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3092-2018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1481745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 T 3092-2018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DB34 T 3092-2018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DB34 T 3092-2018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DB34 T 3092-2018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DB34 T 3092-2018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93.080.20 P 6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0922018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pplication of Porous and Anti-cracking Asphalt Mixture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04 - 16 发布 2018 - 05 - 16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3092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圣弟、肖益民、李进、韦金城、孙强、程祥俊、耿超、杨晓松、马士杰、余 四新、韩文扬、付建村、董昭。 DB34/T 30922018 1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材料与结构的设计方法、指标、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 制以及验收方法和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养护、改扩建及新建沥青路面工程,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面层与下承载层 (原老路面结构或新建结构)的过渡层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橡胶沥青 Asphal t rubber 橡胶粉与沥青(有的掺加一定比例添加剂)按一定比例( 橡胶粉的掺量内掺时不小于 15或外掺 时不小于 17.6)拌和而得到的产物,又称沥青橡胶。 3.2 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 Porous and anti-cra cking

4、asphalt mixtures 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小于 19 mm,铺筑厚度不小于 6 cm,空隙率介于 1218之间,能 够将水分自由排出路面结构,抗裂性能符合一定指标要求的沥青混合料。以下简称 PAM。 3.3 排水抗裂型路面结构 Porous and an ti-cracking pavement structure 由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修筑, 既能在沥青路面结构内部形成排水通道又能起到缓解反射裂缝作用 的沥青路面总称。 DB34/T 30922018 2 3.4 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Semi-open-gra ded bituminous paving mixtures 由适

5、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或不加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压实成型试件的 空隙率在 612以上的半开式沥青碎石混合料。 4 结构组合设计 4.1 结构层设计 4.1.1 采用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的路面结构由沥青面层(磨耗层)、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层、路 面结构下承层等多层结构组成。新建路面结构下承层包括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养护维 修或改建工程下承层为原路面结构(直接加铺)或原路面结构铣刨后剩余的部分结构层(铣刨补强后加 铺)组成。排水抗裂型沥青混合料层与下承层间应当设置下封层。 4.1.2 沥青面层类型应与公路等级、使用要求、交通条件相适应,沥青面层宜选用密级配的材料。

6、 4.1.3 养护维修或改建工程路面结构设计要进行必要的路况调查和病害处治后,进行加铺设计。下承 层应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当不符合设计承载力要求时,应进行补强处理。 4.1.4 原有路面的路况调查根据 JTG D50中关于改建工程路面设计的调查内容进行,应重点调查各路 段路面损坏的层位(或深度)、各层顶面的刚度(弯沉、当量回弹模量)及各层材料的性状(病害描述、 材料类型、强度、级配、沥青含量、含水量、塑性指数等)。 4.1.5 下承层应根据病害类型和程度选择采用挖补、注浆、V 型开槽填沥青胶砂、热沥青(或乳化沥 青)灌封等方法处理病害后进行再进行结构补强和加铺。 4.2 推荐结构形式 排水抗裂

7、型路面常用结构厚度见表1。 表1 路面常用结构厚度 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 重 中等 轻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 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10 6 ,辆) 20.0 20.09.0 9.05.0 5.01.5 1.5 沥青面层厚度(cm) 18 15 15 10 4 排水抗裂层厚度(cm) 12 12 8 8 8 下承层强度E0(MPa) 850 700 550 400 250 4.3 路面结构参数及验算 4.3.1 新建道路路基顶面回弹模量应符合表 2 的规定。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改变填料、增设粒料类 或无机结合料类路基改善层,或在填料中掺入石灰或水泥等措施提高路基顶面回弹模量。 表2

8、路基顶面回弹模量要求(MPa) 交通荷载等级 极重 特重 重、中等 轻 回弹模量,不小于 120 90 60 40 DB34/T 30922018 3 4.3.2 在进行结构验算前,应按照相关规范对 PAM 沥青混合料的模量进行测试。没有试验条件的,可 参考推荐值。改性沥青 PAM 动态模量推荐值为 60007000 MPa。普通沥青加纤维 PAM 模量推荐值为 改性沥青 PAM 推荐值的0.50.7 倍。 4.3.3 路面结构参数测试方法及结构验算分析按照 JTG D50 的规定执行。 4.4 排水设计 4.4.1 PAM 结构兼有排水层功能,应根据 JTG/T D33 排水技术要求进行排水

