病能够侵染向日葵 叶片、叶柄及花盘萼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A.3.2 症状 6 DB15/T 10502016 叶片、叶柄、茎秆、葵盘等部位染病后都可形成铁锈状孢子堆。叶片染病,初在叶片背面出现褐色 的小疱即病菌夏孢子堆,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病部生出许多黑褐色的小疱即病

14、原菌 冬孢子堆,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发生严重的致叶片早期干枯。 A.3.3 防治措施 A.3.3.1 种植抗 (耐)病品种 种植适合本地的抗病品种。 A.3.3.2 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3年的轮作。 A.3.3.3 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施肥,合理施氮、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灌溉,雨后注意排水;收获后及时清除 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A.3.3.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 %萎锈灵乳油800倍液、25 %敌力脱乳油 4000倍液加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

15、粉剂 2000倍液,隔15天1次,防治1次2次。 A.4 向日葵霜霉病 A.4.1 概述 霜霉病是种传与土传的系统性侵染病害,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原菌主要以它特有的胞 间菌丝和吸器存在于果实的内果皮和种皮上,由种子携带,并随种子调运远距离传播。 A.4.2 症状 病菌可侵染植株根、茎、叶、花和果实,可引起植株矮化,一般为健株高度的三分之二,严重的仅 为十分之一。叶片不正常加厚,呈泡状皱缩。有的产生局部病斑,根、茎基部产生菌瘿。子叶沿叶脉退 绿黄化,上部叶片较下部叶片严重,且叶片黄化部位产生白色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以叶片背面最多; 茎秆细弱,表面有霉层;根系不发达,次生根少;花盘小

16、(严重病株花盘直径仅15 cm),僵硬,盘面 向上,失去向光性。叶片局部侵染是病菌在田间的再侵染所造成,植株长势如正常株,仅叶片上出现淡 绿色至黄色小型角斑或沿叶脉褪绿黄斑,其背面生白色霉层,可形成花盘并开花结实。 A.4.3 防治措施 A.4.3.1 种植抗(耐)病品种 种植适合本地的抗病品种。 A.4.3.2 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3年的轮作。 A.4.3.3 种子处理 7 DB15/T 10502016 用25 %甲霜灵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5 %。 A.4.3.4 加强田间管理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科学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 避免偏施氮肥,

17、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秋收后,清除田 间病残体和落地花盘籽粒,集中烧掉。 A.4.3.5 药剂防治 苗期或成株发病后,喷洒58 %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 倍液,或69 %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次3次。 A.5 向日葵黑斑病 A.5.1 概述 黑斑病是向日葵主要病害,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目前尚未发现免疫的品种。 A.5.2 症状 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为害叶、茎和花瓣,最常见为叶片染病。 叶片染病 现暗褐色圆形病斑,大小5 mm20 mm,边缘常有黄绿色晕圈,病

18、斑上有时现同心轮纹, 中央生出灰色至灰白色的霉状物,邻近病斑常相互融合。 叶柄染病 现圆形至椭圆形或梭形黑褐色病斑,严重的叶柄干枯。 茎部染病 生椭圆形至梭形长斑,黑褐色,由下向上蔓延,常互相接连,长的可达140 mm,使茎秆 全部变褐。 葵盘染病 生圆形至梭形具同心轮纹的褐色至灰褐色斑,中心灰白色。 A.5.3 防治措施 A.5.3.1 种植抗(耐)病品种 种植适合本地的抗病品种。 A.5.3.2 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3年的轮作。 A.5.3.3 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施肥,合理施氮、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灌溉,雨后注意排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 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A.5.3.

19、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 天10天一次,喷2次3次。 A.6 向日葵褐斑病 8 DB15/T 10502016 A.6.1 概述 褐斑病又称斑枯病。是向日葵的主要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秋季发病普遍。发病时植株早 衰,提早成熟,产量下降。 A.6.2 症状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叶片上病斑圆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灰白色,直径2 mm 6 mm。成株叶片病斑为不规则多角形,褐色,也有黄色晕圈,直径6 mm17 mm。后期病斑上生出小黑点, 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多雨潮湿,发病严重时,病斑汇合