9、能力验证,应进行下封层 防水与路肩排水设计。 4.4.2 PAM 结构下封层宜采用单层沥青表处方法,沥青结合料应采用热沥青或改性沥青,沥青洒布量 为 1.21.5 kg/m 2 ,然后洒布沥青用量为 0.30.5 的预拌 510 mm 碎石,洒布量为 68 kg/m 2 。 在新建半刚性基层上设置下封层时,透层油不宜省略。 4.4.3 采用 PAM 作为基层时应对路肩进行特殊设计,可以采用碎石路肩或在硬路肩设置排水渗沟,使 渗入路面结构的水能够顺利排出。 4.4.4 路面养护维修工程中对单车道进行维修采用 PAM 作为柔性基层时,应在 PAM 底部设置排水管, 可采用边部打孔的形式,排水管间距

10、宜为 20 m30 m,并在竖曲线底部进行加密至间距 10 m15 m。 5 材料 5.1 一般规定 5.1.1 PAM 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 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5.1.2 PAM 使用的集料选择应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尽可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质量符合 使用要求。 5.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严格控制材料的变 异性。 5.1.4 任何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都应登记,签发材料验收单。 5.2 沥青 5.2.1 PAM 应采用粘度较高的沥青作为结合料,建议采用 SBS

11、 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当采用基质沥青 时宜添加纤维稳定剂。 5.2.2 橡胶沥青所用基质沥青为 70 号道路石油沥青,橡胶粉采用斜交胎胶粉或子午胎胶粉,富含 25 2天然橡胶成分,细度不小于 30目,橡胶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 3 规定的技术要求: 表3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75190旋转黏度(Pa.S) 1.54.0 T 0625 针入度(100 g,25,5),0.01 mm 3060 T 0604 弹性恢复, 60 T 0662 软化点, 56 T 0606 注: 旋转黏度采用 SC4-27 号转子,采用 20 rads/min 转速,50扭矩内插获得。 DB3

12、4/T 30922018 4 5.2.3 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应符合 JTG F40 中道路石油沥青 A 级技术要求,SBS 改性沥青应符合 JTG F40 中 I-D 技术要求。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 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5.2.4 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 5.2.5 现场制作改性沥青时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时,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应搅拌 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应设有随机采集样品的取样口,采集的试样宜立 即在现场灌模。 5.2.6 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存

13、贮在改性沥青罐中,改性沥青罐中应加搅拌设备并 进行搅拌,使用前改性沥青应搅拌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 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5.2.7 PAM 设计时宜根据养护维修工程下承层病害类型及严重程度、新建工程交通量状况等确定结合 料类型,裂缝病害严重、抗裂要求较高及重载交通道路,宜优先采用橡胶沥青和 SBS 改性沥青,其他等 级道路可选择普通道路石油沥青。 5.3 粗集料 5.3.1 PAM 用粗集料指轧制的坚硬岩石。粗集料应由采石场机械化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形状接 近立方体。 5.3.2 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 4 的规定。对受热易

14、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 拌和机滚筒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 表4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 不大于 23 26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不大于 25 30 T 0317 表观密度(视密度) 不小于 t/m 3 2.60 2.45 T 0304 吸水率 不大于 2.0 3.0 T 0304 坚固性 不大于 12 T 0314 与沥青的粘附性 不小于 5 级 4 级 T 0616 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 9.5 mm 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 9.5 mm 不大于 15 12 18 20 T 0312 水洗法0.3 mm 部

15、分) 不小于 12 T 0340 砂当量 不小于 65 60 T 0334 亚甲蓝值 不小于 g/kg 25 T 0349 塑性指数 不大于 4 4 T 0118、T 0119 棱角性(流动时间) 不小于 s 30 30 T 0345 棱角性(间隙率) 不小于 42 42 T 0344 注: 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棱角性可选用流动时间法或间隙率法中的一种。 5.4.3 石屑是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 4.75 mm 或 2.36 mm 的筛下部分,石屑生产规格应符合 JTG F40 的要求。 5.4.4 机制砂的级配应符合 JTG F40中 S16的要求。 5.5 填料 PAM 采用的填料为干

16、燥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石灰粉应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 JTG/T F20 中 III 级钙质消石灰粉或生石灰粉技术要求,并同时符合表6 的要求。 表6 填料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 不小于 t/m 3 2.50 2.45 T 0352 含水量 不大于 1 1 T 0103 烘干法 粒度范围 0.6 mm 0.15 mm 12 附录A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不大于 0.2 T 0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 不大于 20 T 0733 参考沥青用量 3-3.5 6.4 性能检验 6.4.1 高温稳定性试验 PAM

17、应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高温稳定性检验可采用车辙试验,试验方法为 JTG E20 中 T0719-1993,评价指标为动稳定度 (DS),要求 DS 值不小于 2600 次/mm,PAM 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 径不小于 26.5 mm 时,车辙试件厚度应不小于 8 cm。 6.4.2 抗裂性能试验 对抗裂要求高的工程宜按照附录C 的方法进行 抗裂性能评价,25条件下 PAM 混合料抗裂加载次 数指标不应低于 300 次。 6.4.3 渗透性能试验 PAM 应进行渗透性能检验,渗透性能采用透水系数评价, 要求透水系数不小于 0.1 cm/s,渗透性 能测试方法参见附录D。 7 PAM 施工 7.1

18、准备工作 7.1.1 PAM 施工前,应保证其下承层清洁、平整度、强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 PAM 层。 7.1.2 PAM 直接用于旧沥青路面加铺层时,应对原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裂缝、坑槽、松散、沉陷等病 害按养护技术规范进行处理,达到要求,保证处理质量。 7.1.3 PAM 直接用于旧水泥路面加铺时,应对原水泥路面出现板角断裂、裂缝、坑洞、脱空、唧泥、 沉陷、错台等病害进行处理。 7.1.4 新建工程沥青路面的 PAM 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养护和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7.2 拌和厂要求 DB34/T 30922018 8 7.2.1 拌和厂与施工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气候等不利

19、因素,确保混合料的温度符合要求,且不 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 7.2.2 拌和厂应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各种集料应分隔贮存,细集料应设防雨顶棚,料场及场内道路 应硬化处理,严禁泥土污染集料。 7.3 PAM 的拌制 7.3.1 PAM 采用间歇式拌和机。 7.3.2 PAM 拌和机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应定期检定,周期不少于每年一次。冷料供料装置需经标定得出 集料供料曲线。 7.3.3 拌和机应配备计算机进行逐盘打印且具有二级除尘装置,二级除尘以后的回收粉不得采用。 7.3.4 PAM 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按照表 11 控制。混合料出场温度低于 165或高于 195时必须废 弃。 表11 PAM 沥青

20、混合料生产温度控制() 混合料类型 基质沥青加热温度 改性沥青加热温度 矿料温度 混合料出场温度 PAM 140150 160170 185200 170185 7.3.5 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一般应采用 45 s 以上的拌和时间,其中干拌时间 510 s。所有颗粒 应全部覆裹沥青结合料,并以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拌制好的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 块或严重粗细集料分离现象。 7.4 PAM 的运输 7.4.1 PAM 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运输过程中不得急刹车、急弯掉头, 不得造成封层、透层的损伤。 7.4.2 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应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

21、层隔离剂或防粘剂,防止沥青粘结,但不 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7.4.3 拌和机向运料车装料时要求料车做到前后移动分多堆装车,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7.4.4 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7.4.5 PAM 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每车混合料应检测到场温度,若到场温度不符合施工温 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 7.4.6 PAM 混合料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混合料沿车厢板滴漏时,应采取措施予以避免。 7.5 PAM 的摊铺 7.5.1 PAM 作为单粒径集中,且粒径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时要一次铺筑,不宜分层摊铺。 7.5.2

22、摊铺厚度的增大,应对摊铺机做调整,混合料的摊铺应保持合理的速度,根据拌和站的拌和能 力进行合理调整,一般不得大于 2 m/min,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的摊铺。 7.5.3 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整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 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布料器中料的位置应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 2/3 为度,同时螺 旋布料器的转速不宜太快,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7.5.4 当采用两台摊铺机时,应保证两台摊铺机的规格及型号相同,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对接处加装反 向叶片及防离析挡板,料斗两侧的档板与末端的间距应尽量缩小,以不卡住集料为宜(约 10 cm),防 止