20、成片,整个叶片枯死。叶柄和茎上的病斑为狭 长条状、黄褐色。 A.6.3 防治措施 A.6.3.1 种植抗(耐)病品种 种植适合本地的抗病品种。 A.6.3.2 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3年的轮作。 A.6.3.3 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施肥,合理施氮、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灌溉,雨后注意排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 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A.6.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 天10天一次,喷2次3次。 9 DB15/T 1050201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向日葵主要虫害识别与防治 B.1

21、 向日葵白星花金龟 B.1.1 概述 鞘翅目,花金龟科。别名白纹铜花金龟、白星花潜、白星金龟子、铜克螂。主要危害向日葵花盘。 B.1.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 mm24 mm,宽9 mm12 mm。椭圆形,具古铜或青铜色光泽,体表散布众多不规则白绒 斑。 B.1.3 防治措施 B.1.3.1 加强预测预报 防治指标,1 只/m 2 为轻发生,13 只/m 2 为中等发生,3 只/m 2 以上为严重发生,应采取防治措施。 B.1.3.2 诱杀防治 在白星花金龟初发期在向日葵上、附近树上挂细口瓶,用酒瓶或清洗过的废农药瓶均可,挂瓶高度 1 m1.5 m,瓶里放入2只3只白星花金龟,待田间的白星花

22、金龟飞到瓶上时,先在瓶口附近爬行,后 掉入瓶中,每亩可挂瓶40个50个捕杀白星花金龟。 糖醋液诱集:糖醋液的配比为糖:醋:酒:水= 3:3:1:1,在向日葵现蕾期将配制好的糖醋液灌 入罐头瓶中,放置在高于向日葵的地方进行诱虫,靠近林带的地方应多放置,于清晨收集瓶中的白星花 金龟并进行集中灭杀。瓶中糖醋液的量以达瓶体2/3处即可。 B.1.3.3 药剂防治 选用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30 %敌百虫500倍液喷洒。 B.2 向日葵螟 B.2.1 概述 向日葵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危害向日葵的主要害虫。主要危害向日葵的花盘和种子。 B.2.2 形态特征 成虫灰褐色,体长8 mm12 mm

23、,翅展20 mm27 mm,前翅狭长,近中央处有4个黑斑,灰褐色,后翅 浅灰褐色,具有暗色脉纹和边缘,成虫静止时,前后翅紧贴体两侧,与向日葵种子很相似;幼虫体长约 18 mm,淡黄灰色,腹面浅黄绿色,背面有3条暗色或淡棕色纵带,头部淡褐色,前胸盾板淡黄色,气门 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整环。 B.2.3 防治措施 10 DB15/T 10502016 B.2.3.1 选用抗虫品种 一般硬壳向日葵品种受害轻,油葵品种较食葵品种受害轻。 B.2.3.2 错期播种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建议,适时播种,将向日葵开花期与葵螟成虫盛发期错开,以减轻危害。 B.2.3.3 诱杀 B.2.3.3.1 频振式杀虫灯 在

24、通电条件较为方便的地块,每隔120 m安置频振式杀虫灯,每盏灯控制面积为50亩60亩。 B.2.3.3.2 性诱剂 将性诱剂放置在诱捕器中,选择通风遮阴处放置,每亩2粒性诱剂。 B.2.3.4 药剂防治 B.2.3.4.1 杀幼虫 抓住幼虫尚未蛀入种子的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效果较好。可用20 %杀灭菊酯乳油或2.5 %溴氰菊 酯乳油3000倍液、2.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 B.2.3.4.2 杀成虫 在成虫产卵期,选择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根据风向,在上风头每60 m长为一单位施放烟剂,使烟雾 覆盖整个田间。一般每隔4天施一次为好,防效可达80 %以上。 B.3 向日葵地下害虫

25、 B.3.1 概述 地下害虫是指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尤其活动危害期间)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植物地下部分、种子、 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害虫。向日葵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此类害虫主要造成向日葵 缺苗断垄。 B.3.2 形态特征 B.3.2.1 蝼蛄 俗称“蝲蝲蛄”,是作物地下根茎部及种子的多食性害虫,4月份是危害高峰期。成虫体长36 mm 50 mm,黄褐色(雌大雄小),腹部色较浅,全身被褐色细毛,头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暗红斑点, 前翅长14 mm16 mm,覆盖腹部不到一半;后翅长30 mm35 mm,附于前翅之下。蝼蛄具有趋光性、喜湿 性,并对新鲜马粪及香甜物质有强趋性。 B.