23、过大造成离析。 DB34/T 30922018 9 7.5.5 要注意摊铺机料斗的操作方法, 减小粗细集料的离析, 摊铺机料斗应在刮板尚未露出约有 10 cm 的热料时收拢,基本上是在运输车刚退出时进行,而且应该做到在料斗两翼刚复位时下一辆料车开始卸 料,做到连续供料避免粗集料集中。 7.5.6 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应为设计层厚乘以松铺系数,摊铺前应确定观测点来验证松铺系数,每一工 程大面积开工以前都应铺筑试验段,以确定各项参数。根据经验,混合料的松铺系数一般控制在 1.18 1.20 之间。 7.6 PAM 的压实及成型 7.6.1 PAM 的压实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

24、和碾压步骤。 7.6.2 由于 PAM 是一种完整的粗骨料骨架结构,施工时既要保证粗骨料的骨架结构又要防止由于过碾 而导致骨架棱角的破坏。 7.6.3 为达到良好的压实效果,应使用大吨位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较大吨位的胶轮压路机。对于一 台 3000 型拌和站,基本配备如表 12,拌和能力增大时压实设备也应相应增加。 表12 基本设备配备 设备类型 吨位 数量 双钢轮振动压路机 1113 t 2 台 胶轮压路机 2630 t 2 台 钢轮压路机 711 t 1 台 7.6.4 初压时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初压温度应根据沥青结合料确定,并在压实过程中不得急转弯, 振动压路机应尽可能减少洒水量,保持合

25、理的压实速度。 7.6.5 为保证压实过程中不出现沾轮现象,振动压路机水箱中应加入少量的洗衣粉类表面活性剂。胶 轮压路机不得洒水,可以在压实过程中适量喷洒或涂抹隔离剂并以不粘轮为原则。 7.6.6 建议采用的压实工艺有两种,具体压实工艺如下: 两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初压第一遍前进静压,后退振动;第二遍前进后退均为振压。压实速 度宜为 1.52 km/h,为防止过分振动振碎粗骨料,压路机宜采用高频低幅进行压实,相邻碾 压带轮迹重合为 20 cm 左右。洒水装置进 行间断洒水,只要保证不粘轮即可。振动过后,胶 轮压路机再碾压 12 遍,随后即可以进行赶光。赶光可采用 7 t11 t 钢轮压路机,速

26、度 可控制在 34 km/h。 胶轮压路机紧跟摊铺机进行跟踪碾压,在胶轮压路机压实一遍后,使得混合料的骨架结构变得 紧密,稳定了混合料,此后再用振动压路机同工艺一压实两遍后,再用胶轮静压一遍,最后赶 光。 7.6.7 混合料在冷却到一定温度以下用振动方式容易造成集料压碎,在试验段铺筑时应确定此温度, 在此温度以下不应再用振动碾压。 7.6.8 由于 PAM 混合料空隙率较大,表面粗糙,在重车通行下表面容易发生松散,因此在施工完成以 后应尽量避免非施工应通过的车辆驶入,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铺筑沥青面层。 7.6.9 每一个工程项目开始之前,应修筑一个试验段,来检验混合料体积性质是否满意和评价摊铺

27、与 压实技术。这个试验段应用计划中的相同施工技术,在相同的混合料温度下摊铺与压实。 7.7 试验段铺筑 7.7.1 PAM 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 DB34/T 30922018 10 7.7.2 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通常应等沥青混合料级配与油石比达到设计要求时制定, 铺筑长度宜为 100200 m。 7.7.3 PAM 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 a) 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 b) 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操作工艺。 c) 通过试铺确定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等。 d) 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

28、青用量。 e) 建立用钻芯法与精密水准仪高程法等无破损检测路面密度的对比关系。确定压实度、空隙率的 标准检测方法。 7.7.4 试验路铺筑阶段,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应采用汉堡轮辙试验对现场所取芯样进行高温稳定性 和水稳定性能的综合检验,试验方法按附录 E进行,试验结果符合表 13 要求。试验方法按附录 E 进行。 表13 汉堡轮辙试验技术标准 沥青结合料类型 剥落点 碾压以下次数时,轮辙深度不高于 12.7 mm 试验温度 基质沥青 碾压 10000 次时不出现 剥落拐点 10000 50 改性沥青 20000 7.7.5 试验段铺筑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铺筑结

29、束后,施工单 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取得业主或监理的批复。 8 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 8.1 一般规定 8.1.1 PAM 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过程质 量控制,对各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定,确保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8.1.2 除施工企业进行自检外,工程监理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查与认可,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及工 程建设单位应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8.1.3 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是 PAM 施工质量管理和交工验收的依据。 8.1.4 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

30、应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 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 8.1.5 PAM 沥青路面施工应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应包括 工程施工前、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以及各施工工序间的检查及工程交工后的质量检查验收。 8.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8.2.1 施工前应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经招标程序购进的沥青、集料等重要原材料,供货单 位应提供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从国外进口的材料应提供该批材料的船运单。对首次使用的集料, 应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

31、认 可后方可订货。 8.2.2 各种材料都应在施工前以“批 ”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对各 种矿料是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对沥青是指从同一来源、 同一次购入且储入同一沥青罐的同一规格沥青为一“批”。 DB34/T 30922018 11 8.2.3 工程开始前,应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材料不得 进场。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 8.2.4 使用成品改性沥青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所使用改性剂型号和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必要 时应对基质

32、沥青进行取样检测。使用现场改性沥青的工程,应对试生产的改性沥青进行检测,质量不合 格的不可使用。 8.2.5 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 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进行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的认可。 8.2.6 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 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 8.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8.3.1 PAM 结构层施工应在得到开工令后方可开工。 8.3.2 PAM 结构层施工中应抓好材料质量、施工温度、摊铺碾压机械、施

33、工工艺等关键环节,保证压 实度,切忌片面追求平整度而降低压实度。 8.3.3 施工过程应以施工单位自检与监理抽检相结合,施工过程中检测的原始数据应真实,不得丢弃。 8.3.4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项目和频率应符合表 14 中的要求。每个检查项目的平行试验次数或 一次试验的试样数应按相关试验规程的规定执行,并以平均值评价是否合格。 表14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材料 检查项目 检查频率 平行试验次数或 一次试验的试样数 粗集料 外观(石料品种,含泥量等) 针片状颗粒含量 颗粒组成部分(筛分) 压碎值 洛杉矶磨耗损失 含水量 随时 随时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3 2 2

34、2 2 细集料 颗粒组成 砂当量 含水量 松方单位重 随时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2 2 2 2 石灰粉 外观 含水量 随时 必要时 2 改性沥青 针入度 软化点 离析试验 低温延度 弹性恢复 显微镜观察(对现场改性沥青) 每天 1 次 每天 1 次 每周 1 次 必要时 必要时 随时 3 2 2 3 3 DB34/T 30922018 12 8.3.5 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应按以下步骤对 PAM 生产过程控制,并按表 15 规定的项目和频率检查沥青 混合料产品的质量,如实计算产品的合格率。单点检查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试验规程的试样平行试验的 要求。 表15 PAM 施工过程中检验频率与要求 项目

35、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混合料外观 随时 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离析、 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 料、油团等各种现象 拌和 温度 沥青、 集料的加 热温度 逐盘检测评定 符合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 并打印, 混合料出厂温 度 逐车检测评定 符合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 并打印,按 T 0981 人 工检测 逐盘测量记录,每天取平均值 评定 符合规定 传感器自动检测、显示 并打印 矿料 级配 0.075 mm 逐盘在线监测 1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4.75、9.5 mm 5 9.5 mm 6 0.075 mm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 1 次取平 均值评定

36、 1 总量检验 4.75、9.5 mm 2 9.5 mm 3 0.075 mm 每台拌和机每 5001000 吨 1 次,以 2 个试拌样的平均值 评定 1 T 0725 抽提筛分与标 准级配比较的差 4.75、9.5 mm 4 9.5 mm 5 沥青用量 (油石比) 逐盘在线监测 0.3 计算机采集数据计算 逐盘检查,每天汇总 1 次取平 均值评定 0.15 总量检验 每台拌和机每 5001000 吨 1 次,以 2 个试样的平均值评 定 0.2 抽提T 0722、T0721 压实度 每 2 km 2 检查 1 组 试验室标准密度的 98 试验段密度的 99 T 0924、T 0922 空隙

37、率 每 2 km 2 检查 1 组 2 T 0924、T 0922 析漏试验 每台拌和机每天 1-2 次 0.2 T 0732 飞散试验 需要时 20 T 0733 8.3.5.1 随时目测各种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目测混合料拌和是否均匀、有无花白料、油石比是否合 理,检查集料和混合料的离析情况。 8.3.5.2 检查控制室拌和机各项参数的设定值、控制屏的显示值,核对计算机采集和打印记录的数据 与显示值是否一致。 DB34/T 30922018 13 8.3.5.3 检测混合料的材料加热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取样抽提、筛分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油 石比。抽提筛分应至少检查 0.075 mm、4.