26、3.2.2 蛴螬 俗称壮地虫、地漏子、大牙虫等。幼虫终生栖居土中取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轻则缺苗 断垄,重则毁种绝收。蛴螬咬断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蛴螬体肥大弯曲近“C”形,大多白色, 有的黄白色。体壁柔软,多皱。 11 DB15/T 10502016 B.3.2.3 地老虎 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以幼虫将向日葵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 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 B.3.2.4 金针虫 俗称节节虫、蚰蜒。主要在土中为害新播种子,咬断幼苗,并能钻到根和茎内取食。金针虫对地温 比较敏感,活动和为害的适宜地温为1523,一般在春季3月底6月上旬或秋季9月10月发

27、生。 B.3.3 防治措施 B.3.3.1 农业防治 土地旋耕后进行镇压,减少土壤空隙,恶化地下害虫生活条件,在蛴螬大量发生的地块,冬初翻耕 土壤,直接消灭一部分蛴螬;对作物秸秆等残体合理处理;施用腐熟有机肥。 B.3.3.2 人工诱杀 利用糖醋液诱杀金龟子、地老虎。糖醋液配比是白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9份,90 %敌百虫1 份。利用杀虫灯诱杀,蛴螬成虫、金龟子、蝼蛄和地老虎成虫都有很强的趋光性,利用黑光灯诱杀,可 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B.3.3.3 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50 %辛硫磷拌种,药剂:水:种子比例为1:30:500能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等地下害虫。 50 %辛硫磷3 kg/hm

28、2 10倍液拌于细土(300 kg/hm 2 )中于播种时撒于播种沟可有效预防,并兼治金针虫和 蝼蛄。90 %敌百虫800倍液灌根,对蛴螬的防治效果较好。 12 DB15/T 10502016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向日葵主要杂草识别与防治 C.1 向日葵列当 C.1.1 概述 向日葵列当又称毒根草、兔子拐棍,是一种全寄生性恶性杂草。 C.1.2 症状 寄生在向日葵根部。致使植株矮小、瘦弱,受害严重的整株枯死。一般每株寄生20棵30棵,严重 的每株可寄生140棵。 C.1.3 防治措施 C.1.3.1 种植抗(耐)病品种 种植适合本地的抗病品种。 C.1.3.2 加强田间管理 可

29、与不被列当寄生的作物(禾本科等)轮作,经过6年7年后,再种向日葵等作物,这是防治列当 的根本措施;在列当出土盛期和结实前及时中耕锄草2次3次,使浅土层列当幼苗连根除去,深土层列 当被削断,削断下来的花茎,及时收集销毁,不可乱扔乱放。也可采取人工拔除烧毁或深埋,对使用过 的农具(如锄、犁等)要清洗,避免人为传播;秋末冬初把列当种子翻入15 cm土层以下,使其不能萌 发。 C.2 其他向日葵杂草 C.2.1 概述 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环境的向日葵产区田间杂草很复杂,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马 唐、千金子、狗尾草、稗草、金狗尾草、狗牙根、牛筋草等;阔叶杂草主要有马齿苋、铁苋菜、小藜、 圆叶牵

30、牛、小蓟、苣荬菜、打碗花等。不同地区杂草群落不同,因此,杂草防除应根据向日葵不同生育 期和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 C.2.2 防治措施 C.2.2.1 人工除草 包括手工拔草和使用简单农具除草。耗力多、工效低,不能大面积及时防除。一般在采用其他措施 除草后,作为去除局部残存杂草的辅助手段。 C.2.2.2 机械除草 13 DB15/T 10502016 使用畜力或机械动力牵引的除草机具。一般于作物播种前、播后苗前或苗期进行机械中耕,以控制 农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缺点是难以完全清除苗间杂草,不适用于间套作或密植条件,频繁使用还可引 起耕层土壤板结。 C.2.2.3 化学除草 向日葵对许多除草剂比较敏感,如2,4-D丁酯、阿特拉津和磺隆类除草剂。于向日葵播后苗前利用 金都尔兑水喷雾封闭土壤;或48 %氟乐灵或仲丁灵兑水喷雾土壤处理后覆膜,一周后播种向日葵。后期 用精喹禾灵喷雾可防除尖叶杂草。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