38、75 mm、9.5 mm、公称最大粒径及中间粒径等 5 个筛孔的通 过率。 8.3.5.4 取样进行密度试验,确定每日测定压实度的标准密度,密度测定可以用实测法和体积法。施 工和验收过程中的压实度检验不得采用配合比设计时的标准密度,应按以下方法逐日检测确定: a) 以试验室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即沥青拌和厂每天取样 1-2 次实测或计算的试件密度,取平均 值作为该批混合料铺筑段压实度的标准密度。其试件成型温度与路面初压温度一致。 b) 以试验段密度作为标准密度。用无核密度仪定点检查密度不再变化为止,然后取不少于 15 个 的钻孔试件的平均密度为计算压实度的标准密度。 c) 可根据需要选用试验室标准

39、密度、试验段密度中的 1-2 种作为钻芯法检测评定的标准密度,同 时应在报告中注明选用何种方法确定标准密度。 8.4 质量评定 PAM 结构层铺筑过程中应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差应符合表16 的规定。 表16 PAM 施工过程中质量评定标准 项目 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 评价方法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试验方法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厚度 每一层次 厚度 50 mm 以上 设计值的 8 设计值的 10 施工时插入改锥量 测松铺厚度及压实 厚度 总厚度 每 2000 m 2 一点 设计值的 -5 设计值的 -8 T 0912 压实度 每 2000 m 2 检查

40、1 组 逐个试件评定并计算 平均值 试验室标准密度的 98 试验段密度的 99 T 0924、T 0922 评定方法见规范 空隙率 同压实度标准 设计要求 本标准要求 平整度 (最大间隙) 随时,单杆(接缝)或连续 10 尺的 平均值评定(正常段) 5 mm 7 mm T 0931 平整度 (标准差) 连续测定 2.4 mm 3.0 mm T 0932 宽度 检测每个断面 不小于设计宽度 不小于设计宽度 T 0911 纵断面高程 检测每个断面 10 mm 10 mm T 0911 横坡度 检测每个断面 0.3 0.5 T 0911 8.5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

41、量检查与验收应按照 JTG F80/1 的规定执行。 DB34/T 30922018 1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PAM 混合料设计步骤 A.1 一般规定 本方法步骤仅适用于 PAM 混合料设计。本附录中未给出的计算公式参见 JTG F40。 A.2 设计步骤 A.2.1 原材料试验 首先对原材料进行筛分,筛分均采用水筛法,在筛分同时对原材料物理指标进行测试,主要包括各 种集料的视密度、毛体积密度、吸水率、松散密度、捣实密度与振实密度以及石灰粉视密度。 A.2.2 级配设计 混合料级配可以根据表7 进行选择,也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设计,根据各集料密度参数,在级配设 计程序中分别输入

42、相应的参数,并根据设计结果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 本级配设计方法采用体积填充的方法通过线性规划求解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设计过程中需要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条件数据主要有:期望空隙率、粉胶比要求范围、粗集料松散密 度、沥青密度与最大公称尺寸。 设计的一般过程如下: a) 根据测定的最粗一级集料的松散嵌挤密度和毛体积密度确定最粗一级矿料的用量; b) 根据矿料的最大粒径和空隙率要求计算有效沥青含量: VVVVSVEA )5(57.0)54.2/(261.13 187.0 . (A.1) 式中: VEA 体积上有效沥青含量(); S 最大粒径(cm) VV 空隙率() c) 根据吸水率估算吸收沥青含量; d

43、) 根据粉胶比的约束和矿料总和为 100的约束, 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程序对设计的沥青矿料级配 进行循环调配,直至满意为止; e) 以计算的有效沥青和吸收沥青之和作为设计沥青含量进行性能试验。 设计时采用规划求解方法需要输入的原始参数见表A.1。 表A.1 线性规划求解输入原始参数 输入参数 期望空隙率 粉胶比范围 最大档集料松散重 沥青比重 最大粒径 () (g/cm 3 ) (cm) 18 0.61.2 1.647 1.03 3.8100 DB34/T 30922018 15 级配设计时通常将粗细集料分开设计,尤其是 粗集料的总量和各级粒径集料的比例对于 PAM 沥青 混合料的骨架作用十分重要

44、。 级配设计与调整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来完成。 A.2.3 大型马歇尔试验 在确定级配以后就可以进行混合料成型试验,以确定最佳沥青含量。 根据你 PAM 设计的经验,可以选定三个沥青含量 2.5、3.0与 3.5。成型试件的密度测定可 以采用计算法与 CoreLok 法,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采用计算法,计算采用各集料的密度为有效密度, 集料有效密度与最大理论密度的计算公式详细见 JTG F40。 根据实测或计算得到的密度数据可以计算出成型试件的空隙率。 A.2.4 沥青膜厚度计算 沥青膜厚度可以通过沥青含量与集料比表面积来计算,沥青含量应当采用有效沥青含量,集料比表 面积的计算可根据公式A.2

45、估算: 6.018.136.275.4 0287.00164.00082.00041.041.0 PPPPAREA )/(3277.01229.00614.0 2 075.015.03.0 kgmPPP . (A.2) 式中: Pi 分别为 I 级筛孔的通过率()。 A.2.5 析漏与飞散 析漏试验和飞散试验是确定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两项必不可少的试验。 通过析漏试验可以确定保证沥青不产生流淌的最大沥青用量; 通过飞散试验可以确定透水性沥青混 合料不发生严重飞散的最小沥青用量。 析漏与飞散试验具体方法与步骤详见 JTG E20。 A.2.6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首先根据析漏与飞散试验确

46、定 PAM 的最小与最 大沥青用量;然后通过沥青膜厚度要求可以确定最 小沥青用量;最后通过空隙要求确定沥青用量的范围。 最终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是一个范围, 可以取平均值也可以综合考虑经济因素确定最终的最佳沥青 用量,分析如图A.1。 DB34/T 30922018 16 图A.1 PAM 混合料设计分析图 A.3 性能检验 PAM 的性能检验主要包括高温性能、抗裂性能和渗透性能。 DB34/T 30922018 17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真空密封法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试验方法 B.1 适用范围 B.1.1 本法为沥青混合料压实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B.1.2

47、 本方法适用于开口和(或)内部连通空隙或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 B.1.3 压实沥青混合料毛体积相对密度可用于沥青混合料单位质量的计算。 B.1.4 本试验以国际单位为准。 B.1.5 本标准可能包含危险材料、操作和设备。本方法并不能强调关于使用时的所有安全问题。在使 用本方法之前,使用者有责任进行合适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其使用的规则限制。 B.2 试件 B.2.1 试件可采用室内成型的沥青混合料或取自路面,混合料可以是面层、磨耗层、联结层、找平层 或者沥青稳定基层。 B.2.2 试件尺寸对试件尺寸有如下建议: a) 对圆柱或圆形试件的直径、或切割试件的边长不得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四倍

48、; b) 试件厚度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 11.5 倍。 B.2.3 取自路面的试件宜用钻芯机钻取,采用金刚石或金刚砂钻筒或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 B.2.4 在试件钻取过程中需要避免试样的变形、扭曲、开裂等损坏,钻取后的试样应置于安全及清凉 处。 B.2.5 钻取后的试样须避免与其他封层、粘层、基层、底基层材料、土、纸张及金属箔等材料混放在 一起。 B.2.6 如果需要,可借助切割机等设备将试件从其他路面结构层中分离出来,参差不齐的试件边缘或 者尖锐的集料可能会刺破塑料袋,如果装样袋内放不下试样,则须对试件末端或突出部位进行切割修整 以便放入袋后能够包裹好试件。 B.3 设备 B.3.1 装样袋切割工具刀、剪刀或其他类似剪切工具以便将装样袋迅速剖开。 B.3.2 天平最大称量符合要求,最低感量要求能达到试样质量的千分之一或更高,天平需要带有悬 挂及托盘装置,以便当试件置于悬挂于托盘中心下面的托盘时可以对其称重。 B.3.3 塑料袋通常采用两种规格的大、小型号塑料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